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86627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79403.9

申请日:

2009.03.10

公开号:

CN101497794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地址不明的通知收件人:李菊梅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IPC分类号:

C09K17/14; C09K17/18; C09K101/00(2006.01)N

主分类号:

C09K17/14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发明人:

李菊梅; 徐明岗; 王 雪

地址: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施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良砂土的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包括聚丙烯酰胺和作物秸秆水解物,这种秸秆水解物为作物秸秆经氢氧化钾或磷酸水解后,再将pH调节为6-7的作物秸秆水解物。同时还在土壤调理剂中加入VA菌根。本发明既能有效改善砂土的理化结构,增加砂土中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作物养分需求的绿色环保的复合土壤调理剂。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包括聚丙烯酰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作物秸杆水解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秸杆水解物为作物秸杆经氢氧化钾或磷酸水解后,再将PH调节为6-7的作物秸杆水解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中还包括VA菌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中还包括作物秸杆。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秸杆为玉米秸杆、小麦秸杆、水稻秸杆、豆类秸杆或谷物秸杆。

6、
  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秸杆半水解物,向300g秸杆中加入520ml40%浓度氢氧化钾,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用85%磷酸调至pH6.5;或向250g秸杆加入280m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磷酸,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等冷却后用40%浓度KOH调至pH6.5,烘干得到秸杆半水解物;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到的秸杆半水解物与聚丙烯酰胺以0.35-0.6:1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土壤调理剂。

7、
  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秸杆半水解物,向300g秸杆中加入520ml40%浓度氢氧化钾,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用85%磷酸调至pH6.5;或向250g秸杆加入280m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磷酸,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等冷却后用40%浓度KOH调至pH6.5,烘干得到秸杆半水解物;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到的秸杆半水解物与VA菌根、聚丙烯酰胺以0.35-0.6:10:1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土壤调理剂。

说明书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施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良砂土的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耕种土壤中,砂土占了很大的面积,由于砂土自身土壤理化结构的原因,使得砂土保水、保肥性能很差,大部分的砂土地都属于低产土地。改善砂土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砂土的肥力,是提升砂土地的生产水平的有效方法。目前对砂土地的耕种,一是加大对土地的肥料施用量,以满足作物需要;二是采用传统的秸杆还田的方法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但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向砂质土壤中施放大量肥料,会加大肥料的渗漏,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因为砂土理化结构很差,土壤水、气调节不理想,因此土壤中微生物活动能力低,秸杆施入土壤后并不能及时腐解为土壤有机质。也有资料显示使用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PAM)等共聚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来改善土壤结构,但单纯使用PAM并不能提高土壤养分等肥力提标,另外,只依靠高分子材料改善土壤结构不但成本高,而且不能彻底解决砂土改良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砂土改良方法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能有效改善砂土的理化结构,增加砂土中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作物养分需求的绿色环保的复合土壤调理剂。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这种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包括聚丙烯酰胺,还包括作物秸杆水解物。
所述作物秸杆水解物为作物秸杆经氢氧化钾或磷酸水解后,再将PH调节为6-7的作物秸杆水解物。
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中还包括VA菌根。
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中还包括作物秸杆:玉米秸杆、小麦秸杆、水稻秸杆、豆类秸杆或谷物秸杆等。
所述的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备秸杆半水解物,向300g秸杆中加入520ml 40%浓度氢氧化钾,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用85%磷酸调至pH6.5;或向250g秸杆加入280ml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磷酸,匀速加热至180℃,恒温反应120分钟后停止加热,等冷却后用40%浓度KOH调至pH6.5,烘干得到秸杆半水解物;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到的秸杆半水解物与聚丙烯酰胺以0.35-0.6:1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土壤调理剂。
也可以将第一步所得到的秸杆半水解物与VA菌根、聚丙烯酰胺以0.35-0.6:10:1的比例混合,制成复合土壤调理剂。
与现有技术中的砂土改良剂或改良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土壤的团粒结构具有泡水不散的水稳性特点,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它能协调土壤中水分、温度、空气和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协调保肥和供肥的矛盾,有利于根系活动及吸取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无结构或结构不良的土壤,土体主要是大空隙,保水性差,漏水漏肥,土壤中微生物和动物的活动受抑制,土壤肥力差,不利于种子发芽和植物根系生长。土壤质地和结构与土壤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本发明能有效改良砂土的土壤理化结构,尤其是提高砂土中土壤团粒结构的含量。这是因为第一,本发明所述的PAM本身就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来改良土壤理化结构,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结构;第二,本发明所述的秸杆水解物能有效增加土壤机质的含量,也具有改善土壤结构作用。
2、本发明可有效提高砂土地的土壤肥力,提升土地生产能力。这是因为,如上所述,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土壤水、肥、气、热的调节能力增强,肥力自然得到提高;其次,秸杆水解物本身就含有大量的有效养分,而且这种养分不是以单纯的化学肥料的粒子状态存在,不易流失,增强了土壤的保肥性能和肥料的利用率利用;再次,VA菌根和秸杆的使用,增强了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及其活动能力,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增加,不但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而且提高了土壤肥力。
3、本发明提高了砂土的保水保肥性能,防止了肥料的渗漏和流失,不但提高了肥料等养分的利用率,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各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制备,该土壤调理剂中的PAM,是已知的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的成熟产品;VA菌根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土壤菌根,通过现有技术都可以方便的得到;作物秸杆可以是各种容易得到的任何大田作物秸杆,优选玉米秸杆、小麦秸杆、豆类秸杆、水稻秸杆等大田作物秸杆;作物秸杆的水解物是本发明的关键点,也是本发明的最关键的组份,作物秸杆水解物可以用如下方法的制备而成:
秸杆水解物在本发明中可以用为两种方法制备而成,一种是用氢氧化钾(以下简称KOH)水解作物秸杆的碱解法制备;一种是用磷酸水解作物秸杆的酸解法制备。
一、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0%左右的KOH溶液水解作物秸杆,得到作物秸杆碱性水解物(以下简称SK)。
第一步,材料及配比的准备
准备300g左右的玉米秸杆,并充分粉碎,520ml左右的浓度为40%KOH,少量的水和适量的磷酸;
第二步,制备过程
将520ml左右的浓度为40%KOH均匀地喷洒在300g左右的已经充分粉碎的玉米秸杆上,搅拌均匀,然后缓慢匀速加热同时不停搅拌,使温度升至180℃,恒温反应120min,使秸杆水解完全成糖浆状,停止加热,等冷却后用85%磷酸调至pH6.5左右。
具体地,优选制备过程可依照如下模式操作,玉米秸杆300g+450ml KOH喷少量的水搅拌均匀,呈现棕黄色,自然反应10分钟后呈现暗棕色,然后加热至40℃,不断搅拌10分钟后,升温至60℃,此时颜色无明显变化,反应20分钟后继续升温至100℃,此时固体量变少,开始发烟,20分钟后升温度至140℃,糊状增多,10分钟后开始产生一点液体,颜色为黑褐色,继续反应30分钟,感官无明显变化,再加10mlKOH,液体量增多,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加10ml KOH搅拌,液体量继续增多,再加10ml KOH搅拌。最后使秸杆完全水解成糖浆状。待冷却到室温再用磷酸调解酸度,至PH6.5左右,烘干保存。
该秸杆水解物为糊状物,其风干物养分含量为全P:8.29%,全K:18%。
二、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85%左右的磷酸溶液水解作物秸杆,得到作物秸杆酸性水解物(以下简称SP)。
第一步,材料及配比的准备
准备250g左右的玉米秸杆,并充分粉碎,280ml左右的浓度为85%磷酸,少量的水和适量的40%浓度的KOH;
第二步,制备过程
将280ml左右的浓度为85%磷酸均匀地喷洒在250g左右的已经充分粉碎的玉米秸杆上,搅拌均匀,然后缓慢匀速加热同时不停搅拌,使温度升至180℃,恒温反应120min,使秸杆水解完全成糖浆状,停止加热,等冷却后用40%浓度的KOH调至pH6.5左右。
具体地,优选制备过程可依照如下模式操作,秸杆250g+250ml磷酸并喷少量蒸馏水搅拌均匀,呈现棕黑色,自然反应10分钟后呈现黑棕色,再加热至140℃,不断搅拌20分钟后,黑色增多、有大量白烟生成,颜色变成墨黑色,继续升温至180℃,30分钟后几乎90%为糊状,再喷少量的水,保持微沸30分钟后,液体大量出现,再加10ml磷酸并搅拌,液体量增多,1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再加10ml磷酸并搅拌,液体量约90%,20分钟后,无明显变化,继续加10ml磷酸并搅拌至秸杆水解完全成糖浆状。用40%的KOH调解酸度,至PH6.5左右,烘干保存。
该秸杆水解也为糊状,其风干物养分含量为全P:14.3%,全K:16%。
PAM的使用方法,一是将PAM直接和制备的上述秸杆水解物依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比例一般为PAM:SP=1:0.2-0.5;PAM:SK=1:0.3-0.7;VA菌根的使用比例为PAM:SP:VA菌根=1:0.2-0.5:7-25;PAM:SK:VA菌根=1:0.3-0.7:7-25。
二是将PAM溶解在水里,制成水溶液使用,在制备时,最好在使用前一天制备,制备中要不断搅拌使PAM均匀的溶解在水中,提前一天的作用是可以让没有溶解的PAM充分溶解在水中,PAM水溶液的浓度以质量百分比浓度0.5%为宜。所用水为清洁用水,选用自来水,水温最适为45℃左右。
PAM是高分子聚合物,本发明中最好选用分子量为百万级的PAM,选择3000000的使用效果更佳。
以下为本发明复合土壤调理剂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PAM+SK。
实施例二:PAM+SP。
实施例三:PAM+SK+VA菌根。
实施例四:PAM+SP+VA菌根。
实施例五:PAM+SK+VA菌根+玉米秸杆。
实施例六:PAM+SP+VA菌根+玉米秸杆。
下面为上述六个实例的土壤复合调理剂的盆栽试验及试验结果:
1、试验目的:以无机肥料、有机肥料及其他有机物质为对比,比较该发明的复合土壤调理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保持土壤养分等方面的效果。
2、试验材料:
试验土壤采自河北省宁晋县四芝兰镇韩家庄低肥力砂土地块,试验前土样风干,过2mm筛,剔除植物根系及小石子等杂物。
玉米品种:浚单20号。
供试材料:PAM,SP,SK,VA菌根,玉米秸秆,尿素,磷酸二氢钙,硫酸钾。
3、试验设计:如表1所示,本试验设一个肥料水平,10个处理,分别为CK、PAM、化肥、SP+PAM、SK+PAM、玉米、SK+VA+PAM、SP+VA+PAM、SK+玉米+VA+PAM、SP+玉米+VA+PAM,三次重复。用SP、SK两种肥料分别与其他改良土壤结构的无机肥料配比组合。每盆沙土重1500g,平均每盆含肥料量全N:0.15g/kg,全P:0.05g/kg,全K:0.1g/kg,每盆栽种3颗玉米,50天后采样(土壤、植株)测定。
表1 盆栽试验各处理设计
 

处理标号处理1CK+300ml蒸馏水2300ml蒸馏水+PAM1.5g3单施化肥(尿素0.5g,磷肥0.3g,钾肥0.33g)+300ml蒸馏水4玉米秸秆24g+化肥(尿素0.5g,磷肥0.3g,钾肥0.33g)+300ml蒸馏水5SK0.9g(补尿素0.5g)+300ml蒸馏水+PAM1.5g6SP0.525g(补尿素0.5g,钾肥0.15g)+300ml蒸馏水+PAM1.5g7SK0.9g(补尿素0.5g)+15gVA+300ml蒸馏水+PAM1.5g8SP0.525g(补尿素0.5g,钾肥0.15g)+15g VA+300ml蒸馏水+PAM1.5g9SK0.9g(补尿素0.5g)+玉米秸秆(24g)+15g VA+300ml蒸馏水+PAM1.5g10SP0.525g(补尿素0.5g,钾肥0.15g)+玉米秸秆24g+15g VA+300ml蒸馏水+PAM1.5g

4、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水稳性团粒结构、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和植株中的养分含量(参照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水稳性团粒结构采用湿筛法,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采用平板计数法,土壤容重环刀法,速效氮用碱解扩散法,速效磷用0.5ml/L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用1mol/L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测定,全氮用开氏法,全磷采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混合试剂比色法,全钾采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有机质测定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
5、试验结果
5.1 对土壤结构改良情况
5.1.1 PAM改善土壤水稳性结构的效果
PAM是高分子物质,有粘性和吸水性,其保水性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被许多试验所证实,本文再次主要是试验PAM改善土壤结构、保水的同时保持土壤养分的效果。
由表2可所示试验结果可见,所有加PAM的处理在改良土壤结构方面的效果都比较明显,几个处理中对水稳性团聚体效果最明显的是SP+秸秆+VA+PAM和SK+秸秆+VA+PAM处理,说明VA菌根和有机物料的同时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SP+秸秆+VA+PAM处理的水稳性团粒结构比SP+PAM提高了25.6%,比SP+VA+PAM提高了32.5%,比单施用PAM的提高了84.1%,比单施用化肥提高了17.6倍;SK+秸秆+VA+PAM处理的水稳性团粒结构比SK+PAM提高了9.1%,比SK+VA+PAM提高了12.4%,比单施用PAM提高了58.7%,比单施用化肥提高15倍。其效果顺序为:SP+秸秆+VA+PAM处理>SK+秸秆+VA+PAM处理>SP+PAM>SK+PAM>SK+VA+PAM>SP+VA+PAM>单PAM>秸秆>单施用化肥>CK。SP+秸秆+VA+PAM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SK+秸秆+VA+PAM处理、SP+PAM、SK+PAM、SK+VA+PAM、SP+VA+PAM之间差异不显著,单施用PAM处理与秸秆、单施用化肥、CK之间差异显著。没有PAM加入的几个处理秸秆、单施用化肥、CK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看出添加PAM的处理总体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要高于没有添加PAM处理很多,说明PAM在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效果方面十分的明显。
表2 各个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
 名次处理水稳性总团%(>0.25mm)差异度1SP+秸秆+VA+PAM58.0A2SK+秸秆+VA+PAM50.0B3SP+PAM46.2B4SK+PAM45.8B5SK+VA+PAM44.5B6SP+VA+PAM43.8B7单PAM31.5C8秸秆4.1D9单化肥3.1D10CK2.4D

5.1.2 改善土壤容重、孔隙度的情况
表3试验结果显示,SP+秸秆+VA+PAM处理在改良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方面效果最明显,说明菌根的加入和有机质的加入有利于提高土壤孔隙度和降低土壤容重的。其中SP+秸秆+VA+PAM>SK+VA+PAM>SP+VA+PAM>SP+PAM>SK+秸秆+VA+PAM>SK+PAM>单PAM>秸秆>单化肥>CK。SP+秸秆+VA+PAM与其他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比SP+VA+PAM容重降低了8.8%,孔隙度提高了6.2%,比SP+PAM容重降低了8.8%,孔隙度提高了6.3%,比单施用PAM容重降低了13.3%,孔隙度提高了10.9%,比单施用化肥容重降低了22.6%,孔隙度提高了22.6%。SK+VA+PAM、SP+VA+PAM、SK+秸秆+VA+PAM和SP+PAM之间差异不显著,SK+秸秆+VA+PAM和SK+PAM和单施用PAM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其他处理都与单施化肥处理和CK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
表3:土壤容重
 名次处理容重g/cm3差异度孔隙度%差异度1SP+秸秆+VA+PAM1.03f61.1a2SK+VA+PAM1.12e57.7a3SP+VA+PAM1.13de57.5b4SP+PAM1.13de57.5bc5SK+秸秆+VA+PAM1.14cde56.9bcd6SK+PAM1.18bcd55.3cde7单PAM1.19bc55.1de8秸秆1.23b53.6de9单化肥1.33a49.8e10CK1.35a48.9f

5.2 改善土壤微生物
表4试验结果显示,改良土壤微生物总量最明显的是SK+秸秆+VA+PAM和SP+秸秆+VA+PAM两个处理,SK+秸秆+VA+PAM处理比SK+VA+PAM处理总菌含量提高138%,比秸秆处理总菌含量提高943%、比SK+PAM总菌含量提高1011%,比单施用化肥处理总菌含量提高1930%,比单施用PAM处理总菌含量提高2276%,比CK处理总菌含量提高4800%。SP+秸秆+VA+PAM处理比SP+VA+PAM处理总菌含量提高107%,比秸秆处理总菌含量提高787%、比SP+PAM总菌含量提高1292%,比单施用化肥处理总菌含量提高1626%,比单施用PAM处理总菌含量提高1920%,比CK处理总菌含量提高4063%。说明加入有机物料和有益菌根为微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促进微生物生长的物质,从实验结果看同时加入这两种物质能够改善微生物生存环境,促进微生物生长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加微生物的含量。从实验结果看出SK+VA+PAM和SP+VA+PAM两个处理与秸秆处理、SK+PAM、SP+PAM、单施用化肥处理单施用PAM处理和CK处理相比总含菌量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SK+VA+PAM处理比秸秆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339%,比SK+PAM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368%,比单施用化肥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754%,比单施用PAM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900%,比CK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1961%,SP+VA+PAM处理比秸秆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329%,比SP+PAM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572%,比单施用化肥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734%,比单施用PAM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876%,比CK处理微生物总量提高1912%。秸秆处理、SK+PAM、SP+PAM、单施用化肥处理、单施用PAM处理和CK处理之间没有差异,表明单加入有益菌根对微生物的活性也是有帮助的,说明VA菌根是一种有益于提高微生物含量的有效菌根。
表4:土壤中微生物总量
 名次处理总菌cfu/g差异度1SK+秸秆+VA+PAM1.20E+07A2SP+秸秆+VA+PAM1.02E+07B3SK+VA+PAM5.05E+06C4SP+VA+PAM4.93E+06C5秸秆1.15E+06D6SK+PAM1.08E+06D7SP+PAM7.33E+05D8单化肥5.91E+05D9单PAM5.05E+05D10CK2.45E+05D

5.3 对土壤中养分的影响
表5:土壤中养分含量
     处理全N g/kg全P g/kg       全Kg/kg碱解氮mg/kg 速效磷mg/kg 速效钾mg/kg 有机质g/kg  CK0.3650.50310.938.512.639.45.69单PAM0.3790.52811.246.512.844.45.60单化肥0.4100.56112.972.922.862.78.41秸秆0.5240.63113.463.430.376.110.5SK+PAM0.4150.60315.473.426.456.08.41SP+PAM0.4080.62415.471.327.456.08.32SK+VA+PAM0.4400.61312.987.126.564.48.41SP+VA+PAM0.4260.62912.480.827.176.18.69SK+秸秆+VA+PAM0.5620.54611.483.427.615611.5SP+秸秆+VA+PAM0.5490.56511.185.528.114810.6

表5所示,从全量养分看,土壤中全氮含量:SK+秸秆+VA+PAM>SP+秸秆+VA+PAM>秸秆>SK+VA+PAM>SP+VA+PAM>SK+PAM>单施化肥>SP+PAM>单施PAM>CK,SK+秸秆+VA+PAM比秸秆、SK+VA+PAM、SK+PAM、单施化肥、单施PAM、CK处理全氮含量分别提高:7.3%,27.7%,35.4%,37.1%,48.3%,54%。SP+秸秆+VA+PAM比秸秆、SP+VA+PAM、SP+PAM、单施化肥、单施PAM、CK处理全氮含量分别提高:4.8%,28.9%,34.6%,34%,45%,50.4%。说明有秸秆和有益菌跟的加入有利于土壤中全氮的积累。
从土壤速效养分中可以看出,土壤中速效氮含量:SK+VA+PAM>SP+秸秆+VA+PAM>SK+秸秆+VA+PAM>SP+VA+PAM>SK+PAM>单化肥>SP+PAM>秸秆>单PAM>CK,可以看出有VA菌根和有机物料的加入增加了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有利于土壤中碱解氮的积累。
对土壤有有机质积累,SK+秸秆+VA+PAM>SP+秸秆+VA+PAM>秸秆>SP+VA+PAM>单化肥>SK+PAM>SK+VA+PAM>SP+PAM>单PAM,表明加入秸秆和VA菌根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SK+秸秆+VA+PAM比SK+VA+PAM处理、SK+PAM处理、秸秆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单PAM处理、CK处理分别高出:36.7%,36.7%,9.5%,36.7%,105.4%,102.1%。SP+秸秆+VA+PAM比SP+VA+PAM处理、SP+PAM处理、秸秆处理、单施化肥处理、单PAM处理、CK处理分别高出:22.%,27.4%,0.9%,26%,89.3%,86.3%。
5.4 植株生长情况
5.4.1 植株吸收养分量及利用率
表6 植株吸收养分含量及其肥料利用率


表6表明:加入土壤改良剂后促进了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其中促进植株吸收氮、磷、钾最明显的处理是SK+VA+PAM,比单施用化肥氮、磷、钾肥利用率提高了:48.9%,110.8%,73.3%。SK+秸秆+VA+PAM和SP+秸秆+VA+PAM氮磷钾肥利用率很低。说明加入VA菌根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但是同时在加入秸秆后对氮肥的利用率是有影响的。
6、试验结果
综合以上数据,PAM对土壤结构的改良贡献非常大,在改良土壤微生物方面,SK+秸秆+VA+PAM和SP+秸秆+VA+PAM两个处理效果最明显,对土壤养分积累中组合配方有秸秆和VA菌根的加入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和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以及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调理剂及其施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改良砂土的复合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所述复合土壤调理剂包括聚丙烯酰胺和作物秸秆水解物,这种秸秆水解物为作物秸秆经氢氧化钾或磷酸水解后,再将pH调节为6-7的作物秸秆水解物。同时还在土壤调理剂中加入VA菌根。本发明既能有效改善砂土的理化结构,增加砂土中土壤团粒结构含量,又能提高土壤肥力,保证作物养分需求的绿色环保的复合土壤调理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