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804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1804A21申请号201410236680722申请日20140530F28D7/00200601F28F9/2220060171申请人江胜坤地址226200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吕四港镇小明村36号72发明人江胜坤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代理人胡定华54发明名称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分别开有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出口端设有冷流体进口,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进口端设有冷流体出口,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端之。
2、间的壳体内依次设有多个旋流结构、换热管和换热组件,换热管上设有多个旋流节。本发明的热流体从壳体的一端进去,另一端出去,而冷流体正好逆向碰撞,增加了接触面积,增加了热交换的行程量,提高了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1804ACN104061804A1/1页21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两端分别开有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所述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出口端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进口端设有冷流体出口,所述热流体进口和热。
3、流体出口端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设有多个旋流结构、换热管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管上设有多个旋流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包括旋流板,所述旋流板上开有滤孔,所述旋流板中间开有安装转轴的轴孔,所述转轴由电机带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靠近旋流结构处形成一个扩展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保温箱和设于保温箱内的换热盘管。权利要求书CN104061804A1/2页3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背景。
4、技术0002管壳式换热器的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换热率低的大部分原因是两种流体没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换热行程短。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率高的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两端分别开有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所述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出口端设有冷流体进口,所述壳体顶部靠近热流体进口端设有冷流体出口,所述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端之间的壳体内依次设有。
5、多个旋流结构、换热管和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管上设有多个旋流节。0005所述旋流结构包括旋流板,所述旋流板上开有滤孔,所述旋流板中间开有安装转轴的轴孔,所述转轴由电机带动。0006所述换热管靠近旋流结构处形成一个扩展口。0007所述换热组件包括保温箱和设于保温箱内的换热盘管。000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热流体从壳体的一端进去,另一端出去,而冷流体正好逆向碰撞,增加了接触面积,增加了热交换的行程量,提高了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附图说明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发明的旋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0011其中1、壳体,2、热流体进口,3、热流体出口,4、冷流体进口,5、冷流体出口,6。
6、、换热管,7、旋流节,8、旋流板,9、滤孔,10、轴孔,11、转轴,12、电机,13、扩展口,14、保温箱,15、换热盘管。具体实施方式0012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定。0013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改进的大行程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两端分别开有热流体进口2和热流体出口3,壳体1顶部靠近热流体出口3端设有冷流体进口4,壳体1顶部靠近热流体进口2端设有冷流体出口5,热流体进口2和热流体出口3端之间的壳体说明书CN104061804A2/2页41内依次设有多个旋流结构、换热管6和换热组件,。
7、换热管6上设有多个旋流节7,能将流体不断的回旋,增加换热时间。0014图2所示,旋流结构包括旋流板8,旋流板8上开有滤孔9,旋流板8中间开有安装转轴11的轴孔10,转轴11由电机12带动。电机12带动轴转动,旋流板8随之转动,热流体通过旋流板8流动起来。0015换热管6靠近旋流结构处形成一个扩展口13。流体从热流体进口进去,经过旋流结构后直奔扩展口13,进入换热管6进行换热。0016换热组件包括保温箱14和设于保温箱14内的换热盘管15,再次换热,并且进行保温,减少热散失。0017本发明的热流体从壳体1的一端进去,另一端出去,而冷流体正好逆向碰撞,增加了接触面积,增加了热交换的行程量,提高了两种流体的接触时间。说明书CN104061804A1/2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1804A2/2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180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