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904052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2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22622.X

申请日:

20101228

公开号:

CN102115581A

公开日:

2011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L67/02,C08L71/00,C08K7/04,C08K3/34,C08K3/26,C08K5/54

主分类号:

C08L67/02,C08L71/00,C08K7/04,C08K3/34,C08K3/26,C08K5/54

申请人: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张英锡,河斗汉,李岏义

地址:

韩国庆尚北道

优先权:

10-2009-013432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万青;王珍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包含:(A)聚酯树脂,包含(A-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树脂及(A-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树脂;(B)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酯树脂A,包含50~9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1及10~5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A-2,以及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B,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所述全氟聚醚B为0.001~1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1的本征粘度η为0.36~1.60dl/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A-2的本征粘度η为0.5~1dl/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B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所述化学式1中,X为硅烷官能团,m为1至1000000的整数,n为1至1000000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官能团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化学式2]所述化学式2中,R至R相同或相异,且表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R为单键,或者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氧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总量,所述硅烷官能团为0.1~50重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还包含0.1~10重量份的无机填料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C包含钛晶须、滑石、硅灰石、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粘土、高岭土或其组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料C具有0.1~2μm的平均粒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还包含0.005~5重量份的稳定剂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剂D包含磷酸、亚磷酸、亚磷酸酯类、磷化合物、酸性磷酸酯类或其组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还包含0.005~5重量份的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包含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全氟聚醚或其组合,[化学式3]所述化学式中,P为1至300的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和润滑剂E′,所述润滑剂E′是褐煤蜡、褐煤酸金属盐、聚乙烯蜡、硅油、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1∶1~10∶1的重量比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和所述润滑剂E′。 16.一种成形品,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

背景技术

制造车辆用前照灯灯圈、反射器、照明器等金属蒸镀反射体的常规方法中,在进行金属蒸镀之前进行底漆涂布以提高光反射面的光洁度。然而,由于所述底漆含有有机溶剂,因此常规方法对环境有负面影响,且因挥发及形成涂层膜要花很长时间,导致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生产率。

为此,最近多采用直接蒸镀的方式,将金属蒸镀直接应用于光反射面的表面而不在其上涂布底漆。为了应用这样的直接蒸镀,要求具有高的表面光洁度,特别是在高温下要求产生最小限度的气体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以适用于车辆前照灯灯圈、照明器等制品上。

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由于结晶化速度较快所以成形性优良,但是由于离型性不足会在表面出现离型不良现象。因此,为了粘附树脂的离型性有必要使用适当的润滑剂。然而,当树脂处在高温环境下时,所述润滑剂一般会导致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因此,为了将这种影响减至最低,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例如,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02-0062403号中,公开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合物中添加无机填料及褐煤蜡的热可塑性聚酯树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虽然表面光洁度等优良,但是长时间处在高温下时,由于褐煤蜡的特性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及热分解物质。另外,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2008-0137220号专利中,适用氟化烯烃类润滑剂以减少气体并满足离型性要求,但是由于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导致表面极性的降低,会降低树脂的铝蒸镀附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蒸镀附着性优异且在高温下耐热性优异的聚酯树脂组合物,使其能够通过金属直接蒸镀形成平滑的金属蒸镀膜,同时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时减少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形品。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酯树脂(A),含有约50~9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A-1)及约10~50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树脂(A-2),以及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B)(perfluoropolyether),且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所述全氟聚醚(B)为0.001~10重量份。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A-1)的本征粘度η可以是约0.36~1.60dl/g,且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A-2)的本征粘度η可以是约0.5~1dl/g。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B)可包含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所述化学式1中,X为硅烷官能团,m为1至1000000的整数,n为1至1000000的整数。

所述硅烷官能团可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并且基于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总量,可为约0.1~50重量%。

[化学式2]

所述化学式2中,R1至R3相同或相异,且表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cycloalkyl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

R4为单键,或者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alkylene 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亚烷基(cyclo alkylene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氧基(oxyalkylenegroup)。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无机填料(C),且所述无机填料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约0.1~10重量份。所述无机填料(C)可以包含钛晶须、滑石、硅灰石、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粘土、高岭土或其组合,并且可具有约0.1~2μm的平均粒径。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稳定剂(D),且所述稳定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约0.005~5重量份。所述稳定剂(D)可以包含磷酸、亚磷酸、亚磷酸酯类、磷化合物、酸性磷酸酯类或其组合。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且所述润滑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约0.005~5重量份。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可以包含四氟乙烯(tetrafluoro ethylene)、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hexafluoropropylene)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或其组合。

[化学式3]

所述化学式中,P为1至300的整数。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可以与其他润滑剂(E′)褐煤蜡、褐煤酸金属盐、聚乙烯蜡、硅油、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混合使用,并且可以以1∶1~10∶1的重量比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和所述其他润滑剂(E′)。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形品。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细节包含在下述详细说明中。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可以通过金属直接蒸镀形成平滑的金属蒸镀膜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蒸镀附着性,而且由于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性,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减少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因此有利于制备车辆用灯罩、反射器、照明器的外罩等金属蒸镀外用部件等多种多样的成形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一聚合物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一聚合物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取代”是指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F、Cl、Br、I)、羟基(hydroxyl group)、烷氧基(alkoxy group)、硝基(nitrogroup)、氰基(cyano group)、氨基、叠氮基(azido group)、脒基(amidinogroup)、肼基(hydrazino group)、亚肼基(hydrazono group)、羰基(carbonylgroup)、甲氨酰基(carbamoyl group)、硫醇基(thiol group)、酯基(estergroup)、羧基(carboxyl group)或其盐、磺酸基(sulfonate group)或其盐、磷酸或其盐、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alkyl group)、碳原子数为2~16的炔基(alkynyl group)、碳原子数为6~20的芳基(aryl group)、碳原子数为7~13的芳烷基(arylalkyl group)、碳原子数为1~4的氧烷基(oxyalkylgroup)、碳原子数为1~20的杂烷基(heteroalkyl group)、碳原子数为3~20的杂芳烷基(heteroarylalkyl group)、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cycloalkylgroup)、碳原子数为3~15的环烯基(cycloalkenyl group)、碳原子数为6~15的环炔基(cycloalkynyl group)、杂环烷基(heterocycloalkyl group)或者其混合物取代。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A)聚酯树脂,包含(A-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A-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B)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以下,详细地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所包含的各成分。

(A)聚酯树脂

(A-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物,所述聚合物通过1,4-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之间的直接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缩聚得到。

为了提高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冲击强度,可使用将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提高冲击强度的成分共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或者与所述提高冲击强度的成分混合的混合物即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提高冲击强度的成分为聚丁二醇(PTMG,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脂肪族聚酯、脂肪族聚酰胺等。

根据ASTM D2857测定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本征粘度η可以是约0.36~1.60dl/g,具体地可以是约0.52~1.25dl/g。如果具有所述范围内的本征粘度,可得到机械性能和成形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基于所述聚酯树脂(A)的总量可为约50~90重量%,具体地可为约50~70重量%。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A-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可使用将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与乙二醇缩聚而制得的线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

根据ASTM D2857测定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本征粘度η可以是约0.5~1dl/g,具体地可以是约0.7~0.9dl/g。如果具有所述范围内的本征粘度,可得到机械性能和成形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是将1,4-环己烷二甲醇(1,4-cyclohexanedimethanol)作为共聚成分的无定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可使用乙二醇(ethylene glycol)成分部分地被1,4-环己烷二甲醇替代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共聚物树脂。此时,基于所述乙二醇成分可包含3~48mol%的所述1,4-环己烷二甲醇,具体地可包含5~20mol%。如果1,4-环己烷二甲醇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基于所述聚酯树脂(A)的总量可为约10~50重量%,具体地可为约30~50重量%。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B)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可使用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所述化学式1中,X为硅烷官能团,m为1至1000000的整数,n为1至1000000的整数。

所述硅烷官能团X是由硅烷化合物得到的官能团,具体地如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官能团。

[化学式2]

所述化学式2中,R1至R3相同或相异,且表示氢原子、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cycloalkyl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烷氧基。

R4为单键,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基(alkylene 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6~30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20的环亚烷基(cyclo alkylenegroup),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20的亚烷氧基。

所述硅烷官能团基于由所述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总量可为约0.1~50重量%。

包含所述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通过硅烷官能团和聚酯树脂的反应可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另外,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由于全氟聚醚的高表面张力而在表面硅烷官能团分散较广,因此可使聚酯树脂组合物表面具有高极性(polarity),从而提高蒸镀附着性。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可为约0.001~10重量份,具体地可为约0.005~5重量份,更具体地可为约0.1~2重量份。如果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则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蒸镀附着性优异,而且在高温下的耐热性优异,因而长时间处在高温下时可减少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C)无机填料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无机填料,所述无机填料可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及耐热性。

对于所述无机填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可使用钛晶须、滑石、硅灰石、膨润土、蒙脱石、碳酸钙、粘土、高岭土或其组合,其中可优选使用滑石、粘土或高岭土。

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可以是约0.1~2μm,具体可以是约0.5~1μm。如果具有所述范围内的平均粒径,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所述无机填料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可为约0.1~10重量份,具体地可为约0.3~5重量份。如果无机填料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优异的耐热性。

(D)稳定剂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稳定剂,所述稳定剂用来稳定所述聚酯树脂从而防止这些树脂的分解(例如热分解)。另外,所述稳定剂可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

对于所述稳定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具体地可使用磷酸;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膦酸(3,5-di-t-butyl-4-hydroxybenzyl phosphonic acid)等膦酸;亚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ite)、亚磷酸三甲酯(trimethyl phosphite)、亚磷酸三异癸酯(triisodecyl phosphite)、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tri-(2,4-di-t-butylphenyl)phosphite)等亚磷酸酯类;次磷酸、多磷酸等磷化合物;甲基磷酸酯(methylacidphosphate)、磷酸二丁酯(dibutyl phosphate)、磷酸一丁酯(monobutyl phosphate)等酸性磷酸酯类;或者其组合。

所述稳定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可以为约0.005~5重量份,具体可为约0.01~2重量份。如果稳定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E)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氟化烯烃类润滑剂。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使聚酯树脂组合物具有适当的离型性,同时由于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因此在高温下可抑制气体及热分解物质的产生。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可使用四氟乙烯(tetrafluoro ethylene)、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hexafluoropropylene)共聚物、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或其组合,其中可优选使用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全氟聚醚。

[化学式3]

所述化学式中,P为1至300的整数。

如果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通过与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结合反应,可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蒸镀附着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可以与其他种类的润滑剂(E′)混合使用。所述润滑剂(E′)可使用褐煤蜡、褐煤酸金属盐、聚乙烯蜡、硅油、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其中可优选使用褐煤蜡。

如果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和所述润滑剂(E′),可以以约1∶1~10∶1的重量比混合,具体地可以以约1∶1~5∶1的重量比混合。如果以所述比例范围混合,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可为约0.005~5重量份,具体地可为约0.1~2重量份。如果氟化烯烃类润滑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F)添加剂

根据不同的用途,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抗菌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界面活性剂、偶联剂、可塑剂、混合剂、着色剂、抗静电剂、调色剂、耐焰剂、耐候剂、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线剂、阻燃剂、成核剂、粘接助剂、粘合剂或其组合。

作为抗氧化剂可使用苯酚类、亚磷酸盐类(phosphite)、硫醚类(thioether)或胺类抗氧化剂。作为所述耐候剂可使用苯甲酮类或胺类耐候剂。作为所述着色剂可使用染料或颜料。另外,作为所述抗紫外线剂可使用二氧化钛或碳黑,作为所述成核剂可使用滑石或粘土。

所述添加剂基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可为0.1~30重量份。如果添加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可得到不同用途的添加剂效果,并且可得到优异的机械性能及得到提高的表面外观。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可通过已知的树脂制备方法来制备。例如,混合所述构成成分之后,在挤出机内通过热熔挤出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或薄片的形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形品,其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尤其,可适用于要求能够形成平滑的金属蒸镀膜,且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车辆用灯罩、反射器、照明器的外罩等金属蒸镀的外用部件等多种多样的成形品的制备。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用于制备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各构成成分如以下所述。

(A)聚酯树脂

(A-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使用了新光公司(SHINKONG)的PBTshinite(本征粘度η=1.0dl/g)。

(A-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使用了SK化学株式会社(SK Chemical)的SKYPET(本征粘度η=0.8dl/g)。

(B)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使用了苏威苏莱克斯公司(Solvay Solexis)的Fluorolink 7007。

(C)无机填料

使用了平均粒径为1.0μm的高岭土。

(D)稳定剂

使用了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Asahi Denka)的ADK STAB PEP-

(E)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作为全氟聚醚使用了杜邦公司(DuPont)的PCA。

(E′)褐煤类润滑剂

使用了科莱蒽公司(Clariant)的OP。

实施例1至3及比较例1至3

根据表1所列的组成比将所述各成分混合,然后在加热到240~280℃的双螺杆热熔挤出机中熔融并混合,制成薄片。

将由此得到的薄片在130℃下干燥5小时或更长时间,并用加热到240~280℃的螺杆式注塑机,分别制备了用于测量物理性能的样品。对于所制备的样品,以下述方法测定了物理性能,并将结果表示在下列表1中。

(1)浊度:评价了在高温环境下的气体生成及热分解导致的迁移。将通过螺杆式挤出机制备的样品切成长15mm×宽15mm,之后装到带有玻璃盖的直径为100mm的玻璃器皿中,并放在加热板上将温度设定在165℃,经5小时之后,用浊度仪测量凝聚在玻璃盖上的迁移物质的量。作为挤出成形时的条件,将挤出温度设定在240-250-250-260(℃)。

(2)离型性:通过成形时的肉眼观察和推杆痕迹来测定。其中O表示“优秀”,X表示“不良”。

(3)蒸镀附着性:在真空镀铝机中,对长-宽-厚为20cm-20cm-0.5cm的方形样品进行蒸镀之后,切成100个长-宽为2mm-2mm的正方形单元,将全部单元粘贴在OPP胶带上,5秒之后剥离胶带,查看100单元中有几个被剥落,这种试验共进行5次取其平均值。此时,剥落的单元数越少聚酯树脂组合物与铝的蒸镀附着性越好。其值在10以下为○(优良),在10~30之间为△(不足),30以上为X(不良)。

表1

*重量份:以100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基准的含量单位。

通过所述表1可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及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实施例1至3,与未使用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比较例1和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使用量不在本发明规定范围内的比较例2及3相比较,前者的铝蒸镀附着性优异,且在高温环境下的气体生成及热分解导致的迁移(migration)较少,同时满足离型性要求。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那些改变和其它实施方案亦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因此,所述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1558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7.06 CN 102115581 A *CN102115581A* (21)申请号 201010622622.X (22)申请日 2010.12.28 10-2009-0134329 2009.12.30 KR C08L 67/02(2006.01) C08L 71/00(2006.01) C08K 7/04(2006.01) C08K 3/34(2006.01) C08K 3/26(2006.01) C08K 5/54(2006.01) (71)申请人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地址 韩国庆尚北道 (72)发明人 张。

2、英锡 河斗汉 李岏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018 代理人 陈万青 王珍仙 (54) 发明名称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 该组合物的成形品。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 包 含 : (A) 聚 酯 树 脂, 包 含 (A-1)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丁 二 醇 酯 (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 树 脂 及 (A-2)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乙 二 醇 酯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树脂 ; (B) 含硅烷 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perfluorop。

3、olyether)。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CN 102115583 A1/2 页 2 1. 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包含 : 聚酯树脂 A, 包含 50 90 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A-1 及 10 50 重量 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A-2, 以及 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B, 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所述全氟聚醚 B 为 0.001 10 重量份。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4、 A-1 的本征粘度 为 0.36 1.60dl/g。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A-2 的本征粘度 为 0.5 1dl/g。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B 包含由下述化学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 1 所述化学式 1 中, X 为硅烷官能团, m 为 1 至 1000000 的整数, n 为 1 至 1000000 的整 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硅烷官能团由下述化学式 2 表示, 化学式 2 所述化学式 2 中。

5、, R1至 R3相同或相异, 且表示氢原子、 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0 的芳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 代的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烷氧基, R4为单键, 或者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亚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 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0 的亚芳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 亚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亚烷氧基。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基于由所述化学式 1 表。

6、示的化合物总量, 所述硅烷官能团为 0.1 50 重量。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还包含 0.1 10 重量份的无机填料 C。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无机填料 C 包含钛晶须、 滑石、 硅灰石、 膨润土、 蒙脱石、 碳酸钙、 粘土、 高岭土或其 组合。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2/2 页 3 所述无机填料 C 具有 0.1 2m 的平均粒径。 10. 。

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还包含 0.005 5 重量份的稳定剂 D。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稳定剂 D 包含磷酸、 亚磷酸、 亚磷酸酯类、 磷化合物、 酸性磷酸酯类或其组合。 1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还包含 0.005 5 重量份的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包含四氟乙烯、 聚偏二氟乙烯、 四氟乙烯。

8、 / 偏二氟乙烯共聚 物、 四氟乙烯 / 六氟丙烯共聚物、 乙烯 / 四氟乙烯共聚物、 由下述化学式 3 表示的全氟聚醚 或其组合, 化学式 3 所述化学式中, P 为 1 至 300 的整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和润滑剂 E, 所述润滑剂 E是褐煤蜡、 褐煤酸金 属盐、 聚乙烯蜡、 硅油、 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 : 以 1 1 10 1 的重量比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和所述润滑剂 E。 16. 一种成形品, 其特征在于 : 由权利要。

9、求 1 至 15 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1/9 页 4 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及利用该组合物的成形品。 背景技术 0002 制造车辆用前照灯灯圈、 反射器、 照明器等金属蒸镀反射体的常规方法中, 在进行 金属蒸镀之前进行底漆涂布以提高光反射面的光洁度。 然而, 由于所述底漆含有有机溶剂, 因此常规方法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且因挥发及形成涂层膜要花很长时间, 导致更高的生产 成本和更低的生产率。 0003 为此, 最近多采用直接蒸镀的方式, 。

10、将金属蒸镀直接应用于光反射面的表面而不 在其上涂布底漆。 为了应用这样的直接蒸镀, 要求具有高的表面光洁度, 特别是在高温下要 求产生最小限度的气体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以适用于车辆前照灯灯圈、 照明器等制品上。 0004 另外,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由于结晶化速度较快所以成形性优良, 但是由 于离型性不足会在表面出现离型不良现象。因此, 为了粘附树脂的离型性有必要使用适当 的润滑剂。 然而, 当树脂处在高温环境下时, 所述润滑剂一般会导致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 质的迁移。因此, 为了将这种影响减至最低, 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0005 例如, 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 2002-00624。

11、03 号中, 公开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合物中添加无机填料及褐煤蜡的热可塑性聚酯树脂组合物。 所述组合物虽然表面光洁度等优良, 但是长时间处在高温下时, 由于褐煤蜡的特性会产生 大量的气体及热分解物质。另外, 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 2008-0137220 号专利中, 适用氟化 烯烃类润滑剂以减少气体并满足离型性要求, 但是由于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导致表面极性的 降低, 会降低树脂的铝蒸镀附着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蒸镀附着性优异且在高温下耐热性优异的聚酯树脂组合 物, 使其能够通过金属直接蒸镀形成平滑的金属蒸镀膜, 同时长时间处在高温环境下时减 。

12、少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0007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形品。 0008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包含 : 聚酯树脂 (A), 含有约 50 90 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树脂(A-1)及约1050 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树脂 (A-2), 以及含硅烷官 能团的全氟聚醚 (B)(perfluoropolyether), 且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所述 全氟聚醚 (B) 为 0.001 10 重量份。 000。

13、9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A-1) 的本征粘度 可以是约 0.36 1.60dl/ g, 且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A-2) 的本征粘度 可以是约 0.5 1dl/g。 0010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B) 可包含由下述化学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0011 化学式 1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2/9 页 5 0012 0013 所述化学式 1 中, X 为硅烷官能团, m 为 1 至 1000000 的整数, n 为 1 至 1000000 的 整数。 0014 所述硅烷官能团可由下述化学式 2 表示, 并且基于由所述化学。

14、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总量, 可为约 0.1 50 重量。 0015 化学式 2 0016 0017 所述化学式 2 中, R1至 R3相同或相异, 且表示氢原子、 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 数为 1 20 的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0 的芳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 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烷基 (cycloalkyl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 子数为 1 20 的烷氧基。 0018 R4为单键, 或者是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亚烷基 (alkylene 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0 的亚芳基, 或者。

15、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亚烷基 (cyclo alkylene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 数为 1 20 的亚烷氧基 (oxyalkylenegroup)。 0019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无机填料 (C), 且所述无机填料基于 100 重量份 的所述聚酯树脂 (A) 为约 0.1 10 重量份。所述无机填料 (C) 可以包含钛晶须、 滑石、 硅 灰石、 膨润土、 蒙脱石、 碳酸钙、 粘土、 高岭土或其组合, 并且可具有约 0.1 2m 的平均粒 径。 0020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稳定剂 (D), 且所述稳定剂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 述。

16、聚酯树脂 (A) 为约 0.005 5 重量份。所述稳定剂 (D) 可以包含磷酸、 亚磷酸、 亚磷酸酯 类、 磷化合物、 酸性磷酸酯类或其组合。 0021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且所述润滑剂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A)为约0.0055重量份。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可以包含四 氟乙烯 (tetrafluoro ethylene)、 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四氟乙烯 / 偏二氟乙烯(vinylidene fluoride)共聚物、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hexafluoropropylene) 共聚物、 。

17、乙烯 / 四氟乙烯共聚物、 由下述化学式 3 表示的全氟聚醚 (perfluoropolyether) 或其组合。 0022 化学式 3 0023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3/9 页 6 0024 所述化学式中, P 为 1 至 300 的整数。 0025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E)可以与其他润滑剂(E)褐煤蜡、 褐煤酸金属盐、 聚乙 烯蜡、 硅油、 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混合使用, 并且可以以 1 1 10 1 的重量比混合使 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E) 和所述其他润滑剂 (E )。 0026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的成。

18、形品。 0027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细节包含在下述详细说明中。 0028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可以通过金属直接蒸镀形成平滑的金 属蒸镀膜的同时具有优异的蒸镀附着性, 而且由于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长时间处 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减少气体的产生及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因此有利于制备车辆用灯罩、 反 射器、 照明器的外罩等金属蒸镀外用部件等多种多样的成形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 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但下述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并不 是用来限定本发明。 0030 除非另有说明, 本说明书中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是指聚对苯二甲酸。

19、乙二 醇酯单一聚合物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且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是指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单一聚合物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 0031 除非另有说明, 本说明书中 “取代” 是指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 (F、 Cl、 Br、 I)、 羟基(hydroxyl group)、 烷氧基(alkoxy group)、 硝基(nitrogroup)、 氰基(cyano group)、 氨基、 叠氮基 (azido group)、 脒基 (amidinogroup)、 肼基 (hydrazino group)、 亚肼基 (hydrazono group)、 羰基 (carbo。

20、nylgroup)、 甲氨酰基 (carbamoyl group)、 硫醇基 (thiol group)、 酯基(estergroup)、 羧基(carboxyl group)或其盐、 磺酸基(sulfonate group)或 其盐、 磷酸或其盐、 碳原子数为 1 20 的烷基 (alkyl group)、 碳原子数为 2 16 的炔基 (alkynyl group)、 碳原子数为 6 20 的芳基 (aryl group)、 碳原子数为 7 13 的芳烷基 (arylalkyl group)、 碳原子数为14的氧烷基(oxyalkylgroup)、 碳原子数为120的杂 烷基 (heter。

21、oalkyl group)、 碳原子数为 3 20 的杂芳烷基 (heteroarylalkyl group)、 碳 原子数为320的环烷基(cycloalkylgroup)、 碳原子数为315的环烯基(cycloalkenyl group)、 碳原子数为615的环炔基(cycloalkynyl group)、 杂环烷基(heterocycloalkyl group) 或者其混合物取代。 0032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其包含 : (A) 聚酯树脂, 包含 (A-1) 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 (A-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以及 (B) 含硅烷官能团的全 氟聚醚。。

22、 0033 以下, 详细地说明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所包含的各成分。 0034 (A) 聚酯树脂 0035 (A-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0036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可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合物, 所述聚合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4/9 页 7 物通过 1, 4- 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之间的直接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 缩聚得到。 0037 为了提高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冲击强度, 可使用将所述聚对苯二甲 酸丁二醇酯与提高冲击强度的成分共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 或者与所述提高冲击强度的成 分混合的混合。

23、物即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所述提高冲击强度的成分为聚丁二醇 (PTMG, polytetramethylene glycol)、 聚乙二醇 (PEG)、 聚丙二醇 (PPG)、 脂肪族聚酯、 脂肪 族聚酰胺等。 0038 根据ASTM D2857测定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本征粘度可以是约 0.361.60dl/g, 具体地可以是约0.521.25dl/g。 如果具有所述范围内的本征粘度, 可 得到机械性能和成形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39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基于所述聚酯树脂 (A) 的总量可为约 50 90 重 量, 具体地可为约 50 70 重量。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丁。

24、二醇酯树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 内,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40 (A-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0041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可使用将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与乙 二醇缩聚而制得的线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物。 0042 根据ASTM D2857测定的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本征粘度可以是约 0.51dl/g, 具体地可以是约0.70.9dl/g。 如果具有所述范围内的本征粘度, 可得到机 械性能和成形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43 所 述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乙 二 醇 酯 树 脂 是 将 1, 4- 环 。

25、己 烷 二 甲 醇 (1, 4-cyclohexanedimethanol) 作为共聚成分的无定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可使用 乙二醇 (ethylene glycol) 成分部分地被 1, 4- 环己烷二甲醇替代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 共聚物树脂。此时, 基于所述乙二醇成分可包 含 3 48mol的所述 1, 4- 环己烷二甲醇, 具体地可包含 5 20mol。如果 1, 4- 环己烷 二甲醇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 衡。 0044 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26、基于所述聚酯树脂 (A) 的总量可为约 10 50 重 量, 具体地可为约 30 50 重量。如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 内,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45 (B) 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0046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可使用由下述化学式 1 表示的化合物。 0047 化学式 1 0048 0049 所述化学式 1 中, X 为硅烷官能团, m 为 1 至 1000000 的整数, n 为 1 至 1000000 的 整数。 0050 所述硅烷官能团 X 是由硅烷化合物得到的官能团, 具体地如由下述化学式 2 表示 的官能团。 说 。

27、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5/9 页 8 0051 化学式 2 0052 0053 所述化学式 2 中, R1至 R3相同或相异, 且表示氢原子、 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 数为 1 20 的烷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0 的芳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 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烷基 (cycloalkyl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 子数为 1 20 的烷氧基。 0054 R4为单键,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1 20 的亚烷基 (alkylene 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数为 6 3。

28、0 的亚芳基,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 碳原子数为 3 20 的环亚烷基 (cyclo alkylenegroup), 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碳原子 数为 1 20 的亚烷氧基。 0055 所述硅烷官能团基于由所述化学式 1 表示的化合物的总量可为约 0.1 50 重 量。 0056 包含所述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通过硅烷官能团和聚酯树脂的反应可提高聚酯 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另外, 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由于全氟聚醚的高表面张力而 在表面硅烷官能团分散较广, 因此可使聚酯树脂组合物表面具有高极性 (polarity), 从而 提高蒸镀附着性。 0057 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基于 1。

29、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可为约 0.001 10 重量份, 具体地可为约 0.005 5 重量份, 更具体地可为约 0.1 2 重量份。如 果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则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蒸镀 附着性优异, 而且在高温下的耐热性优异, 因而长时间处在高温下时可减少气体的产生及 热分解物质的迁移。 0058 (C) 无机填料 0059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无机填料, 所述无机填料可进一步提 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机械性能及耐热性。 0060 对于所述无机填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具体地可使用钛晶须、 滑石、 硅灰石、 膨润 土、 蒙脱石、 碳酸。

30、钙、 粘土、 高岭土或其组合, 其中可优选使用滑石、 粘土或高岭土。 0061 所述无机填料的平均粒径可以是约 0.1 2m, 具体可以是约 0.5 1m。如果 具有所述范围内的平均粒径,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 衡。 0062 所述无机填料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可为约 0.1 10 重量份, 具体 地可为约 0.3 5 重量份。如果无机填料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 优异的耐热性。 0063 (D) 稳定剂 0064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稳定剂, 所述稳定剂用来稳定所述聚 说 明 书 CN 1021155。

31、81 A CN 102115583 A6/9 页 9 酯树脂从而防止这些树脂的分解(例如热分解)。 另外, 所述稳定剂可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 组合物的表面光洁度及耐热性。 0065 对于所述稳定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具体地可使用磷酸 ; 3, 5- 二叔丁基 -4- 羟 基 苄 基 膦 酸 (3, 5-di-t-butyl-4-hydroxybenzyl phosphonic acid) 等 膦 酸 ; 亚 磷 酸 三 苯 酯 (triphenyl phosphite)、 亚 磷 酸 三 甲 酯 (trimethyl phosphite)、 亚 磷 酸 三 异 癸 酯 (triisodecyl 。

32、phosphite)、亚 磷 酸 三 (2, 4- 二 叔 丁 基 苯 ) 酯 (tri-(2, 4-di-t-butylphenyl)phosphite) 等亚磷酸酯类 ; 次磷酸、 多磷酸等磷化合物 ; 甲基磷酸 酯 (methylacidphosphate)、 磷酸二丁酯 (dibutyl phosphate)、 磷酸一丁酯 (monobutyl phosphate) 等酸性磷酸酯类 ; 或者其组合。 0066 所述稳定剂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可以为约 0.005 5 重量份, 具 体可为约 0.01 2 重量份。如果稳定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

33、的表 面光洁度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67 (E) 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0068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所述氟化烯烃类 润滑剂使聚酯树脂组合物具有适当的离型性, 同时由于在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挥发性, 因此 在高温下可抑制气体及热分解物质的产生。 0069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可使用四氟乙烯 (tetrafluoro ethylene)、 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四氟乙烯 / 偏二氟乙烯 (vinylidene fluoride) 共聚物、 四 氟乙烯 / 六氟丙烯 (hexafluoropropylene) 共聚。

34、物、 乙烯 / 四氟乙烯共聚物、 由下述化学式 3 表示的全氟聚醚 (perfluoropolyether) 或其组合, 其中可优选使用由下述化学式 3 表示 的全氟聚醚。 0070 化学式 3 0071 0072 所述化学式中, P 为 1 至 300 的整数。 0073 如果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通过与所述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结合反 应, 可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表面极性, 从而进一步提高蒸镀附着性。 0074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可以与其他种 类的润滑剂 (E ) 混合使用。所述润滑剂 (E ) 可使用褐煤蜡、 褐煤酸金属盐、 聚乙烯。

35、蜡、 硅油、 硬脂酸金属盐或其组合, 其中可优选使用褐煤蜡。 0075 如果混合使用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和所述润滑剂 (E ), 可以以约 1 1 10 1 的重量比混合, 具体地可以以约 1 1 5 1 的重量比混合。如果以所述比例范 围混合, 可得到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76 所述氟化烯烃类润滑剂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可为约 0.005 5 重 量份, 具体地可为约 0.1 2 重量份。如果氟化烯烃类润滑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可得到 聚酯树脂组合物的离型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物性平衡。 0077 (F) 添加剂 说 明 书 CN 102115。

36、581 A CN 102115583 A7/9 页 10 0078 根据不同的用途, 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还可以包含抗菌剂、 热稳定剂、 抗氧化剂、 界面活性剂、 偶联剂、 可塑剂、 混合剂、 着色剂、 抗静电剂、 调色剂、 耐焰剂、 耐候剂、 紫外线吸 收剂、 抗紫外线剂、 阻燃剂、 成核剂、 粘接助剂、 粘合剂或其组合。 0079 作为抗氧化剂可使用苯酚类、 亚磷酸盐类 (phosphite)、 硫醚类 (thioether) 或胺 类抗氧化剂。作为所述耐候剂可使用苯甲酮类或胺类耐候剂。作为所述着色剂可使用染料 或颜料。 另外, 作为所述抗紫外线剂可使用二氧化钛或碳黑, 作为所述成核剂可使用。

37、滑石或 粘土。 0080 所述添加剂基于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可为 0.1 30 重量份。如果添 加剂的含量在所述范围内, 可得到不同用途的添加剂效果, 并且可得到优异的机械性能及 得到提高的表面外观。 0081 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 可通过已知的树脂制备方法来制备。 例如, 混合 所述构成成分之后, 在挤出机内通过热熔挤出等常规方法, 制成颗粒或薄片的形状。 0082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成形品, 其由所述聚酯树脂组合物制备。 尤其, 可适用于要求 能够形成平滑的金属蒸镀膜, 且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车辆用灯罩、 反射器、 照明器 的外罩等金属蒸镀的外用部件等多。

38、种多样的成形品的制备。 0083 下面,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 但下述实施例只是用来说明本发明, 并不 是用来限定本发明。 0084 实施例 0085 用于制备根据一实施例的聚酯树脂组合物的各构成成分如以下所述。 0086 (A) 聚酯树脂 0087 (A-1)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0088 作 为 聚 对 苯 二 甲 酸 丁 二 醇 酯 树 脂,使 用 了 新 光 公 司 (SHINKONG) 的 PBTshinite( 本征粘度 1.0dl/g)。 0089 (A-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0090 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 使用了 SK 化学株式会社 (SK 。

39、Chemical) 的 SKYPET( 本征粘度 0.8dl/g)。 0091 (B) 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 0092 使用了苏威苏莱克斯公司 (Solvay Solexis) 的 Fluorolink 7007。 0093 (C) 无机填料 0094 使用了平均粒径为 1.0m 的高岭土。 0095 (D) 稳定剂 0096 使用了旭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Asahi Denka) 的 ADK STAB PEP- 0097 (E) 氟化烯烃类润滑剂 0098 作为全氟聚醚使用了杜邦公司 (DuPont) 的PCA。 0099 (E ) 褐煤类润滑剂 0100 使用了科莱蒽公司 (Clarian。

40、t) 的OP。 0101 实施例 1 至 3 及比较例 1 至 3 0102 根据表1所列的组成比将所述各成分混合, 然后在加热到240280的双螺杆热 熔挤出机中熔融并混合, 制成薄片。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8/9 页 11 0103 将由此得到的薄片在 130下干燥 5 小时或更长时间, 并用加热到 240 280的 螺杆式注塑机, 分别制备了用于测量物理性能的样品。 对于所制备的样品, 以下述方法测定 了物理性能, 并将结果表示在下列表 1 中。 0104 (1) 浊度 : 评价了在高温环境下的气体生成及热分解导致的迁移。将通过螺杆式 挤。

41、出机制备的样品切成长15mm宽15mm, 之后装到带有玻璃盖的直径为100mm的玻璃器皿 中, 并放在加热板上将温度设定在 165, 经 5 小时之后, 用浊度仪测量凝聚在玻璃盖上的 迁移物质的量。作为挤出成形时的条件, 将挤出温度设定在 240-250-250-260( )。 0105 (2) 离型性 : 通过成形时的肉眼观察和推杆痕迹来测定。其中 O 表示 “优秀” , X 表 示 “不良” 。 0106 (3) 蒸镀附着性 : 在真空镀铝机中, 对长 - 宽 - 厚为 20cm-20cm-0.5cm 的方形样品 进行蒸镀之后, 切成100个长-宽为2mm-2mm的正方形单元, 将全部单元。

42、粘贴在OPP胶带上, 5秒之后剥离胶带, 查看100单元中有几个被剥落, 这种试验共进行5次取其平均值。 此时, 剥落的单元数越少聚酯树脂组合物与铝的蒸镀附着性越好。其值在 10 以下为 ( 优良 ), 在 10 30 之间为 ( 不足 ), 30 以上为 X( 不良 )。 0107 表 1 0108 0109 * 重量份 : 以 100 重量份的所述聚酯树脂 (A) 为基准的含量单位。 0110 通过所述表 1 可知,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 脂及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实施例 1 至 3, 与未使用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的比较 例 1 和含硅烷官能团的全氟聚醚使用量不在本发明规定范围内的比较例 2 及 3 相比较, 前 者的铝蒸镀附着性优异, 且在高温环境下的气体生成及热分解导致的迁移 (migration) 较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CN 102115583 A9/9 页 12 少, 同时满足离型性要求。 0111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本发明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 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来说,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方案, 那些改变和其它实施方案亦包 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因此, 所述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 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 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11558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