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型材连铸连轧的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成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铸连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长型材连铸连轧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长型材生产方式为坯料经连铸机拉出后由冷床下料,运至轧钢车间的上料工段,上料后送入加热炉加热,或者坯料经连铸机拉出后通过热送辊道直接运至轧钢车间加热炉加热,这样在进加热炉前坯料可以保留一定的温度,大幅度节约燃料的消耗。连铸连轧是目前轧钢领域公认的经济、有效的生产工艺,然而对于长材轧制技术领域没有行之有效的连铸连轧技术,主要原因是长型材轧制使用的连铸坯断面尺寸较小,按目前的产业政策配备大转炉,如果使用单流连铸机,由于拉坯速度的限制,连铸机拉坯时间太长,且和轧机地生产节奏无法对应;如果采用多流连铸机,轧制周期一般要远远长于连铸机的出坯周期,如此导致等待进入轧机的坯料表面温降太大,需要送入加热炉加热后才可以轧制,浪费燃料。
长材生产的加热时间随钢种的变化而变化,对于那些对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不敏感的钢种,应用现有设备对坯料进行加热,即加热炉加热,加热时间比较长。加热炉加热时间越长,对坯料的氧化烧损越大,金属收得率越低。带来的结果就是企业收益率较低,有待于改善。
目前国内存在一大批钢铁企业要专门设置煤气发生炉为轧钢车间加热炉提供燃料,在建设时就增加了大笔投资,建成后燃料的消耗,污染的处理,各种问题凸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加热时间和保温时间要求不高的普通钢种,提供一种长型材连铸连轧的生产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长型材连铸连轧的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连铸机和出坯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坯辊道端部一侧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保温过渡台架、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和轧机;连铸坯经第一保温过渡台架过渡后逐根送至第一感应加热装置进行补热后经轧机进行轧制。
所述出坯辊道端部设置有冷床。所述第一保温过渡台架与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之间还设有第二保温过渡台架,所述第二保温过渡台架还依次连接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和上料
台架;冷却的连铸坯经上料台架上料后,再经第二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后由第二保温过渡台架后热送至第一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后再经轧机进行轧制。所述第一保温过渡台架和第二保温过渡台架的一侧可设有废坯剔除及称重装置。其中连铸机为多流连铸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金属收得率,提高产品竞争力;
(2)在连铸出坯辊道处对坯料进行感应加热,可有效减少燃料消耗和环境污染;
(3)对于钢铁企业,节约了煤气发生炉和燃料输送的投资。本发明在长型材的生产中可广泛应用,且设备简单,投资少,收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1是连铸机,件2是出坯辊道,件3是第一保温过渡台架,件4是第一感应加热装置,件5是轧机,件6是冷床,件7是上料台架,件8是第二感应加热装置,件9是第二保温过渡台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长型材连铸连轧的生产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连铸机1和出坯辊道2,出坯辊道2端部一侧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保温过渡台架3、第一感应加热装置4和轧机5;由多流连铸机1拉出的坯料多排并行于出坯辊道2上,行至出坯辊道2端部,横移至第一保温过渡台架3,根据生产节奏,由第一感应加热装置4进行加热后送入轧机5进行轧制。
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出坯辊道2端部一侧设置有冷床6,第一保温过渡台架3与第一感应加热装置4之间设有第二保温过渡台架9,所述第二保温过渡台架9还依次连接有第二感应加热装置8和上料台架7;连铸坯自冷床6下料的连铸冷坯由上料台架7上料经第二感应加热装置8加热,经第二保温过渡台架过,由第一感应加热装置4进行2次加热后轧制。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第一保温过渡台架3的一侧设置有废坯剔除装置和称重装置,用来对连铸坯进行剔除及称重,当然废坯剔除装置和称重装置的位置也可以设置第二保温过渡台架9的一侧,或者废坯剔除装置设置在第一保温过渡台架3的一侧、称重装置设置在第二保温过渡台架9的一侧。类似的变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加热装置可根据坯料大小和轧制生产节奏设置数量。
本发明提出了在长型材生产车间可以不使用加热炉,同时利用过渡台架解决连铸机与轧机节奏不匹配的问题,利用感应加热装置对坯料进行补热,同时保留冷坯上料。本发明可成功减少燃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金属收得率,且设备简单,投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