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奶盖 文档编号:8858211 上传时间:2021-01-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06332.1

申请日:

20110722

公开号:

CN102268395B

公开日:

2012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A61P31/04,C12R1/80

主分类号:

C12N1/20,A61K35/74,A61P31/04,C12R1/80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吴绵斌,王明璐,姚善泾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优先权:

CN201110206332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红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命名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griseofulvum)zju87,分离自浙江东海海泥,现保藏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1年5月19日,保藏号为CGMCC?No.4888。本发明的海洋青霉菌菌株具有很好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对黑曲霉,白色假丝酵母,大肠杆菌等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于真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其特征在于:命名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zju87,保藏号为CGMCC No.488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 用。

背景技术

海洋青霉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的好氧性真菌,长期以来青霉一直用 作柠檬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抗生素的工业生产菌。海洋微生物所处 的特殊环境,使其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新的种群或具有新的特殊生理功能的 亚种,形成了陆生微生物所不具有的特性。微生物是开发研制抗生素及其 他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近几年来,深部真菌病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 趋势。

随着从海洋真菌发现新化合物速率不断增加,人们希望通过对海洋真 菌的研究开发,获得更多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在对海洋真菌的分离鉴定 中目前沿用了传统的分离鉴定方法,即通过表型特征和细胞形态学的观 察,对真菌生理生化反应和细胞组成成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来实现分类鉴 定。随着生物化学、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的发 展,同时,也是海洋真菌分类学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分子生物学鉴定方 法被引入海洋真菌的菌种鉴定中,使菌种的鉴定在以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 特征为基础的鉴定上更加准确、可靠。

真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位 于18S和5.8S rDNA(ITS1)以及5.8S和28S rDNA(ITS2)之间,是中 度保守区域,长度大约在550~750bp。由于ITS区不加入成熟核糖体,因 此在进化过程中承受的自然选择压力非常小,能容忍更多的变异,表现为 种内菌株间相对保守,但在种间的差异非常明显,这种特点使其非常适用 于对真菌物种的分子鉴定以及属内物种间或种内差异较明显的菌群间的 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即使是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两个种都能在ITS序列上 表现出差异,显示其最近的进化特征。研究表明,ITS片段的进化速率是 18s rDNA的10倍,这就是ITS序列在微生物种类鉴定和群落分析的理论 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具有很好的抑制真菌的作用,尤 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对黑曲霉,白色假丝酵母,大 肠杆菌等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对于真菌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命名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zju87,保藏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日期为2011年5月19日, 保藏号为CGMCC No.4888。

所述的灰黄青霉zju87的ITS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的灰黄青霉zju87分离自浙江东海海泥,在常温和筛选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菌落表面呈灰绿色,反面呈浅黄色,菌落在培养第二天开始产 孢子,并在第三天完全成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灰黄青霉zju87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中的 应用。

通过对灰黄青霉zju87进行抑菌试验,发现该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cococcus aureus)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同时还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 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灰黄青霉zju87的形态观察、培养特征及 ITS序列分析,灰黄青霉zju87具备典型的青霉属形态特征,ITS碱基序 列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strain 091402)的同源性为99%。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海洋青霉菌菌株的形态学结构特征图;

图2是本发明海洋青霉菌菌株的ITS序列PCR产物的电泳检测图。

(其中M:DL3000 Marker;1:海洋青霉菌菌株的ITS序列)

具体实施方式

筛选/种子培养基(g/L):葡萄糖10、可溶性淀粉10、蛋白胨2、酵 母膏1、FeSO4 0.01、海水/蒸馏水(3/2)、pH7.2~7.5;

发酵培养基(g/L):可溶性淀粉20、黄豆饼粉2、酵母膏1、K2HPO41、FeSO4 0.01、MgSO4 0.5、海水/蒸馏水(3/2)、pH7.2~7.5;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g/L):蛋白胨10、牛肉膏3、琼脂粉20、 NaCl 5、pH 7.4;

LB培养基(g/L):酵母粉5、蛋白胨10、NaCl 5、调pH7.4~7.6。

供试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cococcus aureus)ATCC29213;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ATCC2061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8739;白 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ATCC10231,上述菌株均为试验菌株,无 特异性要求。

实施例1菌株分离纯化

海泥样品在浙江东海划定的区域内进行五点交叉采样,每点采取海泥 样10g,放入锥形瓶内,混匀后取海泥样品10g,加到一个装有90mL无 菌水的锥形瓶中,置于摇床上振荡30min,使海泥样中的菌体充分分散于 水中,即为10-1菌液。接种环火焰灭菌冷却后蘸取一环稀释度为10-1菌液, 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作四区划线接种,28℃培养48h,然后挑取单菌落划 线,进一步纯化。

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打孔器取出,移入无培养基 平皿,28℃培养4d后移入涂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琼脂块中心间隔 距离为4cm,培养过夜,根据抑制圈大小选择单菌落进行复筛。

取初筛得到50株菌株,接入到种子培养基中,250mL锥形瓶中装25 mL培养基,初始pH 7.2~7.5,28℃下200r/min培养24h。再将种子液 以8%(v/v)的接种量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250mL三角瓶中装40mL培 养基,28℃、pH 7.2~7.5下200r/min培养4d,比较50株菌种发酵液抑 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程度,最终获得1株最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 株,编号为zju87。斜面保藏(筛选培养基)菌株于4℃冰箱中,长期保藏 采用甘油管保藏法于-20℃冻存。

实施例2菌种鉴定

(1)形态观察

在常温和筛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表面呈绿色,反面呈浅黄色, 菌落形态较圆整。在培养第二天开始产孢子,并在第三天完全成熟。在平 板上培养三天后,挑取单菌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 根据形态观察和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及菌丝体的观察,可初步鉴定为青霉 菌。

(2)ITS序列分析

取1环经活化的海洋霉菌zju87菌种,接入到锥形瓶中,250mL锥形 瓶中装100mL筛选培养基,初始pH值7.2~7.5,28℃下200r/min培养 3d后,用纱布过滤,60℃烘干后用液氮进行破壁,置于-20℃冰箱中。利 用下述改良CTAB法进行菌种基因组DNA提取,在-20℃下保存。

改良CTAB法:

(a)取1.5mL EP管,挑取覆盖管底1mm破壁后的菌体,加入545 μL TE缓冲液(10mmol/L Tris.HCl,pH 8.0;1mmol/L EDTA,pH 8.0), 加入20μL溶菌酶(20mg/mL),用枪头反复吹打使之重悬,然后加入30 μL 10%SDS和6μL 10mg/mL的蛋白酶K,37℃温浴3h;

(b)加5μL 10mg/mL RNase A,37℃温浴1h;

(c)加100μL 5mol/L NaCl,充分混匀,再加80μL CTAB/NaCl, 混匀,65℃温浴10min;

(d)加入与上述总体积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v/v 24:1),混匀后16000 ×g,离心5min,重复三次后转移上清液。

(e)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v/v/v 25:24:1)混合 溶液,混匀后,16000×g离心10min,转移上清液。

(f)加入上一步上清液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合到DNA沉淀, 16000×g离心10min,弃上清。

(g)向沉淀中加70%乙醇进行清洗,6000×g离心10min,弃上清, 待乙醇挥发干净后,加入50μL双蒸水进行溶解。在-20℃下保存。

根据真菌ITS序列设计下列引物,并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上游引物:5’-TCCTCCGCTTATTGATATGC-3’

下游引物:5’-GGAAGTAAAAGTCGTAACAAGG-3’

利用上述引物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PCR体系为:

PCR扩增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条件为:PCR循环条件:95℃预变性5min,循环参数95 ℃变性1min,52℃复性45s,72℃延伸1.5min,重复28个循环后,72℃ 再延伸10min,最后4℃保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选 用条带清晰的产物进行纯化。

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回收,并将回收产物连接到pMD19-T载体上, 连接体系(10μL)为:

Buffer                  5.0μL

载体pMD19-T             1.0μL

PCR产物                 4.0μL

连接体系于16℃反应30min,在4℃下连接过夜。

将连接产物10μL加入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转化,加LB培 养基1mL于37℃水平摇床中,180rpm摇动45min。取100μL菌液,涂 布在含Amp的LB平板上,37℃培养16h,即可长出白色菌落。挑取阳性 克隆子,在含Amp的LB平板上进行划线转接,37℃培养16h。取少量待 测菌进行菌落PCR。

菌落PCR体系20μL:

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选用条带清晰的菌适量在加 Amp的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取2mL在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的阳性克 隆子菌液,12000×g,离心1min,弃上清,利用试剂盒进行质粒DNA提 取,并进行质粒PCR。

质粒PCR体系20μL:

质粒PCR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处 于500~700bp之间的条带为目的条带,说明ITS片段成功连接到pMD19-T 载体上,经转化的大肠杆菌质粒中有待测菌种的ITS片段,可用于测序。

将质粒中的ITS片段进行测序,获得了该菌株ITS片段一级结构的 555bp特征序列(SEQ ID NO.1)。通过在Genebank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 索(blast),搜索结果发现其与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strain 091402)的同源性为99%(灰黄青霉的Genebank的登记号为lcl|11669)。

根据上述特征命名该菌株为灰黄青霉(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zju87,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3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4888,保藏时间2011年5月19日。

实施例3抑菌活性的测定

采用管碟法测试灰黄青霉zju87对上述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并设置 霉菌素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

取1环经活化的上述菌种,接入到种子瓶中,250mL锥形瓶中装25mL 种子培养基,初始pH值7.2~7.5,28℃下200r/min培养24h,制得种子 液;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于pH值7.2~7.5,28℃下200r/min 下培养4d,于5000rpm下离心15min,留上清液,以管碟法测定发酵液有 无抑菌作用。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管碟法测量摇瓶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 具体方法如下:取在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3d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溶于30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取2mL菌悬液与 50℃的金黄色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吸取20mL至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冷 却后放置牛津杯于金黄色培养基表面,取150μL发酵上清液加入牛津杯 中,37℃培养24h,发现具有非常强烈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达到22.5mm。 经同样试验发现,该海洋青霉同样对黑曲霉,白色假丝酵母,大肠杆菌等 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海洋青霉菌菌株及其应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68395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11.21 CN 102268395 B *CN102268395B* (21)申请号 201110206332.1 (22)申请日 2011.07.22 CGMCC NO.4888 2011.05.19 C12N 1/20(2006.01) A61K 35/74(2006.01) A61P 31/04(2006.01) C12R 1/8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 38 号 (72)发明人 吴绵斌 王明璐 姚善泾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

2、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CN 101255103 A,2008.09.03, 全文 . CN 101811959 A,2010.08.25, 全文 . 曲凌云等 . 利用 ITS 核酸序列分析鉴 定海洋青霉菌 .Agricultural Science 1: 海洋青霉菌菌株的 ITS 序列 )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筛选 / 种子培养基 (g/L) : 葡萄糖 10、 可溶性淀粉 10、 蛋白胨 2、 酵母膏 1、 FeSO4 0.01、 海水 / 蒸馏水 (3/2)、 pH7.27.5 ; 0015 发酵培养基 (g/L) : 可溶性淀粉 20、 黄豆饼粉 2、 酵。

3、母膏 1、 K2HPO41、 FeSO4 0.01、 MgSO4 0.5、 海水 / 蒸馏水 (3/2)、 pH7.27.5 ; 0016 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 (g/L) : 蛋白胨 10、 牛肉膏 3、 琼脂粉 20、 NaCl 5、 pH 7.4 ; 0017 LB 培养基 (g/L) : 酵母粉 5、 蛋白胨 10、 NaCl 5、 调 pH7.47.6。 0018 供试菌株 : 0019 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cococcus aureus)ATCC29213 ; 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ATCC20611 ; 大 肠 杆 菌 (Escherichia。

4、 coli)ATCC8739 ; 白 色 假 丝 酵 母 (Candida albicans) ATCC10231, 上述菌株均为试验菌株, 无特异性要求。 0020 实施例 1 菌株分离纯化 0021 海泥样品在浙江东海划定的区域内进行五点交叉采样, 每点采取海泥样 10g, 放入 锥形瓶内, 混匀后取海泥样品 10g, 加到一个装有 90mL 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置于摇床上振荡 30min, 使海泥样中的菌体充分分散于水中, 即为 10-1菌液。接种环火焰灭菌冷却后蘸取一 环稀释度为 10-1菌液, 在筛选培养基平板上作四区划线接种, 28培养 48h, 然后挑取单菌 落划线, 进一步纯化。

5、。 0022 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打孔器取出, 移入无培养基平皿, 28 培养 4d 后移入涂布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板, 琼脂块中心间隔距离为 4cm, 培养过夜, 根据抑 制圈大小选择单菌落进行复筛。 0023 取初筛得到 50 株菌株, 接入到种子培养基中, 250mL 锥形瓶中装 25mL 培养基, 初 始 pH 7.27.5, 28下 200r/min 培养 24h。再将种子液以 8%(v/v) 的接种量接入到发酵 培养基中, 250mL 三角瓶中装 40mL 培养基, 28、 pH 7.27.5 下 200r/min 培养 4d, 比较 50 株菌种发酵液抑制金黄色葡萄。

6、球菌的程度, 最终获得 1 株最高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 株, 编号为 zju87。斜面保藏 (筛选培养基) 菌株于 4冰箱中, 长期保藏采用甘油管保藏法 于 -20冻存。 0024 实施例 2 菌种鉴定 说 明 书 CN 102268395 B 4 3/5 页 5 0025 (1) 形态观察 0026 在常温和筛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菌落表面呈绿色, 反面呈浅黄色, 菌落形态较圆 整。 在培养第二天开始产孢子, 并在第三天完全成熟。 在平板上培养三天后, 挑取单菌落, 在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如图 1 所示, 根据形态观察和光学显微镜下孢子及菌丝体的观察, 可初步鉴定为青霉菌。 002。

7、7 (2)ITS 序列分析 0028 取 1 环经活化的海洋霉菌 zju87 菌种, 接入到锥形瓶中, 250mL 锥形瓶中装 100mL 筛选培养基, 初始pH值7.27.5, 28下200r/min培养3d后, 用纱布过滤, 60烘干后用液 氮进行破壁, 置于-20冰箱中。 利用下述改良CTAB法进行菌种基因组DNA提取,在-20 下保存。 0029 改良 CTAB 法 : 0030 (a)取 1.5mL EP 管, 挑取覆盖管底 1mm 破壁后的菌体, 加入 545L TE 缓冲液 (10mmol/L Tris.HCl, pH 8.0 ; 1mmol/L EDTA, pH 8.0) , 。

8、加入 20L 溶菌酶 (20mg/mL) , 用枪 头反复吹打使之重悬, 然后加入 30L 10%SDS 和 6L 10mg/mL 的蛋白酶 K, 37温浴 3h ; 0031 (b) 加 5L 10mg/mL RNase A, 37温浴 1h ; 0032 (c) 加 100L 5mol/L NaCl, 充分混匀, 再加 80L CTAB/NaCl, 混匀, 65温浴 10min ; 0033 (d) 加入与上述总体积等体积的氯仿 / 异戊醇 (v/v 24:1) , 混匀后 16000g, 离心 5min, 重复三次后转移上清液。 0034 (e) 加入与上清液等体积的酚 : 氯仿 : 异。

9、戊醇 (v/v/v 25:24:1) 混合溶液, 混匀后, 16000g 离心 10min, 转移上清液。 0035 (f) 加入上一步上清液 0.6 倍体积的异丙醇, 轻轻混合到 DNA 沉淀, 16000g 离心 10min, 弃上清。 0036 (g) 向沉淀中加 70% 乙醇进行清洗, 6000g 离心 10min, 弃上清, 待乙醇挥发干净 后, 加入 50L 双蒸水进行溶解。在 -20下保存。 0037 根据真菌 ITS 序列设计下列引物, 并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合成 : 0038 上游引物 : 5 -TCCTCCGCTTATTGATATGC-3 0039 下游引物 : 5 -G。

10、GAAGTAAAAGTCGTAACAAGG-3 0040 利用上述引物对该菌株的 ITS 序列进行 PCR 扩增, PCR 体系为 : 0041 PCR 扩增反应体系 20L 0042 说 明 书 CN 102268395 B 5 4/5 页 6 0043 PCR 反应条件为 : PCR 循环条件 : 95预变性 5min, 循环参数 95变性 1min, 52 复性 45s, 72延伸 1.5min, 重复 28 个循环后, 72再延伸 10min, 最后 4保温。用 1% 琼 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选用条带清晰的产物进行纯化。 0044 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回收, 并将回收产物连接。

11、到 pMD19-T 载体上, 连接体系 (10L) 为 : 0045 Buffer 5.0L 0046 载体 pMD19-T 1.0L 0047 PCR 产物 4.0L 0048 连接体系于 16反应 30min, 在 4下连接过夜。 0049 将连接产物 10L 加入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转化, 加 LB 培养基 1mL 于 37水平摇床中, 180rpm 摇动 45min。取 100L 菌液, 涂布在含 Amp 的 LB 平板上, 37培 养 16h, 即可长出白色菌落。挑取阳性克隆子, 在含 Amp 的 LB 平板上进行划线转接, 37培 养 16h。取少量待测菌进行菌落 PCR。 。

12、0050 菌落 PCR 体系 20L : 0051 0052 0053 用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PCR 产物 ; 选用条带清晰的菌适量在加 Amp 的 LB 培养 基中培养过夜 ; 取 2mL 在 LB 培养基中培养过夜的阳性克隆子菌液, 12000g, 离心 1min, 弃 上清, 利用试剂盒进行质粒 DNA 提取, 并进行质粒 PCR。 说 明 书 CN 102268395 B 6 5/5 页 7 0054 质粒 PCR 体系 20L : 0055 0056 质粒 PCR 产物用 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检测结果如图 2 所示, 处于 500700bp 之间的条带为目的条带, 说。

13、明ITS片段成功连接到pMD19-T载体上, 经转化的大肠杆菌质粒 中有待测菌种的 ITS 片段, 可用于测序。 0057 将质粒中的 ITS 片段进行测序, 获得了该菌株 ITS 片段一级结构的 555bp 特征序 列 (SEQ ID NO.1)。通过在 Genebank 数据库中进行相似性搜索 (blast) , 搜索结果发现其 与灰黄青霉 (Penicillium griseofulvum strain091402)的同源性为 99%(灰黄青霉的 Genebank 的登记号为 lcl|11669) 。 0058 根据上述特征命名该菌株为灰黄青霉 (Penicillium griseofu。

14、lvum) zju87, 保藏 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3号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 (CGMCC) , 保藏号为 CGMCC No.4888, 保藏时间 2011 年 5 月 19 日。 0059 实施例 3 抑菌活性的测定 0060 采用管碟法测试灰黄青霉 zju87 对上述供试菌株的抑菌活性, 并设置霉菌素阳性 对照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 0061 取 1 环经活化的上述菌种, 接入到种子瓶中, 250mL 锥形瓶中装 25mL 种子培养基, 初始 pH 值 7.27.5, 28下 200r/min 培养 24h, 制得种子液 ; 将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

15、基 中, 于pH值7.27.5, 28下200r/min下培养4d, 于5000rpm下离心15min, 留上清液, 以管 碟法测定发酵液有无抑菌作用。 006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 管碟法测量摇瓶发酵液的抑菌圈大小。具体方法如 下 : 取在上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上 28恒温培养 3d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于 30mL 无 菌生理盐水制成菌悬液, 取 2mL 菌悬液与 50的金黄色培养基混合均匀后吸取 20mL 至直 径 9cm 的培养皿中, 冷却后放置牛津杯于金黄色培养基表面, 取 150L 发酵上清液加入牛 津杯中, 37培养 24h, 发现具有非常强烈的抑菌效果, 抑菌圈达到 22.5mm。经同样试验发 现, 该海洋青霉同样对黑曲霉, 白色假丝酵母, 大肠杆菌等也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说 明 书 CN 102268395 B 7 1/1 页 8 0001 序 列 表 CN 102268395 B 8 1/1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68395 B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