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654340 上传时间:2018-03-0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3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20467.2

申请日:

1996.11.08

公开号:

CN1182168A

公开日:

1998.05.2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1.2.2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1/12

主分类号:

F01M11/12

申请人:

孙秀山;

发明人:

孙秀山

地址:

300400天津市北辰区刘园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刘天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由壳体和胶木盖对接组成,壳体上有机油进孔,对接后形成的内腔里,装有弹簧、上触点、下触点和氟硅橡胶膜片,膜片将内腔分开形成上、下空腔且密封,在机油压力和弹簧作用下,膜片带动上触点实现和下触点的合、离。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耐久性、耐温性和耐压性都很高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由壳体和胶木盖对接组成,壳体上有机 油进孔,胶木盖也为中空状,对接后两孔相对并形成一内腔,胶木盖上端固 定安插着一接线柱,接线柱外端接有导线,里端连接在壳体和胶木盖之间的 空腔内,在此空腔内,装有弹簧、膜片、上触点和下触点,膜片的边沿被胶 木盖顶端面压紧在壳体内腔底部,使因膜片形成的上、下内腔在此处密封, 上触点固定装在膜片的下表面并透过膜片可和位于上内腔内且一端和接线柱 相接的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使上、下内腔在此处也密封,下触点位于上触点 和壳体间,弹簧压着上触点和下触点相接,此时壳体与接线柱之间导通(可 通过电流),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膜片采用氟硅橡胶制造,并在膜片的上侧 贴有一层高弹力涤纶骨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氟 硅橡胶配比为氟∶硅=1∶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膜 片为圆环形薄片,其厚度为0.2~2mm,在无骨架一面环形的两个径向边沿 上有环形凸起,。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 环形膜片在接近径向外缘处贴有骨架一面上有环形小凸起。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 触点采用铍青铜材料制成。

说明书


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润滑系统压力报警器,特别是一种机油油位界限报警装置。

    有关机油油压指示装置包括传感器和报警器的材料国内外报道很多,涉及到膜片、浮子、滑阀、双金属片和电子等各种方式,但结构简单成本低的应属膜片式。日本工业标准JIS D 5803-1986提供一种膜片式报警器,它是由壳体和胶木盖对接而成。壳体上有润滑油(机油)进孔,胶木盖也为中空状,对接后两孔相对形成一内腔,在内腔里装有弹簧、上触点、膜片和下触点,通过胶木盖上端固定安插到内腔里的接线柱和内腔里的弹簧、上触点、下触点及壳体,由于机油压力的变化和弹簧的作用,使膜片的凸起或复原带动上触点的上下运动,实现壳体与接线柱之间导通(可通过电流)或关闭,形成报警信号。由于各种膜片式报警器内腔内各零部件的选材和形状的差异,特别是膜片的材料对报警器的性能影响最大,尤其是对耐久性、耐温性和耐压性的影响。JIS D 5803-1986采用的膜片材料没有公开,经分析,此材料与丁氰橡胶的性能类似,丁氰橡胶的耐温性差,从而造成此产品的性能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耐久性、耐温性和耐压性都很高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

    本发明提供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由壳体和胶木盖对接组成,壳体上有机机油进孔,胶木盖也为中空状,对接后两孔相对并形成一内腔,胶木盖上端固定安插着一接线柱,接线柱外端接有导线,里端连接在壳体和胶木盖之间地空腔内,在此空腔内,装有弹簧、膜片、上触点和下触点,膜片的边沿被胶木盖顶端面压紧在壳体内腔底部,使因膜片形成的上、下内腔在此处密封,上触点同定装在膜片的下表面并透过膜片可和位于上内腔内且一端和接线柱相接的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使上、下内腔在此处也密封,下触点位于上触点和壳体间,弹簧压着上触点和下触点相接,此时壳体与接线柱之间导通(可通过电流),膜片采用氟硅橡胶制造,并在膜片的上侧贴有一层高弹力涤纶骨架。

    所述的膜片上表面贴有一高弹力涤纶骨架,它采用圆环形薄片,根据内燃机润滑系统不同,其厚度为0.2~2mm,为增加密封效果,在无骨架一面环形的两个径向边沿上有环形凸起,在贴有骨架一面接近径向外缘处上有环形小凸起,其作用是使膜片位置固定。

    为克服润滑油介质油污的影响,下触点采用高弹性、耐腐蚀的铍青铜材料,解决电触点的自洁功能。

    本发明在机油温度为150℃时,耐久次数大于十万次;机油压力在1MPa保持1分钟与常温性能无变化,油压在2.45MPa保持1分钟无漏油;油温在-30℃及150℃下保持60分钟与常温变化量不大于1.96KPa;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且灵敏度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为膜片结构图,图4为膜片的俯视图。其中1为接线柱,2为胶木盖,3为弹簧座,4为壳体,5为上触点,6为下触点,7为膜片,8为弹簧,9为垫片。

    在附图1及附图2中,壳体(4)为金属材料制成的,其上端为圆盆形,下端的外边为锥形外螺纹,内有通油孔与上部的盆形内腔相通,通过外螺纹将壳体(4)下部接入内燃机润滑系统主油道上,内燃机润滑系统中的机油通过壳体下部的通孔进入壳体(4)内腔中。下触点(6)采用一金属薄片环,薄片环上做有3个凸起,下触点(6)固定在壳体(4)盆形内腔与通油孔连接的内颈处,凸起朝上,且环形下触点(6)的中心轴与壳体(4)内通孔及盆形内腔的中心轴同轴。胶木盖(2)为绝缘的胶木材料,其形状同壳体类似,内腔由盆形和通孔构成,从通孔处插入金属的接线柱(1)到胶木盖(2)的盆形内腔,套上一金属垫片(9)后,铆在盆形的底部上虫点(5)由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形状象钉形,其尖部串过由绝缘的硅氟橡胶制成的环形膜片(7)和金属制成的弹簧座(3),然后铆在弹簧座(3)的内底上,使膜片(7)中孔处密封,安装时使弹簧座(3)朝上,上触点(5)的大头向下并对着下触点(6)的凸起,在弹簧座上是弹簧(8),胶木盖套入壳体(4)的盆形内腔内,其环形端面压在膜片(7)的外环边缘上,壳体(4)盆形内腔处上边沿缩口,压紧在胶木盖(2)外表面的台阶上,壳体(4)内腔与胶木盖(2)内腔之间由于橡胶膜片(7)的作用相互密封,弹簧(8)位于胶木盖(2)内腔,其一端压在弹簧座(3)上,另一端顶在连接接线柱(1)的垫片(9)上,由于弹簧(8)作用,上触点(5)压在下触点(6)的凸起上,此时壳体(4)与接线柱(1)之间导通(可通过电流),一端接接线柱(1)另一端接壳体(4)的光指示器接通报警;当油位高于要求的最低油位且润滑系统工作时,机油的压力克服弹簧(8)的弹力将膜片(7)顶起并带动上触点(5),与下触点(6)分离,报警器切断电流,使光指示器断电,表明油位正常。

    膜片(7)采用圆环形薄片,上表面贴有一层高弹力涤纶骨架,根据内燃机润滑系统不同,其厚度为0.2~2mm,为增加密封效果,在无骨架一面环形的两个径向边沿上有环形凸起;为使膜片的定位,在贴有骨架一面接近径向外缘处上有环形小凸起。

    为克服润滑油介质油污的影响,下触点(6)采用高弹性、耐腐蚀的铍青铜材料,下触点(6)的高弹性使上触点(5)在复位时造成下触点(6)的凸起在径向产生移位,使电触点具有自洁功能。

    胶木盖(2)内腔与外部之间有通气孔以保持内部气压的稳定,通气孔与内通孔平行,通气孔外口被接线柱(1)遮住1/5~4/5,以防止灰尘和水的进入。

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一种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由壳体和胶木盖对接组成,壳体上有机油进孔,对接后形成的内腔里,装有弹簧、上触点、下触点和氟硅橡胶膜片,膜片将内腔分开形成上、下空腔且密封,在机油压力和弹簧作用下,膜片带动上触点实现和下触点的合、离。它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耐久性、耐温性和耐压性都很高的内燃机机油油位报警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