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固态发酵技术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白酒丢糟固态发酵法制备乙酸乙酯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丢糟是我国传统白酒生产企业经多次固态发酵、蒸馏提取白酒后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丢糟经过多次发酵后,不仅含有钙、磷、钾、钠、铁、锰、硒等成分,而且还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氮化合物等数百种白酒微量香味成分的前体物质。这些有益成分经微生物发酵后可以产生白酒中必不可少的香味成分。目前规模化白酒企业生产后的丢糟,大部分烘干后做配合饲料或者直接出售给养殖户,属于原始排放,不仅经济效益很差而且丢糟中的有益成分白白的浪费掉了。然而目前食品行业所使用的乙酸乙酯几乎都是通过化工工序合成而来,利用化工方法生产的乙酸乙酯作为食品添加成分不符合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的理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白酒丢糟固态发酵法制备乙酸乙酯的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白酒丢糟固态发酵法制备乙酸乙酯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取新鲜白酒丢糟500—1000重量份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00—200重量份,搅拌均匀,温度降到40—60℃;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6%—12%,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5℃—40℃,加入由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醋酸菌培养液5—10重量份,搅拌均匀投入耐腐蚀的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3℃—38℃,发酵时间为10d—20d,发酵室温29℃-38℃,发酵前3d—10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30%(vol)食用酒精35—70重量份,搅拌均匀,发酵1—3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80℃—105℃、蒸汽压力0.1—0.2Mpa、流酒温度25℃—32℃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
在上述乙酸乙酯的制备工艺中,
——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
——其蒸馏温度为90℃—100℃、蒸汽压力为0.1—0.2Mpa和清蒸时间为45—60min所得;
——所述的醋酸菌培养液是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巴氏醋酸菌或醋酸菌混浊变种和巴氏亚种单独培养后混合,比例为6:4—7:3;
——利用上述制备工艺所酿制出的乙酸乙酯。
本发明所提供的乙酸乙酯及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由于该乙酸乙酯是利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丢糟经过入池发酵后所制备,其符合食品级添加剂的安全、健康的要求;
第二,由于在上述乙酸乙酯的制备过程中,丢糟入池发酵的适温在29℃-38℃之间,因此可以安排在4月份到10月份气温比较高的季节进行大量生产,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该工艺利用白酒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生产食品添加所使用的乙酸乙酯,具有变废为宝的环保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取新鲜白酒丢糟5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0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60℃;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6%,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5℃,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6:4的巴氏醋酸菌和醋酸菌混浊变种(AS1.41)混合构成的细菌培养液5kg,搅拌均匀投入不锈钢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3℃,发酵时间为10d,发酵室温29℃,发酵前3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30%(vol)食用酒精35kg,搅拌均匀,发酵1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80℃、蒸汽压力0.1Mpa、流酒温度25℃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18.0g/。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100℃、蒸汽压力为0.1Mpa和清蒸时间为45min所得。
实施例2:
a、取新鲜白酒丢糟6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2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55℃;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7%,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6℃,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6.5:3.5的巴氏醋酸菌和醋酸菌混浊变种(AS1.41)混合构成的细菌培养液6kg,搅拌均匀投入不锈钢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5℃,发酵时间为12d,发酵室温32℃,发酵前5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30%(vol)食用酒精42kg,搅拌均匀,发酵2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90℃、蒸汽压力0.15Mpa、流酒温度28℃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21.8g/l。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95℃、蒸汽压力为0.1Mpa和清蒸时间为50min所得。
实施例3:
a、取新鲜白酒丢糟7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4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50℃;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8%,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7℃,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7:3的巴氏醋酸菌和醋酸菌混浊变种(AS1.41)构成的细菌培养液7kg,搅拌均匀投入不锈钢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6℃,发酵时间为14d,发酵室温33℃,发酵前7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30%(vol)食用酒精49kg,搅拌均匀,发酵3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95℃、蒸汽压力0.1Mpa、流酒温度27℃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28.4g/l。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100℃、蒸汽压力为0.15Mpa和清蒸时间为55min所得。
实施例4:
a、取新鲜白酒丢糟8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6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45℃;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9%,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8℃,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6:4的巴氏醋酸菌和巴氏亚种(沪酿1.01)构成的细菌培养液8kg,搅拌均匀投入不锈钢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13d,发酵室温34℃,发酵前6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30%(vol)食用酒精56kg,搅拌均匀,发酵4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90℃、蒸汽压力0.15Mpa、流酒温度30℃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35.0g/l。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90℃、蒸汽压力为0.10Mpa和清蒸时间为60min所得。
实施例5:
a、取新鲜白酒丢糟9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18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54℃;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10%,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40℃,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6.5:3.5的巴氏醋酸菌和巴氏亚种(沪酿1.01)混合构成的细菌培养液9kg,搅拌均匀投入不锈钢发酵池发酵,入池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20d,发酵室温37℃,发酵前8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用酒精63kg,搅拌均匀,发酵3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100℃、蒸汽压力0.10Mpa、流酒温度32℃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31.5g/l。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95℃、蒸汽压力为0.15Mpa和清蒸时间为45min所得。
实施例6:
a、取新鲜白酒丢糟1000kg为原料,加稻皮稻皮200kg,搅拌均匀,温度降到40℃;
b、加食用酒精与步骤a所得的料充分拌匀混合,使其酒精含量达到12%,形成糟醅;
c、将步骤b中的糟醅自然冷却至35℃,加入培养好的老白干大曲中分离出的重量比为7:3的巴氏亚种(沪酿1.01)和醋酸菌混浊变种(AS1.41)混合构成的细菌培养液10kg,搅拌均匀投入陶瓷发酵池中发酵,入池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20d,发酵室温38℃,发酵前8d每天充分搅拌一次,形成发酵香醅;
d、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食用酒精70kg,搅拌均匀,发酵3d,出池蒸馏,在蒸馏温度95℃、蒸汽压力0.15Mpa、流酒温度29℃的条件下生产出乙酸乙酯含量32.4g/l。
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的稻壳为清蒸过的稻壳,其蒸馏温度为100℃、蒸汽压力为0.1Mpa和清蒸时间为50min所得。
在上述的利用白酒丢糟固态发酵法制备乙酸乙酯的工艺中,
——步骤a中的稻壳清蒸的目的就是为了除去杂味,因此其清蒸的温度、时间和压力的参数可以根据稻壳的具体情况而定;
——步骤c中,向冷却后的糟醅中加入的是包括巴氏醋酸菌、巴氏醋酸菌和醋酸菌混浊变种(AS1.41)、巴氏亚种(沪酿1.01)菌种培养液,使得糟醅入池发酵后能够形成发酵香醅;
——步骤d中,将步骤c所得的发酵香醅加入食用酒精的重量份与其酒精的含量有关,本专利申请为了描述上的方便故一律使用酒精含量为30%(vol)的食用酒精,当酒精含量的百分比发生变化是,其所添加的食用酒精的重量份也随百分比的数学计算而变化。
实施例4为本发明的最佳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