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确切地说, 涉及一种二氧化硅 包覆荧光碳量子点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属于无机化学和材料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 半导体量子点 (Quantum dot) 因具有尺寸可调的荧光发射, 窄且对称的 发射光谱, 宽且连续的吸收光谱, 极好的光稳定性等一系列独特的光学性, 引起人们广泛的 关注, 有望代替有机染料探针成为新一代优良的荧光探针, 并将在未来的探针标记检测技 术及相关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 荧光半导体量子点主要由 II/VI 族和 III/V 族元 素构成, 通常以 CdSe 为核, CdS 或 ZnS 为壳的核 - 壳纳米体, 在其作为生物探针时, 无论用 2+ 于体内还是体外试验, 重金属 Cd 的释放对细胞的损伤较大, 特别是在活体生物细胞标记 方面 ; 加上对环境潜在的破坏作用, 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半导体量子点的生物应用。
据我们所知, 碳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 低毒性、 环保型优质材料。以碳 纳米管为代表的材料已经被广泛用于生物载药及生物传感器等研究, 实验证明了碳纳米管 毒性低, 生物安全性优良。 最近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荧光碳量子点具 有低毒甚至无毒、 荧光极其稳定、 发光波长宽范围可调、 成本低廉、 易于实现生物相容等特 点, 是一类新型的荧光纳米材料。与含有毒性金属离子且荧光不稳定的半导体量子点荧光 材料相比, 荧光碳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更显优势。
二氧化硅纳米球因具有结构稳定、 无毒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优点, 是药物分子载 体理想材料之一。其中, Vallet-Regi 等以消炎止痛药布洛芬作为研究药物, 最早开展了这 方面的研究, 发现 MCM-41 能够吸收和释放有机药物分子, 当材料浸泡在模拟的体液中时, 药物被缓慢释放。之后人们慢慢发现, 对作为主体的介孔材料进行适当的有机功能团的修 饰或者形貌上进行合适的裁剪有利于药物输送。荧光标记的 SiO2 纳米球由于易于观察, 常作为模型被用于研究纳米球与细胞和组织的相互作用, 从而可以说明两者之间的作用机 制, 进而为硅球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打下基础。
鉴于此, 本发明采用新的组装路线, 将荧光碳量子点与多孔硅材料的突出优势结 合起来, 从而制备出低毒、 高效、 稳定的形貌可控的荧光 SiO2 纳米球, 并将进一步探索其在 生物载药上的应用, 从而为其未来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数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也即是一种二氧化硅包覆 荧光碳量子点周围形成纳米硅球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新型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过程和 步骤 :
a. 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
(1) 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按已有技术制备, 取用一定量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2Na), 放入石英舟中, 并在 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 于 250 ~ 400℃下煅烧 2 小时, 获得荧光碳量子点。
(2) 用十八胺修饰荧光碳量子点
将上述所得到的一定量的荧光碳量子点溶于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中, 进行超声分 散, 然后进行离心分离, 取其上清液 ; 用乙酸调节溶液 pH 值至 5 ~ 6, 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 一定量的十八胺和适量甲苯, 混合均匀 ; 荧光碳量子点与十八胺的加入量的两者重量比为 1∶1; 然后, 将上述混合液倒入反应釜中, 在 160 ~ 180℃下反应 12 ~ 14 小时 ; 然后吸取 其上层液, 在 60℃下烘干 ; 最终得到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 ;
b. 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
(1) 取用一定量的上述制得的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 加入一定量的去离 子水, 进行超声分散 ; 所述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加水后, 其溶液的浓度为 0.005 ~ 0.01g/mL ;
(2) 取一定量乙醇加入上述溶液中, 使混合均匀, 然后依次向溶液中缓慢加入适量 氨水和正硅酸乙酯 (TEOS) ; 在 40 ~ 50℃下搅拌反应 1 ~ 12 小时 ; 氨水和正硅酸乙酯的加 入量, 两者的体积比为 1 ∶ (1 ~ 4) ; (3) 然后, 再向溶液中逐步缓慢加入正硅酸乙酯 (TEOS) 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 ; TEOS 与 CTAB 的用量按其体积重量比来计量, 即 TEOS ∶ CTAB = 1 ∶ (0.35 ~ 0.5) ; 也就是说每 1mL TEOS 配用 0.35 ~ 0.5g 的 CTAB ; 然后缓慢搅拌反应 1 ~ 12 小时后, 用高 速离心机离心分离, 取其下层沉淀 ;
(4) 将上述沉淀用适量乙醇洗涤后, 再离心分离, 取下层沉淀, 反复操作 2 ~ 3 次, 然后把所述沉淀放在 60℃烘箱中持续烘干 12 ~ 16 小时 ;
(5) 然后从烘箱中取出产物样品, 用玛瑙研钵磨细, 随后放在管式炉中于 300℃煅 烧 2 ~ 4 小时 ; 最终得到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
现将本发明方法的工艺过程中的有关机理和原理叙述如下 :
本发明的工艺过程中, 采用乙醇作为溶剂, 可使十八胺修饰的碳量子点能够得到 更好的分散 ; 用十八胺修饰荧光碳量子点的作用是使荧光碳量子点表面氨基化, 实现水相 向油相转变, 单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在步骤 (2) 中, 加入氨水主要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可以 调节溶液的 pH 为弱碱性, 有利于后面步骤中 TEOS 的水解。步骤 (2) 和 (3) 加入的 TEOS 都 是荧光 SiO2 纳米球的硅源, 不同的是第 (2) 步形成的是内核部分, 而第 (3) 步形成的是外 壳部分。步骤 (3) 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CTAB 主要起了结构导向剂的作用, 有利于荧光二氧化 硅纳米球新型结构的形成。反应后用乙醇反复洗涤样品是为了把没有被 SiO2 包覆的荧光 碳量子点清洗干净。
本发明方法所得产物的特点是硅包碳的核壳结构, 是以荧光碳量子点为核心, 以 二氧化硅为外壳的结构。
本发明所得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具有化学稳定性高、 低毒甚至无毒、 荧光极其 稳定、 发光波长宽范围可调、 易于实现生物相容等特点 ; 经过表面修饰等后续处理后可用于 生物组织标记。本发明工艺简单, 易于操作、 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照片。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荧光图谱。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 CONFOCOL 照片。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
实施例 1 :
本实施例中, 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步骤如下 :
1. 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
(1) 荧光碳量子点的制备
按已公开的已有技术来制备, 采用 1.0g 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2Na), 放在石 英舟中, 放入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 380℃下煅烧 2 小时, 获得荧光碳量子点 ;
(2) 用十八胺修饰荧光碳量子点
取 0.5g 荧光碳量子点溶于 30mL 水中, 超声分散, 然后离心分离, 取其上清液 20mL, 用乙酸调节溶液的 pH 值至 5.5 ; 然后在上清液中加入 0.5g 十八胺和 20mL 甲苯, 混合均匀 ; 然后将上述混合液倒入反应釜中, 在 170℃下反应 12 小时 ; 然后吸取上层液, 在 60℃下烘 干; 最终得到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
2. 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
(1) 用电子天平称取上述制得的十八胺修饰的荧光碳量子点 0.05g, 加入 8mLH2O 中超声分散。
(2) 量筒量取 40mL 乙醇 (CH3CH2OH) 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然后依次向溶液中缓慢 加入 1mL 氨水 (NH4OH)、 2mL 正硅酸乙酯 (TEOS), 40℃下搅拌反应 3 小时。
(3) 向溶液中逐步缓慢加入 TEOS 2m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1.0g, 缓慢 搅拌反应 5 小时后,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下层沉淀。
(4) 把沉淀用 25mL 乙醇洗涤后离心取下层沉淀, 反复操作 2 ~ 3 次。
(5) 沉淀放在 60℃烘箱中持续烘干 12 小时。
(6) 箱中取出样品用玛瑙研钵磨细, 放在管式炉中 300℃煅烧 2 小时。将所制得的 样品进行物性表征, 其部分结果如附图所示。
实施例 2
实施过程步骤除以下不同外, 其他均与实施例 1 相同。
在 (2) 步骤中量筒量取 40mL 乙醇 (CH3CH2OH) 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然后依次向溶 液中缓慢加入 1mL 氨水 (NH4OH)、 1mL 正硅酸乙酯 (TEOS), 40℃下搅拌反应 1 时。
在 (3) 步 骤 中 向 溶 液 中 逐 步 缓 慢 加 入 TEOS 1m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0.5g, 缓慢搅拌反应 1 小时后,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下层沉淀。
结果与实施例 1 基本相似, 不同点在于荧光 SiO2 纳米球的外壳部分比实施例 1 在 厚度上略薄。
实施例 3
实施过程步骤除以下不同外, 其他均与实施例 1 相同。在 (2) 步骤中, 用量筒量取 40mL 乙醇 (CH3CH2OH) 加入溶液中混合均匀, 然后依次 向溶液中缓慢加入 1mL 氨水 (NH4OH)、 4mL 正硅酸乙酯 (TEOS), 40℃下搅拌反应 12h。
在 (3) 步 骤 中, 向 溶 液 中 逐 步 缓 慢 加 入 TEOS 4mL、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1.5g, 缓慢搅拌反应 12 小时后, 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取下层沉淀。
结果与实施例 1 相似, 不同点在于荧光 SiO2 纳米球的内核部分和外壳部分均比实 施例 1 在厚度上略厚, 荧光性能略有减弱。
仪器检测
对实施例 1 所得产物作各项仪器检测, 检测结果示于附图图 1、 图 2 和图 3 中。
参见附图,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 SEM 照片。SEM 分析 : 采用日本 Hitachi S-4800 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表面形貌及粒度分布。从中可以看 出: 所得荧光硅复合材料为球形的纳米粒子, 粒径在 80nm 左右, 分布均匀, 形貌均一。
参见附图,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荧光图谱。 荧光分析 : 采用 HITACHI 公司的 F-7000 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荧光 SiO2 纳米球的荧光强度。 从中可知, 制得的荧光 SiO2 纳米球在 700V 电压, 320nm 波长激发在 400nm 左右有很好的衍射峰强度。
参见附图,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所得荧光 SiO2 纳米球的 Confocol 照片。 Confocol 分析 : 采用 Olympus 公司的 FV1000 型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在 488nm 波长处激发检 测荧光 SiO2 纳米球的荧光强度和粒子分布情况。从中可知, 所得 SiO2 纳米球粒子单分散性 良好, 发出蓝色的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