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烟气脱硫脱硝双子塔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柴油机烟气脱硫脱硝双子塔。
背景技术
对于船舶柴油燃烧所产生的SO2和NOx烟气,目前常采用干法、半干法、海水法等脱硫及SNCR、SCR法脱硝工艺组合处理,其使用过程中对于烟气温度要求高,需要占用的面积大,且处理效果低、运行成本高,需要使用的材料如:还原剂氨水,其储存安全要求高,造成整套设备使用不便,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废气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具有针对性的高效烟气脱硫脱硝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柴油机烟气脱硫脱硝双子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安装有除雾器、脱硝机构和脱硫机构,所述除雾器安装于塔体内顶部,所述催脱硝机构安装于所述除雾器下方,所述脱硫机构安装于所述脱硝机构下方,所述脱硫机构下方的塔体上设置有废气入口,位于废气入口下端的所述塔体底部安装有左蓄水槽和右蓄水槽,所述左蓄水槽进料口与左储药桶出料口管道连接,并由左计量泵驱动,所述左蓄水槽的出料口与脱硫机构管道连接,并由左循环泵驱动;所述右蓄水槽进料口与右储药桶出料口管道连接,并由右计量泵驱动,所述右蓄水槽出料口与脱硝机构管道连接,并由右循环泵驱动。所述左计量泵、右计量泵和所述左循环泵、右循环泵均由PLC控制柜控制。
上述方案的解释及进一步方案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蓄水槽和右蓄水槽内均设置有搅拌机和浮球液位器;所述左储药桶和右储药桶内设置有液位控制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脱硫机构包括三组依次排列的催化氧化还原层,且每层催化氧化还原层上均设置有左喷淋管,所述左喷淋管与左蓄水槽的出料口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脱硝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催化还原反应层,且位于催化还原反应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右喷淋管,所述右喷淋管与右蓄水槽的出料口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次的创新发明船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解决了国内传统脱硫脱硝工艺处理效果低,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的难点。新型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对锅炉无任何影响,投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
一种柴油机烟气脱硫脱硝双子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所述塔体1内安装有除雾器2、脱硝机构和脱硫机构,所述除雾器2安装于塔体1内顶部,所述催脱硝机构安装于所述除雾器2下方,所述脱硫机构安装于所述脱硝机构下方,所述脱硫机构下方的塔体上设置有废气入口,位于废气入口下端的所述塔体底部安装有左蓄水槽3和右蓄水槽4,所述左蓄水槽3进料口与左储药桶5出料口管道连接,并由左计量泵7驱动,所述左蓄水槽3的出料口与脱硫机构管道连接,并由左循环泵8驱动;所述右蓄水槽4进料口与右储药桶6出料口管道连接,并由右计量泵驱动,所述右蓄水槽4出料口与脱硝机构管道连接,并由右循环泵驱动。所述左计量泵、右计量泵和所述左循环泵、右循环泵均由PLC控制柜9控制。
所述脱硫机构包括三组依次排列的催化氧化还原层10,且每层催化氧化还原层10上均设置有左喷淋管11,所述左喷淋管11与左蓄水槽3的出料口连接。所述脱硝机构包括两组依次排列的催化还原反应层12,且位于催化还原反应层1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右喷淋管13,所述右喷淋管13与右蓄水槽4的出料口连接。
所述塔体1底部还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由排污泵进行排污处理,该排污泵也由PLC控制柜9进行控制。所述左蓄水槽和右蓄水槽内均设置有搅拌机和浮球液位器;所述左储药桶和右储药桶内均设置有液位控制器,所述浮球液位器和液位控制器均由PLC控制柜进行控制。
使用时,烟气经过现有排风机的作用下被送入脱硫脱硝双子塔(采用液态离子催化剂)进行系统最终的处理。
废气进入脱硫脱硝双子塔体下部双碱法脱硫后再到催化氧化剂-催化还原剂剂液后,下部进入塔体的有害气体与催化氧化剂-催化还原剂呈逆流流动,废气由风机压入脱硝段内的匀压室,经过不等速迂回式的催化氧化剂-催化还原剂处理,进入脱硝段内筒处理器,废气穿过有催化氧化剂-催化还原剂组成的填料层,再经过催化氧化剂-催化还原剂反应处理,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发生催化反应,达到高效反应之目的。经处理后的废气再经过脱水器脱液处理,然后排入大气。净化后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
催化反应后的液流入塔底循环催化氧化还原剂槽中,用耐腐蚀的催化氧化还原剂泵抽出重新送进高效脱硝塔,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对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催化反应。被除掉有害气体的废气经脱液器处理后,将排出气中的液体除下,然后排入大气放空,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本工艺净化效率设计可以达到99%以上左右。
本次的创新发明船用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解决了国内传统脱硫脱硝工艺处理效果低,占地面积大,投资及运行成本高的难点。新型设备占地面积小,处理效果稳定,对锅炉无任何影响。投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