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88997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7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74197.X

申请日:

2004.09.01

公开号:

CN1590190A

公开日:

2005.03.0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爱知县; 申请人:神钢美铝输送机材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東京都变更后权利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日本爱知县; 申请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申请人地址:日本兵库县登记生效日:2007.12.2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5/10

主分类号:

B62D25/1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神钢美铝输送机材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池田光希; 石飞秀树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3.09.01 JP 308594/2003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马江立;吴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该车辆用发动机罩由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构成。发动机罩内板在其中间区域处具有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的凸部。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凸部的顶峰部处。发动机罩内板和发动机罩外板在接合部处经由粘合剂接合到一起。卷边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凸部的除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所述卷边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它具有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所述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所述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包括:
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区域处的多个凸部;
形成在各自所述凸部的顶峰部处且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
沿所述车辆横向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且形成在所述凸部的除至少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的卷边,所述卷边朝向所述车体的所述顶部凸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部沿所述车辆横向相邻,并且所述卷边形成在所述凸部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除在所述接合部处以外沿所述车辆横向连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分开,并且所述卷边沿所述车辆横向连续。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上。

6.
  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它具有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所述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
其中,至少在除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区域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具有在多个区域处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便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之间形成空间,并且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所述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沿车辆横向形成有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的横过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卷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具有朝向所述车体的所述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所述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区域处的凸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所述接合部形成在所述凸部的顶峰部处。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沿所述车辆横向形成在所述凸部的除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

10.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部沿所述车辆横向相邻,并且所述卷边形成在所述凸部之间和除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所述凸部处。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除在所述接合部处以外沿所述车辆横向连续。

12.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被形成为在所述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分开,并且所述卷边沿所述车辆横向连续。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所述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上。

说明书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即,一种适用于车辆例如汽车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一种传统结构(参见例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JP-U)No.1-10473),其中,在适用于车辆例如汽车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中,在发动机罩内板的框架(骨架)处形成局部隆起的易折断部,从而促使发动机罩的框架在撞击时断裂,而不会降低发动机罩的抗拉刚度。
但是,在JP-UNo.1-10473中公开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中,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骨架部处的易折断部朝向车体(车身)的底部即离开发动机罩外板的方向隆起。结果,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当发动机罩的沿车体纵向的基本中央部朝向车体的顶部变形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时,发动机罩内板的易折断部企图沿离开发动机罩外板的方向变形。因此,在受到前方撞击时,难以使发动机罩自身折叠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面提到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确保发动机罩的刚性且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易于使发动机罩折叠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具有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该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包括:向上即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除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区域处的多个凸部;形成在各自凸部的顶峰部处且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即发动机罩内板的沿车辆纵向(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且形成在凸部的除至少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的卷边(bead),该卷边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
于是,向上即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除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区域处的凸部的顶峰部在该接合部处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从而利用该发动机罩内板和发动机罩外板形成多个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封闭断面结构。因此,可确保该发动机罩的刚性。此外,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的卷边即具有凸状外形(凸形构造)的区域沿车辆横向形成在该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发动机罩内板的沿车辆纵向的基本中央部)处且形成在凸部的除至少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因此,当在受到前方撞击使发动机罩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朝向车体的顶部变形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时,发动机罩内板朝向接近发动机罩外板的方向变形,且卷边是起动点。于是,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易于使该发动机罩折叠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此外,由于卷边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上,因此封闭断面结构保持在发动机罩内板与发动机罩外板之间,且发动机罩的质量变化很小。因此,发动机罩的强度不会局部降低,还可确保对撞击该发动机罩顶面的撞击体的能量吸收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其中,至少在除发动机罩内板地外周缘部以外的发动机罩内板的区域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发动机罩内板具有在多个区域处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便在发动机罩内板与发动机罩外板之间形成空间,并且在发动机罩内板的除接合部以外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沿车辆横向形成有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的横过发动机罩内板的卷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的从车体下方看时的平面图;
图2是沿图1的线2-2剖开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沿图1的线3-3剖开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的放大截面图;以及
图4是示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的从车体前方以一定角度看时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依据图1至4说明本发明车辆用发动机罩结构的一实施例。
应注意,在附图中,箭头UP表示车辆上方方向,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方向,以及箭头IN表示沿车辆的横向朝向车辆内部的方向。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发动机罩10具有构成发动机罩10的车体外侧面的发动机罩外板12以及设在发动机罩外板12的内侧(背面侧)且构成发动机罩10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14。发动机罩10由具有中空部且其周缘部(周边部)接合到一起的铝板构成。
如图1所示,多个凸部18沿车辆纵向且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的除前端缘部14A、后端缘部14B及作为发动机罩内板14的外周缘部的左右车辆横向外侧缘部14C,14D以外的区域处。即,凸部18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的中间区域(中央区域)14E处。
如图2所示,法兰12A形成在发动机罩外板12的车辆横向两端部处且指向车体的底部。法兰12A与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的车辆横向两端部处且指向车体的底部的法兰14F连接。
发动机罩内板14的凸部18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形成在凸部18的顶峰部18A的车辆横向中央部处的接合部18B通过粘合剂20与发动机罩外板12的背面12B接合。
如图1所示,发动机罩内板14的凸部18形成为从中间区域14E的前端部延伸至中间区域14E的后端部。此外,卷边40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发动机内板14的沿车辆纵向的基本中央部处。
如图2所示,至少除了形成在凸部18的顶峰部18A处的接合部18B以外,卷边40形成在凸部18的整个区域上。即,卷边40形成在凸部18的顶峰部18A和左右侧面18C处,且形成为朝向车体顶部的凸状外形。
在本实施例中,卷边40还形成在发动机内板14的相邻凸部18之间。卷边40的两端部40A到达发动机罩内板14的左右车辆横向外侧缘部14C,14D。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的多个凸部18沿车辆纵向且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的除前端缘部14A、后端缘部14B及作为发动机罩内板14的外周缘部的左右车辆横向外侧缘部14C,14D以外的中间区域14E处。在形成在各自凸部18的顶峰部18A处的接合部18B处,发动机罩内板14和发动机罩外板12通过粘合剂20接合在一起。结果,利用由发动机罩内板14和发动机罩外板12形成且沿车辆纵向延伸的多个封闭断面结构22确保发动机罩10的刚性。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动机内板14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朝向该车体的顶部凸起的卷边40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凸部18的至少除与发动机罩外板12接合的接合部18B以外的整个区域上。此外,卷边40还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发动机内板14上的相邻凸部18之间。卷边40的两端部40A到达发动机罩内板14的左右车辆横向外侧缘部14C,14D。
结果,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的,在受到前方撞击时,当发动机罩10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10A朝向车体的顶部变形(如图3中箭头A的方向)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时,发动机罩内板14朝向接近发动机罩外板12的方向变形,且卷边40为起动点。因此,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易于使发动机罩10折叠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可防止发动机罩10干涉位于车体后部的部件。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卷边40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上,与孔或狭缝而不是卷边40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14内的结构相比,保持了封闭断面结构22,且发动机罩10的质量变化很小。因此,发动机罩10的强度不会局部降低,还可确保对撞击发动机罩顶面的撞击体的能量吸收特性。
以上已参照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范围内还存在其它多种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卷边40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凸部18的除发动机罩内板14的相邻凸部18的接合部18B处以外的整个区域上。但也可采用这样一构造,其中,接合部18B被分成位于发动机罩纵向中央部处的多个部分,卷边40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凸部18的整个区域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罩10具有中空部且其周缘部接合到一起。但是,发动机罩1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结构,且发动机罩10的材料并不限于铝。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改车辆用发动机罩设置有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例如,在第一方面,本发明具有: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除发动机罩内板的外周缘部以外的中间区域处的凸部;形成在凸部的顶峰部处且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以及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发动机罩内板的车辆纵向基本中央部处且形成在凸部的除至少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的卷边,该卷边朝向车体的顶部凸起。因此,对于确保发动机罩的刚性有极好效果,且在受到前方撞击时,易于使发动机罩折叠为从侧视图中看的倒V形。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及其结构。该车辆用发动机罩由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外侧部的发动机罩外板和构成发动机罩的车体内侧部的发动机罩内板构成。发动机罩内板在其中间区域处具有朝向车体的顶部隆起且沿车辆纵向以沿车辆横向的预定间隔形成的凸部。与发动机罩外板接合的接合部形成在凸部的顶峰部处。发动机罩内板和发动机罩外板在接合部处经由粘合剂接合到一起。卷边沿车辆横向形成在凸部的除接合部以外的整个区域处。所述卷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