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接胶带和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更具 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下述的双面粘接胶带以及采用该双面粘接胶 带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双面粘接胶带为叠层体,在该 叠层体中,在具有特定的性状的芯材的两个面上,设置具有特定 的性状的粘接剂层,该胶带适合用于例如便携电话或触摸面板等 的移动制品中的部件固定等的场合、高差的贴合适应性、粘接性 和耐水性优良,具有在设置于显示画面的周围的框缘的宽度较窄 的便携信息终端中用于防水等的场合的凹凸适应性。
背景技术
在便携电话、PHS、音乐播放器等的便携信息终端设备中,信 息显示部和外壳、照相机周围、小键盘(key pad)的各种部位的固 定采用双面粘接胶带。近年,人们开发了具有各种功能的便携信 息终端设备,对于各种功能之一,要求提供防水性能。
作为具有防水性能的双面胶带,人们开发了例如具有泡沫体 基材和粘接剂层的双面粘接胶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的防水用双面粘接胶带具有聚烯烃 类的泡沫体基材和丙烯酸类的粘接剂。因基材发泡,故基材和粘 接剂在界面牢固地接合。另外,由于上述泡沫体基材为独立泡沫 结构,故即使在双面粘接胶带的一个面被水弄湿的情况下,该水 仍不浸透到另一面,发挥防水性。另外,泡沫体基材的凹凸适应 性优良。
但是,在1mm宽度的非常窄的胶带的场合,在采用泡沫体的 防水用双面胶带中,具有相对宽度方向,无法充分地确保控制水 的浸透的独立气泡的泡壁的危险,无法实现充分的防水性。另外, 泡沫形状的尺寸具有界限,难以精细地控制其大小。
在近年的便携电话中,从外观性和功能方面来要求,显示画 面大的类型在增加,伴随该情况,按照显示画面的周围的边框部 分尽可能地窄的方式进行设计。虽然假定它们所采用的双面胶带 按照2mm宽度以下的窄框缘形式使用,但是,在上述防水用双面 胶带中,由于源于前面描述而说明的那样的发泡体结构的理由, 具有难以使框缘的宽度变窄,难以适用于大显示画面的便携电话 的问题。另外,即使在窄框缘样式的情况下,仍需要将部件牢固 地固定,但是,由于基材是泡沫的,故具有基材的强度低,粘接 性困难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83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42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这样的状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 一种双面粘接胶带,其为在芯材的两个面上设置粘接剂层而得到 的叠层体,适用用于例如,便携电话或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中 的部件固定等场合,高差的贴合适应性、粘接性和耐水性优良, 具有在框缘的宽度较窄的便携信息终端中用于防水等的场合的凹 凸适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是 获得了下述的发现。
即,发现下述的情况,芯材采用下述的膜,该膜采用具有特 定的性状的合成树脂制膜,最好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烯烃类聚合物而形成的膜,通过作为在两 面上设置具有特定的性状的丙烯酸类粘接剂层的叠层体而得到的 双面粘接胶带,可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根据上述观点而完成。
(1)一种双面粘接胶带,其由叠层体形成,该叠层体具有芯材 和设置于该芯材的两个面上的粘接剂层,其中,
(a)上述芯材的5%拉应力在3~100N的范围内,并且挺度(葛 尔莱(Gurley)法)在0.2mN以下;
(b)上述两个粘接剂层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赋予粘 接性的树脂,并且是对包含交联剂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热交联而 形成的,其中,相对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质量份,赋予粘 接性的树脂在1~60质量份的范围内。
(2)根据上述第(1)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中,芯材为采用 具有60~100质量%烯烃类单体单元的烯烃类聚合物而形成的膜。
(3)根据上述第(2)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中,烯烃聚合物 为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4)根据上述第(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 中,芯材的厚度在2~400μm的范围内,并且两个粘接剂层的厚度 均在2~80μm的范围内。
(5)根据上述第(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 中,具有按照0.1~2mm宽度的框缘状而冲压成的形态。
(6)根据上述第(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 特征在于,其用于便携信息终端设备内部的固定。
(7)根据上述第(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其 特征在于,其用于防水。
(8)一种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第 (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粘接胶带来固定框架。
按照本发明,可提供下述的双面粘接胶带以及采用该双面粘 接胶带的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该双面粘接胶带为叠层体, 在该叠层体由在芯材的两个面上设置粘接剂层而得到,该胶带适 合用于例如便携电话或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中的部件固定等的 场合、高差的贴合适应性、粘接性和耐水性优良,具有在框缘的 宽度较窄的便携电话信息终端中用于防水等的场合的凹凸适应 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双面粘接胶带的防水性评价试验所采用的测定用试样 的俯视图;
图2为沿上述图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沿上述图1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图4(a)和图4(b)为表示面接合力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进行说明。
(双面粘接胶带)
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为叠层体,该叠层体包括芯材和设置 于其两个面上的粘接剂层,其特征在于,
(a)上述芯材的5%拉应力在3~100N的范围内,并且挺度(葛 尔莱法)在0.2mN以下;
(b)上述两个粘接剂层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赋予粘 接性的树脂,并且是对包含交联剂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热交联而 形成的,其中,相对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质量份,赋予粘 接性的树脂在1~60质量份的范围内。
(芯材)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要求构成叠层体的芯材的5%拉应力 在3~100N的范围内,并且挺度(葛尔莱法)在0.2mN以下。
由于通过使芯材的5%拉应力在3~100N的范围内,一边获得 高的面接合力而维持优良的加工适应性和窄框缘状加工性,一边 获得适合的柔软性,故凹凸适应性优良。该拉应力最好在4~80N 的范围内,特别是在5~50N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使芯材的挺度(葛尔莱法)在0.2mN以下, 具有适合的挺度,故凹凸适应性优良。
虽然关于芯材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考虑加工型、 薄型化的话,最好在2~40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10~200μm 的范围内,尤其是最好在50~150μm的范围内。如果厚度在2μm 以上,则可确保芯材本身的加工性、双面胶带的剪断加工适应性、 冲压加工适应性以及强度,通过使厚度在400μm以下,可确保柔 软性。
又,芯材的5%拉应力以及芯材的挺度(葛尔莱法)为通过下述 的方法测定的值。
<芯材的5%拉应力的测定方法>
按照宽度15mm,长度50mm的尺寸剪断芯材,制作测定用试 样,采用拉伸压缩试验机,设定测定用试样的两端部10mm,测定 按照拉伸速度200mm/min以5%拉伸宽度15mm,长度30mm的测 定部位时的应力。
<芯材的挺度(葛尔莱法)的测定方法>
按照长度38mm、宽度25mm的尺寸剪断芯材,制作测定用试 样,采用葛尔莱式挺度试验机,按照“JIS L 1085(1998)6.10.3葛 尔莱法”测定挺度。
构成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的叠层体的芯材只要满足上述性 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从过去公知的合成树脂制膜中,适当选 择而使用。
作为构成该芯材的、具有上述性状的合成树脂制膜,最好采 用例如,含有在60~100质量%的范围内,最好在70~97质量%, 特别是最好在80~94质量%的烯烃类单体单元的烯烃类聚合物而 形成的膜。
作为这样的烯烃类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乙烯-甲基丙烯 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这些烯烃类聚合物既可单 独地使用,也可按照2种以上组合地使用。
对于构成该芯材的合成树脂制膜,为了提高设置于该膜的两 个面上的粘接剂层的紧贴性,可根据需要,通过氧化法或凹凸化 处理法等,在两个面上进行表面处理或底料处理。作为上述氧化 法,列举有例如电晕放电处理、等离子放电处理、铬酸处理(湿式)、 热风处理、臭氧·紫外线照射处理等,另外,作为凹凸化处理法, 列举有例如,喷砂法、溶剂处理法等。这些表面处理法对应于合 成树脂制膜的种类而适当选择,但是一般从效果和操作性等的方 面来说,最好采用电晕放电处理法。
另外,关于该芯材的颜色没有特别的限制,既可为无色的, 也可按照适当的颜色而着色。
此外,最好是,该芯材不为泡沫体结构。在采用具有泡沫体 结构的芯材的防水用双面胶带中,无法相对宽度方向充分地确保 控制水的浸透的独立气泡的泡壁。
(粘接剂层)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设置于构成上述芯材的合成树脂制 膜的两个面上的两个粘接剂层均包含(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赋 予粘接性的树脂,并且是对包含交联剂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热交 联而形成的,其中,相对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质量份,赋 予粘接性的树脂在1~60质量份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中,如果两个粘接剂层中的相应的 性状满足上述条件,则既可具有同一组成和性状,也可具有不同 的组成和性状,但是,从生产性的观点来说,最好具有同一组成 和性状。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在形成该粘接剂层的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中,对于作为主 成分而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没有特别的限定,从作为过去 的丙烯酸类粘接剂的主成分而惯用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可 适当地选择任意的类型而使用。作为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优 选地列举例如,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1~20的范围内的(甲 基)丙烯酸酯;包括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的单体;根据所需而使用 的其它的单体的共聚物。另外,(甲基)丙烯酸酯指甲基丙烯酸酯和/ 或丙烯酸酯。
在这里,作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在1~20的范围内的 (甲基)丙烯酸酯的例子,列举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 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 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 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酯、(甲基)丙烯 酸十八烷酯等。它们既可单独地使用,也可按照2种以上组合地 使用。
另一方面,作为包括具有活性氢的官能团的单体的例子,列 举有(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 酸3-羟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丁酯、(甲 基)丙烯酸4-羟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烷酯;(甲基)丙烯酸单甲 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单甲氨基丙 酯、(甲基)丙烯酸单乙氨基丙酯等的(甲基)丙烯酸单烷基氨基烷 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 的乙烯性不饱和羧酸等。它们既可单独地使用,也可按照2种以 上组合地使用。
另外,作为根据需要而使用的其它的单体的例子,列举有醋 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等的乙烯酯类;乙烯、丙烯、异丁烯等的 烯烃类;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的卤化烯烃类;苯乙烯、α-甲基 苯乙烯等的苯乙烯类单体;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的二 烯类单体;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的腈类单体;丙烯酰胺、N-甲 基丙烯酰胺、N,N-二甲基丙烯酰胺等的丙烯酰胺类等。它们既可 单独地使用,也可按照2种以上组合地使用。
在丙烯类粘接剂组合物中,用作主成分的上述(甲基)丙烯酸酯 共聚物的共聚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为无规、嵌段、接枝共聚 物中的任意者。另外,对于分子量,重均分子量最好在30万以上, 特别是在50~250万的范围内。该重均分子量小于30万,则具有 与被接体的粘接性、耐久粘接性不充分的危险。如果考虑粘接性 和耐久粘接性等,则该重均分子量最好在60~180万的范围内。
此外,上述重均分子量为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的标 准聚苯乙烯换算的值。
另外,在该(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中,最好是,具有活性氢的 官能团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在0.01~10质量%的范围内。在该含量 小于0.01质量%时,具有交联点过少,交联不充分,产生粘接剂 的凝聚破坏的危险,如果超过10质量%,则具有因粘度的上升, 涂敷适应性降低的危险。包括具有该活性氢的官能团的单体单元 的更优选的含量在0.05~6.0质量%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0.2~ 5.0质量%的范围内。
<赋予粘接性的树脂>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中,对于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 从获得充分的凹凸适应性、粘接性、加工适应性的方面来说,为 了提高与被接体的紧贴性,要求采用赋予粘接性的树脂。对于该 赋予粘接性的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从作为过去的粘接剂中的 赋予粘接性的树脂而惯用的树脂中适当地选择而使用。作为该赋 予粘接性的树脂,列举有松香类树脂(生松香、加水松香、聚合松 香、松香酯类)、二甲苯树脂、萜烯苯酚树脂、石油树脂、香豆酮 -茚树脂、萜烯树脂、苯乙烯树脂等。
作为市场上销售的具体例子,列举有パインクリスタル KE-359(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ス一パ一エステルA-75(荒川化学 工业社生产)、ス一パ一エステルA-100(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 ス一パ一エステルA-125(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等的松香酯、ペン セルD 125(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ペンセルD 160(荒川化学工业 社生产);リカタツクPCJ(理化フアインテツク社生产)等的聚合 松香酯;ニカノ一ルHP-100(三菱ガス化学社生产)、ニカノ一ル HP-150(三菱ガス化学社生产),ニカノ一ルH-80等的二甲苯树脂、 YSポリスダ一T-115(ヤスハラケミカル社生产)、マイテツク G125(ヤスハラケミカル社生产)等的萜烯苯酚树脂;FTR-6120(三 井化学社生产)、FTR-6100(三井化学社生产)等的石油树脂等。
这些赋予粘接性的树脂既可单独地使用,也可按照2种以上 组合地使用,但是,从赋予粘接性的效果等的方面来说,在这些 树脂中,最好为松香酯类。
在该粘接剂组合物中,对于赋予粘接性的树脂,相对上述(甲 基)丙烯酸酯共聚物100质量份,要求在1~60质量份的范围内, 最好在3~50质量份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5~40质量份的范 围内。通过使赋予粘接性的树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与被接体 的紧贴性达到良好。
<交联剂>
在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中,所包含的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 制,可从在过去的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中,作为交联剂而惯用 的组合物中,适当选择而使用任意的类型。作为这样的交联剂, 列举有例如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 树脂、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氮杂环丙烷类化合物、金属螯合 化合物、金属醇盐(alkoxide)、金属盐等,最好采用聚异氰酸酯化 合物。
在这里,作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甲苯撑二异 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二异氰酸酯等的芳香族 聚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的脂肪族聚异氰酸酯、异佛 尔酮二异氰酸酯、加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的脂环式族聚异 氰酸酯等,以及它们的缩二脲体、异氰尿酸酯体;进而与乙二醇、 丙二醇、新戊二醇、三甲醇丙烷、蓖麻油等的低分子含活性氢的 化合物的反应物的加合物等。
在本发明中,该交联剂既可采用单独地采用1种,也可将2 种以上组合而使用。另外,其用量也依赖于交联剂的种类,相对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通常在0.01~ 20质量份的范围内选定,最好在0.1~10质量份的范围内选定。
根据需要,可在该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 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包含各种添加剂,例如硅烷类耦合剂、抗氧 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填充剂、着色剂等。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采用该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而形 成的两个粘接剂层的厚度没有限定,但是,均最好在2~80μm的 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5~60μm的范围内。通过使厚度在2μm以 上,凹凸适应性与被接体的紧贴性优良,通过使厚度在80μm以下, 加工性优良。
<剥离片>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中,从运送时或使用时的方便性来 说,最好为叠置有剥离片的类型。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既可为 由两个剥离片夹持的形式,也可为在两个面上与具有脱模性的1 个剥离片叠置,在此状态卷取的形式。
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所采用的剥离片可采用各种剥离片, 但是,作为代表方式,由在表面具有剥离性的剥离片用基材构成。 作为剥离片用基材,列举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 丙烯、聚丁烯、聚丁二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氯乙烯共聚 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离子键聚合树脂、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碳酸酯、 氟树脂、低密度聚乙烯、直链低密度聚乙烯、三乙酰基纤维素等 的树脂膜;高级纸、铜版纸、玻璃纸、层压纸等。在它们中,最 好为价格低且具有韧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膜。剥离片用 基材的厚度最好在5~30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10~200μm 的范围内。
为了使剥离片用基材的表面具有剥离性,通过在其表面上涂 敷硅酮类树脂、氟类树脂、长链烷基类树脂等的剥离剂的方式实 现。在它们当中,最好为价格低且获得稳定的性能的硅酮类树脂。 剥离剂层的厚度最好在0.05~2.0μm的范围内,特别是最好在 0.1~1.5μm的范围内。
在制造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时,最好使相应的剥离片的剥 离力具有差别。如果使剥离力具有差别,则可在仅仅将轻剥离片 侧剥离时,防止粘接剂层从重剥离片侧上浮起的危险和伴随双方 的剥离片,粘接剂层受到拉伸而变形的危险。另外,同样在与使 双面具有脱模性的1个剥离片叠置,照原样卷取的双面粘接胶带 形式的场合,通过使剥离片的内外面的剥离力产生差异,获得相 同的效果。
(双面粘接胶带的制造)
下面对制造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上述丙烯酸类粘接剂组合物中,根据需要添加溶剂, 调整为适合于涂敷的粘度,制作涂敷液。
接着,在轻剥离片(或重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 的膜厚度在2~80μm的范围内,最好在5~6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 通过例如棒涂法、逆转辊涂敷法、刮刀涂敷法、辊刮刀涂敷法、 凹版涂布法、气刮刀涂布法、刮板涂布法等的过去公知的涂敷方 法而涂敷上述涂敷液,在80~120℃的温度下加热干燥数十秒~数 分钟,进行粘接剂组合物层的热交联,然后,在其上贴合芯材, 制作单面粘接膜。
之后,在重剥离片(或轻剥离片)的剥离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 的膜厚度在2~80μm的范围内,最好在5~60μm的范围内的方式 与前面相同,涂敷上述涂敷液,对其进行加热干燥,进行热交联, 然后,将其与上述单面粘接膜的芯材面贴合,由此,获得本发明 的双面粘接胶带。
对于像这样获得的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通过后述的测定 条件测定的面接合强度最好在120N以上,特别是最好在170N以 上。通过使面接合强度在120N以上,获得在部件固定使用的场合 优良的粘接性。
下面对双面粘接胶带的用途进行说明。
(双面粘接胶带的用途)
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为叠层体,在该叠层体中,在具有特 定的性状的芯材的两个面上,设置具有特定的性状的丙烯酸类粘 接剂层,该胶带适合用于例如便携电话或触摸面板等的移动制品 中的部件固定等的场合、高差的贴合适应性、粘接性和耐水性优 良、在框缘的宽度较窄的便携信息终端中用作防水用双面粘接胶 带。
在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中,芯材采用具有特定的性状的合 成树脂膜,由此不具有气孔,耐水性优良,宽度在0.1~2mm的范 围内,特别是在0.2~1mm的范围内用于防水。即,在窄框缘样式 的便携信息终端中,可用作防水用双面粘接胶带。
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的形式可为在两个面上粘贴剥离片的 框缘状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中,芯材层、粘接剂层中的 任意层或全部的层可为黑色。特别是在该双面粘接胶带为框缘状 形式的场合,最好为黑色。
芯材、粘接剂层的黑色处理可通过混合炭黑或黑色类的颜料、 染料等的方式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上述的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来框架固定。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更加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是,本 发明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另外,按照下述的方法,求出在各例中获得的双面粘接胶带 的各特性。
(1)芯材和粘接剂层的厚度
按照JIS K 7130,通过恒定压力厚度测定器(テクロツク社制 造,制品名‘PG-02’),测定在各例中获得的芯材和粘接剂层的 厚度。
(2)芯材的5%拉应力
按照宽度15mm、长度50mm的尺寸对在各例中获得的芯材进 行剪断,制作测定用试样。接着,采用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生 产,型号‘AG-IS’),设定测定用试样的两端部为10mm,测定按 照温度23℃,以拉伸速度200mm/min对宽度15mm、长度30mm 的测定部位以5%拉伸时的应力。
(3)芯材的挺度(葛尔莱法)
按照长度38mm、宽度25mm的尺寸剪断芯材,制作测定用试 样,采用(东洋精机社生产,制品名称‘葛尔莱挺度试验机’),按 照“JIS L 1085(1998)6.10.3葛尔莱法”,进行测定。
(4)防水性试验
按照“JIS C 0920(2003)14.2.7,深度0.15~1m的暂时的潜水 状态的第2特性数字7的试验”,进行评价。图1为测定用试样的 俯视图,图2为沿上述俯视图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上 述俯视图中的B-B线的剖视图。在试验时,制作下述的测定用试 样,其中,纵向70mm、横向50mm、厚度2mm的两个透明丙烯 酸酯板1a和1b通过外形尺寸为纵向60mm×横40mm、宽度1mm 的框缘状叠层部件2而贴合。在测定用试样的一个丙烯酸酯板1a, 具有进行高度10μm、宽度5mm的十字状的黑色印刷3的高差。 另一丙烯酸酯板采用没有高差的平滑的丙烯酸酯板1b(参照图1~ 3)。制作测定用试样,在24小时后,将测定用试样下沉水深1m, 静置30分钟,然后,通过目视而确认试样片内部的水的侵入的有 无,按照下述的判断基准,评价防水性。
○:在试样片内部没有水的侵入(合格)
×:在试样片内部有水的侵入(不合格)
(5)面接合力
配备丙烯酸酯板(三菱レイヨン社生产,制品名称‘アクリラ イトL001’,70×50×2mm),在其一个面上全面涂敷UV固化型 墨(帝国インキ社生产,制品名称‘POS-911墨’)。接着,配备不 锈钢板(パルテツク社生产,制品名称‘SUS304#600’,150×70× 0.5mm,单面#600研磨)的中间贯通有直径为2cm的孔的板。
接着,使用按照外形尺寸为纵向60mm×横向40mm、宽度2mm 的框缘状加工的双面胶带,贴合丙烯酸酯板的墨层和不锈钢板的 #600研磨面。然后,按照10mm/min的速度,在万能拉伸压缩试 验机(インストロン社生产,制品名称‘インストロン5581型’) 中,通过固定于万能拉伸压缩试验机的测定部上的夹具(一边为 10mm的由聚碳酸酯树脂形成的立方体通过粘接胶带而固定于测 定部的底面上的类型的,测定部和丙烯酸酯板的接触部为10mm× 10mm的正方形),沿面方向压入开有孔的丙烯酸酯板的墨涂敷面 露出的部分,由此,测定将两面胶带剥离时的应力(荷载的峰值)。
图4为表示面接合力的测定方法的说明图。在图4中,图4(a) 为剖视图,图4(b)为立体图,标号10为双面粘接胶带,标号11 表示具有孔的不锈钢板,标号12表示在双面粘接胶带侧具有墨层 14的丙烯酸酯板,标号13表示压入方向。
(6)狭窄宽度加工性
在采用NT切割器,按照宽度1mm、长度50mm的形状进行 剪断加工时,采用测微尺(microgauge)确认试样宽度为1mm± 0.2mm,如果在1mm±0.2mm的范围内,则表示为○,如果在该 范围之外,则表示为×。
调制例1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的调制
在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丙烯酸 (AAc)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酯共聚物(2EHA/BA/AAc质量比= 80/19/1、重均分子量60万、固态成分55质量%)100质量份中, 混合赋予粘接性的树脂(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制品名‘パインク リスタルKE-359’)5质量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东洋インキ社 生产,制品名称‘BHS-8515’,固态成分37.5质量%)3.6质量份(相 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为2.45质量份),调制粘 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
调制例2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2的调制
在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c)、丙烯酸2-羟乙酯(HEA) 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酯共聚物(BA/AAc/HEA质量比=98/1.5/0.5、 重均分子量60万、固态成分40质量%)100质量份中,混合赋予 粘接性的树脂(荒川化学工业社生产,制品名‘パインクリスタル KE-359’)20质量份、异氰酸酯类交联剂(东洋インキ社生产,制 品名称‘BHS-8515’,固态成分37.5质量%)1质量份(相对丙烯酸 酯共聚物的固态成分100质量份为0.94质量份),调制粘接剂形成 用涂敷液2。
调制例3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3的调制
在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AAc)为单体 成分的丙烯酸酯共聚物(BA/MA/AAc质量比=77/20/3、重均分子 量80万的共聚物、固态成分28质量%)100质量份中,混合异氰 酸酯类交联剂(东洋インキ社生产,制品名称‘BHS-8515’,固态 成分37.5质量%)1.8质量份(相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态成分100 质量份为2.41质量份)和铝螯合类交联剂(综研化学社生产,M-5A, 固态成分4.95质量份%)的1.8质量份(相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固态 成分100质量份为0.32质量份),调制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3。
调制例4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4的调制
在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4-羟丁酯 (4HBA)为单体成分的丙烯酸酯共聚物(BA/MA/4HBA质量比= 79/20/1、重均分子量90万的共聚物、固态成分30质量%)100质 量份中,混合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综研化学社生产,制品名 ‘TD-75’,固态成分75质量%)0.05质量份(相对丙烯酸酯共聚物的 固态成分100质量份为0.13质量份),调制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4。
实施例1
按照厚度100μm而制作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三井·デユ ポンポリミカル社生产,制品名称‘N0903HC’,烯烃类单体单元 91质量%)的膜,在两面上进行电晕处理,获得芯材膜。接着,在 轻剥离片(リンテツク(株)生产,商品名称‘SP-PET381031’)的剥 离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50μm的方式采用刮刀涂敷器涂 敷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在100℃下加热干燥约2分钟,进行热 交联。然后,在粘接剂层上层压上述芯材膜,获得单面粘接胶带。
然后,在重剥离片(リンテツク(株)生产,商品名称 ‘SP-PET3811’)的剥离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50μm的方 式采用刮刀涂敷器,涂敷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在100℃下加热 干燥约2分钟,进行热交联。然后,将其贴合于上述单面粘接膜 的芯材膜面上,制作双面粘接胶带。
实施例2
针对实施例1,除了代替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而采用粘接剂 形成用涂敷液2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双 面粘接胶带。
实施例3
针对实施例1,除了芯材膜采用在聚乙烯膜(タマポリ社生产, 制品名称‘A-1’,厚度100μm)的两个面上进行电晕处理的膜以外,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双面粘接胶带。
实施例4
针对实施例1,除了芯材膜采用按照厚度100μm,对乙烯-醋 酸乙烯酯共聚物(住友化学工业社生产,制品名称‘エバテ一ト D2045’,烯烃类单体单元95重量%)进行制膜,在两个面上进行电 晕处理的膜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双面粘 接胶带。
比较例1
针对实施例1,除了代替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而采用粘接 剂形成用涂敷液3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 双面粘接胶带。
比较例2
针对实施例1,除了代替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而采用粘接 剂形成用涂敷液4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 双面粘接胶带。
比较例3
针对实施例1,除了芯材膜采用厚度100μm的黑色聚烯烃类 泡沫体(积水化学工业社生产,商品名称‘ボラ一ラ’)以外,按照 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双面粘接胶带。
比较例4
除了芯材采用厚度1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 (东レ社生产,制品名称‘ルミラ一T-60’)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 相同的方式进行,制作双面粘接胶带。
比较例5
通过刀片涂敷器,在重剥离片(リンテツク(株)生产,商品名 称‘SP-PET3811’)的剥离处理面上,按照干燥后的厚度为50μm 的方式,涂敷粘接剂形成用涂敷液1,在120℃下加热干燥2分钟, 进行热交联,然后,贴合轻剥离片(リンテツク(株)生产,商品名 称‘SP-PET381031’)。接着,将3个获得的粘接剂贴合,制作双 面粘接胶带。将3个中的中间一层作为芯材,测定比较例5的5% 拉应力和挺度。
表1表示按照上述实施例1~4和比较例1~5而制作的双面 粘接胶带的各特性的评价结果。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双面粘接胶带为在芯材的两个面上设置粘接剂层而 形成的叠层体,该胶带适合用于例如便携电话或触摸面板等的移 动制品中的部件固定等的场合、高差的贴合适应性、粘接性和耐 水性优良,在框缘的宽度较窄的便携信息终端中用于防水等的场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