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8276045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510025313.3

申请日:

20050422

公开号:

CN1850188A

公开日:

200610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74,A61K9/06,A61P15/00

主分类号:

A61K36/74,A61K9/06,A61P15/00

申请人:

广西花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飞燕

地址:

545007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红光路74号

优先权:

CN200510025313A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罗大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红流浸膏及制备工艺方法。花红流浸膏由清膏与适当的溶剂调制而成,本发明具有工艺合理,生产简便,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纯度大,服用量少等优点,能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用于湿热型的妇女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是临床受欢迎和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由活性成分与溶剂调制而成,组分和重量份数包括:活性成分1~20份,溶剂1~20份;所说的活性成分是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的:一点红1000~5000份    白花蛇舌草1500~6600份地桃花1000~5000份    白背桐1500~6600份菥蓂1500~6600份      鸡血藤1500~7500份桃金娘根1000~500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性成分是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的:一点红3334份    白花蛇舌草2000份    地桃花3334份白背桐2000份    菥蓂2000份          鸡血藤2666份桃金娘根333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剂为重量浓度为50%~95%的乙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溶剂为重量浓度为50%~95%的乙醇。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性成分是采用常规的水提醇沉法制备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花红流浸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活性成分是这样制备的: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桐、菥蓂、鸡血藤、桃金娘根共七味药材,加水煎煮,加水量为原料药重量的8~20倍,煎煮时间为2~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80℃),获得清膏,加乙醇至乙醇的含量为50~75%,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35(80℃)的清膏,获得活性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花红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桐、菥蓂、鸡血藤、桃金娘根共七味药材,加水煎煮,加水量为原料药重量的8~20倍,煎煮时间为2~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80℃),获得清膏,加乙醇至乙醇的含量为50~75%,静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80℃)的清膏,获得活性成分,然后与溶剂混合,获得产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的中成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 其涉及一种流浸膏。

背景技术

盆腔炎是一种妇女常见病,包括盆腔生殖器官,如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等以 及盆腔腹膜与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盆腔炎多发于性活跃期的妇女,21~30岁是 盆腔炎的高发年龄。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此,许多科技工作者和有关的 制药厂商公开了各自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包括中药制剂和化学合成药物,其中,中 药制剂由于其独特的标本兼治和君臣相佐、副作用小的原因,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如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586519A和CN1552371A所报道的技术,已经商业化生产的如中 国株洲千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妇科千金片”、中国广西灵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 鸡系列产品如“金鸡片”和“金鸡胶囊”等。

上述的技术和产品,不仅治疗效果不尽人意,而且均为活性成分与固体药物辅料 组成的固体药物,尤其是中国专利CN1586519A和CN1552371A所报道的技术,在制 备过程中,将活性药物之一的一点红部分粉碎至粉末,然后与其他的活性成分提取物 混合后再与药物辅料压片或制丸或填充于胶囊中。其存在的缺陷是十分显著的,释药 速度慢,加入辅料使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等。尤其是所采用的药物辅料均为无机填料, 不能被吸收,如装填与胶囊中时,辅料还将与由明胶制成的胶囊发生反应,使胶囊不 容易溶解,导致溶解速度降低,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在制备过程中,粉尘大,卫生 条件较难控制。且每次需服用量较大,患者不易接受。

因此,寻求一种新的剂型,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是本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公开一种花红流浸膏,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 上述缺陷,满足人们的需要;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公开上述花红流浸膏的制备方法,以便于工业 化生产。

本发明的花红流浸膏是由活性成分与溶剂调制而成,组分和重量份数包括:

活性成分1~20份,溶剂1~20份,

所说的溶剂选自重量浓度为50%~95%乙醇中的一种;

所说的活性成分是采用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的:

一点红1000~5000份    白花蛇舌草1500~6600份

地桃花1000~5000份    白背桐1500~6600份

菥蓂1500~6600份      鸡血藤1500~7500份

桃金娘根1000~5000份。

最佳重量份数的原料为:

一点红3334份    白花蛇舌草2000份    地桃花3334份

白背桐2000份    菥蓂2000份          鸡血藤2666份

桃金娘根3334份。

发明人发现,所说的流浸膏中溶剂的最佳重量含量为80%~95%。

所说的活性成分是采用常规的水提醇沉法制备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桐、菥蓂、鸡血藤、桃金娘根共七味药材, 加水煎煮,加水量为原料药重量的8~20倍,煎煮时间为2~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80℃),获得清膏,加乙醇至乙醇的含量为50~75%,静 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80℃)的清膏。

本发明的花红流浸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桐、菥蓂、鸡血藤、桃金娘根共七味药材, 加水煎煮,加水量为原料药重量的8~20倍,煎煮时间为2~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 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1.23(80℃),获得清膏,加乙醇至乙醇的含量为50~75%,静 置,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5(80℃)的清膏,获得活性成分,然 后与溶剂混合,获得产品。

本发明采用减压浓缩,温度为60~80℃,压力为:0.01~0.5Mpa。

本发明的花红流浸膏,可用于治疗妇女慢性盆腔炎等疾病,服用方法与常规的相 同,但是剂量可大大减小,仅为CN1586519A和CN1552371A公开的技术中的70%, 而治疗效果却大大提高。

由于本发明采用溶剂将所说的活性成分配制成为混悬液,产品中不含有常规的无 机填料,患者服用后,加快了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没有副作用。

由上述公开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的花红流浸膏,生产简便,吸收速度快,生 物利用度高、纯度大,服用量少等,能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在制备过程中,无粉 尘,卫生条件容易控制,且服用量小,患者容易接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原料药处方:

一点红3334克,白花蛇舌草2000克,地桃花3334克,白背桐2000克,菥蓂2000 克,鸡血藤2666克,桃金娘根3334克。

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

将一点红、白花蛇舌草、地桃花、白背桐、菥蓂、鸡血藤、桃金娘根共七味药材, 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量为药量的10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为药量的8倍量, 煎煮1.5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80℃)的清膏,获得活性成分 810g备用;

将95%乙醇230g加入活性成分810g中,混合,获得花红流浸膏产品。

其中:活性成分重量份数为0.78g/ml。

                             实施例2

原料药处方:

一点红1500克,白花蛇舌草4000克,地桃花2000克,白背桐4500克,菥蓂4500 克,鸡血藤5000克,桃金娘根4000克。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 漉法(2000版中国药典附录I 0),用60%乙醇做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 5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续漉液80kg,滤过,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 (80℃)的清膏,获得活性成分2550g备用;

将95%乙醇500g加入活性成分2550g中,混合,获得花红流浸膏产品。

其中:活性成分重量份数为0.79g/ml。

                         实施例3

临床试验结果:

临床对比:实施例1的花红流浸膏与妇科千金片做对比试验,其中实施例1观察组 90例,妇科千金片对照组90例)。

治疗方法:“实施例1”治疗组:4ml/次,3次/天,连用21天;妇科千金片:6片/ 次,3次/片(5.76g/天),连用21天。治疗治疗期间禁用一切与本试验药物效用相同之 处的中西药品。试验结果如下:

1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实施例1总有效率为93.7%,总愈显率为61.9%;中医症 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3%,总愈显率为52.1%;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为91.6%,总愈 显率为44.5%。妇科千金片总有效率为86.1%,总愈显率为17.4%;中医症候疗效总有 效率为81.7%,总愈显率为18.5%;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为68.2%,总愈显率为 16.6%。两组间总愈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医症候疗效总愈显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局部体征疗效总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体症状积分分别为22.16±6.12, 21.41±6.40;疗后症状积分分别为8.92±5.32,9.22±6.04。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 低于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两组治疗前后体征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体征积分分别为9.24±4.31,9.93 ±5.14;疗后体征积分分别为3.16±2.24,4.90±3.08。两组治疗后体征积分明显低于 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总数变化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白细胞总数分别为6.35 ±1.68,5.92±1.20;疗后白细胞总数分别为5.95±1.74,6.63±1.76。两组治疗前后及 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治疗前后中性白细胞变化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中性白细胞分别为 63.65±7.87,61.32±7.24;疗后白细胞总数分别为61.35±7.98,63.74±9.95。两组治 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6两组治疗前后血色素变化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血色素分别为135.14± 11.65,111.45±43.39;疗后血色素总数分别为133.31±12.75,114.86±36.48。两组治 疗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7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积液变化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疗前盆腔积液分别为0.22± 0.57,0.11±0.33;疗后盆腔积液分别为0.18±0.25,0.10±0.32。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 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实施例1组、妇科千金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86.1%(P>0.05),总 愈显率分别为61.9%、17.4%(P<0.05);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9.3%、81.7% (P>0.05),总愈显率分别为52.1%,18.5%(P<0.05);局部体征疗效总有效率分别 为91.6%、68.2%(P<0.05),总愈显率分别为44.5%,16.6%(P<0.05)。两组治疗后 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结论:实施例1与妇科千金片均为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有效中成药,二 者在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方面作用相似(P>0.05),实施例1对慢性盆腔炎湿热瘀 阻证患者的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妇科千金片(P<0.05)。

                                实施例4

1、治疗方法:

用单纯随机取样法确定治疗组及对照组病例,选用“花红颗粒”。作对照组药物。 其中“实施例1”治疗组共110例、“花红胶囊”治疗组共107例。“花红颗粒”对照组 共107例。治疗方法:“实施例1”治疗组:4ml/次,3次/天,连用21天;“花红胶囊” 治疗组:3粒/次,3次/天,连用21天;“花红颗粒”对照组:一袋(10g)/次,三次/ 天,连用21天。治疗治疗期间禁用一切与本试验药物效用相同之处的中西药品。各组 病例均来源于四个医院,见表1。

表1  各治疗组及对照组分照组公布情况   单位名称  实施例1(例)   花红胶囊(例)   花红颗粒(例)   合计(例)   柳州市工人医院  28   26   26   80   柳州市人民医院  28   27   31   86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31   32   30   93   柳州市铁路中心医院  23   22   20   65   共计  110   107   107   324

2、疗效标准:分为四级。

治愈:自觉症状消失、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阳性体征明显好转。

好转:自觉症状减轻、阳性体征好转。

无效:症状、休征无变化。

3、结果

(1)、“实施例1、花红胶囊”“花红颗粒”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实施例1   110   10   9.1   56   50.9   38   34.5   6   5.5   94.5   花红胶囊   107   8   7.5   53   49.5   38   35.5   8   7.5   92.5   花红颗粒   107   7   6.5   48   44.9   42   39.3   10   9.3   90.7

从表2看,“实施例1、“花红胶囊”,“花红颗粒”的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其 中,实施例1更是达到了94.5%。

                                     实施例5

试验目的:

根据花红流浸膏清热利湿,燥湿止带,祛瘀止痛的功能,考察其体内抗菌、解热、 镇痛、抗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为其临床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月经不调、痛经 等症,以及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提供实验依据。

1.受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

实施例1的花红流浸膏,口服,参考临床拟用量,小鼠:5.33ml/kg、2.66ml/kg,分 别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20、10倍;大鼠:2.66ml/kg、1.33ml/kg,分别相当于临床日 用量的10、5倍;家兔:0.79ml/kg、0.40ml/kg,分别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6、3倍。

2.配制方法,用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所需的的浓度。

3..动物和菌株来源、种属、品系: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4g,Wistar大鼠,体重200~250g;家兔,体重2.0~2.5kg; 动物均为普通级,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桂动许字(2000) 第001号,动物许可证:桂检证字(2000)第001号。选用雌性动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0401223)、大肠杆菌(0401220),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 验科细菌室分离鉴定。以上均为临床株。

4.试验方法选择:

根据花红流浸膏清热利湿,燥湿止带,祛瘀止痛。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月 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的功能主治,对 其进行了对大鼠痛经的影响的药效学观察指标;

4.1同剂型阳性对照组,妇炎净胶囊。

4.1.1选择依据

妇炎净胶囊功能与主治为清热祛湿,调经止带。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月经不调, 痛经,附件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

考虑其功能主治与实施例1的花红流浸膏接近,给药途径与花红流浸膏一致,故 选为同剂型阳性对照药。

4.1.2同剂型阳性药剂量设计

小鼠:7ml/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倍);大鼠:3.6ml/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0 倍);家兔:2.4ml/kg(相当于临床剂量的6.7倍)。

4.1.3阳性药配制方法,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的浓度。

5.给药方法:均为口服灌胃给药

6.试验主要步骤:

6.1对小鼠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后的保护作用:

将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接种于营养培养基试管内,于37孵箱 内培养24小时。将此培养的菌液作为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为适宜浓度,先取小鼠预试 验找出引起小鼠死亡90%以上的最小致死浓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浓度为10-3; 大肠杆菌菌液浓度为10-3。取小鼠随机分组,每组动物数为20只,雌雄各半。

小鼠随机分组后,除青霉素组外各组先连续灌胃给药4天,每天1次。于第5天 各组给药后1小时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混悬液0.5ml。青 霉素组(80万单位/kg)也于第5天皮下注射给药后1小时同样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 大肠杆菌混悬液。记录各组小鼠48小时内6小时、22小时及48小时的死亡数及其死 亡率,比较药物的保护作用。

6.2对大鼠痛经的影响:

取雌性未孕大鼠,随机分组。连续10天皮下注射乙烯雌酚注射液,第1天及第10 天每只0.8mg,第2天至第9天每只0.4mg。从第9天、第10天及第11天各组灌胃给 药,每天1次。第11天灌胃给药50分钟后。每只大鼠腹腔注射2U缩宫素。观察注射 缩宫素后30分钟内每只大鼠的扭体次数。以扭体次数评价药物对大鼠痛经的作用。

7.数据处理

以SPSS 10.0 for Windows对计数资料作Chi-square(卡方)检验,对计量资料作 T-TEST(T-检验)。

          表3  花红流浸膏对大鼠痛经的影响     组别     剂量     (1/Kg)   动物     数     扭体次数       抑制率(%)     空白对照组   妇炎净胶囊   阿斯匹林   花红片   花红片   实施例1   实施例1     1.5粒   50mg   2.50片   1.25片   2.67ml   1.33ml   10   10   10   10   10   10   10   19.1±8.4   6.8±5.1**  1.6±1.8**  6.3±4.4**  9.3±5.3*  3.4±2.7**  6.8±4.5**      65.1   91.7   66.1   51.0   81.8   64.1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8结论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花红流浸膏对缩宫素引起的痛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上 体内抗菌、解热、镇痛、抗炎和活血化瘀实验结果表明,花红流浸膏具有清热利湿, 祛瘀止痛的功能,为其临床用于湿热下注、带下黄稠,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子 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提供实验依据。

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红流浸膏及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红流浸膏及制备工艺方法。花红流浸膏由清膏与适当的溶剂调制而成,本发明具有工艺合理,生产简便,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纯度大,服用量少等优点,能更好地保留其有效成分,能够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该药清热利湿,祛瘀止痛。用于湿热型的妇女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等症,以及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是临床受欢迎和安全、稳定、有效的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