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4871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0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07762.6

申请日:

2014.06.30

公开号:

CN104167198A

公开日:

2014.11.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10D 3/02申请日:20140630|||公开

IPC分类号:

G10D3/02

主分类号:

G10D3/02

申请人:

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宝国

地址:

221600 江苏省徐州市张庄镇徐沛路西侧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代理人:

刘艳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所述琴筒由第一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筒由第一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

说明书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扩音二胡琴筒。
背景技术
二胡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琴弓马尾;在二胡的结构中,琴筒和蒙在琴筒上的琴皮是最主要的发声部件,琴弦在琴弓马尾的摩擦下产生振动,通过琴码使琴皮振动、由琴筒产生共鸣而发音。但现有技术难以在保证二胡音质、音色的前提下,进一步有效提高二胡的音量,从而限定了二胡的应用范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对于茶余饭后的即兴演奏,由于受环境限制,较小的音量则会使听众难以听到,而单纯提高音量又难以避免二胡音质、音色变差,以至于影响听众的兴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所述琴筒由第一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琴筒;2、琴杆;3、琴皮;4、琴码;5、琴弦; 6、第一锥形凸棱部;7、内凹弧形部;8、第二锥形凸棱部;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音量二胡琴筒,包括琴筒1、琴杆2、琴皮3、琴码4和琴弦5,所述琴皮3敷贴在琴筒1前端,所述琴码4夹持固定在琴皮3与琴弦5之间,所述琴筒1由第一锥形凸棱部6、内凹弧形部7和第二锥形凸棱部8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6和第二锥形凸棱部8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7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7内部设有多个凹槽9,本发明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扩音二胡琴筒.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719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7198A21申请号201410307762622申请日20140630G10D3/0220060171申请人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地址221600江苏省徐州市张庄镇徐沛路西侧江苏大风乐器有限公司72发明人徐宝国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6代理人刘艳春54发明名称一种扩音二胡琴筒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所述琴筒由第一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

2、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7198ACN104167198A1/1页21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

3、与琴弦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琴筒由第一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权利要求书CN104167198A1/2页3一种扩音二胡琴筒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乐器,具体涉及一种扩音二胡琴筒。背景技术0002二胡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琴码和琴弓马尾;在二胡的结构中,琴筒和蒙在琴筒上的琴皮是最主要的发声部件,琴弦在琴弓马尾的摩擦下产生振动,通过琴码使琴皮振动、由琴筒产生共鸣而发。

4、音。但现有技术难以在保证二胡音质、音色的前提下,进一步有效提高二胡的音量,从而限定了二胡的应用范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对于茶余饭后的即兴演奏,由于受环境限制,较小的音量则会使听众难以听到,而单纯提高音量又难以避免二胡音质、音色变差,以至于影响听众的兴致。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包括琴筒、琴杆、琴皮、琴码和琴弦,所述琴皮敷贴在琴筒前端,所述琴码夹持固定在琴皮与琴弦之间,所述琴筒由第一。

5、锥形凸棱部、内凹弧形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棱部和第二锥形凸棱部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内部设有多个凹槽。000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附图说明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扩音二胡琴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琴筒;2、琴杆;3、琴皮;4、琴码;5、琴弦;6、第一锥形凸。

6、棱部;7、内凹弧形部;8、第二锥形凸棱部;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0007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0008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高音量二胡琴筒,包括琴筒1、琴杆2、琴皮3、琴码4和琴弦5,所述琴皮3敷贴在琴筒1前端,所述琴码4夹持固定在琴皮3与琴弦5之间,所述琴筒1由第一锥形凸棱部6、内凹弧形部7和第二锥形凸棱部8构成;所述第一锥形凸说明书CN104167198A2/2页4棱部6和第二锥形凸棱部8最小截面端分别均连接在内凹弧形部7两端;所述内凹弧形部7内部设有多个凹槽9,本发明增宽了琴筒的共鸣频率范围,能增大音量,同时音色柔美,音质纯,灵敏度高,能够承受大力度的演奏,故而在保证音质、音色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二胡的音量,从而扩大了二胡的应用范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0009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167198A1/1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6719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乐器;声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