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及其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生物膜管道对进行处理废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填料上,使其和废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净化效果好,能耗低,容积负载高,管理简便等优点,普遍受到人们欢迎。目前生物膜法主要应用于生物滤池和生物流化床,但这些设备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处理规模小,运行费用高。而且生物膜法处理废水需定期反冲洗,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处理规模小、运行费用高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占用地上空间、处理规模大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同时提供一种该生物膜管道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地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导气管,主管道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每个开口上均设有一根下部插入主管道内的导气管,导气管在主管道的上部侧面以及插入主管道内的下部侧面均设有通气孔,导气管的顶端封住,主管道内填满砾石或粉碎的砼体,在主管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多孔板。
上述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是:
将主管道埋入地下,并使主管道上的导气管的顶部穿过土层,使导气管上部的通气孔与大气相通,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储水池和蓄水池相连,主管道的两端与储水池和蓄水池之间分别设有一面布水挡板,将主管道与储水池或蓄水池相隔,运行时,废水由储水池进入主管道,使废水在管道中停留2天-3天,再由蓄水池排出,经过2--3次后在砾石或粉碎的砼体填料表面就形成了成熟生物膜,废水从主管道储水池一端流入,被净化处理后由另一端的蓄水池流出,若主管道堵塞,则停止进水,由导气管通气,一天后即可再次投入正常运行。
本发明使主管道铺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节约能源,运行管理简单,无二次污染产生,符合环保生态的需要,生成的成熟微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对污染物去除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生物膜管道在处理废水时的运行方法示意图。
其中:1、主管道,2、导气管,3、上端通气孔,4、下端通气孔,5、多孔板,6、砾石或粉碎的砼体,7、储水池,8、布水挡板,9、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包括用水泥或PVC制成的主管道1和导气管2,主管道1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每个开口上均设有一根下部插入主管道内的导气管2,导气管2在主管道的上部侧面设有上端通气孔3,在插入主管道内的下部侧面均设有下端通气孔4。上端通气孔3使主管道1与大气相通,下端通气孔4用于增加主管道1内的通气面积。导气管2的顶端加盖封住,以防止雨水或其他杂质进入管道。主管道1内填满直径为2cm--4cm的砾石或粉碎的砼体6,在主管道1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多孔板5,起固定砾石或粉碎砼体填料的作用,多孔板6可由PVC板制成。主管道1可由多段连接而成。
如图2所示,处理废水时,将主管道1埋入地下,并使其上的导气管6的上端通气孔3在土层之上,与大气相通。主管道1的进水口与储水池7相连,出水口与蓄水池9相连。主管道1的两端与储水池7和蓄水池9之间各设有一面布水挡板8,布水挡板8将储水池7或蓄水池9与主管道1隔开。布水挡板8由PVC板制成,布水挡板8上布有进水圆形孔道。废水由储水池7通过主管道1的进水口进入主管道1,使废水在管道中停留2天--3天再排出,经过2--3次后在填料表面就形成了成熟生物膜。废水先进入储水池7,经布水挡板8的孔道布水后,流过填料砾石或粉碎的砼体6中形成的生物膜,被净化处理后由流出,进入蓄水池9。若主管道堵塞,只需停止进水,让导气管2通气,大约一天后即可再次投入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