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乙烯胶带.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690130.2 (22)申请日 2015.09.08 104105116 2015.02.13 TW C09J 7/02(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凤谦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內湖区民权东路 6 段 280 巷 69 弄 33 号 1 楼 (72)发明人 陈凤谦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11021 代理人 宋焰琴 (54) 实用新型名称 聚乙烯胶带 (57) 摘要 一种聚乙烯胶带, 包含有依序堆叠的一第一 基层、 一第二基层、 一第三基层以及一胶粘层。该 第一基层以聚乙烯(Polyet。
2、hylene, 简称PE)制成 且呈透明 ; 该第二基层同样以聚乙烯制成且具有 颜色 ; 该第三基层同样以聚乙烯制成, 且呈透明 ; 该胶粘层以丙烯酸酯胶制成。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CN 205223082 U 2016.05.11 CN 205223082 U 1.一种聚乙烯胶带, 包括有: 一第一基层, 以聚乙烯制成, 且呈透明; 一第二基层, 以聚乙烯制成, 且具有颜色, 并附着于该第一基层上; 其特征在于, 该聚乙烯胶带还。
3、包括: 一第三基层, 以聚乙烯制成, 且呈透明, 并附着于该第二基层上, 使该第二基层位于该 第一基层与该第三基层之间; 以及 一胶粘层, 以丙烯酸酯胶制成, 并附着于该第三基层上, 使该第三基层位于该第二基层 与该胶粘层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油墨层, 印制于该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 一基层位于该油墨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 且该油墨层的颜色不同于该第二基层的颜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抗静电层以及一离型层; 该抗静电层以 导电材料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油墨层上, 使该油墨层位于该抗静电层与该第一基层之间; 该离型层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
4、于该抗静电层上, 使该抗静电层位于该离型层与该油 墨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离型层, 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 该油墨层上, 使该油墨层位于该离型层与该第一基层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抗静电层以及一离型层; 该抗静电层以 导电材料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一基层位于该抗静电层与该第二基层 之间; 该离型层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抗静电层上, 使该抗静电层位于该离型层与 该第一基层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离型层, 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 该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一基层位于该离。
5、型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其中, 该胶粘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基层、 第二基层 与该第三基层的厚度总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其中, 该胶粘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基层、 第二基层 与该第三基层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乙烯胶带, 还包含有一离型纸, 设置于该胶粘层上, 使该胶粘 层位于该离型纸与该第三基层之间。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223082 U 2 聚乙烯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以粘贴于物件上以保护或固定物件的胶带; 尤其涉及一种 聚乙烯胶带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 胶带的。
6、使用已日渐普及于日常生活与工程施工作业等许多 领域中。 而一般胶带的带体通常是使用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 简称PVC)作为制作 原料, 其主因在于聚氯乙烯具有成本低廉以及加工性好等优点。 0003 而上述以聚氯乙烯带体制成的胶带(以下简称聚氯乙烯胶带)制作完成后, 通常会 卷绕成卷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但使用者剥开成卷的聚氯乙烯胶带时, 聚氯乙烯胶带上的胶 材容易附着于成卷时所贴合的带面上而形成残胶, 使得使用者利用聚氯乙烯胶带作业时, 胶面上的残胶将会附着于使用者的手上或工具上, 而造成使用者手部或工具黏腻的不舒适 感。 0004 另外, 聚氯乙烯胶带在高温或温差大时,。
7、 其胶材的增塑剂会从胶材中渗出, 进而导 致如断面发黏、 溢胶、 跑卷、 胶带耐老化性差等缺失, 换言之, 聚氯乙烯胶带不仅容易造成使 用者使用的观感不佳, 更会造成使用者后续清理的困扰、 以及耐用性不佳的缺点。 0005 除此之外, 最近十年来, 因应环保趋势, 世界各先进国家积极开发对环境友善的材 料(environmentallyfriendlymaterials), 或称环境材料(eco-materials), 其中欧盟更 倡议自2004年起, 在电器或工业用品中不可再使用含有铅及卤素的产品。 因此, 亟需其他更 环保的材料替代含有氯的聚氯乙烯胶带。 0006 于是, 便有业内人士开始。
8、研发以单层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作为带体的 制作原料, 再将胶材附着于聚乙烯带体上, 以期能够解决上述残胶、 脱胶以及环境破坏等问 题。 0007 然而, 以上述聚乙烯带体制成的胶带(以下简称聚乙烯胶带)虽可解决上述的问 题, 但实际使用上, 聚乙烯胶带中通常会混用油墨或是染料来印制标语与染色, 而聚乙烯胶 带中的油墨与染料料容易与接触的胶材亲合, 使得聚乙烯胶带被使用者自物件上撕离时, 油墨与染料料会被胶材带离而附着于物件上, 而造成物件因此被油墨或染料料染色, 进而 导致物件外观的破坏。 0008 因此, 由上述内容可知悉, 常用聚乙烯胶带的设计未臻完善, 而仍有待。
9、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0009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烯胶带, 不仅可解决残胶、 脱胶以 及环境破坏等问题, 且不会造成所贴附的物件被染料或是油墨染色。 0010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聚乙烯胶带包含有一第一基层、 一第二 基层、 一第三基层以及一胶粘层。 其中, 该第一基层以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制成, 且呈透明。 该第二基层以聚乙烯制成, 且具有颜色, 并附着于该第一基层上。 该第三基层以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5223082 U 3 聚乙烯制成, 且呈透明, 并附着于该第二基层上, 使该第二基层位于该第一基层与。
10、该第三基 层之间。 该胶粘层以丙烯酸酯胶制成, 并附着于该第三基层上, 使该第三基层位于该第二基 层与该胶粘层之间。 0011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油墨层, 印制于该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一 基层位于该油墨层与该第二基层之间, 且该油墨层的颜色不同于该第二基层的颜色。 0012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抗静电层以及一离型层; 该抗静电层以 导电材料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油墨层上, 使该油墨层位于该抗静电层与该第一基层之间; 该离型层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抗静电层上, 使该抗静电层位于该离型层与该油 墨层之间, 该离型层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抗静电层。
11、上, 使该抗静电层位于该离型 层与该油墨层之间。 0013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离型层, 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 油墨层上, 使该油墨层位于该离型层与该第一基层之间。 0014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抗静电层以及一离型层; 该抗静电层以 导电材料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一基层位于该抗静电层与该第二基层 之间; 该离型层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抗静电层上, 使该抗静电层位于该离型层与 该第一基层之间。 0015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离型层, 以离型剂制成, 且覆盖设置于该 第一基层上, 使该第一基层位于该离型层与。
12、该第二基层之间。 0016 依据上述构思, 该胶粘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基层、 第二基层与该第三基层的厚度 总和。 0017 依据上述构思, 该胶粘层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基层、 第二基层与该第三基层的厚度。 0018 依据上述构思, 该聚乙烯胶带还包含有一离型纸, 设置于该胶粘层上, 使该胶粘层 位于该离型纸与该第三基层之间。 0019 如此一来, 不管该聚乙烯胶带是否卷绕成卷, 皆可通过上述该第一基层与该第三 基层的结构设计, 隔开该第二基层与该胶粘层, 使得该聚乙烯胶带所贴附的物件不会有被 染料或是油墨染色的疑虑。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 图2为将聚。
13、乙烯胶带卷绕成卷的立体图; 002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5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6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7 【符号说明】 0028 11第一基层 0029 12第二基层 0030 13第三基层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5223082 U 4 0031 14胶粘层 0032 15油墨层 0033 16离型层 0034 17抗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举优选实施例。
14、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 见图1, 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聚乙烯胶带包含有一第一基层11、 一第二基层12、 一 第三基层13以及一胶粘层14。 其中: 0036 该第一基层11以聚乙烯(Polyethylene, 简称PE)吹塑成型呈薄膜状制成, 且不染 色而呈现透明。 值得一提的是, 本实用新型选用聚乙烯为原料的目的, 在于聚乙烯无臭、 无 毒, 并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 且聚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好, 能耐大多数碱的侵蚀。 此外, 聚乙 烯被长时日照后, 将会自动脆化分解, 且聚乙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 只会产生二氧化碳 (CO2)和水(H2O), 而不产生其他大气污染物, 将可降低。
15、环境负担, 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0037 该第二基层12同样以聚乙烯制成, 且透过吹塑成型呈薄膜状而附着于该第一基层 11上, 且该第二基层12透过染料染色而具有颜色。 而在本实施例中, 将聚乙烯混合白色环保 染料吹塑形成白色的该第二基层12, 但除白色外, 该第二基层也可以混合黑色、 红色、 黄色 或是其他颜色的染料来达到提升胶带辨识性的效果。 0038 该第三基层13同样以聚乙烯制成, 且同样通过吹塑成型呈薄膜状而附着于该第二 基层12上, 使该第二基层12位于该第一基层11与该第三基层13之间。 此外, 该第三基层13如 第一基层11般, 不染色而呈现透明。 0039 该胶粘层14以环。
16、保丙烯酸酯胶制成, 并附着于该第三基层13上, 使该第三基层13 位于该第二基层12与该胶粘层14之间, 且该胶粘层14的厚度小于该第一基层11、 第二基层 12以及该第三基层13的厚度总和, 更详细地说, 该胶粘层14的厚度也小于该第一基层11、 第 二基层12以及该第三基层13的各层厚度。 此外, 该胶粘层14选用环保丙烯酸酯胶制成的原 因, 除在于环保丙烯酸酯胶无溶剂残留的特性可保护环境外, 另一原因则在于聚乙烯与环 保丙烯酸酯胶之间呈现高亲和性, 使得环保丙烯酸酯胶所制成的该胶粘层14通过前述的厚 度设计附着于该第三基层13后, 更不易剥离而不会有常用的聚氯乙烯胶带容易溢胶的缺 点。 。
17、0040 如此一来, 通过上述依序附着的该第一基层11、 该第二基层12、 该第三基层13以及 该胶粘层14的结构设计, 便可利用该第三基层13将该第二基层12与该胶粘层14隔开, 使得 第二基层12中的染料不会与该胶粘层14亲合。 此外, 为方便使用者使用, 聚乙烯胶带通常会 如图2般卷绕成卷, 而该第一基层11的设计目的, 便是在于当聚乙烯胶带卷绕成卷而相叠黏 合时, 内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第一基层11, 便会位于外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胶粘层14 与内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第二基层12之间, 而可有效地隔离该胶粘层14与该第二基层 12, 使得内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第二基层12中的染料同样不会。
18、与外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 胶粘层14亲合。 除此之外, 通过该第一基层11与该第三基层13呈现透明的设计, 也不会影响 该第二基层12的颜色呈现。 0041 由此, 当使用者将该聚乙烯胶带贴粘于一物体(如铝窗)上后, 即使该聚乙烯胶带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5223082 U 5 被使用者自该物件上撕离, 该第二基层12中的染料也不会被该胶粘层14带离, 使得染料不 会附着于该物件上, 而不会造成该物件外观的破坏。 0042 除此之外, 请参阅图3, 在图1的结构基础上, 更可在该第一基层11上以环保油墨印 制一层油墨层15, 使该第一基层11位于该油墨层15与该第二基层12之间,。
19、 且该油墨层15的 印制内容可以是数字、 警告标语或是公司名称等, 以达到标示、 提醒或是广告宣传的目的。 此外, 本实施例中的该油墨层15的颜色为蓝色, 但除蓝色外, 也可选用其他不同于该第二基 层12的颜色, 以使该油墨层15的内容能更明显地呈现出来。 0043 另外, 为避免图3的聚乙烯胶带卷绕成卷时, 内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油墨层15的 色料被外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胶粘层14带离, 请参阅图4, 在图3的结构基础上, 更可在该 油墨层15上覆盖设置一层离型层16, 使该油墨层15位于该离型层16与该第一基层11之间, 而本实施例中, 该离型层16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亚胺(Polyethy。
20、lenimine, 简称PEI)的组 合物, 但除使用聚乙烯亚胺外, 也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简称PET)、 硅油、 硅胶或是其他与该胶粘层14呈现低亲合性的材料。 0044 如此一来, 当图4的聚乙烯胶带卷绕成卷时, 内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油墨层15的 色料便会被该离型层16隔开, 而不会被外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胶粘层14带离。 另外, 由于 该离型层16与该胶粘层14呈低亲合, 使得外侧的该聚乙烯胶带的该胶粘层14与内侧的该聚 乙烯胶带的该离型层16接触时, 该胶粘层14的胶材将不会残黏于该离型层16上, 而使得使 用者在使用。
21、上便不会有残胶的情形发生, 不仅可有效地维持该胶粘层14的黏合力, 更可提 升使用者使用上的良好观感。 0045 此外, 为提升本实用新型的聚乙烯胶带的离型效果, 请参阅图5, 在图4所揭露的结 构基础上, 更可在该油墨层15以及该离型层16之间增加设置一层以导电材料制成的抗静电 层17, 而在本实施例中, 该抗静电层17以聚噻吩(Polythiophene, 简称PT)制成, 由此通过其 导电的特性将多余电荷排除, 以避免制作时或使用时所产生的静电造成离型层16的离子散 溢, 而可有效地维持该离型层16的离型效果。 当然, 除使用聚噻吩外, 也可以使用碳纳米管 (CarbonNanotube。
22、, 简称CNT)、 石墨烯(Graphene)或是其他具有导电特性的材料。 0046 值得一提的是, 除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外, 在图1的结构为基础时, 实际实施上也 可以不印制前述的该油墨层15, 而如图6般将该离型层16直接覆盖设置于该第一基层11上, 使该第一基层11位于该离型层16与该第二基层12之间; 或是如图7般将该抗静电层17直接 覆盖设置于该第一基层11上后, 再将该离型层16覆盖设置于该抗静电层17上, 使该抗静电 层17位于该离型层16与该第一基层11之间, 进而可以达到前述避免脱胶、 溢胶以及残胶的 情形, 且同样可以避免染料被该胶粘层14带离而造成该物件外观破坏的情形发生。
23、。 0047 此外, 更可在上述各实施例的该胶粘层14上增设一层离型纸(图上未示出), 使该 胶粘层14位于该离型纸与该第三基层13之间, 以对该胶粘层14达到更佳的保护效果。 0048 综上所述可知悉, 本实用新型聚乙烯胶带的结构及其使用原料设计, 不仅可以减 少环境负荷, 也可避免脱胶、 溢胶以及残胶的情形, 且更可避免所粘贴的物件被染料破坏外 观的情形发生。 除此之外, 必须说明的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 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 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5223082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7 CN 205223082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8 CN 205223082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7 页 9 CN 205223082 U 9 图4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0 CN 205223082 U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1 CN 205223082 U 11 图6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2 CN 205223082 U 12 图7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3 CN 205223082 U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