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器用旋转式压缩机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壳体侧面设置凸台并 与壳体一体形成的压缩机的壳体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 压缩机是冷冻循环装置中的一部分, 是给制冷剂加压加温, 使制冷剂的 压力及温度适合特定目的的装置。冷冻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装置、 蒸发器构 成, 而各部件相互连接, 构成封闭的循环系统。
这种冷冻循环装置, 压缩吸入到压缩机内的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气体, 以高温高 压状态排出, 而排出的制冷气体在通过冷凝器时, 向外部释放潜热, 从而转化为液态。 同时, 在通过膨胀装置时减小压力, 紧接着在通过蒸发器的过程中, 蒸发低压状态的制冷剂, 从而 吸收外部热量。而被汽化的制冷剂, 则再流入到储液罐, 经过储液罐的冷媒再流回压缩机 内, 从而反复上述过程。
冷冻循环装置, 一般安装在空调器或电冰箱等电器上, 从而利用在冷凝器及蒸发 器中形成的冷气及热气, 保持室内的舒适度或保证食物新鲜。
图 1 是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立体图 ; 图 2 是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壳体制作 工艺流程图 ; 图 3 是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壳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如图 1 所示, 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 它的主要结构包括有内部形成有封闭的 容纳空间的密封容器 1 ; 安装在密封容器上部的电动机构部和安装在密封容器下部的压缩 机构部。
密封容器由中间的圆筒形壳体 5、 连接在壳体上端的上盖 4 和壳体下端的下盖 6 组 成。
电动机构部设置在壳体的上侧并产生旋转力 ; 压缩机构部设置在壳体的下侧并利 用在电动机构部产生的旋转力压缩制冷剂。
电动机构部由定子和转子和旋转轴构成。 定子固定在壳体的内部并从外部由接线 端子 2 导通电源, 转子在定子的内部隔一定空隙安装并与定子相互作用的同时旋转。
压缩机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气缸、 上轴承和下轴承、 旋转轴、 滚动活塞、 叶片以 及消音器。 其中, 气缸形成环形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 上轴承和下轴承各自盖住气缸的上下 两侧而一起形成内部空间 ; 旋转轴压入到转子里, 并且被上轴承和下轴承支撑而传送旋转 力; 滚动活塞结合在旋转轴偏心部上旋转, 并且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回旋的同时压缩制冷剂 ; 叶片压力接触滚动活塞的外周面并能向气缸的径向移动, 由此将气缸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吸 入室和压缩室。消音器设置在上轴承的外侧面。
上轴承在中央形成有为插入旋转轴而径向支撑旋转轴的轴孔, 轴孔的一侧外围形 成有将压缩室的制冷剂气体向高压部排出的排出口。
制冷气体由壳体下端的进气管吸入, 经过气缸压缩后由上盖的排气管 3 排出, 排 气管向上方排出制冷气体。接线端子和排气管均安装在上盖上。接线端子引进的电源线由
上方接入电动机构部。
上述圆筒形壳体是由金属钢板通过加工制成的。 圆筒形壳体上、 下端开放, 壳体加 工制成后, 先安装内部部件, 再与下盖、 上盖焊接成一体。
如图 2、 图 3 所示, 压缩机壳体的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
工序 1 : 将钢板冲压裁剪成板材 ; 如图 3 中的 I 阶段。
工序 2 : 板材卷筒成型 ; 如图 3 中的 II 阶段。
工序 3 : 焊接卷筒切口。最后成为圆筒形壳体。如图 3 中的 III 阶段。
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壳体的制作工艺流程存在如下的问题 : 由于接线端子和排 气管首先安装在上盖, 电源线也已经与定子上端部连接好, 当上盖与壳体焊接时, 由于电源 线距离焊口很近, 因此容易造成电源线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壳体侧面设置凸台并与 壳体一体形成的压缩机的壳体制作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
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在壳体侧面设置凸台并与壳体一体 形成的壳体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冲压裁剪成板材 ;
步骤 2 : 板材卷筒成型 ;
步骤 3 : 焊接卷筒切口 ;
步骤 4 : 卷筒上冲压出凸台, 打磨凸台。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在壳体侧面设置凸 台并与壳体一体形成的壳体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冲压裁剪成板材 ;
步骤 2 : 板材冲压出凸台 ;
步骤 3 : 将带凸台板材卷筒成型 ;
步骤 4 : 焊接卷筒切口, 打磨凸台。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 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的优点 是:
1、 本发明的上述两种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凸台的加工问题。
2、 本发明工艺简单、 加工费用低廉。
3、 更有效的防止了电机电源线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立体图 ; 图 2 是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壳体制作工序流程图 ; 图 3 是现有技术旋转式压缩机壳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 图 4 是适用本发明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的旋转式压缩机立体图 ; 图 5 是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体制作工序流程图 ;图 6 是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 图 7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带凸台壳体制作工序流程图 ; 图 8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本发明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 1: 密封容器 2: 接线端子 3: 排气管 4: 上盖 5: 壳体 6: 下盖 11 : 进气管 12 : 上盖 13 : 连接凸台 14 : 壳体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 4 是适用于本发明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的旋转式压缩机立体图。
如图 4 所示, 适用本发明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的旋转式压缩机, 它的主要结构包 括有内部形成有封闭的容纳空间的密封容器 1 ; 安装在密封容器内部由定子、 装入定子中 心的转子及转子上结合的旋转轴组成的电动机构部 ; 与旋转轴下端结合的压缩机构部。
电动机构部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并产生旋转力 ; 压缩机构部设置在壳体的下部并利 用在电动机构部产生的旋转力压缩制冷剂。
电动机构部由定子、 转子和结合在转子上的旋转轴构成。旋转轴结合在电动机构 部的转子上传送旋转力 ; 定子固定在壳体的内部并从外部由接线端子 2 导通电源, 转子在 定子的内部隔一定空隙安装并与定子相互作用的同时旋转。
压缩机构部的主要结构包括有气缸、 上轴承和下轴承、 旋转轴、 滚动活塞、 叶片以 及消音器。 其中, 气缸形成环形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 上轴承和下轴承各自盖住气缸的上下 两侧而一起形成内部空间 ; 旋转轴压入到转子里, 并且被上轴承和下轴承支撑而传送旋转 力; 滚动活塞结合在旋转轴偏心部上旋转, 并且在气缸的内部空间回旋的同时压缩制冷剂 ; 叶片 ( 未图示 ) 压力接触滚动活塞的外周面并能向气缸的径向移动, 由此将气缸的内部空 间分隔成吸入室和压缩室 ; 消音器设置在上轴承的外侧面。
密封容器由中间的圆筒形壳体 14、 连接在壳体上端的上盖 12 和壳体下端的下盖 6 组成。上盖上表面是完整的, 没有孔。壳体下端设有进气管 11。
在圆筒形壳体的一侧上部形成有连接凸台 13, 连接凸台上安装有排气管 3 和为电 动机构部连接电源的接线端子 2。 排气管一端通向壳体内部, 另一端通向外部。 连接凸台是 圆形, 也可以是椭圆形的。
制冷气体由壳体下端的进气管吸入, 经过压缩后由排气管 3 排出, 排气管向侧方 排出制冷气体。接线端子和排气管均安装在连接凸台上。接线端子引进的电源线由侧方接 入电动机构部。
上述圆筒形壳体是由金属钢板通过加工制成的, 圆筒形壳体上、 下端开放。
本发明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在壳体侧面设置凸台并与壳体一体形成的 壳体制作方法, 适用于壳体侧面带凸台的压缩机。
图 5 是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体制作工序流程图 ; 图 6 是本发明压缩机带凸台壳 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如图 5、 图 6 所示, 图 5 图示的是带凸台壳体的制作工序流程 :工序 I : 下料 ( 即冲压裁剪 ) ;
工序 II : 卷筒成型 ;
工序 III : 焊接切口 ;
工序 IV : 冲压出凸台, 打磨凸台。
图 6 图示的是带凸台壳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
步骤 1 : 冲压裁剪成板材 ; 如图 6 中的 I 阶段。
步骤 2 : 板材卷筒成型 ; 如图 6 中的 II 阶段。
步骤 3 : 焊接卷筒切口 ; 如图 6 中的 III 阶段。
步骤 4 : 卷筒上冲压出凸台, 打磨凸台 ; 如图 6 中的 IV 阶段。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压缩机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在壳体侧面设置凸 台并与壳体一体形成的壳体制作方法, 其方法如图 7、 图 8 所示, 图 7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带 凸台壳体制作工序流程图 ; 图 8 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带凸台壳体制作工艺流程框图。
图 7 图示的是另一实施例带凸台壳体的制作工序过程 :
工序 I : 下料 ( 即冲压裁剪 ) ;
工序 II : 冲压出凸台 ; 工序 III : 带凸台板材卷筒成型 ;
工序 IV : 焊接切口, 打磨凸台。
图 8 图示的是带凸台壳体的制作工艺流程框图如下 :
步骤 1 : 冲压裁剪成板材 ; 如图 8 中的 I 阶段。
步骤 2 : 板材冲压出凸台 ; 如图 8 中的 II 阶段。
步骤 3 : 将带凸台板材卷筒成型 ; 如图 8 中的 III 阶段。
步骤 4 : 焊接卷筒切口, 打磨凸台。如图 8 中的 IV 阶段。
本发明的上述两种带凸台壳体的制作方法, 有效地解决了凸台的加工问题。并且 本发明工艺简单、 加工费用低廉。更有效的防止了电机电源线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