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4401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4734.7

申请日:

2014.06.23

公开号:

CN104060076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1D 9/40申请日:20140623|||公开

IPC分类号:

C21D9/40; C21D1/26

主分类号:

C21D9/40

申请人:

泛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施天津; 黄志东; 洪达毅

地址: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彭美路1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陈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退火装置的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本发明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包括轴承套圈通过送料槽进行送料,再进行进料和感应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沿轴承套圈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外,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尾部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该轴承套圈停留加热后被下一个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落入出料槽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感应加热时,轴承套圈被定位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和进料感应夹具垂直地相接,进入送料槽的轴承套圈,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方向。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

5.
  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以及与高频加热机相连的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具有进料槽和感应夹具功能的进料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和进料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构成,支承座上设有相对置的支承条,支承条与进料气缸轴线平行。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在感应圈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弹性定位棒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 棒压于轴承套圈的环形沟槽中,所述弹性定位部由压杆和压杆上的弹簧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垂直相接,所述感应圈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

说明书

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带螺栓顶丝的外球面轴承,装入螺丝后螺纹孔周边容易产生裂纹,造成轴承装在轴上松动,轴承寿命缩短,导致设备发生故障、整机瘫痪。因而需要对轴承内圈的螺孔部进行退火,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的退火设备是高频加热机加感应圈的方式,工人手工戴手套竖向地拿着轴承内圈放在感应圈下方,轴承内圈置于工作台上,其螺孔部位于感应圈内,经过2秒左右,完成局部感应加热,这种人工控制并且人工上料、持料、出料的方式,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影响轴承整体质量。
针对此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203174164U提出了一种带顶丝外球面轴承的内圈顶丝孔退火装置,冷却台上设置有垂直的芯轴座,芯轴座上方是加热圈,模仿上述的人工感应退火,但是这种装置机械化程度低,需要要人工上料、出料、启动加热装置,而且还要人工调节轴承的高度,使螺孔和感应圈对准,因芯轴与轴承套圈全接触,需通过冷却台对轴承套圈其它部位冷却,以保持工件合适的温度,需要单独设置进、出水管。而另一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740923A,公开了一种半自动轴承高频退火装置,能够自动实现上料、加热和出料,但是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机器维护费用高,具有上料装置、旋转装置、升降装置、退料装置和带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需要推料气缸、上升气缸和退料气缸三个气缸,也是通过垂直的芯轴夹具来持料加热,轴承套圈容易过热,需要冷却,机器运行复杂、故障率高。
因而,现有设备的轴承内圈螺孔高频退火方式,都是使轴承套圈的轴线在垂直状态下进行,要么使用人工上料、下料,机械化程度低,要么就要用多个气缸进行送料、升料、退料,而且夹具同时被感应加热,需要进行冷却降温,设备结构和运作复杂、维护成本高,容易出故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它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轴承套圈通过送料槽进行送料,再进行进料和感应加热,其创新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沿轴承套圈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外,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尾部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该轴承套圈停留加热后被下一个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落入出料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套圈在感应加热时,轴承套圈被定位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中。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和进料感应夹具垂直地相接,进入送料槽的轴承套圈,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以及与高频加热机相连的感应圈,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具有进料槽和感应夹具功能的进料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和进料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构成,支承座上设有相对置的支承条,支承条与进料气缸轴线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在感应圈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弹性定位棒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定位棒压于轴承套圈的环形沟槽中,所述弹性定位部由压杆和压杆上的弹簧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垂直相接,所述感应圈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
本发明使轴承套圈的轴线在水平状态下进行送料、进料和加热,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前行,省去了送料气缸,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到达进料装置时,由进料气缸水平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行进和出料;轴承套圈在进 料感应夹具中,在进料气缸的作用间歇式地依次行进,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在停顿的间歇,轴承套圈的螺孔部被感应加热,感应圈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送料气缸再次推料时,感应圈停止加热,下一个轴承套圈将加热完毕的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而落入出料槽中,省去了出料气缸;由于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不是环形的封闭结构,不能产生与加热电流相对应的涡电流,并且与轴承套圈的接触面积小,进料感应夹具以及置于其中的轴承部位温度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是悬空在外的轴承套圈螺孔部被感应加热,因而即保证了加热温度,又省去了具有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设备结构进一步简化。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仅需要一个气缸,不用设置冷却装置,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退火装置的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进料感应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退火装置进料感应夹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1、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3,以及与高频加热机3相连的感应圈,所述送料槽1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送料槽1通过支柱固定在工作台2上,送料槽1与工作台2的夹角为15度-25度,送料槽1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4垂直相接。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进料感应夹具4,进料感应夹具4即作为进料槽又作为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4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与送料槽1垂直相交,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为至少将轴承套圈10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料感应夹具4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为V形槽 结构。进料感应夹具4包括L形支座41和V形架42,V形架42的V形槽421作为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V形槽421的走向与送料槽1的走向相垂直,并且V形槽421水平延伸,这就使得轴承套圈10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的走向与轴承套圈10的轴线相同,V形槽421的前端和后端开口,V形槽421仅能将轴承套圈10的下部半包围,并且与轴承套圈10线接触。由于进料感应夹具4为半包围结构,不是环形的封闭结构,不能产生与加热电流相对应的涡电流,并且与轴承套圈10的接触面积小,进料感应夹具4以及置于其中的轴承部位温度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是悬空在外的轴承套圈10螺孔部被感应加热,因而即保证了加热温度,又省去了具有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设备结构进一步简化。
如图4所示,L形支座41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2上,V形架42的一侧设有勾板,勾板上设有竖向的条形槽,螺栓穿过勾板上的条形槽和L形支座41的竖板后,将两者连接,条形槽可以调节V形架4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轴承套圈10的需要,并且L形支座41与可以装配不同开度的V形架42,本实施例中V形架42的V形槽421为直角槽,直角槽的一侧与送料槽1下端的槽底相接。
在进料感应夹具4后方的工作台2上固定有进料气缸5,进料气缸5轴线与进料感应夹具4承料位中轴承套圈10的轴线重合,进料气缸5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推杆51,推杆51的前端与轴承套圈10的端面相对应,进料气缸5的活塞行程略大于一个轴承套圈10的长度,正好将刚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的最后一个轴承套圈10向前推进一个轴承套圈10的长度,推杆51后退后,下一个轴承套圈10滚入进料感应夹具4。轴承套圈10从倾斜的送料槽1中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轴承套圈10的轴线水平并且与进料感应夹具4的V形槽421线接触。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端外侧,悬空地设有感应圈6,感应圈6为Ω形,其开口两端的铜管与高频加热机3连接,感应圈6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使得轴承套圈10可以从中通过,感应圈6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在感应圈6的下方设有出料槽7,出料槽7为向下的倾斜槽,出料槽7的走向与进料感应夹具4的走向相同。在进料气缸5的活塞的作用下,推杆51推动所述轴承套圈10在进料感应夹具4中间歇式地行进,图2中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中可容纳3个轴承套圈10,各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轴向移动,轴承套圈10到达进料感应夹具4的尾部时,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悬伸出进料感应夹具4,螺孔部正好位于感应圈6中。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进料感应夹具4在感应圈6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8,弹性定位棒8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弹性定位棒8为L形,其竖立部通过螺栓固定在V形架42上,其横向的压杆81具有锥度,在压杆81上固定地套有弹簧82,依靠压 杆81和弹簧82形成弹性定位部,当轴承套圈10通过时,弹性定位棒8能让位,而轴承套圈10停留进行加热时,弹性定位棒8正好压于轴承套圈10的环形沟槽中。
进料感应夹具4还可以是另外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9构成,支承座9上设有相对置的圆柱形支承条91,支承条91与进料气缸5轴线平行,支承条91设于支承座8的V形槽中,支承条91由压块92固定,支承条91与轴承套圈10的下部线接触,轴承套圈10的大部分都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4之外,通过调节两支承座9的开合距离以及加减垫片来调节高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轴承套圈10。
如图5和图7所示,作为承料位的V形架42伸出于L形支座41,两支承条91也伸出于支承座9,保证轴承套圈10感应加热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10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包括轴承套圈10通过送料槽1进行送料,再通过进料装置进料,然后进行感应加热,所述轴承套圈10在送料槽1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10具有螺孔11,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6方向;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在进料气缸5的作用下,轴承套圈10沿其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10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4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4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10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10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4外,轴承套圈10到达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部时,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4并位于感应圈6中,在停顿的间歇时段,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被感应加热,感应圈6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进料气缸5再次推料时,感应圈6停止加热,下一个轴承套圈10将加热完毕的轴承套圈10推出进料感应夹具4,落入倾斜的出料槽7中,轴承套圈10顺着出料槽7下滑落入料框中。
本发明使轴承套圈10的轴线在水平状态下进行送料、进料和加热,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轴承套圈10在送料槽1中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前行,省去了送料气缸,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到达进料装置时,由进料气缸5水平推动轴承套圈10在进料感应夹具4中行进并出料,省去了出料气缸。因而,本发明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仅需要一个气缸,不用设置冷却装置,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0076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0076A21申请号201410284734722申请日20140623C21D9/40200601C21D1/2620060171申请人泛科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62300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彭美路132号72发明人施天津黄志东洪达毅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9代理人陈敏54发明名称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退火装置的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

2、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本发明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0076ACN10。

3、4060076A1/1页21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包括轴承套圈通过送料槽进行送料,再进行进料和感应加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沿轴承套圈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外,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尾部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该轴承套圈停留加热后被下一个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落入出料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感应加热。

4、时,轴承套圈被定位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和进料感应夹具垂直地相接,进入送料槽的轴承套圈,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5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以及与高频加热机相连的感应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具有进料槽和感应夹具功能的进料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

5、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和进料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构成,支承座。

6、上设有相对置的支承条,支承条与进料气缸轴线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在感应圈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弹性定位棒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棒压于轴承套圈的环形沟槽中,所述弹性定位部由压杆和压杆上的弹簧构成。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垂直相接,所述感应圈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权利要求书CN104060076A1/4页3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

7、及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轴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0002带螺栓顶丝的外球面轴承,装入螺丝后螺纹孔周边容易产生裂纹,造成轴承装在轴上松动,轴承寿命缩短,导致设备发生故障、整机瘫痪。因而需要对轴承内圈的螺孔部进行退火,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的退火设备是高频加热机加感应圈的方式,工人手工戴手套竖向地拿着轴承内圈放在感应圈下方,轴承内圈置于工作台上,其螺孔部位于感应圈内,经过2秒左右,完成局部感应加热,这种人工控制并且人工上料、持料、出料的方式,劳动强度大、条件差、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影响轴承整体质量。0003针对此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20。

8、3174164U提出了一种带顶丝外球面轴承的内圈顶丝孔退火装置,冷却台上设置有垂直的芯轴座,芯轴座上方是加热圈,模仿上述的人工感应退火,但是这种装置机械化程度低,需要要人工上料、出料、启动加热装置,而且还要人工调节轴承的高度,使螺孔和感应圈对准,因芯轴与轴承套圈全接触,需通过冷却台对轴承套圈其它部位冷却,以保持工件合适的温度,需要单独设置进、出水管。而另一项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740923A,公开了一种半自动轴承高频退火装置,能够自动实现上料、加热和出料,但是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机器维护费用高,具有上料装置、旋转装置、升降装置、退料装置和带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需要推料气缸、上升气缸和。

9、退料气缸三个气缸,也是通过垂直的芯轴夹具来持料加热,轴承套圈容易过热,需要冷却,机器运行复杂、故障率高。0004因而,现有设备的轴承内圈螺孔高频退火方式,都是使轴承套圈的轴线在垂直状态下进行,要么使用人工上料、下料,机械化程度低,要么就要用多个气缸进行送料、升料、退料,而且夹具同时被感应加热,需要进行冷却降温,设备结构和运作复杂、维护成本高,容易出故障。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及装置,它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0006。

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轴承套圈通过送料槽进行送料,再进行进料和感应加热,其创新在于,所述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沿轴承套圈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外,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尾部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该轴承套圈停留加热后被下一个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落入出料槽中。说明书CN104060076A2/4页40007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套圈在感应加热时,轴承套圈被定位于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中。00。

11、08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和进料感应夹具垂直地相接,进入送料槽的轴承套圈,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方向。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00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以及与高频加热机相连的感应圈,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具有进料槽和感应夹具功能的进料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与送料槽垂直相交,轴承套圈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后,轴承套圈的轴线水平且与夹具线接触;所述进料感应夹具为至少将轴承套圈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和后端开口,。

12、后端开口处设有与所述进料气缸相连的推杆,进料气缸轴线与所述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气缸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间歇式地行进,所述感应圈悬空地位于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外侧,感应圈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方向。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装载轴承套圈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和进料气缸安装在工作台上。0012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构成,支承座上设有相对置的支承条,支承条与进料气缸轴线平行。0013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感应夹具在感应圈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弹性定位棒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00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定位棒压于轴承套圈的环。

13、形沟槽中,所述弹性定位部由压杆和压杆上的弹簧构成。0015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槽是从高向低走向的倾斜槽,所述送料槽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垂直相接,所述感应圈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0016本发明使轴承套圈的轴线在水平状态下进行送料、进料和加热,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轴承套圈在送料槽中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前行,省去了送料气缸,轴承套圈首尾相接地到达进料装置时,由进料气缸水平推动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行进和出料;轴承套圈在进料感应夹具中,在进料气缸的作用间歇式地依次行进,轴承套圈到达进料感应夹具的前端时,轴承套圈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并位于感应圈中,在停顿的间歇,轴承套圈的螺孔部被感应加热,感应圈。

14、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送料气缸再次推料时,感应圈停止加热,下一个轴承套圈将加热完毕的轴承套圈推出进料感应夹具而落入出料槽中,省去了出料气缸;由于进料感应夹具为开放式结构,不是环形的封闭结构,不能产生与加热电流相对应的涡电流,并且与轴承套圈的接触面积小,进料感应夹具以及置于其中的轴承部位温度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是悬空在外的轴承套圈螺孔部被感应加热,因而即保证了加热温度,又省去了具有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设备结构进一步简化。00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它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仅需要一个气缸,不用设置冷却装置,设备结构和运行。

15、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附图说明0018图1是本发明退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4060076A3/4页50019图2是图1的俯视图。0020图3是本发明退火装置的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0021图4是图1中进料感应夹具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5是图4的俯视图。0023图6是本发明退火装置进料感应夹具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7是图6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002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轴承套圈螺孔高频自动退火装置,包括送料槽1、进料装置、感应夹具、高频加热机3,以及与高频加热机3相连的感应圈,所述送料槽1是从高向低走向的。

16、倾斜槽,送料槽1通过支柱固定在工作台2上,送料槽1与工作台2的夹角为15度25度,送料槽1的下端与进料感应夹具4垂直相接。0027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气缸以及进料感应夹具4,进料感应夹具4即作为进料槽又作为感应夹具,进料感应夹具4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与送料槽1垂直相交,如图1、图4和图5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为至少将轴承套圈10上部暴露的开放式结构,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端和后端开口。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进料感应夹具4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为V形槽结构。进料感应夹具4包括L形支座41和V形架42,V形架42的V形槽421作为装载轴承套圈10的承料位,V形槽421的走向与送料槽1的走向相垂直,并。

17、且V形槽421水平延伸,这就使得轴承套圈10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的走向与轴承套圈10的轴线相同,V形槽421的前端和后端开口,V形槽421仅能将轴承套圈10的下部半包围,并且与轴承套圈10线接触。由于进料感应夹具4为半包围结构,不是环形的封闭结构,不能产生与加热电流相对应的涡电流,并且与轴承套圈10的接触面积小,进料感应夹具4以及置于其中的轴承部位温度并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是悬空在外的轴承套圈10螺孔部被感应加热,因而即保证了加热温度,又省去了具有冷却水管的冷却装置,设备结构进一步简化。0028如图4所示,L形支座41通过螺栓固定在工作台2上,V形架42的一侧设有勾板,勾板上设有竖向的条形槽,。

18、螺栓穿过勾板上的条形槽和L形支座41的竖板后,将两者连接,条形槽可以调节V形架42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轴承套圈10的需要,并且L形支座41与可以装配不同开度的V形架42,本实施例中V形架42的V形槽421为直角槽,直角槽的一侧与送料槽1下端的槽底相接。0029在进料感应夹具4后方的工作台2上固定有进料气缸5,进料气缸5轴线与进料感应夹具4承料位中轴承套圈10的轴线重合,进料气缸5的活塞杆前端连接有推杆51,推杆51的前端与轴承套圈10的端面相对应,进料气缸5的活塞行程略大于一个轴承套圈10的长度,正好将刚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的最后一个轴承套圈10向前推进一个轴承套圈10的长度,推杆51后退后,下一。

19、个轴承套圈10滚入进料感应夹具4。轴承套圈10从倾斜的送料槽1中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轴承套圈10的轴线水平并且与进料感应夹具4的V形槽421线接触。0030如图2和图3所示,在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端外侧,悬空地设有感应圈6,感应圈6为形,其开口两端的铜管与高频加热机3连接,感应圈6的环面垂直于所述承料位长度说明书CN104060076A4/4页6方向,使得轴承套圈10可以从中通过,感应圈6的加热时间由控制单元控制。在感应圈6的下方设有出料槽7,出料槽7为向下的倾斜槽,出料槽7的走向与进料感应夹具4的走向相同。在进料气缸5的活塞的作用下,推杆51推动所述轴承套圈10在进料感应夹具4中间歇式地。

20、行进,图2中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中可容纳3个轴承套圈10,各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轴向移动,轴承套圈10到达进料感应夹具4的尾部时,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悬伸出进料感应夹具4,螺孔部正好位于感应圈6中。0031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进料感应夹具4在感应圈6侧的端部安装有弹性定位棒8,弹性定位棒8的弹性定位部位于所述承料位的上方。弹性定位棒8为L形,其竖立部通过螺栓固定在V形架42上,其横向的压杆81具有锥度,在压杆81上固定地套有弹簧82,依靠压杆81和弹簧82形成弹性定位部,当轴承套圈10通过时,弹性定位棒8能让位,而轴承套圈10停留进行加热时,弹性定位棒8正好压于轴承套圈10的环形沟槽中。0。

21、032进料感应夹具4还可以是另外的实施方式,如图6和图7所示,进料感应夹具4由两个相距有间隔的支承座9构成,支承座9上设有相对置的圆柱形支承条91,支承条91与进料气缸5轴线平行,支承条91设于支承座8的V形槽中,支承条91由压块92固定,支承条91与轴承套圈10的下部线接触,轴承套圈10的大部分都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4之外,通过调节两支承座9的开合距离以及加减垫片来调节高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轴承套圈10。0033如图5和图7所示,作为承料位的V形架42伸出于L形支座41,两支承条91也伸出于支承座9,保证轴承套圈10感应加热效果。00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10螺孔高频自动退火方法,。

22、包括轴承套圈10通过送料槽1进行送料,再通过进料装置进料,然后进行感应加热,所述轴承套圈10在送料槽1中滚动前行,轴承套圈10具有螺孔11,待退火螺孔端朝向感应圈6方向;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滚动进入进料感应夹具4后,在进料气缸5的作用下,轴承套圈10沿其轴线水平地间歇式行进,轴承套圈10轴线和进料感应夹具4承料位的长度方向平行,进料感应夹具4为开放式结构并且与轴承套圈10线接触,至少轴承套圈10的上部暴露于进料感应夹具4外,轴承套圈10到达进料感应夹具4的前部时,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伸出进料感应夹具4并位于感应圈6中,在停顿的间歇时段,轴承套圈10的螺孔部被感应加热,感应圈6的加热时间由控制。

23、单元控制,进料气缸5再次推料时,感应圈6停止加热,下一个轴承套圈10将加热完毕的轴承套圈10推出进料感应夹具4,落入倾斜的出料槽7中,轴承套圈10顺着出料槽7下滑落入料框中。0035本发明使轴承套圈10的轴线在水平状态下进行送料、进料和加热,因而简化了设备结构,轴承套圈10在送料槽1中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前行,省去了送料气缸,轴承套圈10首尾相接地到达进料装置时,由进料气缸5水平推动轴承套圈10在进料感应夹具4中行进并出料,省去了出料气缸。因而,本发明能自动实现进料、加热和退料,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有效保证退火质量,并且仅需要一个气缸,不用设置冷却装置,设备结构和运行简单、制造和维护成本低。0036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60076A1/6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2/6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3/6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4/6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105/6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116/6页12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60076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铁的冶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