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背景技术
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为,长的粘着剂层的两面分别,具有长的轻剥离片以及长的重剥离片叠层构成。上述的粘着剂层由于没有作为支持体的基材(芯材),所以在本说明书中称为“无基材粘着剂层”。
这样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将轻剥离片剥离除去后,将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表面贴附于被粘着体,接着将重剥离薄膜剥离除去,由此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另一个表面被贴附于其他的被粘着体,使被粘着体之间接合。
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以长方向伸展的状态保管的场合多,因此在大多的场合,作为在轴上进行卷收的卷收体进行保管,以此状态在市场流通。此卷收体中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各主面与不同的种类的剥离片相接触,由此由于这些无基材粘着剂层中卷收作业的时的张力,压力被这些剥离片赋与无基材粘着剂层。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所谓“主面”,为构成具有片状的部材(作为具体例,可以例举基材粘着剂层,剥离片)的面中,面积为最大相对的2个面。无基材粘着剂层中的主面为贴附面,剥离片中的主面为无基材粘着剂层在其上形成的面以及与此面相反侧的面(相对面)。
作为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的问题,可以例举为在将轻剥离片剥离时,无基材粘着剂层的轻剥离不能适宜地进行,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凝集被破坏等,一部分的无基材粘着剂层在轻剥离片上中残存,即被称作勉强分离的剥离不良(本说明书中也称“残存现象”)。以往,为了对此勉强分离进行抑制,为使与无基材粘着剂层相接的二种类的剥离片中的剥离剂层的组成不同,由此使各剥离片的剥离力不同(例如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8425号公报
但是,如此剥离剂层的组成的调整,根据无基材粘着剂层的组成,有必要对各个剥离剂层的组成进行最优化。另外,如下述那样,仅对剥离剂层的组成进行调整,有不能对勉强分离进行抑制的场合。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有效地抑制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勉强分离的新的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对勉强分离进行研究的结果,有如下发现。
另外,本说明书中,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其主面内的方向中进行卷收的场合的卷收方向被称为长方向,与此长方向垂直相交的主面内的方向被叫做宽方向。进而,与长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的双方垂直相交的方向被叫做截面方向。
(A)勉强分离有以下二种类型。
i)局部勉强分离
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端部以外的领域为主而发生的勉强分离,在对无基材粘着剂层进行夹持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力和重剥离片的剥离力的差小的场合发生。局部勉强分离产生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概念图如图9所示。如图9(a)以及(b)中表示的那样,如将无基材两面粘着带50的轻剥离片51从无基材粘着剂层52剥离,随着轻剥离片51和重剥离片53之间的分开,这些剥离片之间的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52的粘着性组合物52a被拉开。其一部,在轻剥离片51和无基材粘着剂层52的界面上不能剥离,粘着性组合物52a的内部的凝集被破坏。此时,由于断裂,在轻剥离片51侧的粘着性组合物52a在轻剥离片51上残存,成为局部状的残存粘着剂52b。
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轻剥离片的剥离力”,是指厚度为38μm的轻剥离片和在此轻剥离片的剥离面上叠层的厚度25μm的无基材粘着剂层与此无基材粘着剂层的轻剥离片的相反侧的面上叠层使其剥离面的厚度为38μm的重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本说明书中也称为“宽度”)为50mm的叠层体的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180°拉开法,将轻剥离片剥离时的剥离力。另外,所谓“重剥离片的剥离力” ,是指用将上述的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中的轻剥离片用厚度25μm的聚酯薄膜进行置换而得到的重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进行180°拉开法,将重剥离片剥离时的剥离力。另外,这些剥离力的测定方法,包括测定用叠层体的制造方法,在实施例的试验例1中详细说明。
ii)端部勉强分离
端部勉强分离为,是指在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端部近傍的领域中发生的勉强分离,被认为是由于以下的理由而发生的。即,如图10中表示的那样,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无基材粘着剂层62,如在轻剥离片61和重剥离片63夹持的状态下在截面方向加压,加热,形成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一部分62a会从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宽度方向端部被挤出。另外,图10(a)中为压力加入的状态的一具体例。此被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62a的一部62b,如图10(b)中表示的那样,在轻剥离片61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端面(以下,称“宽度方向端面”。)61a上扩展,此宽度方向端面61a和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b的界面64被形成。此宽度方向端面61a,通常,由于不进行特别的剥离处理,此界面64上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b在轻剥离片61上顽强地附着。另一方面,重剥离片63上,其宽度方向端面63a和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c的界面65被形成,其结果,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宽度方向端部,轻剥离片61和无基材粘着剂层62之间的密着力,与重剥离片63和无基材粘着剂层62之间的密着力具有同等程度。此时,如从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将轻剥离片61剥离时,此轻剥离片61的宽度方向端面61a上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b就会不容易剥离,如图10中表示的那样,处于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粘着性组合物的一部62d被与轻剥离片61同时拉起。此拉起的粘着性组合物62d其内部凝集被破坏,或粘着性组合物62和重剥离片63的界面上产生剥离,轻剥离片61上此粘着性组合物62d残存,形成端部的残存粘着剂62e。另外,由于宽度方向端面61a和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b的界面64的面积大等的理由,粘着性组合物62b的对轻剥离片61的附着力大,拉起的粘着性组合物62d被带动,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处于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粘着性组合物也在轻剥离片61侧(图10中为上侧)被拉起,处于其宽度方向中央侧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内部凝集的破坏也会发生,在上述附着力大的场合,不仅端部,直至宽度方 向中央部也会有勉强分离发生。
(B)关于局部勉强分离,对轻剥离片的剥离力(本说明书中也称“轻剥离力”)的重剥离片的剥离力(本说明书中也称“重剥离力”)的差为10mN/50mm以上,局部状的残存粘着剂52b的发生可以被安定地抑制,如为20mN/50mm以上,会进一步安定地将其发生进行抑制。
(C)关于端部勉强分离,对从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宽度方向端部的,形成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一部62a的挤出进行抑制是不容易的。如想形成由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卷收体形成的粘着带卷轴,由于带的长方向上加的张力,构成卷收体的外侧的剥离片当然会对其内侧的无基材粘着剂层62加压。另外,无基材两面粘着带60的保管·使用环境中的温度高的场合,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流动性变高。这样的场合,上述粘着性组合物的一部62a的挤出会更易发生。
(D)为了不使这样的挤出成为粘着性组合物62a端部勉强分离的原因,只要不使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62a在轻剥离片61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中进行扩展即可。
(E)为此的最简便的方法的之一,是使在轻剥离片61的剥离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置没有无基材粘着剂层62叠层领域(以下,也称“无粘着剂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
1.一种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具有轻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重剥离片,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主面有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另一个主面有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长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力FL和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力FH满足下述式(1),
FH-FL≧10mN/50mm (1)
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没有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叠层的领域。
另外,上述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力以及重剥离片的剥离力,如上述,是分别使用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以及重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而测定的。
2.上述1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其中,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面,在其宽度方向的全领域都有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叠层。
3.一种粘着带卷轴,由卷收上述1或者2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而成 的卷收体形成。上述技术方案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在卷收时在端面方向即使加压力,从幅度方向端部有粘着组合物被挤出,粘着卷轴上发生端部勉强分离的可能性会被减低。
4.一种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1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轻剥离片或者重剥离片中的一个剥离面上,将具有比所述剥离面的宽度要窄的宽度的多个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相互有间隔地设置从而形成粘着剂层的工序;
在所述粘着剂层形成工序形成的所述多个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露出的主面上,将所述轻剥离片或者重剥离片中的另一个剥离面贴附,由此,形成第一初始带的第一初始带形成工序;以及
将在由所述第一初始带形成工序得到的所述第一初始带,在所述轻剥离片和所述重剥离片构成的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没有被夹持的部分在长方向上截断,得到具有在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没有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叠层的领域的所述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截断工序。
5.一种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2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具有轻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重剥离片,在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的主面上有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另一个主面上有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长的第二初始带加以准备的第二初始带形成工序;
对由所述第二初始带形成工序得到的所述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的,由所述重剥离片以及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叠层体形成的第一叠层片在所述轻剥离片上叠层的部分,从所述重剥离片侧进行将包括长方向以及截面方向的面作为截断面的半切割,由此使所述第一叠层片被在宽度方向上分离成并列的3枚的叠层片的半切割工序;
以及,由该半切割工序分离的所述第一叠层片的3枚叠层片中,将所述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的2枚叠层片,从所述第二的初始带上剥离除去,得到具有在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没有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叠层的领域的所述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剥离除去工序。
6.一种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其为上述2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具有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剥离面的对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 的剥离力比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面的对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剥离力还要低的工序用剥离片,在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中的一个主面上有所述工序用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另一个主面上有所述重剥离片的剥离面相接的长的第三初始带进行准备的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
从由所述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得到的所述第三初始带上将所述工序用剥离片剥离,从而得到使一个主面露出的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和所述重剥离片形成的叠层体的剥离工序,以及
在由所述剥离工序得到的所述叠层体的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侧的主面上,将比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还宽的轻剥离片贴附,使其与剥离面贴合,从而得到具有在所述轻剥离片的剥离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没有所述无基材粘着剂层叠层的领域的所述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7.一种粘着带卷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4-6的任一项所述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进行卷收,从而得到由卷收体构成的粘着带卷轴的工序。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为,重剥离力对轻剥离力的差为10mN/50mm以上,由此可以对局部勉强分离进行安定地抑制。
另外,与轻剥离片处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相对的侧的主面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有无粘着剂领域,所以从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粘着性组合物即使被挤出,其粘着性组合物仅在轻剥离片的剥离面上中扩展,不会达到轻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端面。由此,可以对本发明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端部勉强分离的发生进行安定地抑制。
附图说明
图1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的宽度方向的概念截面图。
图2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作用的概念的宽度方向截面的部分扩大图。
图3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一的制造方法的前半的概念流程图。有(a),(b)以及(C)3个图。
图4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一制 造方法的后半的概念流程图。有(d)和(e)两个图。
图5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前半的概念流程图。有(a),(b)以及(c)三个图。
图6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二制造方法的后半的概念流程图。有(a)和(b)两个图。
图7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三的制造方法的具体例之一的概念流程图。有(a),(b)以及(c)三个图。
图8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制造方法之一的第三制造方法的具体的例的另一个的概念流程图。有(a),(b),(c)以及(d)四个图。
图9局部勉强分离为发生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概念截面图(a)以及斜视图(b)。
图10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的端部勉强分离的发生的概念图,(a)为无基材两面粘着带被加压的状态的概念截面图,(b)为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宽度方向端部的侧面的粘着剂组合物扩展的状态的概念截面图,以及(c)为端部勉强分离发生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的部分斜视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用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两面粘着片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中的,含有其宽度方向的截面(本发明中,也称“宽度方向截面”)的概念图。
如图1中表示的那样,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为,以轻剥离片1,无基材粘着剂层2,以及重剥离片3的顺序叠层的构成。在此,轻剥离片1的剥离面与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一个主面相接,重剥离片3的剥离面与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另一个主面相接。
以下,对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1)无基材粘着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具有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为有粘着性组合物构成的层状体。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组成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主成分的粘着剂,可以例举橡胶系,丙烯酸系,聚硅氧烷系,聚氨酯系等的粘着剂,它们一种使用也可,两种以上使用也可。
如果对上述的丙烯酸系的粘着剂进行详细说明的话,其以含官能基单体 与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的其他单体进行共聚合得到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为主成分。根据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含有溶媒,交联剂,粘着赋与剂,充填剂,着色剂,氧化防止剂,带电防止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含官能基单体,可以例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的含羧基单体以及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丙烯酸4-羟基丁基酯等的含羟基单体。含官能基单体,以构成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单体全体为基准(100质量%),作为单体单位以0.3-5.0质量%含有为优选。丙烯酸系共聚物,通过含有官能基,在与交联剂的反应中对凝集力进行调整,在对粘着性组合物的挤出进行抑制的同时,可以提高粘着力以及耐热性。
作为粘着性组合物中使用的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在以丙烯酸系的材料为主成分的粘着性组合物中常用的物质中进行适宜选择即可,可以例举,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氮丙啶系化合物,金属螯合化合物,金属烷氧化物,金属盐等,优选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从光学特性,机械特性的调整等的观点可含有充填剂。将透过的光进行扩散,例如,为了使液晶表示装置中的表示面板的全体具有均一的亮度,有使用由微粒子构成的充填剂的场合。作为这样的微粒子的具体例,可以例举二氧化硅,碳酸钙,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粘土,滑石,二氧化钛等的无机系白色颜料;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的有机系的透明或者白色颜料等。在它们之中,从得到优良的光学特性的观点,聚硅氧烷珠,环氧树脂珠,聚甲基甲基丙烯酸酯珠为优选。同样,从得到优良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微粒子优选具有光扩散均一的球状的形状,平均粒径为1-10μm。另外,此平均粒径为基于离心沈降光透过法的粒径,作为这种的测定装置,可以例举堀场制作所制CAPA-700。
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23℃中的储存弹性模量(G’)没有特别的限定。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弹性率越低向端面的挤出量越多,弹性率越低的粘着剂,本发明的效果越显著。如果考虑贴附适正,储存弹性模量(G’)为0.001-1MPa程度为优选,0.01-0.2MPa程度为进一步优选。另外,储存弹性模量(G’)为,制作厚度30μm的粘着性组合物的层叠层,进行厚的圆柱状的试验片,用螺旋剪断法,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测定装置:Anton Paar公司制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Phys ica MCR 300
周波数:1Hz
温度:23℃
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截面方向长度(以下,称“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厚度越厚向端面的挤出量越多,厚度越厚本发明的效果越显著。可以根据用途进行适宜设定,通常,为5μm以上250μm以下程度。
(2)轻剥离片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具有的轻剥离片1,具有轻剥离片1的支持体的轻剥离支持体1a和轻剥离剂层1b。轻剥离片1的轻剥离剂层1b侧的主面为剥离面。
本实施方式中,轻剥离片1的宽度的尺寸比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尺寸要大,即宽度要宽,并且,轻剥离片1的轻剥离剂层1b侧的主面(以下,称“轻剥离剂层侧主面”)1c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没有无基材粘着剂层2贴附的领域1d,1e。本实施方式中,此领域被成为“无粘着剂领域”。
对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作用,参照图2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作用的概念的宽度方向截面的部分扩大图。
如图2中表示的那样,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截面方向上被施加力的场合,被从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方向的端面2A粘着性组合物被挤出的场合,如轻剥离片1的轻剥离剂层侧主面1c具有上述的无粘着剂领域1d,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2B,仅在此无粘着剂领域1d中的轻剥离剂层侧主面1c上展开,不会到达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面1f,所以通过具有该构成,对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面1f上的粘着性组合物的附着起因的端部勉强分离的发生被抑制。
无粘着剂领域宽度方向各端部中的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宽度,只要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2B不超过无粘着剂领域1d,1e,在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面1f上没有附着可以实现,就没有特别的限定。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2B的量,会根据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上施加的压力以及氛围气温度,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组成以及其厚度,进一步轻剥离片1的构成轻剥离剂层的剥离剂的种类等,会变动。伴随着此变动,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2B的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宽度方向的宽度也会变动,考 虑上述的因子,对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宽度进行适宜设定即可。一般说来,其为1-10mm程度,以3-7mm为优选。
轻剥离片1,只要适宜具有上述的无粘着剂领域1d,1e,其他的构成没有特别的限定。
轻剥离片1的支持体的轻剥离支持体1a的材质为没有特别的限定。由树脂系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纸系的材料构成也可以。由树脂系的材料构成的场合的树脂种类任意,可以例举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乙二醇酯,聚乙萘二甲酸酯等的聚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基,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基醇,乙烯醋酸乙烯基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戊烯,聚砜,聚醚醚酮,聚醚砜,聚亚苯基硫化物,聚醚酰亚胺,酰亚胺,氟树脂,聚酰胺,丙烯酸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环烯烃树脂等。轻剥离支持体1a的树脂系的材料,由它们的一种类构成也可以,以多个种类构成也可以。
轻剥离支持体1a为纸系的材料构成的场合的具体例,可以例举格拉辛纸,涂布纸,上质纸等的纸基材,以及上述的纸基材上将聚乙烯等的热可塑性树脂进行层压的层压纸。
从对光学特性(可视性)以及机械特性进行调整的观点,轻剥离支持体1a为,可以含有粒状以及短纤维状的充填剂,也可以含有颜料以及染料。
轻剥离支持体1a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过度薄的场合,剥离作业性差,过度厚的场合从经济性的观点不利,进行适宜设定即可。通常其厚度为20-250μm程度。
轻剥离支持体1a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轻剥离剂层1b的形成剥离剂组合物(以下,称“轻剥离剂组合物”),只要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显示出轻剥离性,其组成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以聚硅氧烷系,氟系,长链烷基系等的树脂材料作为主成分,在它们之中,便宜且具有安定的性能的聚硅氧烷系的树脂材料为优选。作为其具体的一例,可以在分子的末端以及/或者侧链中具有碳数2-10的烯基,并且不具有芳基的聚硅氧烷中,可以加入交联剂以及触媒。作为此聚硅氧烷(聚硅氧烷树脂)中的碳数2-10的烯基,为乙烯基,己烯基,辛烯基基等,乙烯基,己烯基为特别优选。作为上述的交联剂,可以例举1分子中至少有2个与硅原子键合的氢原子(氢甲硅烷基)的聚硅氧烷的交联剂。具体地说,二甲基氢硅氧基封端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三甲基甲硅氧基封端的二甲基硅氧烷·甲基氢硅氧烷共聚物, 三甲基硅烷基封端甲基氢聚硅氧烷,聚氢倍半硅氧烷等。交联剂的含有量,对聚硅氧烷树脂100质量份,为0.1-100质量份为优选,0.3-50质量份为进一步优选。另外,交联剂中含有的硅原子上键合的氢原子的数,对聚硅氧烷树脂中的烯基的数,为1.0-5.0(摩尔比)为优选,1.2-3.0(摩尔比)为进一步优选。作为上述的触媒,可以例举白金系化合物。作为白金系化合物的例子,可以例举微粒子状白金,碳粉末载体上吸附的微粒子状白金,氯白金酸,醇改性氯白金酸,氯白金酸的烯烃配位体,钯,铑触媒等。白金族金属系触媒,通常,对聚硅氧烷树脂以及交联剂的合计量,白金系金属为1-1000质量ppm程度。
轻剥离剂层1b的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剥离力,即,轻剥离力为,如下述那样,要在对重剥离剂层3b的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剥离力即对重剥离力的关系中进行定义,作为单独的剥离力没有特别的限定,从使轻剥离性安定的观点,以0mN/50mm以上100mN/50mm以下为优选,以5mN/50mm以上50mN/50mm以下为进一步优选。
另外,对轻剥离片1的剥离力进行调整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例举,对以下的因素进行控制的方法。
·构成轻剥离剂组合物主成分的树脂材料的种类(聚硅氧烷系,氟系,长链烷基系等)
·构成轻剥离剂组合物的主成分的树脂材料的分子量
·轻剥离剂组合物的交联密度(此交联密度受交联剂的种类以及其交联反应进行前的含有量,与交联剂反应的官能基的存在密度等影响。)
·轻剥离剂组合物中含有的添加成分(具体地说,不交联以及/或者难以交联的低分子单体。)
·轻剥离剂层1b的厚度
·轻剥离剂层1b与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贴合面的表面粗度
·轻剥离支持体1a的厚度
·轻剥离支持体1a的可挠性(可弯曲性)
·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剂的种类
另外,下述的重剥离片3的剥离力,也可以通过对与上述的轻剥离片1的剥离力的有关因素同样的因素进行控制,调整。
轻剥离支持体1a和轻剥离剂层1b之间,进行底层的叠层也可以。底层,可以例举有机铝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的混合物。作为有机铝化合物可以 例举三(乙酰乙酸酯)铝,作为有机硅化合物可以例举γ-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通过这样的底层的设置,可以即使在轻剥离支持体1a和轻剥离剂层1b的密着性不好的场合,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密着性提高。
另外,底层,可以例举金属烷氧化物以及/或者金属烷氧化物部分加水分解物缩合聚合物来构成。这样的底层有带电防止效果,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为轴状的卷收体形成的场合,从该卷收体形成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拉出时,可以对静电气的发生进行防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轻剥离片1为,由轻剥离支持体1a和轻剥离剂层1b来构成,只要至少一个主面为具有轻剥离性的剥离面的长的片状部材,轻剥离片1具有其他的构成也可以。可以例举,轻剥离支持体1a自身为具有轻剥离性,仅由轻剥离支持体1a构成的轻剥离片1也可以。
(3)重剥离片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具有的重剥离片3包括,重剥离片3的支持体的重剥离支持体3a和,重剥离支持体3a中的与无基材粘着剂层2相对的侧的主面上构成的重剥离剂层3b。重剥离片3中的重剥离剂层3b侧的主面为剥离面。
重剥离片3的宽度尺寸和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尺寸的关系为,重剥离片3为将无基材粘着剂层2在宽度方向上完全被覆盖,即,重剥离片3的宽度尺寸≧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尺寸关系满足即可,轻剥离片1的那样具有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无粘着剂领域并不特别必要。特别是,重剥离片3的宽度尺寸=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尺寸的关系被满足为优选。如有这样的构成,用下述的两面粘着片的第二制造方法或者第三制造方法就可以得到两面粘着片。
作为重剥离片3的支持体的重剥离支持体3a的材质为没有特别的限定。其详细与轻剥离支持体1a的场合同样,省略其说明。
重剥离支持体3a的厚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与轻剥离支持体1a的场合同样,进行适宜设定即可,通常其厚度为20-250μm程度。
重剥离支持体3a的一个主面上形成的重剥离剂层3b的形成的剥离剂组合物(以下,也称“重剥离剂组合物”。),只要重剥离力FH(重剥离层3b的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剥离力)和轻剥离力FL(轻剥离剂层1b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剥离力)满足下述式(1)的关系,就是任意的。
FH-FL≧10mN/50mm (1)
重剥离力FH和轻剥离力FL满足上述式(1)的关系时,局部勉强分离的发生就可以被安定地抑制。从对局部勉强分离的发生进行进一步安定地抑制的观点,上述式(1)的右边以20mN/50mm为优选,以30mN/50mm为特别优选。
重剥离力FH单独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从得到安定的重剥离性的观点,以10mN/50mm以上300mN/50mm以下为优选,20mN/50mm以上200mN/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40mN/50mm以上150mN/50mm以下为进一步优选。
另外,重剥离支持体3a和重剥离剂层3b和之间,也可以与基底层进行叠层。其详细与轻剥离支持体1a和轻剥离剂层1b之间的基底层同样,省略其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重剥离片3为,由重剥离支持体3a和重剥离剂层3b构成,只要为至少一个主面为具有重剥离性的剥离面的长的片状部材,重剥离片3为其他的构成也可以。例如,重剥离支持体3a自身为具有重剥离性的话,也可以仅由重剥离支持体3a构成重剥离片3也可以。
2.两面粘着片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只要具有上述的特性,其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如用以下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的话,可以安定并且高效地制造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
(1)第一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制造方法具有,包括以下说明的粘着剂层形成工序,第一初始带形成工序,以及切断工序。
以下,参照图3以及4,对各工序中进行详细说明。图3以及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制造的方法之一的第一制造方法的概念流程图。
(A)粘着剂层形成工序
粘着剂层形成工序为,在长的轻剥离片1(由轻剥离支持体1a以及轻剥离剂层1b构成)或者长的重剥离片3(由重剥离支持体3a以及重剥离剂层3b构成。)的一个剥离剂层,即轻剥离剂层1b或者重剥离剂层3b的主面上,有具有比此主面的宽度窄的宽度的多个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被相互有间隔地形成。
图3(a)中,作为一具体例,长的轻剥离片1的轻剥离剂层1b侧的主面1c上,3条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2’,2”相互有间隔地形成。即,长的轻剥离片1的主面1c上,无基材粘着剂层2,2’,2”被成条纹状形成。
此时,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部附近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端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2,2”的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端部和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端部之间,设有无粘着剂领域1d,1e。另外,3条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之中,位于中央部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2’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和端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2,2”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之间也设有无粘着剂领域1g,1h。
如此,长的轻剥离片1的主面1c上多条的条状的无基材粘着剂层条纹状的具体的形成的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以用吐出装置将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的粘着性组合物向长的轻剥离片1的主面1c上吐出,该粘着性组合物的吐出装置可以由根据需要的喷墨头构成。
(B)第一初始带形成工序
根据上述的粘着剂层形成工序,多个的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2’,2”的一个主面2a,2a’,2a”在长的轻剥离片1上贴附,另一个主面2b,2b’,2b”处于露出的状态。露出侧的主面2b,2b’,2b”被贴附于由重剥离支持体3a和重剥离剂层3b构成的重剥离片3的重剥离剂层3b的主面3上(图3(b))。其结果,在长的轻剥离片1和重剥离片3之间,形成3条的条状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2’,2”以相互有间隔的状态被夹持的第一的初始带20(图3(c))。
(C)截断工序
上述的第一初始带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第一的初始带20的,由轻剥离片1和重剥离片3形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2’,2”没有被夹持的部分(换句话说,与轻剥离片1的无粘着剂领域1g,1h对应的部分),被在长方向截断(图4(d))。其结果得到的各长的切断片21,21’,21”,由长的轻剥离片1以及长的重剥离片3夹持的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2’,2”形成,轻剥离片1中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侧的主面,在宽度方向两端部,成为具有无粘着剂领域1d,1g’,1g”,1h’,1h”,1e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21,21’,21”(图4(e))。
由于制造设备上的理由等,即使在初始带的宽度为某种程度的长度(例 如1m)的场合,根据上述的第一制造方法,只要比第一初始带20的宽度窄,就会得到有任意的宽度(例如20cm,30cm等)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
(2)第二的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的制造方法,具有下面说明的第二的初始带形成工序,半切割工序以及剥离除去工序。
以下,参照图5以及6,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图5以及6,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的第二制造方法的概念流程图。
(A)第二初始带形成工序
第二初始带形成工序中,制造由长的轻剥离片1(由轻剥离支持体1a以及轻剥离剂层1b构成。)以及长的重剥离片3(由重剥离支持体3a以及重剥离剂层3b构成。)夹持的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构成的第二初始带30。
在此,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二个主面,分别与轻剥离片1中的轻剥离剂层1b侧的主面以及重剥离片3中的重剥离剂层3b侧的主面相接(图5(a))。此第二初始带30的制造方法为任意。重剥离片3中的重剥离剂层3b侧的主面上,将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涂布,将得到的涂布层的露出面在轻剥离片1的轻剥离剂层1b侧的主面上贴附也可。在轻剥离片的轻剥离剂层1b的主面上将粘着性组合物涂布,将得到的涂布层的露出面与重剥离片3的重剥离剂层3b侧的主面进行贴附也可以。
另外,给与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方法任意。作为其具体例,有凹板涂布法,条形码法,喷雾涂布法,旋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布法,模涂布法等。
另外,第二初始带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通常,在含有其长方向和截面方向的面上切断,得到平滑的端面30a,30b。虽然此端面30a,30b并非非为平滑面不可,但是考虑到作业性,优选为平滑面。另外,从提高作业性的观点,对于第二初始带30的长方向,以适当的长度(数卷程度)进行切断也可以。
(B)半切割工序
在半切割工序中,在上述的第二初始带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第二初始带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30c,30d,将由重剥离片3以及无基材粘着 剂层2的叠层体形成的第一叠层片31的30e,30f的部分,从重剥离片3侧进行半切割(图5(b),(c)),形成在第一叠层片31宽度方向上并置分离的3枚的叠层片31a,31b,31c。在此,所谓“半切割”,不是将第二初始带30全体截断(即,可以分离可能的切断),虽然第一叠层片31被截断,但是,轻剥离片1没有被截断。
如此,第二制造方法中,无基材粘着剂层的最终的宽度,被在半切割工序中决定。另一方面,第一制造方法子中,具有在长的轻剥离片的主面上含有多个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被相互有间隔地形成工序。但是,在第一制造方法中,在初始带形成工序的阶段,有对无基材粘着剂层的最终的宽度进行决定的必要。在第二制造方法中,初始带形成工序,无基材粘着剂层的最终的宽度不加以决定,制得宽度大的初始带,其后进行半切割,得到具有所期望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宽度。换句话说,从初始带形成工序到半切割工序之间,对无基材粘着剂层的最终的宽度的决定进行留保。为此,从流通管理的观点,第二制造方法优良。
如下述,第二初始带30的宽度方向端面30a(30b)和在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30c(30d)处的进行半切割的部分30e(30f)的距离,与第二制造方法得到的无基材两面带中的无粘着剂领域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当。
(C)剥离除去工序
在剥离除去工序中,由进行了半切割工序的实施,第一的叠层片31被分离为3枚的叠层片31a,31b,31c,其中,将第二的初始带3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侧的2枚叠层片31a,31c,从第二的初始带30上剥离除去(图6(a))。其结果,仅有处于中央部的叠层片31b存留于轻剥离片1上。另外,上述的半切割工序中,在马上就进行半切割的第二的初始带30的两端部进行修剪,由此,剥离除去工序中,处于第二初始带30的两端部的2枚的叠层片31a,31c进行剥离除去时,端部勉强分离的发生的可能性变低。
如此得到的叠层片31b和轻剥离片1构成的叠层体,即形成具有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图6(b))。
(3)第三制造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制造方法,与第二制造方法不同(即没有半切割工序 ),是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和重剥离片3的宽度相等的无基材两面带进行制造的方法,具有下述说明的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修剪工序,剥离工序以及贴附工序。
以下,参照图7以及8,对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图7以及8,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制造的方法之一个的第三制造方法的2个具体例的概念流程图。
(A)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
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中,首先,对由长的剥离片形成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中的剥离力比重剥离片3中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剥离力还低的工序用剥离片4加以准备。制造本工序用的剥离片4,长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以及长的重剥离片3以该顺序进行配置的叠层体的第三初始带40(图7(a))。得到此第三初始带40的具体的方法是任意的。可以将形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在工序用剥离片4上涂布,使重剥离片3进行叠层也可以;将形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在重剥离片3上涂布,使工序用剥离片4进一步叠层也可以。
(B)剥离工序
在剥离工序中,从上述的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第三的初始带40的工序用剥离片4剥离,得到由主面2b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和重剥离片3形成的叠层体41(图7(b))。第三的初始带40为卷轴状的场合等,由第三的初始带40得到的叠层体41的工序中,端部勉强分离有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工序用剥离片4剥离前,通过对第三初始带40的两端部进行修剪,可以使端部勉强分离的发生的可能性减低。
(C)贴附工序
贴附工序中,在上述的剥离工序中得到的叠层体41中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侧的主面上,将叠层体41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与宽度大的轻剥离片1贴附,得到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图7(c))。
叠层体41的向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轻剥离片1的贴附位置,以及叠层体41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宽度和轻剥离片1的宽度的关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考虑此贴附位置以及宽度的关系对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进行适宜设定。
(D)修剪工序
另外,将修剪工序在剥离工序和贴附工序之间进行的话,第三初始带40中使用的工序用剥离片4和轻剥离片1可以通用。
修剪工序中,将在上述的第三初始带形成工序中得到的第三初始带40(图8(a)中表示的那样,作为工序用剥离片4,使用轻剥离片(1),将轻剥离片1剥离,得到由一个主面2b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和重剥离片3构成的叠层体41。此叠层体41的宽度方向的各端部近傍的部分41a,41b在长方向被切断(图8(b)),使叠层体41的宽度变窄(图8(c))。接着,作为贴附工序,将在上述的工序的剥离之物,宽度方向上没有修剪的轻剥离片1(工序用剥离片4),在上述修剪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中露出的一个主面2b上进行再一次贴附,轻剥离片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具有无粘着剂领域1d,1e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被得到(图8(d))。
3.粘着带卷轴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虽然可以为在长方向伸展的状态,但是,作为轴状卷收后的卷收体的状态也可以。此卷收体,即粘着带卷轴具有易于保管的优点。一方面,轴状卷收时,基于所给与的长方向的张力,粘着带卷轴中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中的无基材粘着剂层2,轻剥离片1以及重剥离片3被进一步加压。由此,构成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粘着性组合物容易发生流动,从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挤出。即使在这样的场合,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在端部的勉强分离也不易发生。
4.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无基材两面粘着带10的用途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由于基于勉强分离无基材粘着剂层2的部分缺损以及厚度的局部的异常部分难以发生,所以适宜于光学用途等。作为具体例,有偏光子等与其他的光透过性基材贴附的粘着剂层,厚粘着剂被使用的气体间隙用粘着剂层,电子部件的部件贴附用粘着剂层等。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理解,对本发明没有限定。但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要素的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的设计变更以及等同物也属于本发明的反应。例如,在上述的说明中,轻剥离片1以及重剥离片3,都为由支持体1a,3a和剥离剂层1b,3b构成,轻剥离片1以及 重剥离片3的剥离面为由剥离剂层1b,3b的面来构成,但是轻剥离片1以及重剥离片3的剥离面为由支持体1a,3a构成也可。在该场合,由于分子配向以及面的粗度等的不同,与支持体1a,3a中的剥离面直交的截面与剥离面不同,所以有变为对无基材粘着剂层2有强烈附着力的面的场合。
【实施例】
以下,参照实施例等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1)涂布液的调制
以(甲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粘着剂主要成分(将丙烯酸丁基酯,丙烯酸异丁基酯,丙烯酸作为聚合中用的单体成分,它们按本顺序以49.125:49.125:1.75的质量比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物,固体成分32质量%)100质量份、异氰基和系交联剂(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二甲苯二异氰基酯,固体成分37.5质量%)1质量份以及作为溶剂的甲基乙基酮30质量份混合,得到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
(2)初始带的制作
将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薄膜的一个主面上形成有厚度0.1μm的聚硅氧烷系的剥离剂层的剥离片(琳得科公司制SP-PET382150,宽度长1000mm)作为重剥离片准备。另外,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薄膜的一个主面上形成厚度0.1μm的聚硅氧烷系的剥离剂层的剥离片(琳得科公司制SP-PET382120,宽度长1000mm)作为轻剥离片准备。
在上述的重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上将上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用辊刮刀涂布机进行涂布,形成粘着剂宽度为980mm的涂布层,90℃,1分钟干燥,得到厚度25μm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由此无基材粘着剂层和重剥离片形成的叠层体的无基材粘着剂层侧的主面上,将上述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贴合,得到以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轻剥离片为此顺序配置的叠层体。
将此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修剪后,其宽度为860mm,进一步将此修剪后的叠层体在长方向上进行4分割切断,由此得到宽度215m m的第二初始带4条。由此修剪,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两面都构成重剥离片的截面,无基材粘着剂层的截面以及轻剥离片的截面之顺序。
(3)后加工
对如此得到的4条的第二初始带,分别从在其重剥离片侧的主面上用推压刀片在长方向上进行半切割,使第二初始带都在轻剥离片上形成的,由剥离片和无基材粘着剂层构成的宽度长205mm的叠层体(以下,称“中央侧叠层体”)以及位于此叠层体的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上的由剥离片和无基材粘着剂层形成的二个叠层体(以下,称“端部侧叠层体”),与轻剥离片分离。
将半切割中分离的二个的端部侧叠层体从第二的初始带剥离除去,将作为残部得到的,由中央侧叠层体(宽度长205mm)和剥离片的叠层体构成的无基材两面带(无粘着剂领域的宽度为都为5mm)进行卷收,得到粘着带卷轴。另外,卷收时的张力为10N,长方向的长度为300m(以下相同)。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和同样,将涂布液并且重剥离片以及轻剥离片加以准备。
在上述的重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上,将上述的粘着性组合物的涂布液用辊刮刀涂布机在长方向上进行涂布,得到粘着剂宽度为205mm的涂液层4个,各个之间隔为10mm。对此涂液层进进行90℃,1分钟干燥后,得到厚度25μm的4个无基材粘着剂层。
此4个无基材粘着剂层以相互有间隔地在重剥离片上形成的叠层体中的无基材粘着剂层侧的主面上,将上述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进行贴合,以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轻剥离片的顺序进行叠层,将该初始带作为第一初始带制的。
将此第一初始带的重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以及轻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露出(换句话说,无基材粘着剂层没有贴附)部分作为切断部,而将第一初始带从长方向截断,宽度为215mm的重剥离片,宽度205mm的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宽度为215mm的轻剥离片按此顺序叠层,得到具有轻剥离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无粘着剂领域(宽度方向的长度为都为5mm)的无基材两面带4条。得到将无基材两面带的分别卷收的4条的粘着带卷轴。
〔实施例3〕
将用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第二初始带(宽度215mm)作为第三初始带,将此第三初始带中的轻剥离片剥离,得到一个主面露出的由无基材粘着剂层和重剥离片形成的叠层体。将此叠层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进行修剪,得到宽度为205mm的叠层体。在此修剪后的叠层体上,将从第三初始带剥离的上述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贴附于宽度为205mm的叠层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主面上,得到具有两端部宽度分别为5mm的无粘着剂领域的无基材两面带。将得到的无基材两面带卷收得到粘着带卷轴。
〔比较例1〕
将实施例1中作成的第二初始带原封不动地作为无基材两面带,得到其卷收轴。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作成的第二初始带的后加工中,半切割在轻剥离片侧进行。此半切割中,将轻剥离片以及无基材粘着剂层切断。
从半切割的初始带,将分离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侧的轻剥离片剥离除去,使半切割的初始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主面露出。在此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主面的一部分上,将厚度2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贴附。将PET薄膜从半切割的初始带剥离。通过该此剥离,将半切割切断分离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移动到PET薄膜侧。如此,作为半切割的初始带的残部,得到具有重剥离片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无粘着剂领域(宽度长为都为5mm)的无基材两面带。将此无基材两面带卷收得到粘着带卷轴。
〔比较例3〕
取代轻剥离片,使用重剥离片,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初始带,将其原封不动地作为无基材两面带。将此无基材两面带以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重剥离片地顺序叠层。将此无基材两面带卷收得到粘着带卷轴。
〔试验例1〕
(1)轻剥离力的测定
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制造方法,制作宽度长50mm的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即,在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薄膜的一个主面上有厚度为0.1μm的聚硅氧烷系的剥离剂层形成的剥离片(琳得科公司制SP-PET382150)作为重剥离片准备。另外,将厚度3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基材薄膜的一个主面上有厚度0.1μm的聚硅氧烷系的剥离剂层形成的剥离片(琳得科公司制SP-PET382120)作为轻剥离片加以准备。在上述的重剥离片中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上,将实施例1中调制的涂布液用辊刮刀涂布机进行涂布,90℃,1分钟干燥,得到厚度25μm的无基材粘着剂层。由此无基材粘着剂层和重剥离片形成的叠层体的无基材粘着剂层侧的主面上,将上述的轻剥离片的剥离剂层侧的主面进行贴合,得到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轻剥离片顺序配置的叠层体。将此叠层体截断,得到宽度为50mm的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
使用此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对轻剥离片的剥离力(轻剥离力)进行测定。即,按JISZ0237,在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中的测定面侧的剥离片的轻剥离片实施曲折180°剥离,对轻剥离力(单位:mN/50mm)进行测定。其结果得到的轻剥离力为73mN/50mm。
(2)重剥离力的测定
用上述的方法另外制作轻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将其叠层体的轻剥离片剥离后,使无基材粘着剂层的一个的面露出。此露出的面上,在厚度25μm的聚酯薄膜(东洋纺公司制PET25A4100)一个面进行贴附,制作以重剥离片,无基材粘着剂层以及上述的聚酯薄膜的顺序配置的叠层体,将其作为重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使用此重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对重剥离片的剥离力(重剥离力)进行测定。即,按JISZ0237,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将重剥离力测定用叠层体的测定面侧的剥离片的重剥离片进行曲折180°剥离进行实施,对重剥离力(单位:mN/50m m)进行测定。其结果得到的重剥离力为160mN/50mm。
〔试验例2〕
从实施例以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卷轴,进行一部拉出,将轻剥离片剥离。此时,对勉强分离发生与否进行观察,在勉强分离发生的场合,对勉强分离的类别(端部,局部,双方)进行确认。
结果列于表1。
【表1】
从表1可能得知,满足本发明的要件的,实施例中得到的无基材两面带中勉强分离没有发生。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无基材两面带,光学元件的贴合用部材等的用途可能良好地使用。
【符号的说明】
10…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1…轻剥离片
1a…轻剥离支持体
1b…轻剥离剂层
1c…轻剥离剂层侧主面
1d,1e…无粘着剂领域
2…无基材粘着剂层
3…重剥离片
3a…重剥离支持体
3b…重剥离剂层
1f…轻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端面
2A…无基材粘着剂层的宽度方向的端面
2B…挤出的粘着剂
20…第一初始带
1g,1g’,1g”,1h,1h’,1h”…无粘着剂领域
2’,2”…无基材粘着剂层(端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内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
2a,2a’,2a”…无基材粘着剂层(端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内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中的另一方面的主面
2b,2b’,2b”…无基材粘着剂层(端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内部侧无基材粘着剂层)中的他方的主面
3c…重剥离剂层侧主面
10’,10”…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21,21’,21”…第一初始带切断后得到的长的切断片(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30…第二初始带
30a,30b…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端面
30c,30d…第二初始带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近傍
30e,30f…第二初始带中的半切割的进刀的部分
31…第一叠层片
31a,31b,31c…第一叠层片为从重剥离片侧进行的半切割的叠层片
40…第三初始带
4…工序用剥离片
41…由一个主面露出的无基材粘着剂层和重剥离片的叠层体
50…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51…轻剥离片
52…无基材粘着剂层
52a…粘着性组合物
52b…局部状的残存粘着剂
53…重剥离片
60…无基材两面粘着带
61…轻剥离片
61a…轻剥离片的宽度方向端面
62…无基材粘着剂层
62a…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
62b…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62a在轻剥离片61侧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
62c…挤出的粘着性组合物62a在重剥离片63侧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
62d…处于无基材粘着剂层62的宽度方向端部的粘着性组合物的一部分
62e…端部的残存粘着剂
63…重剥离片
63a…重剥离片63的宽度方向端面
64…轻剥离片61的宽度方向端面61a和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b的界面
65…重剥离片63的宽度方向端面63a和扩展的粘着性组合物62c的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