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51963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7.11 CN 102551963 A *CN102551963A* (21)申请号 201210011499.7 (22)申请日 2012.01.13 A61G 3/00(2006.01) (71)申请人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地址 116001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街 6 号 (72)发明人 赵德伟 潘成胜 张翔 陈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21212 代理人 李洪福 (54) 发明名称 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 统。
2、, 位于流动急救车车厢内, 车厢沿纵向分成左右 两室, 右室为层流手术室, 左室为 ICU 病房, 所述 的 ICU 病房内安装有康复床、 急救式呼吸机和监 护仪 ; ICU 病房开有侧门和后门, 侧门与层流手术 室相通, 后门是 ICU 病房的出入口, ICU 病房内空 气洁净度为百级。本发明将流动急救车上的车厢 分成层流手术室和 ICU 病房, 并设置了远程医疗 服务模式的接口。这种基于物联网模式的远程医 疗服务模式的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病房可以对 重大突发事件伤员提供技术有效地救援和安全的 后方转运。本发明可以实现既在事故现场实施手 术, 又可以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安全转运及途中 监护, 。
3、对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很关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1 页 2 1. 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位于流动急救车车厢内,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车 厢沿纵向分成左右两室, 右室为层流手术室 (1), 左室为 ICU 病房 (2),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安装有康复床 (3)、 急救式呼吸机 (4) 和监护仪 (5),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开有侧门 (6) 和后门 (7), 侧门 (6) 与层流手术室 (1)。
4、 相通, 后门 (7) 是 ICU 病房 (2) 的出入口, 通过梯子 (8) 上下车 ;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空气洁净度为百级, 采用独立的层流超净装置以垂直层 流方式输送空气, 空气从 ICU 病房 (2) 正上方垂直吹送入 ICU 病房 (2) 内, 回风口设在 ICU 病房(2)内底部的四角, 空气以均匀的流速向回风口输送 ; 所述的ICU病房(2)内的角落全 部为弧形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每立方尺空气中 0.5m 的尘粒数 100 颗或每升空气中 3.5 颗。 3. 根据权利要。
5、求 1 所述的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墙壁上预留网口。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51963 A 2 1/2 页 3 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在灾害、 局部战争或意外发生时, 第一时间内现场死亡人数是最多的。 据统计, 国内外历次战争数据表明, 伤后死亡率构成中, 伤后即刻占 40, 伤后 5min 占 25, 伤后 5 30min 占 15, 伤后 30min 以上占 20。另据统计, 创伤伤员第一死亡高峰 。
6、在伤后 1h 之内, 此时死亡数量占创伤死亡数的 50, 而第二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 2 4h, 其死亡数占创伤死亡数的 30, 所以对于现场急救来说, 时间就是生命。传统的急救观念 往往使得处于生死之际的伤员丧失了最宝贵的 “救命的黄金时间” , 因此, 提倡和实施现代 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势在必行。 创建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步 骤。 0003 郑琦涵、 岳茂兴、 李瑛发表的 流动便携式 ICU 急救车在农村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中的运用 CGP 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0年2月, 13(2c)和岳茂兴、 邹德威发表 的 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
7、治疗 (ICU) 病房的创建及在载人航天航天员医疗保障中的应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6, 12(4) 均对流动便携式 ICU 急救车或病房进行了描述, 但未提 及重症监护病房应具有层流功能。侯连英、 侯连玉、 龙辉发表的 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 模式在严重创伤病人中的应用 护理学报 .2010, 17(9) 虽能达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水 平, 但侧重内科重症监护, 但未涉及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监护。 发明内容 0004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要设计一种服务于院外各种急危重病患 者的集层流手术、 重症监护及术后康复于一体的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6 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 位于流动急救车车厢内, 所述的车厢沿纵向分 成左右两室, 右室为层流手术室, 左室为ICU病房, 所述的ICU病房内安装有康复床、 急救式 呼吸机和监护仪, 所述的 ICU 病房开有侧门和后门, 侧门与层流手术室相通, 后门是 ICU 病 房的出入口, 通过梯子上下车 ; 所述的 ICU 病房内空气洁净度为百级, 采用独立的层流超净 装置以垂直层流方式输送空气, 空气从ICU病房正上方垂直吹送入ICU病房内, 回风口设在 ICU 病房内底部的四角, 空气以均匀的流速向回风口输送 ; 所述的 ICU 病房内的角落全部为 弧形结。
9、构。 0007 本发明所述的 ICU 病房内每立方尺空气中 0.5m 的尘粒数 100 颗或每升空 气中 3.5 颗。 0008 本发明所述的 ICU 病房墙壁上预留网口。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0010 1、 目前国内外流动急救车上还没有这种带有层流技术的监护病房, 本发明将流动 说 明 书 CN 102551963 A 3 2/2 页 4 急救车上的车厢分成层流手术室和 ICU 病房, 并设置了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接口。这种 基于物联网模式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病房可以对重大突发事件 ( 如海难、 空难、 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 ) 伤员提供技。
10、术有效地救援和安全的后方转运。本发 明可以实现既在事故现场实施手术, 又可以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安全转运及途中监护, 对 有效地抢救危重病人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0011 2、 本发明采用安装在ICU病房顶部的高效过滤器对进入ICU病房内的空气进行净 化, 不仅可以过滤掉微粒, 而起能过滤掉细菌、 螺旋体、 立克次体等以菌团或孢子的形式存 在的微米/亚微米级微粒(1微米), 过滤细菌的效率达99以上, 感染率几乎到零, 有效 防止了外源性感染。同时, ICU 病房内采用独立的层流超净装置以垂直层流方式输送空气, 空气从 ICU 病房正上方垂直吹送入 ICU 病房内, 回风口设在 ICU 病房内底部。
11、的四角, 空气以 均匀的流速向回风口输送, 并带走和排出ICU病房内气流中的尘埃颗粒和细菌, 确保ICU病 房内的洁净度。本发明的 ICU 病房内墙角全部为弧形结构设计, 找不到任何一个 90的墙 角, 使细菌无处藏身, 避免了清除不尽的死角, 且室内无须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 既节省劳动又防止外来污染的进入。通过以上措施, 可有效降低 ICU 病房感染发生率, 提高 病人的救治效果。 附图说明 0012 本发明仅有附图 1 张, 其中 : 0013 图 1 是流动急救应急重症监护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 : 1、 层流手术室, 2、 ICU 病房, 3、 康复床, 4、 急救式。
12、呼吸机, 5、 监护仪, 6、 侧门, 7、 后门, 8、 梯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图 1 所示, 一种流动急救应急重症 监护系统, 位于流动急救车车厢内, 所述的车厢沿纵向分成左右两室, 右室为层流手术室 1, 左室为 ICU 病房 2,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安装有康复床 3、 急救式呼吸机 4 和监护仪 5, 所述 的 ICU 病房 2 开有侧门 6 和后门 7, 侧门 6 与层流手术室 1 相通, 后门 7 是 ICU 病房 2 的出 入口, 通过梯子 8 上下车 ;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空气洁净度为百级, 采用独立的层流超净装 置以垂直层流方式输送空气, 空气从 ICU 病房 2 正上方垂直吹送入 ICU 病房 2 内, 回风口设 在 ICU 病房 2 内底部的四角, 空气以均匀的流速向回风口输送 ; 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的角落 全部为弧形结构。所述的 ICU 病房 2 内每立方尺空气中 0.5m 的尘粒数 100 颗或每 升空气中 3.5 颗。所述的 ICU 病房 2 墙壁上预留网口。 说 明 书 CN 102551963 A 4 1/1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551963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