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490717 上传时间:2020-07-1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78606.3

申请日:

20110330

公开号:

CN102716510A

公开日:

201210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L15/44,A61L15/42

主分类号:

A61L15/44,A61L15/42

申请人:

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励伟

地址:

410018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楼2楼

优先权:

CN201110078606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卢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的外用纳米银烧烫伤敷料,具体提供了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所说的基材选自脱脂纱布、脱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基材上还吸附有甘油水溶液,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200%-500%,甘油水溶液中含体积百分数为5%-25%的甘油,以及药学上允许的抗氧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药效可靠,抗菌力强且保湿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所说的基材选自脱脂纱布、脱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其特征在于基材上还吸附有甘油水溶液,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200%-500%,甘油水溶液中含体积百分数为5%-25%的甘油,以及药学上允许的抗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材是非织造布,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和甘油水溶液,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3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说甘油水溶液中还含体积百分数为1%-5%的丙二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其特征在于所说甘油水溶液中含有体积百分数为8%--10%的甘油和含体积百分数为2%的丙二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的外用纳米银烧烫伤敷料。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银具有抗菌作用,而纳米银在发挥银的基础抗菌功效同时, 由于颗粒极微小(2-5nm),有效接触面积增大,银离子直接进入细菌体内 并与巯基(-SH)反应,使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细胞丧失分 裂增殖能力而死亡,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由于纳米银颗 粒遇水发生光催化反应,激活水中活性氧离子,不怕水稀释分解,反而活 性更高、杀菌力更强。

烧烫伤病人在细胞恢复过程中需大量水分,但伤口表面水分相对不足, 引起伤口龟裂造成伤口二次损害。所以目前在生产该类产品时都采用了硅 油或蒸馏水作为该产品的保湿溶液。

目前市面上治疗烧烫伤的纳米银敷料,有两种,一种是油性的纳米银 抗菌敷料;另一种是保湿性纳米银抗菌敷料。前者的特点是能防止伤口粘 连,且保持伤口的水分。但由于二甲硅油特性,纳米银不易在该液体中电 解成银离子,不利于纳米银活性成分作用的发挥,且成本偏高。对于现有 的保湿性纳米银抗菌敷料,蒸馏水在伤口表面易挥发,保湿性不能持久, 且蒸馏水对受损细胞恢复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药效可靠,抗菌力强且 保湿效果好的纳米银烧烫伤贴。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是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所说的 基材选自脱脂纱布、脱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以及甘 油水溶液,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200%~500%,甘油水溶液中含体 积百分数为5%~25%的甘油,以及药学上允许的抗氧剂。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基材优选非织造布,基材上优选吸 附有纳米银和甘油水溶液,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300%。

所述甘油水溶液中还含体积百分数为1%-5%的丙二醇。

所述甘油水溶液中含有体积百分数为8%--10%的甘油和含体积百分数 为2%的丙二醇。

吸附纳米银的基材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本发明的重点不在吸附纳米银 的基材,而在于如何使吸附纳米银的基材具有好的保湿效果,同时又不影 响纳米银发挥作用。对于密度较大的基材,可以采用甘油浓度较低的甘油 水溶液,相反,对于密度较小的基材,则采用甘油浓度较高的甘油水溶液。

关于所加入的抗氧剂,也是医学上常用的和公知的。

在制备过程中,把含纳米银的基材浸泡于本发明提供的甘油水溶液中1 分钟左右,即进行脱水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3中,采用了目前已知临床疗效最好的磺胺嘧啶银作为对 照,结果显示,本发明的疗效达到磺胺嘧啶银的效果,但由于本发明采用 的是甘油水溶液,并不使用磺胺嘧啶银所使用的膏剂形式,以及没有磺胺 基团,因此不存在磺胺嘧啶银的副作用。

本发明应用了甘油和纯化水其保湿性比普通湿性烧烫伤贴保湿效果好, 也为伤口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比普通湿性保湿持 续时间大约长10个小时。通过大量临床试验了解到该发明型比普通湿性烧 烫伤贴康复时间提高1到2天。本发明应用了纯化水与甘油,其银离子活 性强于油性的纳米银抗菌敷料,且成本比其底了许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银烧烫伤贴加工工艺流程图,其中虚框1、2 表示在十万级净化车间内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5L甘油加入45KG纯化水中,加0.02%的亚硫酸氢钠与0.03%的焦亚硫酸 氢钠,即得本发明的甘油水溶液,按附图所示的步骤可以制备本发明提供 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其中每100克基材中含甘油水溶液200克,基材 为非织造布。

实施例2

4L甘油与1L丙二醇加入45KG纯化水中,再加入0.05%的亚硫酸氢钠。 既得本发明的甘油水溶液。按附图所示的步骤可以制备本发明提供的保湿 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其中每100克基材中含甘油水溶液300克,基材为非织 造布。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所制备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进行临床试验,并采用对 照组使用磺胺吡啶银霜与本发明进行对照。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一、临床试验效果分析:

疗效评价指标有(1)主要指标:创面愈合性质及时间(创伤面积、愈 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创面面外观一般情况(有无红肿、皮疹); 次要指标:一般情况(体温、心率、呼吸、疼痛),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 肝肾功能、淀粉酶),创面细菌学检查(创面细菌培养、细菌定量)。按规 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

具体分析如下:

主要指标

1.创面愈合性质及时间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 率、肉芽填充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检查期第1天、 3天、5天、7天、9天、14天、21天和28天,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创面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例和肉芽填充率的组间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量为Z。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四项指标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创面外观一般情况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无红肿、皮疹的比较采用 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显示检查期第1天、3天、5天、7天、9天、14 天、21天和28天,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 见表2。

表2  创周皮肤红肿和皮疹形成情况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Wilcoxon秩和检验,统计量为Z。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四项指标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次要指标

3.一般情况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的比较采用两独 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检查期第1天、3天、5天、7天、9天、14天、 21天和28天,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体温、心率、呼吸的组间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不同的检查时间试 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试验组和对照组疼痛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显示检查期第1天、3 天、5天、7天、9天、14天、21天和28天,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4。

表4  不同检查时间疼痛情况的组间比较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不同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

5.实验室检查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的比较采 用精确概率法,结果显示,检查期第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能各项指 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5;

表5  第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试验组有9例未填该项,对照组有13例未填该项。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使用第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肾功能各 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伤口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血常规除血红蛋白(HB)外其他指标比较组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的差异 有统计意义(P=0.0063),见表6.

表6  伤口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试验组有4例未填该项,对照组有14例未填该项。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常规、肝肾功 能和凝血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除血红蛋白(HB)外 其他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创面细菌学检查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情况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结 果显示,检查期第1天、第4天、第7天和愈合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 面细菌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577、0.9164、0.3589、 0.1104)。

7.疗效评价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

比较各疗效指标在采用放射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变化情况。

具体分析如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在检查期第1 天和第9天、检查期第1天和第14天、检查期第1天和第21天、检查期 第1天和第28天的比较均采用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 1天的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与第9天、第14天、 第21天及第28天的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的差异 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大于0.05),见表7~10。

表7  检查期1天和9天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1天的各项指标与 9天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8  检查期1天和14天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统计量为u。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1天的各项指标与 9天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9  检查期1天和21天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统计量为u。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1天的各项指标与 9天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0  检查期1天和28天创伤面积、愈合面积、愈合比率、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统计量为u。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1天的各项指标与 9天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和对照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在检查期第1天和第9天、检查期 第1天和第14天、检查期第1天和第21天、检查期第1天和第28天的比 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与第9天时的 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对照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 频率与第9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为0.0113、0.0295),见表11;

表11  检查期1天和9天体温、心率、呼吸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1天时的心率与9天时的心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9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两指标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与第14天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70),对照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14天时的心率 和呼吸频率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48、0.0186), 见表12;

表12  检查期1天和14天体温、心率、呼吸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1天时的心率与14天时的心率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14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两指标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2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6、0.0213),对照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 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2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值分别为0.0420、0.0155),见表13;

表13  检查期1天和21天体温、心率、呼吸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21天时的心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2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 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28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5、0.0281),对照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 心率和呼吸与第28天时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大于0.05),见表14;

表14  检查期1天和28天体温、心率、呼吸的配对比较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t检验,统计量为t。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28天时的心 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天与28天时的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在手术前和第5天、手术前和 愈合期的比较均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显示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尿 素氮(BUN)、肌肝(Cr)指标在术前和第5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分别为0.0052、0.0122、0.0399),对照组各肝肾指标在术前和用药第5天 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见表15;

表15  术前与使用后第5天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 肌肝(Cr)指标在术前和第5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肝肾指标 在术前和用药第5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等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对 照组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两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6。

表16  术前与愈合期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红细胞、 血红蛋白、白细胞、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对照组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两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三、安全性分析

主要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发生 率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急性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 良反应病例,两组之间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无统计学差异(P=1.0000), 见表17。

表17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统计学结论:在α=0.05水准下,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比较组间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四、临床试验结论:

1数据质量评价

试验中心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入选病例,收集到相应资料;试验过程中未增 加新的观察指标;数据审核包括数据库的核对、双份录入数据库的录入核 对、进行数据的逻辑核查、数据评价核查、主要指标的正态性检验、缺失 值分析和处理、病例脱落分析、脱落的可能原因分析。

①脱落率为0.0%。

②剔除率为0.0%。

③全数据集为56例。

④关于缺失值:缺失数据未作估计,采用最劣分析。

结论: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2基线评价结论: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基线情况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

3疗效分析结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纳米银烧烫 伤贴对烧烫伤伤口的临床疗效与磺胺嘧啶银无差别。

4安全性分析结论: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无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71651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10.10 CN 102716510 A *CN102716510A* (21)申请号 201110078606.3 (22)申请日 2011.03.30 A61L 15/44(2006.01) A61L 15/42(2006.01) (71)申请人 湖南安信医用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410018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湖 南环保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办公楼 2 楼 (72)发明人 李励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 任公司 43113 代理人 卢宏 (54) 发明名称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

2、伤贴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的外用纳米 银烧烫伤敷料, 具体提供了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 烫伤贴, 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 所说的基材选自 脱脂纱布、 脱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 ; 基材上吸附 有纳米银, 基材上还吸附有甘油水溶液, 其中甘油 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 200 -500, 甘油水溶液 中含体积百分数为 5 -25的甘油, 以及药学上 允许的抗氧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 烧烫伤贴药效可靠, 抗菌力强且保湿效果好。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

3、页 说明书 2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 所说的基材选自脱脂纱布、 脱 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 ; 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 其特征在于基材上还吸附有甘油水溶液, 其中 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 200 -500, 甘油水溶液中含体积百分数为 5 -25的甘油, 以及药学上允许的抗氧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材是非织 造布, 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和甘油水溶液, 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 300。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其特征在于所说甘油水溶液中 。

4、还含体积百分数为 1 -5的丙二醇。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其特征在于所说甘油水溶液中 含有体积百分数为 8 -10的甘油和含体积百分数为 2的丙二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6510 A 2 1/22 页 3 一种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烧烫伤感染的外用纳米银烧烫伤敷料。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银具有抗菌作用, 而纳米银在发挥银的基础抗菌功效同时, 由于颗粒极 微小 (2-5nm), 有效接触面积增大, 银离子直接进入细菌体内并与巯基 (-SH) 反应, 使蛋白 质凝固, 破坏细胞合成酶的活性, 。

5、细胞丧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 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 子传输系统。由于纳米银颗粒遇水发生光催化反应, 激活水中活性氧离子, 不怕水稀释分 解, 反而活性更高、 杀菌力更强。 0003 烧烫伤病人在细胞恢复过程中需大量水分, 但伤口表面水分相对不足, 引起伤口 龟裂造成伤口二次损害。 所以目前在生产该类产品时都采用了硅油或蒸馏水作为该产品的 保湿溶液。 0004 目前市面上治疗烧烫伤的纳米银敷料, 有两种, 一种是油性的纳米银抗菌敷料 ; 另 一种是保湿性纳米银抗菌敷料。 前者的特点是能防止伤口粘连, 且保持伤口的水分。 但由于 二甲硅油特性, 纳米银不易在该液体中电解成银离子, 不利于纳米银活。

6、性成分作用的发挥, 且成本偏高。 对于现有的保湿性纳米银抗菌敷料, 蒸馏水在伤口表面易挥发, 保湿性不能持 久, 且蒸馏水对受损细胞恢复作用有限。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 提供一种药效可靠, 抗菌力强且保湿效果 好的纳米银烧烫伤贴。 0006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是包括医学上可用的基材, 所说的基材选自 脱脂纱布、 脱脂针织布或非织造布 ; 基材上吸附有纳米银以及甘油水溶液, 其中甘油水溶液 占基材质量的 200 500, 甘油水溶液中含体积百分数为 5 25的甘油, 以及药学 上允许的抗氧剂。 0007 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基材优选非织。

7、造布, 基材上优选吸附有纳米 银和甘油水溶液, 其中甘油水溶液占基材质量的 300。 0008 所述甘油水溶液中还含体积百分数为 1 -5的丙二醇。 0009 所述甘油水溶液中含有体积百分数为 8 -10的甘油和含体积百分数为 2的 丙二醇。 0010 吸附纳米银的基材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本发明的重点不在吸附纳米银的基材, 而在于如何使吸附纳米银的基材具有好的保湿效果, 同时又不影响纳米银发挥作用。对于 密度较大的基材, 可以采用甘油浓度较低的甘油水溶液, 相反, 对于密度较小的基材, 则采 用甘油浓度较高的甘油水溶液。 0011 关于所加入的抗氧剂, 也是医学上常用的和公知的。 0012 在。

8、制备过程中, 把含纳米银的基材浸泡于本发明提供的甘油水溶液中 1 分钟左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3 2/22 页 4 右, 即进行脱水处理。 0013 本发明实施例 3 中, 采用了目前已知临床疗效最好的磺胺嘧啶银作为对照, 结果 显示, 本发明的疗效达到磺胺嘧啶银的效果, 但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甘油水溶液, 并不使用 磺胺嘧啶银所使用的膏剂形式, 以及没有磺胺基团, 因此不存在磺胺嘧啶银的副作用。 0014 本发明应用了甘油和纯化水其保湿性比普通湿性烧烫伤贴保湿效果好, 也为伤口 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比普通湿性保湿持续时间大约长 10 个小时。 通过大量。

9、临床试验了解到该发明型比普通湿性烧烫伤贴康复时间提高 1 到 2 天。本发明应 用了纯化水与甘油, 其银离子活性强于油性的纳米银抗菌敷料, 且成本比其底了许多。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发明提供的纳米银烧烫伤贴加工工艺流程图, 其中虚框 1、 2 表示在十万 级净化车间内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 1 0017 5L 甘油加入 45KG 纯化水中, 加 0.02的亚硫酸氢钠与 0.03的焦亚硫酸氢钠, 即得本发明的甘油水溶液, 按附图所示的步骤可以制备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 贴, 其中每 100 克基材中含甘油水溶液 200 克, 基材为非织造布。 0018 实施例。

10、 2 0019 4L 甘油与 1L 丙二醇加入 45KG 纯化水中, 再加入 0.05的亚硫酸氢钠。既得本发 明的甘油水溶液。按附图所示的步骤可以制备本发明提供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 其中 每 100 克基材中含甘油水溶液 300 克, 基材为非织造布。 0020 实施例 3 0021 将实施例 2 所制备的保湿性纳米银烧烫伤贴进行临床试验, 并采用对照组使用磺 胺吡啶银霜与本发明进行对照。试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 0022 一、 临床试验效果分析 : 0023 疗效评价指标有 (1) 主要指标 : 创面愈合性质及时间 ( 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 比率、 肉芽填充率 ), 创面面外观一般。

11、情况 ( 有无红肿、 皮疹 ) ; 次要指标 : 一般情况 ( 体温、 心率、 呼吸、 疼痛 ), 实验室检查 ( 三大常规、 肝肾功能、 淀粉酶 ), 创面细菌学检查 ( 创面细 菌培养、 细菌定量 )。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0024 二、 分别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疗效 0025 具体分析如下 : 0026 主要指标 0027 1. 创面愈合性质及时间的比较 : 试验组和对照组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率、 肉 芽填充率的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 结果显示检查期第 1 天、 3 天、 5 天、 7 天、 9 天、 14 天、 21 天和 28 天, 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

12、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1。 0028 表 1 不同时间创面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例和肉芽填充率的组间比较 0029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4 3/22 页 5 0030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5 4/22 页 6 0031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6 5/22 页 7 0032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 Wilcoxon 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Z。 0033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0034 2. 创面外观一般情况的比较 : 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无红肿。

13、、 皮疹的比较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 结果显示检查期第 1 天、 3 天、 5 天、 7 天、 9 天、 14 天、 21 天和 28 天, 两组 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2。 0035 表 2 创周皮肤红肿和皮疹形成情况 0036 0037 0038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 Wilcoxon 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Z。 0039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同时间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7 6/22 页 8 0040 次要指标 0041 3. 一般情况的比较 : 试验组和。

14、对照组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 本 t 检验, 结果显示检查期第 1 天、 3 天、 5 天、 7 天、 9 天、 14 天、 21 天和 28 天, 两组之间的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3 ; 0042 表 3 不同时间体温、 心率、 呼吸的组间比较 0043 0044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8 7/22 页 9 0045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 统计量为 t。 0046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不同的检查时间试验组与 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47 4.。

15、 试验组和对照组疼痛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 结果显示检查期第 1 天、 3 天、 5 天、 7 天、 9 天、 14 天、 21 天和 28 天, 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9 8/22 页 10 表 4。 0048 表 4 不同检查时间疼痛情况的组间比较 0049 0050 0051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0 9/22 页 11 0052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不同时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 0053 5. 实验。

16、室检查的比较 :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 尿常规、 肝肾功能的比较采用精 确概率法, 结果显示, 检查期第 5 天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肾功能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5 ; 0054 表 5 第 5 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0055 0056 0057 试验组有 9 例未填该项, 对照组有 13 例未填该项。 0058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0059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使用第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肾功能各指标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60 伤口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

17、 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血常规除血红蛋白 (HB) 外其他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1 10/22 页 12 (P 值均大于 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的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063), 见表 6. 0061 表 6 伤口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0062 0063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2 11/22 页 13 0064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3 12/22 页 14 0065 试验组有 4 例未填该项, 对照组有 14 例未填该项。 0066 计数资料的两。

18、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0067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愈合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尿常规、 肝肾功能和 凝血各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常规除血红蛋白 (HB) 外其他指标比较组间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0068 6. 创面细菌学检查的比较 : 试验组和对照组情况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 结果显 示, 检查期第 1 天、 第 4 天、 第 7 天和愈合时,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创面细菌构成比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3577、 0.9164、 0.3589、 0.1104)。 0069 7. 疗效评价的重复测量资料分析 0070 比较各疗效指标在采用放射治疗前后各个。

19、时间点变化情况。 0071 具体分析如下 : 0072 试验组和对照组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率在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9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14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21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28 天的比较均 采用配对秩和检验, 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 1 天的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 芽填充率与第 9 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及第 28 天的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 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7 10。 0073 表 7 检查期 1 天和 9 天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20、、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0074 0075 0076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t。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4 13/22 页 15 0077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 1 天的各项指标与 9 天 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78 表 8 检查期 1 天和 14 天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0079 0080 0081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u。 0082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 1 天的各项指标与 9。

21、 天 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83 表 9 检查期 1 天和 21 天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5 14/22 页 16 0084 0085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u。 0086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 1 天的各项指标与 9 天 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87 表10 检查期1天和28天创伤面积、 愈合面积、 愈合比率、 肉芽填充率的配对比较 0088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6 15/22 页 17 008。

22、9 0090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秩和检验, 统计量为 u。 0091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检查期 1 天的各项指标与 9 天 的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92 实验组和对照组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在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9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 第 14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21 天、 检查期第 1 天和第 28 天的比较均采用配对 t 检验, 结果 显示试验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与第 9 天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35), 对 照组检查期第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9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 计。

23、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113、 0.0295), 见表 11 ; 0093 表 11 检查期 1 天和 9 天体温、 心率、 呼吸的配对比较 0094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7 16/22 页 18 0095 0096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 t 检验, 统计量为 t。 0097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 1 天时的心率与 9 天时的心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对照组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 9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0098 试验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与第 14 天时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70),。

24、 对照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 14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两指标 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148、 0.0186), 见表 12 ; 0099 表 12 检查期 1 天和 14 天体温、 心率、 呼吸的配对比较 0100 0101 0102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 t 检验, 统计量为 t。 0103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 1 天时的心率与 14 天时的心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14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0104 试验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 2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

25、频率差异有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8 17/22 页 19 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036、 0.0213), 对照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 2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两指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420、 0.0155), 见 表 13 ; 0105 表 13 检查期 1 天和 21 天体温、 心率、 呼吸的配对比较 0106 0107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 t 检验, 统计量为 t。 0108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 21 天时的心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天时的心率。

26、和呼吸与21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两指标之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0109 试验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与第 28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135、 0.0281), 对照组检查期第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第 28 天 时的体温、 心率、 呼吸频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14 ; 0110 表 14 检查期 1 天和 28 天体温、 心率、 呼吸的配对比较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19 18/22 页 20 0111 0112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配对 t 检验, 统计量为 t。 0113 统计学结。

27、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 1 天时的心率和呼吸与 28 天时的心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 1 天与 28 天时的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114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 尿常规、 肝肾功能在手术前和第 5 天、 手术前和愈合期的 比较均采用精确概率法, 结果显示试验组谷丙转氨酶 (ALT)、 尿素氮 (BUN)、 肌肝 (Cr) 指标 在术前和第 5 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 0.0052、 0.0122、 0.0399), 对照组各肝肾 指标在术前和用药第 5 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大于 0.05), 见表 15 ; 0115 表 15 术前。

28、与使用后第 5 天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0116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20 19/22 页 21 0117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 0118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谷丙转氨酶 (ALT)、 尿素氮 (BUN)、 肌肝 (Cr) 指标在术前和第 5 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各肝肾指标在术前和用药第 5 天的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119 试验组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红细胞、 血红蛋白、 白细胞、 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 等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小于 0.05), 对照组尿红细胞和尿白细胞 两指标在术前和愈合。

29、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6。 0120 表 16 术前与愈合期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0121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21 20/22 页 22 0122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22 21/22 页 23 0123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 0124 统计学结论 : 在 0.05 水准下, 试验组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红细胞、 血红 蛋白、 白细胞、 尿红细胞、 尿白细胞等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尿红 细胞和尿白细胞两指标在术前和愈合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25 三、 安全性分析 0126 。

30、主要针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进 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0127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安全性评价指标, 试验组和对照组急性不良反 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 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病例, 两组之间 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无统计学差异 (P 1.0000), 见表 17。 0128 表 17 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0129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23 22/22 页 24 0130 计数资料的两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检验计算 ; 0131 统计学结论 : 在0.05水准下,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比。

31、较组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0132 四、 临床试验结论 : 0133 1 数据质量评价 0134 试验中心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入选病例, 收集到相应资料 ; 试验过程中未增加新的 观察指标 ; 数据审核包括数据库的核对、 双份录入数据库的录入核对、 进行数据的逻辑核 查、 数据评价核查、 主要指标的正态性检验、 缺失值分析和处理、 病例脱落分析、 脱落的可能 原因分析。 0135 脱落率为 0.0。 0136 剔除率为 0.0。 0137 全数据集为 56 例。 0138 关于缺失值 : 缺失数据未作估计, 采用最劣分析。 0139 结论 : 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0140 2 基线评价结论 : 试验组和对照组病例的基线情况基本均衡, 具有可比性。 0141 3 疗效分析结论 :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纳米银烧烫伤贴对 烧烫伤伤口的临床疗效与磺胺嘧啶银无差别。 0142 4 安全性分析结论 : 试验组和对照组都无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反应。 说 明 书 CN 102716510 A 24 1/1 页 2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16510 A 2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