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538248 上传时间:2020-08-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481441.2

申请日:

20160524

公开号:

CN206081298U

公开日:

201704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14,A61J15/00

主分类号:

A61M25/14,A61J15/00

申请人:

无锡市人民医院

发明人:

周梁云

地址:

214023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299号

优先权:

CN201620481441U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曹祖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胃管本体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负压引流接管上设有支管,胃管本体的管壁埋设注药导管,注药导管的进药端与支管出口端无缝连接,所述胃管本体末端表面设置若干通孔。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对现有胃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结构改进,使得胃管的药液通道和引流通道相互独立,从而使得注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时便于医务人员操作;负压引流接管上设置的夹子可以在注入药物后,直接夹闭胃管主体,关闭引流,避免药物被直接吸出,简单、方面,不影响患者活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本体(1),胃管本体(1)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5),负压引流接管(5)上设有支管(3),胃管本体(1)的管壁埋设注药导管(2),注药导管(2)的进药端与支管(3)出口端无缝连接,所述胃管本体(1)末端表面设置若干通孔(6);所述负压引流接管(5)部位设有夹子(4);所述负压引流接管(5)的管体直径大于胃管本体(1)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3)设置于负压引流接管(5)上靠近胃管本体(1)一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背景技术

目前,胃肠减压在临床应用(1)急性幽门梗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急性胃扩张高度膨胀,留置胃管吸出气体及液体减轻症状用于治疗;(2)急性消化道穿孔或腹腔空腔脏器破裂行胃肠减压,减少胃液及内容物向腹腔溢出,减轻中毒症状;(3)上消化道出血行胃肠减压抽出血凝块,观察胃液色泽。既用于减轻症状又可观察出血情况;(4)急性胰腺炎及腹部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5)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洗胃及预防术后腹胀。临床上胃肠减压的病人,需要使用口服药时,需要从胃管内注入。现有的胃管结构单一,只有一条中空的管道,中空的胃管由口腔插入胃中,胃管既要承担引流胃肠道内积液积气,还要承担注入清水、食物及药物的作用,这就导致胃管的安全卫生存在问题,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临床胃肠减压病人注入药物后需要夹管一小时,常使用血管钳夹管,给患者活动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该胃管的引流道与注药道分开,确保两个介质流道相互隔离,互不干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本体,胃管本体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负压引流接管上设有支管,胃管本体的管壁埋设注药导管,注药导管的进药端与支管出口端无缝连接,所述胃管本体末端表面设置若干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引流接管部位设有夹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引流接管的管体直径大于胃管本体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管设置于负压引流接管上靠近胃管本体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对现有胃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结构改进,使得胃管的药液通道和引流通道相互独立,从而使得注药的卫生性得到保障;负压引流接管上设置的夹子可以在不需要注入清水、食物时,通过夹子将胃管本体的负压引流接管夹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中,包括胃管本体1、注药导管2、支管3、夹子4、负压引流接管5、通孔6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胃管本体1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5,负压引流接管5上设有支管3,胃管本体1的管壁埋设注药导管2,注药导管2的进药端与支管3出口端无缝连接,所述胃管本体1末端表面设置若干通孔6。

负压引流接管5部位设有夹子4。

负压引流接管5的管体直径大于胃管本体1的直径。

支管3设置于负压引流接管5上靠近胃管本体1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临床手术中,将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通孔6一端从患者口腔伸入至胃部,并将胃管本体1的外侧,即负压引流接管5部位固定好,负压引流接管5用于注入清水、食物,注药导管2经由支管3注入药液沿注药导管2向下流到胃管本体1下端通孔部位,并由通孔6部位渗透至胃部;胃管本体1在进行注入清水、食物时,通过夹子4将负压引流接管5管体夹住。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81441.2 (22)申请日 2016.05.24 (73)专利权人 无锡市人民医院 地址 214023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 299号 (72)发明人 周梁云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曹祖良 (51)Int.Cl. A61M 25/14(2006.01) A61J 1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 种双腔胃肠。

2、减压型胃管, 包括胃管本体, 胃管本 体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 负压引流接 管上设有支管, 胃管本体的管壁埋设注药导管, 注药导管的进药端与支管出口端无缝连接, 所述 胃管本体末端表面设置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产 品结构简单、 合理, 通过对现有胃管在使用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结构改进, 使得胃管的 药液通道和引流通道相互独立, 从而使得注药的 安全性得到保障, 同时便于医务人员操作; 负压 引流接管上设置的夹子可以在注入药物后, 直接 夹闭胃管主体, 关闭引流, 避免药物被直接吸出, 简单、 方面, 不影响患者活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08129。

3、8 U 2017.04.12 CN 206081298 U 1.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胃管本体 (1) , 胃管本体 (1) 的进口端一 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 (5) , 负压引流接管 (5) 上设有支管 (3) , 胃管本体 (1) 的管壁埋设注药 导管 (2) , 注药导管 (2) 的进药端与支管 (3) 出口端无缝连接, 所述胃管本体 (1) 末端表面设 置若干通孔 (6) ; 所述负压引流接管 (5) 部位设有夹子 (4) ; 所述负压引流接管 (5) 的管体直 径大于胃管本体 (1) 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管 (。

4、3) 设置于负压引 流接管 (5) 上靠近胃管本体 (1) 一端。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081298 U 2 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胃肠减压在临床应用(1)急性幽门梗阻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急性胃扩 张高度膨胀, 留置胃管吸出气体及液体减轻症状用于治疗; (2)急性消化道穿孔或腹腔空腔 脏器破裂行胃肠减压, 减少胃液及内容物向腹腔溢出, 减轻中毒症状; (3)上消化道出血行 胃肠减压抽出血凝块, 观察胃液色泽。 既用于减轻症状又可观察出血情况; (4)急性胰腺炎。

5、 及腹部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膜炎; (5)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 洗胃及预防术后腹胀。 临床上胃肠减压的病人, 需要使用口服药时, 需要从胃管内注入。 现有的胃管结构单一, 只 有一条中空的管道, 中空的胃管由口腔插入胃中, 胃管既要承担引流胃肠道内积液积气, 还 要承担注入清水、 食物及药物的作用, 这就导致胃管的安全卫生存在问题, 容易造成交叉感 染。 临床胃肠减压病人注入药物后需要夹管一小时, 常使用血管钳夹管, 给患者活动带来不 便。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该胃管的引流道与注 药道分开, 确保两个介质流道相互隔离, 互不干涉, 提。

6、高手术的安全性。 0004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胃管本 体, 胃管本体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 负压引流接管上设有支管, 胃管本体的管壁 埋设注药导管, 注药导管的进药端与支管出口端无缝连接, 所述胃管本体末端表面设置若 干通孔。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负压引流接管部位设有夹子。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负压引流接管的管体直径大于胃管本体的直 径。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支管设置于负压引流接管上靠近胃管本体一 端。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简。

7、单、 合理, 通过对现有胃管在 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结构改进, 使得胃管的药液通道和引流通道相互独立, 从而使得注药的卫生性得到保障; 负压引流接管上设置的夹子可以在不需要注入清水、 食 物时, 通过夹子将胃管本体的负压引流接管夹住。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6081298 U 3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图1中, 包括胃管本体1、 注药导管2、 支管3、 夹子4、 负压引流接管5、 通孔6等。 0012 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腔胃肠减压型胃管, 。

8、包括胃管本体1, 胃管本体1 的进口端一体连接负压引流接管5, 负压引流接管5上设有支管3, 胃管本体1的管壁埋设注 药导管2, 注药导管2的进药端与支管3出口端无缝连接, 所述胃管本体1末端表面设置若干 通孔6。 0013 负压引流接管5部位设有夹子4。 0014 负压引流接管5的管体直径大于胃管本体1的直径。 0015 支管3设置于负压引流接管5上靠近胃管本体1一端。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临床手术中, 将本实用新型产品具有通孔6一端从 患者口腔伸入至胃部, 并将胃管本体1的外侧, 即负压引流接管5部位固定好, 负压引流接管 5用于注入清水、 食物, 注药导管2经由支管3注入药液沿注药导管2向下流到胃管本体1下端 通孔部位, 并由通孔6部位渗透至胃部; 胃管本体1在进行注入清水、 食物时, 通过夹子4将负 压引流接管5管体夹住。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6081298 U 4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6081298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