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250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8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09106.9

申请日:

2000.06.08

公开号:

CN1327925A

公开日:

2001.12.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B62D7/18

主分类号:

B62D7/18

申请人:

杨志中;

发明人:

杨志中

地址:

545005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箭盘路东一巷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由主销,转向节上臂、上外套、前轴、下外套、调节螺杆转向节下臂等组成。只需对上、下调节螺杆施以作用力,便可随意调节前轴的上、下平面与转向节上、下外套之间的间隙至合理要求,由于采用油液承受重力,车辆行驶转向时,向下的摩擦力为零,克服了传统的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采用止推轴承承受重力,摩擦力大,不易调节前轴与转向节上、下外套之间的间隙的缺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一种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由主销(7),转向 节上臂(4),转向节上外套(6)、前轴(8),转向节下 外套(12)调节,螺杆(24)、转向节下臂(25)等组成。 二、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其特征是:
2: 主销(7) ①主销(7)下部位大于上部位。 ②主销(7)下部位装配有O型密封套(14),O型密封 圈(13)。
3: 转向节上臂装配有调节螺杆(1)、锁紧螺母(2)。
4: 转向节上外套(6)装配有上内套(5)、黄油嘴(27)。
5: 转向节下外套(12)。 ①转向节下外套(12)装配有下内套(10)、螺钉(15)、 球阀(16)、密封圈(17)、螺纹顶杆(18)、螺栓(22)、 黄油嘴(26)。 ②转向节下外套(12)、螺栓(22)、转向节下臂(25)的 装配连接,见汽车转向装置(左)转向节下外套及下 节臂结构原理下平面图。
6: 调节螺杆(24)装配有O型密封套(20)、O型密封圈 (21)、锁紧螺母(23)。 三、根据权利要求一二所述,其特征是: 1、将前轴(8)置于合理高度,将转向节上外套(6)的 下平面与前轴(8)的上平面相吻合。 2、主销(7)穿过下内套(10)、防尘套(11)、前轴(8)、 进入上内套(5)。 3、楔形锁销(9)装配部位及方法与现有的转向装置 (转向节部位)一致。 4、螺栓(3)穿过转向节上臂(4)与转向节上外套(6) 连接。 5、转动调节螺杆(1),使转向节上外套(6)的下平面 与前轴(8)的上平面分离(约一至二毫米),紧固 锁紧螺母(2)。
7: 向上转动调节螺杆(24),使其进入转向节下外套 (12)的下部位直至止点,然后退出少许(约三至 四毫米)。
8: 转动螺丝顶杆(18),让球阀(16)与下内套(10)的 园孔分离,将油液(19)从螺钉(15)处注入下内套 (10)内,待油液(19)满后,装上螺钉(15),转动 螺丝顶杆(18),将球阀(16)与下内套(10)的园孔 紧紧吻合。
9: 向上转动调节螺杆(24)少许,使油液(19)产生一 定压力,来回摆动转向节下臂(25),感觉整体转 向装置(转向节部位)摆动灵活,即可紧固锁紧螺 母(23)。 四、根据权利要求一、二、三所述,其特征是: 1、转动调节螺杆(1)和调节螺杆(24),可随意调节 前轴(8)的上、下平面与转向节上外套(6)的下平 面、转向节下外套(12)的上平面之间的间隙至合 理要求。 2、装配完整后的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由于采用 油液承受重力,车辆行驶转向时,所产生向下的 磨擦力为零。 3、可将液换成平面轴承(见平面轴承平面图和平面 轴承剖视图),装配方法不变,无需加工、装配 O型密封套(14)、O型密封圈(13)、螺钉(15)、 球阀(16)、密封圈(17)、螺丝顶杆(18)、O型密 封套(20)、O型密封圈(21),只需将黄油嘴(26) 改装至螺丝顶杆(18)处即可。 4、长螺杆(28)的螺纹与调节螺杆(1)的螺纹一致, 当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需要更换易损件[主销 (7)、上内套(5)、下内套(10)]时,可用长螺杆 (28)将主销(7)顶出。

说明书


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

    汽车广泛使用的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均采用止推轴承承受重力,磨擦力大,装配时,不易调节前轴与转向节上、下套之间的间隙。

    发明专利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采用油液或平面轴承承受重力,只需对调节螺杆(1)和调节螺杆(24)施以作用力,便可随意调节前轴(8)与转向节上外套(6)和转向节下外套(12)之间的间隙至合理要求。

    图1汽车转向装置(左)转向节油液承重结构原理剖面图。

    图2汽车转向装置(左)转向节下外套与下节臂结构原理下平面图。

    在图1中:1调节螺杆、2锁紧螺母、3螺栓、4转向节上臂、5上衬套、6转向节上外套、7主销、8前轴、9楔形锁销、10下衬套、11防尘套、12转向节下外套、13O型密封圈、14O型密封套、15螺钉、16球阀、17密封圈、18螺纹顶杆、19油液、20O型密封圈、21O型密封套、22螺栓、23锁紧螺母、24调节螺杆、25转向节下臂、26黄油嘴、27黄油嘴、28长螺杆、平面轴承平面图、平面轴承剖面图。

    在图2中:12转向节下外套、22螺栓、25转向节下臂。

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由主销,转向节上臂、上外套、前轴、下外套、调节螺杆转向节下臂等组成。只需对上、下调节螺杆施以作用力,便可随意调节前轴的上、下平面与转向节上、下外套之间的间隙至合理要求,由于采用油液承受重力,车辆行驶转向时,向下的摩擦力为零,克服了传统的汽车转向装置(转向节部位),采用止推轴承承受重力,摩擦力大,不易调节前轴与转向节上、下外套之间的间隙的缺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