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装置及液态物的涂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管状容器内表面涂敷液态物的装置及液态物的涂敷方法, 更详细而言, 涉及一种具有喷雾溶胶的喷雾喷嘴的涂敷装置及使用有该涂敷装置的液态物 的涂敷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 在下述专利文献 1 中公开有一种为了在管状血液检测用容器内表面的几乎 所有区域涂敷药液, 而利用喷雾喷嘴对药液进行喷雾的方法。喷雾喷嘴具有外管和插入外 管中的内管。药液向内管中供给, 气体向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空间供给。
在使用时, 将喷雾喷嘴的前端插入于血液检测用容器内, 在该状态下同时供给药 液及气体。 利用气体, 使内管的前端喷出的药液形成气溶胶, 从喷雾喷嘴的前端使药液气溶 胶喷雾。药液气溶胶随气流而飞散于周围。在喷雾开始后, 使喷雾喷嘴在管状血液检测用 容器内上升, 由此,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内表面的几乎整个面涂敷药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 1 : 日本特开平 10-305024 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专利文献 1 中记载的喷雾喷嘴时, 药液气溶胶容易无秩序地飞散于周围。因 此, 有时药液飞散于管状容器的外部。 另外, 难以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所期望的特定区域涂 敷药液。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可以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的涂敷 装置及使用喷雾喷嘴在管状容器内表面涂敷液态物的方法, 所述液态物的涂敷方法不易产 生液态物向容器外部的飞散, 而且可在筒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涂敷装置用于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其具有喷 雾喷嘴和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所述喷雾喷嘴具有喷出液态物的内管和其中插入有该内管并 喷出显示流动性的介质的外管, 利用从外管喷出的介质, 使从内管喷出的液态物形成溶胶 从前端喷雾 ; 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固定在喷雾喷嘴的前端侧, 使溶胶向外部的喷雾方向 变化为与液态物的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优选具有从喷雾喷嘴的前端向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延伸、 且 具有前端被封闭的中空部分的筒状主体, 在筒状主体的侧壁上, 沿与来自内管的液态物的 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有贯穿该侧壁的开口部。使溶胶从该开口部向外部喷雾。在这种 情况下, 在与来自内管的液态物的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开口部贯穿侧壁, 限制从开口部 向外部喷雾的溶胶的喷雾方向。因此, 容易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更优选还具备具有反射溶胶的反射面的反射部, 所述反射 部设置在筒状主体的开口部的更前端侧。在这种情况下, 到达上述反射部的溶胶利用反射 部进行反射。因此, 通过调整反射方向, 容易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所述反射面可以为平面, 或者可以为向所述喷雾喷嘴侧凸出的凸状面或最深部位 于与所述喷雾喷嘴相反侧的凹状面。
所述反射面优选为第 1 直线以第 2 直线为旋转轴旋转 360 度时, 由第 1 直线形成 的面, 所述第 1 直线以任意点为起点在一个方向延伸, 所述第 2 直线以所述任意点为起点且 不与第 1 直线平行。即, 上述反射部优选具有第 1 直线通过上述旋转而形成的平面或圆锥 面作为上述面。 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调整反射方向, 容易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 敷液态物。
上述第 1 直线和第 2 直线构成的角度优选为 45 度~ 135 度的范围内。在这种情 况下, 与该角度范围外的情况相比, 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开口部对置的区域容易聚集溶胶。 由此, 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更进一步容易涂敷液态物。
上述第 1 直线和第 2 直线构成的角度更优选为 90 度。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形成反 射部。而且, 容易调整聚集溶胶的区域, 更容易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溶胶。进 一步优选第 1 直线设置成与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垂直。此时, 第 2 直线为液态物的喷出方向。 优选所述内管的前端开口形状为圆形, 且所述第 2 直线为从所述圆的中心沿液态 物的喷出方向延伸的直线。
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优选在所述喷雾喷嘴前端侧的所述喷出显示流动性的介质的 部分的更外侧, 还具有与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反射部相对置的第 2 反射部, 所述第 2 反 射部具有反射面, 该反射面设置成使得在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反射部的反射面反射的 溶胶进一步反射并向外部喷雾。
所述第 2 反射部优选具有在使以任意点为起点在一个方向延伸的第 1 直线以下述 第 2 直线为旋转轴旋转 360 度时, 由第 1 直线形成的面, 所述第 2 直线以所述任意点为起点 且与所述第 1 直线构成的角度为 45 度~ 135 度。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使溶胶在第 2 反射部 中更有效地向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反射。
上述显示流动性的介质优选为气体。由此, 可以使液态物形成气溶胶从喷雾喷嘴 进行喷雾。从上述喷雾喷嘴喷雾的溶胶优选为气溶胶。
本发明的涂敷装置用于在管状容器内表面涂敷液态物等各种用途, 上述管状容器 优选为血液检测用容器。
本发明所述的液态物的涂敷方法为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的 方法, 其备有如下工序 : 将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涂敷装置置于容器中, 并使溶胶向外部的喷 雾方向朝向所述管状容器的特定区域 ; 以及, 从所述涂敷装置的喷雾喷嘴的内管喷出液态 物, 且从所述涂敷装置的喷雾喷嘴的外管喷出显示流动性的介质, 由此, 使溶胶从喷雾喷嘴 喷雾, 然后利用所述涂敷装置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使溶胶向外部的喷雾方向变化为与来自 喷雾喷嘴的内管的液态物的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从而在所述容器的特定区域涂敷溶胶。
优选所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具有从喷雾喷嘴的前端向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延伸、 且 具有前端被封闭的中空部分的筒状主体, 在筒状主体的侧壁上沿与来自内管的液态物的喷 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贯穿该侧壁的开口部。 从该开口部向外部喷雾溶胶。 在这种情况下,
溶胶通过下述开口物进行喷雾, 所述开口物在与来自内管的液态物的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上贯穿侧壁而形成。 因此, 溶胶的喷雾方向受到限制, 容易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 涂敷液态物。
优选所述显示流动性的介质为气体, 所述从喷雾喷嘴喷雾的溶胶为气溶胶, 且所 述管状容器为血液检测用容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涂敷装置, 从喷雾喷嘴的前端喷雾时, 使溶胶向外部的喷雾方向通 过喷雾方向变换构件变化为与液态物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 因此, 可以设定喷雾方向, 使得 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附着液态物。 因此,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 可以在管 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而且, 利用上述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限制溶胶向外部 的喷雾方向。因此, 溶胶不会无秩序地飞散。另外, 通过调整喷雾方向, 也不易产生溶胶向 管状容器的外部的飞散。
由于本发明的液态物的涂敷方法使用根据本发明而构成的涂敷装置, 因此, 无需 增加复杂的工序就可以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另外, 由于仅在管状容 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喷雾溶胶, 因此, 不易产生溶胶向管状容器外部的飞散, 并且可以有效 地涂敷液态物。 附图说明
图 1(a) 及图 1(b) 是示意性地表示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的 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及该涂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截断正面剖面图。
图 2 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喷雾喷嘴 的正面剖面图。
图 3 是沿图 2 的 D-D 线的部分示意剖面图, 其用于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所述的涂敷装置中所使用的喷雾喷嘴的内管和外管的大小关系。
图 4(a) 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中所使用的喷 雾方向变换构件的立体图, 图 4(b) 是沿图 4(a) 的 E-E 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 5(a) 是示意性的部分截断正面剖面图, 其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 述的涂敷装置中所使用的喷雾喷嘴中的外管和内管的连结部分, 图 5(b) 是沿图 5(a) 中的 Z-Z 线的部分剖面图。
图 6 是用于说明反射部的面的示意图。
图 7(a) 是示意性地表示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变形例的正面剖面图, 图 7(b) 及图 7(c) 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 2、 3 中使用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各正面剖面图。
图 8(a) 及图 8(b) 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 4 及实施例 5 中使用的喷雾方向变换构 件的各正面剖面图。
图 9 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 1 中使用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正面剖面图。
图 10 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例 1 中在管状容器的内表面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 状态的正面剖面图。
图 11 是示意性地表示比较例中在管状容器的内表面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状 态的正面剖面图。图 12 是表示喷雾方向变换构件反射部的反射面的角度 α 和涂敷宽度的关系的图。 图 13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中所使用的喷雾方向变 换构件的反射面和角度 α 的关系的正面剖面图。
图 14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中所使用的喷雾方向变 换构件的反射面和角度 α 的关系的正面剖面图。
图 15 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 6 中使用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的正面剖面 图。
标记说明
1... 装置
2... 药液罐
3... 配管
4... 喷雾喷嘴
5... 泵
6... 内管
6a... 开口部 6b... 喷出口 7... 外管 8... 空间 9... 开口部 10... 涂敷装置 11... 压缩器 12... 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3... 筒状主体 13a... 开口 13b... 阴螺纹 13c... 开口部 13d... 连结部 13e... 第 2 反射部 13f... 筒状主体 13 的前端 14... 反射部 14a... 反射面 14b... 环状突出壁 15... 第 2 反射构件 15a... 反射面 20... 定心结构体 21... 管状容器 31... 配管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由此明确本发明。另外, 在 附图中示意性地表示各构件, 附图中的尺寸比有时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 对使用药液作为液态物、 使用血液检测用容器作为管状容 器、 使用气体作为显示流动性的介质的涂敷装置及使用该涂敷装置涂敷药液的方法进行说 明。 但是, 在本发明中, 液态物不限于药液, 可以为各种液态物, 管状容器不限于血液检测用 容器, 可以为各种管状容器。
另外, 在本发明中, 就显示流动性的介质而言, 也不限于气体, 可以使用液体等。 在 使用气体作为显示流动性的介质的情况下, 从喷雾喷嘴喷雾的溶胶为气溶胶。
图 1(a) 是包含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的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 1(b) 是示意性地表示图 1(a) 所示的涂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部分截断正面剖面图。需要说 明的是, 在图 1 及后述的图中, 为了图示及说明的方便, 图示的喷雾喷嘴及喷雾方向变换构 件等的尺寸与实际的尺寸相比有适当的变更。
装置 1 具有涂敷装置 10, 还具有药液罐 2、 泵 5 等。涂敷装置 10 具有喷雾喷嘴 4、 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等。在药液罐 2 内贮藏有要涂敷的药液。 药液罐 2 经由配管 3 而连接于喷雾喷嘴 4。为了输送药液而在配管 3 的中途连接 有泵 5。药液罐 2、 配管 3 及泵 5 可以根据以往使用喷雾喷嘴涂敷药液所使用的适当的材料 及结构来形成。
如图 2 中由正面剖面图示意性地表示的, 喷雾喷嘴 4 具有内管 6 和其中插入有内 管 6 的外管 7。图 2 中, 内管 6 和外管 7 在上游侧形成一体, 但内管 6 及外管 7 也可以由其 它构件构成, 并部分连结。内管的开口部 6a 位于喷雾喷嘴 4 的上游侧。配管 3 与开口部 6a 连接, 药液被供给于内管 6 内。在内管 6 的前端 ( 下游侧 ) 开口有喷出药液的喷出口 6b。 即, 内管 6 为具有连结开口部 6a 和喷出口 6b 的药液流路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 内管 6 具有圆筒状的形状, 但也可以具有棱柱筒状等其它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 内管 6 为圆筒 状, 所以, 内管 6 的前端开口形状为圆形。
外管 7 是为了对内管 6 的外壁和外管 7 的内壁之间的空间供给作为压力介质的压 缩气体等气体而设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 外管 7 具有圆筒状的形状。因此, 如图 3 所示, 内管 6 的外壁和外管 7 的内壁之间的空间 8 成为横截面为大致圆形的空间。空间 8 的上游 侧与设置在外管 7 的侧面的开口部 9( 参照图 2) 连通。
图 5(a) 是示意性地表示定心结构体的一部分的部分截断正面剖面图, 所述定心 结构体可以使内管 6 位于外管 7 的中心附近, 图 5(b) 是沿图 5(a) 中的 Z-Z 线的剖面图。 内 管 6 的外壁与固定在外管 7 的内壁的定心结构体 20 相接触, 可以使内管 6 位于外管 7 的中 心附近。通过控制该定心结构体 20 的尺寸, 可以使内管 6 容易地位于外管 7 的中心。
显然地, 关于使内管 6 位于外管 7 的中心附近的定心结构体 20, 并不限定于此。 另 外, 定心结构体 20 可以固定在内管 6 的外侧或外管 7 的内侧的任一侧。
如图 1(a) 所示, 配管 31 与外管 7 的侧面的开口部 9 连接。配管 31 与用于将压缩 气体等气体供给空间 8 的压缩器 11 连接。需要说明的是, 在配管 31 的中途上, 连接用于调 节气体的流量的阀 V。配管 31、 压缩器 11 及阀 V 可以由以往在通过喷雾涂敷药液时所使用 的适当的压缩器、 配管及阀来形成。
由压缩器 11 通过配管 31 将气体供给空间 8, 在喷雾喷嘴 4 的前端, 从内管 6 喷出 的药液利用从空间 8 喷出的气体剪切, 形成药液气溶胶。
图 3 是沿图 2 的 D-D 线的部分的剖面图。在内管 6 及外管 7 中, 在将内管 6 的外 径设定为 d1、 将外管 7 的内径设定为 D1 时, 空间 8 的厚度、 即外管 7 的内壁和内管 6 的外壁 之间的距离 d2 优选在 D1 和 d1 之差 ΔD 的 25 ~ 75%的范围内。如果为该范围内, 可以更 可靠地形成均匀的药液气溶胶。理所当然, 关于 d2 的大小, 并不限定于此。
就涂敷装置 10 而言, 在喷雾喷嘴 4 的前端固定有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如图 1(b) 及图 4 所示, 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具有筒状主体 13。
如图 4 所示, 筒状主体 13 在基端侧具有开口 13a。在开口 13a 附近的筒状主体 13 的内周面上形成阴螺纹 13b。在喷雾喷嘴 4 的外管 7 前端侧的外周面上形成阳螺纹。通过 将外管 7 前端侧的阳螺纹部分拧入筒状主体 13 的阴螺纹 13b 的部分, 将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固定在喷雾喷嘴 4 上。
需要说明的是, 在筒状主体 13 中, 基端是指喷雾喷嘴 4 侧的端部, 前端是指与基端 相反侧的端部。这里, 筒状主体 13 包含后述的反射部 14。因此, 筒状主体 13 的前端 13f 相 当于后述的反射部 14 的图 4 中的下面。利用反射部 14, 筒状主体 13 的前端被封闭。 当然, 将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固定在喷雾喷嘴 4 的前端侧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 可以采用使用粘接剂等接合材料固定等适当的固定方法。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 螺纹紧固部件固定的情况下, 可以将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设定为相对于喷雾喷嘴 4 装卸自 由。 因此, 可以容易地更换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或容易地变更为其它形状的喷雾方向变换 构件。
在筒状主体 13 的基端和前端之间形成多个开口部 13c、 13c。 在筒状主体 13 内, 与 开口 13a 连接的中空部形成为从基端侧向前端侧达到开口部 13c、 13c。开口部 13c、 13c 通 过设置从基端侧向前端侧延伸的细的连结部 13d、 13d 而形成。从侧面看筒状主体 13 时, 开 口部 13c 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但是, 开口部 13c 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的形状。多个开口 部 13c、 13c 分散配置在筒状主体 13 的圆周方向。
就连结部 13d、 13d 而言, 其外侧的面为筒状主体 13 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并且连结 部 13d、 13d 具有适当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 连结部 13d、 13d 的厚度与形成筒状主体 13 的开口 13a 的部分的壁厚相等。因此, 形成连结部 13d、 13d 的内表面时, 使该内表面与形成 有连接开口 13a 的中空部的部分的筒状主体 13 的内周面连接。当然, 连结部 13d、 13d 的厚 度可以比形成筒状主体 13 的开口 13a 的部分的壁厚薄, 或者可以比其厚。
从侧面看时, 开口部 13c、 13c 具有大致矩形的形状, 但俯看时, 具有大致半圆形的 形状。如图 4(a) 及 (b)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2 个开口部 13c、 13c 分散配置在筒状主体 13 的圆周方向。当然, 也可以是 3 个以上的开口部分散配置在圆周方向。此时, 设置 2 个以 上的连结部。
连结部 13d、 13d 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细的带状的形状, 其宽度比沿开口部 13c、 13c 的筒状主体 13 的圆周方向的长度窄的多。 即, 在设有开口部 13c、 13c 的高度的位置, 多 个开口部 13c、 13c 占据筒状主体 13 的外周面的大部分。其原因是, 开口部 13c、 13c 为用于 对外部喷雾药液气溶胶的部分, 因此需要很大的面积, 而且连结部 13d、 13d 只不过是连结 筒状主体 13 的基端和前端的部分。因此, 只要是可以完成这样的功能, 开口部 13c、 13c 的
开口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 对连结部 13d、 13d 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定。
连结部 13d、 13d 的长度规定开口部 13c 的图 4(a) 中的上下方向尺寸。因此, 连结 部 13d、 13d 的长度根据药液气溶胶的涂敷宽度而选择。
液态物形式的药液从内管 6 向图 1(b) 中箭头 A 所示的方向、 即连结筒状主体 13 的基端和前端的方向喷出。与此相对, 开口部 13c、 13c 相当于切下筒状主体 13 的侧壁的一 部分的形状, 因此, 贯穿筒状主体 13 的一部分, 具有在与箭头 A 所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开 口的形状。
在图 4(a) 及 (b) 所示的连结部 13d、 13d 的前端侧设有反射部 14。反射部 14 在 基端侧具有反射面 14a。该反射面 14a 为大致圆形的平面, 其外周缘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 13c、 13c 的前端侧的端缘。
如图 1(b) 所示, 反射面 14a 对朝下方向喷雾、 即朝箭头 A 方向喷雾的药液气溶胶 进行反射, 使喷雾方改变为朝向开口部 13c。即, 反射部 14 中的反射面 14a 将撞上反射面 14a 的药液气溶胶的喷雾方向变换为与来自内管 6 的药液的喷出方向交叉的方向。在本实 施方式中, 如图 1(b) 所示, 该交叉的方向是与箭头 A 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 即侧面方向。当 然, 上述交叉的方向只要与箭头 A 方向交叉即可, 不一定必须是垂直的方向。
如图 1(b)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反射部 14 的反射面 14a 是与沿着药液从内管 6 的喷出方向、 即箭头 A 所示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平面, 但反射面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平 面。利用图 6 对反射面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反射面是第 1 直线 L 以第 2 直线 M 为旋转轴旋 转 360 度时由第 1 直线 L 形成的面, 所述第 1 直线 L 以任意点 O 为起点在一个方向延伸, 所 述第 2 直线 M 以任意点 O 为起点且不与第 1 直线 L 平行。如果将点 O 设定为位于反射面的 中心的点, 则将第 1 直线 L 和第 2 直线 M 构成的角度设定为 α 时, 在角度 α 小于 90 度的情 况下, 如图 7 的 (b) 所示, 反射面为凸状的圆锥面, 在角度 α 超过 90 度的情况下, 如图 7 的 (c) 所示, 反射面为凹状的圆锥面。角度 α 为 90 度的情况, 如图 4 的 (b) 及图 7 的 (a) 所 示, 反射面为平面。而且, 第 2 直线 M 与液态物的喷出方向 ( 在图 1 中箭头 A 所示的方向 ) 一致时, 如图 4 的 (a) 所示, 反射面为与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垂直的平面。图 1 及图 4 所示的 本实施方式相当于角度 α 为 90 度、 第 2 直线 M 与箭头 A 所示的方向一致的情况。
第 1 直线 L 和第 2 直线 M 构成的角度 α 优选为 45 度~ 135 度的范围。只要在该 范围内, 就可以使药液等液态物进一步集中涂布于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 作为实例, 图 13 示出上述角度 α 为 80 度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另外, 图 14 示出 α 为 100 度的喷 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需要说明的是, 在图 13 及图 14 中, 如虚线 P 或点划线 Q 所示, 上述反射面可以为 曲面状。即, 反射面 14a 可以不是图 6 的第 1 直线 L, 而是从如上所述定义的点 O 至反射面 的外周缘、 且在上方以直线 M 为旋转轴使凸状的曲线旋转 360 度时得到的曲面。相反, 如图 13 及图 14 中点划线 Q 所示, 反射面 14a 可以为从反射面的中心直到外周缘的凹状曲面。换 句话说, 可以由下述曲面形成反射面 14a, 所述曲面是以直线 M 为旋转轴, 由从点 O 直到反射 面的外周缘并向下方弯曲成凸状的曲线代替图 6 的第 1 直线 L 旋转 360 度时得到的曲面。
另外, 在对药剂的涂敷性能不产生恶劣影响的范围内, 反射面 14a 可以为通过如 上述那样从反射面的中心至外周缘适当组合有凹面和凸面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面。
第 2 直线 M 优选为从内管的前端开口的大致中心处沿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延伸的直线, 内管前端的开口形状为圆形时, 第 2 直线 M 优选从圆的中心沿液态物的喷出方向延伸的 直线。 此时, 以液态物的喷出方向为中心对称地形成反射部的反射面, 在管状容器的特定区 域中, 可以在整个圆周上均匀地涂敷液态物。
如图 4 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 14 为在基端侧具有反射面 14a 的圆柱状部 分。该圆柱状部分的外径没有特别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 设定为与筒状主体 13 的外径相 等。
构成反射部 14 的圆柱状部分的外径优选与筒状主体 13 的外径相等或大于外径。 由此, 可以使药液气溶胶更有效地向例如图 1(b) 的箭头 B 方向反射。而且, 在形成筒状主 体 13 和反射部 14 的圆柱状部分的外径相等时, 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整体成为相同直径的 大致圆柱或圆筒状构件, 因此, 容易操作。
如图 1(b) 所示, 规定开口部 13c、 13c 的基端侧端面与反射面 14a 对置。该基端侧 端面形成第 2 反射部 13e, 其将在反射面 14a 反射的药液气溶胶的一部分进一步反射。需 要说明的是, 如图 2 所示, 外管 7 的开口部侧的端面 7a 也与上述开口部 13c、 13c 的基端侧 端面一起构成第 2 反射部 13e。即, 如图 1(b) 中箭头 C 所示, 撞上反射部 14 的反射面 14a 而反射的药液气溶胶的一部分撞上第 2 反射部 13e, 向与箭头 A 方向交叉的方向反射。第 2 反射部 13e 可以在比筒状主体 13 的外径更外侧上延伸形成。此时, 可以将用于形成第 2 反 射部的法兰部与筒状主体 13 设置为一体, 从而与筒状主体 13 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 第 2 反射部也与上述的反射部同样地具有反射面。如图 1(b) 及图 4 所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 2 反射部 13e 的反射面为与反射面 14a 对置的平面。第 2 反射 部 13e 的反射面与上述的反射部的反射面同样, 不限于平面, 可以为凸状的圆锥面、 凹状的 圆锥面等。换句话说, 第 2 反射部的反射面是第 1 直线以第 2 直线为旋转轴旋转 360 度时 由第 1 直线形成的面, 所述第 1 直线以任意点为起点在一个方向延伸, 所述第 2 直线以所述 任意点为起点且不与第 1 直线平行。
就第 2 反射部的反射面而言, 也可以是使用向上方或下方凸出的曲线代替上述第 1 直线进行旋转而形成的面。
另外, 在对药剂的涂敷性能不产生恶劣影响的范围内, 第 2 反射部的反射面也可 以是如上述使从反射面中心直到外周缘的适当组合有凹面和凸面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面。
优选第 2 直线和第 1 直线构成的角度为 45 度~ 135 度, 角度在该范围内时, 可以 使撞上第 2 反射部的药液气溶胶进一步集中涂布于管状容器的特定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形成第 2 反射部, 但不形成第 2 反射部亦可。
如图 1(a)、 (b) 及图 4(a)、 (b)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中, 在 筒状主体 13 的开口 13a 侧连接喷雾喷嘴 4, 从喷雾喷嘴 4 对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喷雾药液 气溶胶。使药液气溶胶从喷雾喷嘴 4 无秩序地喷雾, 但由于具有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因 此, 由涂敷装置 10 仅从开口部 13c 向外部喷雾。撞上反射部 14 的反射面 14a 的药液气溶 胶利用反射面 14a 改变喷雾方向, 经过开口部 13c、 13c 向外部喷雾。例如, 如图 1(b) 所示, 从喷雾喷嘴 4 向开口部 13c 喷雾的药液气溶胶直接经过开口部 13c 向外部喷雾, 从喷雾喷 嘴 4 向反射部 14 喷雾而撞上反射面 14a 的药液气溶胶如箭头 B 所示那样被反射, 经开口部 13c 向外部喷雾。而且, 药液气溶胶从喷雾喷嘴 4 向反射部 14 喷雾而撞上反射面 14a, 其后 撞上第 2 反射部的反射面的药液气溶胶如箭头 C 所示那样被反射, 经过开口部 13c 向外部
喷雾。这样, 药液气溶胶集中在设有开口部 13c 的区域的外侧的区域。因此, 由后述的使用 方法得知, 可以仅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药液。
由于涂敷装置 10 利用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使由喷雾喷嘴 4 喷雾的药液气溶胶的 喷雾方向发生变化, 因此, 由涂敷装置 10 喷雾药液气溶胶, 并使药液气溶胶朝向设有开口 部 13c 的部分的筒状主体 13 的径向方向外侧区域。因此, 可以在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 域涂敷药液。
需要说明的是, 反射部 14 是为了防止从涂敷装置 10 向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的前 端侧喷雾药液气溶胶而设置的。因此, 反射面 14a 优选为与图 1(b) 的箭头 A 所示的方向垂 直的面, 但不垂直的面亦可, 只要是与箭头 A 所示的方向交叉的面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 优选如图 7(a) 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在图 4(b) 的反射面 14a 的外侧 设置环状凸出壁 14b。通过设置环状凸出壁 14b, 可以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从涂敷装置 10 向 比反射部 14 更靠近前端侧喷雾药液气溶胶。环状凸出壁 14b 也并非必须设置。
图 15 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 6 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涂敷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剖 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外管 7 的开口侧端面 7a 上设有第 2 反射构件 15。第 2 反射构 件 15 由大致环状构件构成。第 2 反射构件 15 可以与外管 7 一体地构成, 也可以由与外管 7 不同的构件构成, 且固着在外管 7 的前端。第 2 反射构件 15 的内周面 ( 反射面 15a) 附设 有锥体, 使得开口径从前端侧开始直到外管 7 侧逐渐变小。因此, 在药液气溶胶中由反射面 14a 反射并达到上述反射面 15a 的药液气溶胶再次被反射, 导入开口 13c 侧。这样, 为了构 成第 2 反射面, 在外管 7 的端面 7a 上可以设置第 2 反射构件 15。 在图 15 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 设有上述第 2 反射构件 15, 因此, 设置在喷雾方向变 换构件的内周面的阴螺纹优选以与上述第 2 反射构件 15 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应的量被隔离 至开口 13c 的上方。由此, 如图 15 所示, 在将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拧入外管 7 时, 可以使 第 2 反射构件 15 可靠地位于开口 13c 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 第 2 反射构件 15 中的第 2 反射面 15a 的倾斜角度、 即在图 15 的正 面剖面视中反射面 15a 与外管 7 的端面 7a 构成的角度优选设定为 20 度~ 70 度的范围。 即, 在外管 7 的端面 7a 上设有第 2 反射构件 15 时, 上述倾斜角度优选 20 度~ 70 度的范围。
另外, 图 15 中, 第 2 反射构件 15 一体地设置在外管 7 的端面 7a 上, 但在包围喷雾 方向变换构件 12 的开口 13c 的端面中的上方端面也可以设有第 2 反射构件。
另外, 与上述的反射面 14a 同样, 第 2 反射构件 15 中的第 2 反射面 15a 在正面剖 面视中从内侧向外侧形成上方凹状或下方凸状的曲面。另外, 在对药剂的涂敷性能不产生 恶劣影响的范围内, 第 2 反射部的反射面 15a 也可以是上述那样的使用从反射面中心直到 外周缘适当组合有凹面和凸面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面。
由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得知, 在本发明中, 反射面 14a 只要在与药液气溶 胶的进行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即可, 可以为平面, 也可以为曲面。另外, 上述交叉的方向优 选与药液气溶胶的喷出方向垂直的方向, 但可以从垂直的方向偏离某种程度的角度、 例如 ±45 度。而且, 上述反射面 14a 为曲面时, 可以是向喷雾喷嘴 4 侧凸出的凸状曲面, 或者也 可以为凹状曲面。另外, 在对药剂的涂敷性能不产生恶劣影响的范围内, 反射面 14a 也可以 是上述那样使用从反射面中心直到外周缘适当组合有凹面和凸面的曲线旋转而形成的面。
本发明所述的涂敷装置用于在各种管状容器内表面的特定区域涂敷各种液态物,
优选用于在管状的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内表面涂敷药液。 例如,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中, 有时希 望在比被采集的血液更上方的位置附着药液。例如, 如果将血液凝固促进剂涂敷在比采集 的血液面更上方的血液检测用容器内表面, 则在采集血液的阶段, 血液凝固促进剂和血液 不易接触。即, 有时在采集血液时在血液中产生泡, 在血液中含有泡的状态下使血液凝固 时, 有时无法顺利进行后续的离心分离, 但通过在刚刚采集血液之后不使血液和血液凝固 促进剂接触, 可以避免在血液中产生泡的状态下血液立即凝固。 在泡从血液中消失之后, 通 过颠倒混合血液检测用容器而使血液和血液凝固促进剂接触, 可以在血液中没有泡的状态 下使血液凝固。因此, 可以提高血清等的检测值的精度。另外,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中涂敷血 液凝固促进剂时, 含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溶胶不易飞散于周围, 因此, 可以有效地涂敷血液 凝固促进剂, 也可以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 不仅是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内表面的上方涂敷液态物的情况, 而且在例 如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内表面的下方涂敷液态物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涂敷装置也是有用的。 例如, 在容纳有血液抗凝固剂的血液检测用容器中, 希望血液抗凝固剂收纳于血液检测用 容器的底部。 利用采血时的血流, 收纳于底部的抗凝固剂在血液中在短时间内均匀地溶解。 因此, 可以防止血液的部分凝固。 只要使用本发明的涂敷装置, 就可以在血液检测用容器等 管状容器的特定区域涂敷液态物, 所以, 可以仅在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底部涂敷收纳血液抗 凝固剂。 ( 实施例 1)
使用包含图 1 及图 4 所示的涂敷装置的图 1 的装置。
在外管 7( 长度为 81.4mm、 外径为 3.5mm、 内径为 1.0mm) 中插入内管 6( 长度为 140mm、 外径为 0.82mm、 内径为 0.41mm), 准备内管的前端与外管的前端相比突出 0.1mm 的喷 雾喷嘴。在该喷雾喷嘴的前端安装下述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准备作为不锈钢加工品的图 7(a) 所示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将筒状主体 13 的 外径设定为 4.5mm, 内径设定为 3.15mm, 长度设定为 10.0mm, 将反射部 14 中的外径设定为 4.5mm, 反射部 14 的壁厚、 即连结基端和前端的方向的厚度设定为 2.5mm。另外, 反射面 14a 设置在距离反射部 14 上面的深度为 0.1mm 的位置, 且反射面 14a 为直径 3.15mm 的圆形的 面。即, 将设置在反射部 14 的上面的凹部的底面设定为反射面 14a。因此, 在形成反射面 14a 的凹部的外侧形成沿径向方向的尺寸厚度为 0.67mm 的圆环状突起部, 该圆环状突起部 的上面形成开口部 13c 的下方侧的开口端面。 开口部 13c 的高度 H 设定为 2mm, 连结部 13d、 13d 的宽度方向尺寸设定为 1.0mm。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角度 α 为 90 度。
反射面 14a 为将图 6 中的第 1 直线 L 和第 2 直线 M 构成的角度 α 设定为 90 度而 形成的面。因此, 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使用图 7(a) 所示的具有角度 α 为 90 度的反射面 14a 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12。
分别按照下述浓度准备将凝血酶、 β- 丙氨酸及重量平均分子量 4.5 万的聚乙烯 基吡咯烷酮 ( 和光纯药社制、 编号 : K30) 溶解在蒸馏水中形成的血液凝固促进剂溶液。
凝血酶浓度 : 12500 单位 /mL、 β- 丙氨酸浓度 : 5.8 重量%、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浓 度: 0.8 重量%。
在药液罐 2 中容纳上述血液凝固促进剂溶液, 利用空气进行加压使压力达到 0.24MPa。
使用涂敷装置,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有底管状血液检测用容器 ( 长度 100mm、 外径 13mm、 内径 11mm) 的距开口端的深度为 13mm 的位置作为中心, 使血液凝固促进 剂溶液附着在上述深度方向尺寸即宽度为 7mm 的区域内。血液凝固促进剂溶液的涂敷重量 设定为 3.5mg。 然后, 对血液检测用容器内供给空气, 将血液凝固促进剂溶液进行干燥, 得到 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测用容器。
( 实施例 2)
如图 7(b) 所示, 使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为 80 度, 除此之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构成涂敷装置,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得到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 测用容器。
( 实施例 3)
如图 7(c) 所示, 使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为 100 度, 除此之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构成涂敷装置,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得到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 测用容器。
( 实施例 4)
如图 8(a) 所示, 使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为 45 度, 除此之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构成涂敷装置,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得到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 测用容器。
( 实施例 5)
如图 8(b) 所示, 使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为 135 度, 除此之外,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构成涂敷装置,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得到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 测用容器。
( 实施例 6)
作为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使用在图 15 中用正面剖面图表示的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在第 2 反射面中, 第 2 直线和第 1 直线构成的角度设定为 45 度。该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与图 7(a) 所示的变形例大致同样地构成, 而且, 设有图 15 所示的第 2 反射面。喷雾方向变换构 件 12 通过与实施例 1 同样地对不锈钢进行加工来形成。筒状主体 13 的外径、 内径及长度 设定为与实施例 1 同样。反射部 14 的外径设定为 4.5mm, 壁厚设定为 2.5mm。当然, 反射面 14a 为直径 3.15mm 的圆形面, 设置于距反射部 14 的上面的深度为 0.1mm 的位置。即, 将设 置在反射部 14 的上面的凹部的底面设定为反射面 14a。因此, 在形成反射面 14a 的凹部的 外侧形成沿径向方向尺寸即厚度为 0.67mm 的圆环状突起部, 该圆环状突起部的上面形成 开口部 13c 的下方侧的开口端面。开口部 13c 的高度设定为 1mm。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角度 α 为 90 度。
就其它方面而言,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构成涂敷装置,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操作, 得到 涂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测用容器。
( 比较例 )
不使用喷雾方向变换构件, 仅使用实施例 1 中准备的喷雾喷嘴, 将距离血液检测 用容器开口端深度为 13mm 的位置作为中心,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内表面涂敷血液凝固促 进剂溶液。然后, 对血液检测用容器内供给空气, 对血液凝固促进剂溶液进行干燥, 得到涂 敷有血液凝固促进剂的血液检测用容器。( 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评价 )
就实施例 1 ~ 6 及比较例而言, 目视观察干燥后的血液检测用容器的血液凝固促 进剂的涂敷部分。其结果, 就比较例而言, 如图 11 所示,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 21 的整个内表 面涂敷血液凝固促进剂, 不能控制涂敷宽度。
与此相对, 就实施例 1 ~ 6 而言, 以距离血液检测用容器开口端 13mm 的深度作为 中心, 以某种一定的宽度在环状区域涂敷血液凝固促进剂。就实施例 4、 5 而言, 涂敷宽度比 较宽, 分别为 50mm、 30mm, 但就实施例 2、 3 而言, 可以使涂敷宽度变窄, 分别为 20mm、 10mm。 而且, 就实施例 1 而言, 如图 10 所示, 可以在血液检测用容器 21 的环状区域 D 以涂敷宽度 7mm 涂敷血液凝固促进剂。这是因为, 由于将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设定为 90 度, 所以, 可以将来自喷雾喷嘴的药液气溶胶在反射部的反射面均匀地反射。
而且, 就实施例 6 而言, 设置 “第 2 反射部” , 使开口部 13c 的高度为 1mm, 因此, 可 以在血液检测用容器 21 的环状区域 D 以 5mm 的涂敷宽度涂敷血液凝固促进剂。
其次, 关于上述实施例 1 中使用的涂敷装置, 对开口部 13c 的高度 ( 图 4(b) 的尺寸 H) 进行各种变更, 同样地使喷雾方向变换构件中的角度 α 发生各种变化, 与实施例 1 同样 地操作, 在血液检测用容器的内表面涂敷血液凝固促进剂, 与实施例 1 同样地测定涂敷宽 度。将结果示于图 12。在图 12 中, 横轴表示反射板的平面的角度 α, 纵轴表示涂敷宽度。
由图 12 得知, 在将开口部 13c 的开口高度 H( 参照图 4(b)) 设定为 2.0mm、 2.5mm 及 3.0mm 的任一个的情况下, 均看到同样的倾向, 如果将反射部 14 的角度 α 设定为 45 度~ 120 度的范围, 则可以使涂敷宽度达到约 50mm 以下, 更优选如果设定为 80 度~ 110 度的范 围, 则可以达到约 30mm 以下。得知 : 进一步优选如果设定为 90 度~ 100 度的范围, 则可以 达到约 20mm 以下。另外得知, 同时考虑上述实施例 5 的角度 α 为 135 度时的涂敷宽度为 30mm 时, 如果反射部 14 的角度 α 设定为 45 度~ 135 度的范围, 则可以使涂敷宽度达到约 50mm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