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护理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可靠护理床.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857523.8 (22)申请日 2015.10.29 A61G 7/015(2006.01) A61G 7/02(2006.01) A61G 7/057(2006.01) A61G 7/05(2006.01) (73)专利权人 吴长江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沙田镇田 头村横一横二 (72)发明人 吴长江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邓云鹏 (54) 实用新型名称 高可靠护理床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其包 括一床体 ; 所述床体设置。
2、固定部与移动部 ; 所述 移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 所述固定部设 置至少一固定位, 用于固定所述移动部 ; 所述移 动部为轮椅, 具有靠背部及与所述靠背部相连接 的座位部, 所述靠背部上设有挂钩, 所述挂钩与一 所述固定位挂接 ; 所述床体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至 少一无菌盒, 且所述无菌盒具有开口。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05094842 U 2016.03.23 CN 205094842 U 1.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床。
3、体; 所述床体设置固定部与移动部; 所述移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至少一固定位, 用于固定所述移动部; 所述移动部为轮椅, 具有靠背部及与所述靠背部相连接的座位部, 所述靠背部上设有 挂钩, 所述挂钩与一所述固定位挂接; 所述床体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一无菌盒, 且所述无菌盒具有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周缘具有吸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 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盘具有连接位, 所述连接位 与所述开口区域相连接, 所述吸盘为多。
4、个, 多个所述吸盘的规格各异, 且多个所述吸盘的连 接位尺寸相同, 以使多个所述吸盘均能与所述开口区域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吸盘槽, 所述 吸盘部分容置于所述吸盘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盘与所述开口的连接区域还 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盒上还设置有连接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带为橡皮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盒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 所述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
5、述高可靠护理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菌盒上还设有防水层。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094842 U 2 高可靠护理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床,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护理床, 是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在住院或居家护理时使用的病床; 例如, 对于瘫痪、 术后、 各种生理问题需要卧床或者其他行动不便的用户, 合适的护理床有助于其康复或者 增加其生活乐趣。 0003 例如, 中国专利201110076184.6公开了一种医疗病床, 由床框和若干床板组成, 其 床板之间有一定宽度的间隙, 床板安装在框上, 床板上分布透气孔。 医疗病床是属。
6、于医疗器 械, 专用于患者或老人。 医疗病床解决了目前病床透气性差、 护理难、 患者翻身痛苦等不足。 方案要点: 医疗病床借助多根支承条将患者柔和地水平提升和转移, 作用面积大大多于护 理人员的手掌面积, 减少了翻身次数, 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使换床单等护理治疗工作 变得轻松。 移动患者时, 患者姿势基本不动, 移动过程缓慢、 平稳、 柔软大大减轻患者痛苦。 主要用途: 医院骨科病人, 非常虚弱的危重病人, 生活不能自理的, 年迈老人和大小便失禁 患者。 0004 但是, 现有的病床, 往往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 大大限制了用户的活动范围, 在用 户具有一定活动能力时, 病床就像是一个囚笼。
7、, 使得用户不能自由活动, 只能依靠护理人 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可靠护理床, 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如何给予用户 一定的行动自由、 如何设置病床的结构、 如何调整病床的结构, 如何使得用户能够依靠自己 自行移动病床的一部分等;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 还解决了如何分离病床、 如何触控 解锁、 如何调整靠背位置的倾斜度、 如何在床上排泄等技术问题。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包括一床体; 0007 所述床体设置固定部与移动部; 所述移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0008 所述固定部设置至少一固定位, 用于固定所述移动部;。
8、 0009 所述移动部为轮椅, 具有靠背部及与所述靠背部相连接的座位部, 所述靠背部上 设有挂钩, 所述挂钩与一所述固定位挂接; 0010 所述床体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至少一无菌盒, 且所述无菌盒具有开口。 0011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开口的周缘具有吸盘。 0012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吸盘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区域上。 0013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吸盘具有连接位, 所述连接位与所述开口区域相连接, 所 述吸盘为多个, 多个所述吸盘的规格各异, 且多个所述吸盘的连接位尺寸相同, 以使多个所 述吸盘均能与所述开口区域相连接。 0014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吸盘槽, 。
9、所述吸盘部分容置于所述吸盘 说 明 书 1/7 页 3 CN 205094842 U 3 槽内。 0015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吸盘与所述开口的连接区域还设有密封圈。 0016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无菌盒上还设置有连接带。 0017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带为橡皮圈。 0018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无菌盒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开口。 0019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无菌盒上还设有防水层。 0020 采用上述方案, 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部与移动部的设计, 达到了给予用户一定的 行动自由、 有效设置病床的结构、 方便调整病床的结构, 使得用户能够依靠自己自行移动病 床的一部分等。
10、技术效果, 给予了用户一定的自由活动的协助, 特别适合康复期或者双手可 用的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护理床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护理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护理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护理床的移动部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护理床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
11、实用新型。 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7 例如, 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其包括一床体; 所述床体设置固定部与移动部; 所述移 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设置至少一固定位, 用于固定所述移动部。 例 如, 所述床体延伸设置所述移动部, 即, 用户躺在固定部上, 固定部实现主要的床体功能, 移 动部平时不用, 只有需要移动时, 用户才从固定部转移到移动部上。 优选的, 如图4所示, 所 述移动部为一轮椅。 例如, 所述轮椅采用一挂钩固定。
12、于一所述固定位。 例如, 所述轮椅设置 背靠部124与座位部125。 优选的, 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座位部枢接, 用于调整所述背靠部与所 述座位部的角度, 例如, 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座位部在90至180度内旋转; 优选的, 所述背靠部 与所述固定部平齐设置, 这样, 用户可以方便地从固定部移动到所述背靠部, 然后移动到所 述座位部, 然后调整所述背靠部的角度, 最后松开所述固定位, 即可坐上轮椅, 在一定程度 上摆脱高可靠护理床的限制, 自由行动。 又如, 如图5所示, 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座位部的夹角 设置为180度, 所述背靠部124与所述座位部125均与所述固定部110平齐设置, 并且, 所述轮 。
13、椅仅设置一个扶手部126, 这样, 平齐的所述背靠部与所述座位部分别固定于若干所述固定 位。 这样, 用户可以方便地从固定部挪动到座位部, 将背靠部竖起, 然后将轮椅与固定部脱 离。 0028 优选的, 所述轮椅卡扣固定于所述固定位, 例如, 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位, 所述轮椅 说 明 书 2/7 页 4 CN 205094842 U 4 设置两个卡扣件, 每一卡扣件对应卡扣在一个所述固定位上, 从而使得所述轮椅固定于所 述固定部; 优选的, 所述轮椅设置两个7字形的搭接部, 其枢接于所述轮椅, 例如, 所述搭接 部枢接于所述背靠部或所述座位部的一侧, 每一所述搭接部上固定设置一所述卡扣件, 所 。
14、述搭接部通过所述卡扣件卡扣在一个所述固定位上, 从而使得所述轮椅固定于所述固定 部, 并且, 使得所述轮椅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0029 如图1所示, 一种高可靠护理床, 其包括一床体; 所述床体设置固定部110与移动部 120; 所述固定部设置若干第一支撑件111, 所述移动部设置若干第二支撑件121; 如图1所 示, 所述固定部设置四个第一支撑件111, 所述移动部设置四个第二支撑件121。 例如, 第一 支撑件为床腿, 又如第一支撑件为支架; 优选的, 第一支撑件的端部设置万向轮, 这样, 所述 固定部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被移动。 又如, 第二支撑件的端部也设置万向轮; 这样, 适合。
15、所述 床体整体移动。 优选的, 第二支撑件为轮子。 0030 优选的, 各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一电控调整部, 所述床体设置一个高度调节控制 器, 各所述电控调整部共用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器, 用于在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器的控制下, 统 一调高或调低高可靠护理床, 例如, 统一自动调高或调低高可靠护理床。 例如, 所述电控调 整部包括一电动伸缩支撑杆及其控制单元, 各电控调整部的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高度调 节控制器。 这样, 用户在需要下床的时候, 可以把床体的高度降低, 以避免摔倒; 在上床之 后, 可以把床体的高度升高, 使得护理人员在护理时无须弯腰, 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优选的, 所述固定部设置第一。
16、框架部, 所述移动部设置第二框架部, 每一所述框架部设置若干伸缩 支撑杆, 通过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器, 统一上升或者下降, 以调整所述高可靠护理床相对于地 面的高度。 优选的, 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器设置逐级控制模块, 用于逐级升降各所述电控调整 部, 例如, 每一级为1厘米, 每次上升或者下降1厘米; 又如, 每一级为2厘米, 每次上升或者下 降2厘米; 以此类推。 优选的, 所述固定部设置调节区与连接区, 所述连接区柔性连接所述调 节区, 或者, 所述连接区弹性连接所述调节区; 所述固定位设置于所述连接区; 各所述第一 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调节区; 并且, 所述连接区还设置若干第三支撑件, 所述移动。
17、部可脱离设 置于所述固定部的所述连接区。 优选的, 各所述第一支撑件分别设置一电控调整部, 所述床 体设置一个高度调节控制器, 各所述电控调整部共用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器, 用于在所述高 度调节控制器的控制下, 统一调高或调低高可靠护理床的所述调节区; 这样, 在高可靠护理 床的高度变化时, 所述连接区域所述移动部的高度不变。 又如, 所述连接区通过绳索固定连 接所述调节区。 0031 其中, 所述移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如图2所示, 所述固定部设置至少一 固定位112, 用于固定所述移动部; 对应的, 所述移动部设置至少一固定件122, 其中, 各固定 件与各固定位一一对应, 即每一个固。
18、定件对应安装于一固定位; 例如, 所述移动部锁扣设置 于至少一所述固定位。 优选的, 所述固定件设置固定孔123, 用于通过所述固定孔123将所述 固定件锁扣固定于对应的所述固定位, 使得所述移动部锁扣固定于各所述固定位。 例如, 所 述移动部设置电子锁及其电控开关, 通过所述电控开关控制所述电子锁的开启或关闭, 以 使所述移动部锁扣设置于各所述固定位; 这样, 可以方便地实现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移动部 之间的固定或者脱离, 即所述移动部可脱离设置于所述固定部, 使得所述移动部电控锁扣 固定于所述固定部, 易于使用。 例如, 所述电子锁分离设置若干锁体, 各所述锁体分别连接 所述电控开关。 优选的。
19、, 所述电子锁为指纹锁; 这样, 用户在使用高可靠护理床时, 先登记身 说 明 书 3/7 页 5 CN 205094842 U 5 份, 输入指纹; 之后就可以自己通过指纹锁进行解锁或者锁定, 以使所述移动部锁扣设置于 各所述固定位。 0032 例如, 所述固定部设置固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枢接的支撑板; 所述固定板位于 所述移动部与所述支撑板之间; 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支撑件, 用于受控 缓慢升降, 从而调整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的相对角度, 使得所述高可靠护理床具有一 定倾斜角度的背靠位置, 便于用户坐着的时候使用, 也便于用户在床上进食; 这样, 经常让 病人坐起, 可防止。
20、组织紧缩, 减少水肿现象, 有助于活动能力的恢复。 例如, 所述支撑板远离 所述固定板的一端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件, 又如, 所述支撑件为套接件。 如图3所示, 所述固 定部设置固定板113以及与所述固定板枢接的支撑板114, 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 端设置支撑件115, 优选的, 所述固定部还设置支撑位116, 用于支撑所述支撑件115以及所 述支撑板114。 例如, 所述支撑位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 又如, 所述支撑位与所述固定板分 离设置, 并且, 所述固定板设置若干第一支撑件111, 所述支撑位也设置若干第一支撑件 111。 这样, 可以实现高可靠护理床的起背功能, 例如, 起背角。
21、度可达60度甚至更高的角度, 方便用户在支撑板的帮助下, 实现背部缓慢升起, 从而能够自动斜卧, 或者自动辅助坐起; 特别适合体弱的用户使用。 0033 其他实施例中, 高可靠护理床, 包括一床体, 床体设置固定部与移动部。 其中, 移动 部可脱离设置于固定部上, 并且移动部具有滚轮, 即移动部通过滚轮移动。 固定部设置固定 板以及与固定板枢接的支撑板, 具体的, 固定板连支撑板与移动部, 即固定板位于移动部与 支撑板之间, 并且, 支撑板相对固定板可转动。 进一步的, 支撑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置可 调节高度的支撑件, 以调节支撑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角度, 并且固定部的固定板上设置至少 一固定位,。
22、 用于固定移动部。 0034 根据实际情况, 支撑件包括若干插接杆, 相邻两个插接杆彼此插接, 并且, 位于端 部的插接杆设置于固定板上。 此外, 支撑件还包括连接件, 连接件套设相邻的两个插接杆, 且覆盖两个插接杆的连接区域, 这样, 令相邻两个插接杆的连接更加紧密, 可靠性更高。 例 如, 连接件与插接杆螺接。 需要说明的是, 连接杆还可以为铁质连接杆, 连接件具有磁性, 且 与连接杆磁连接。 这样, 一方面连接件不易丢失, 另一方面, 令连接件方便拿取。 0035 此外, 为了进一步提高插接杆连接的稳定性, 例如, 插接杆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凹 槽, 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插接杆的延伸方向相同,。
23、 其中一插接杆上的凹槽与与其插接的插接 杆形成紧固腔。 并且, 支撑件还包括紧固件, 紧固件用于穿设紧固腔, 以使插接的两个插接 杆连接更加紧密。 0036 需要说明的是, 凹槽内还可以并列设置若干滚珠, 以使相邻两个插接杆在插接时 更加流畅, 辅助安装。 本实施例中, 凹槽的横截面为U形。 其他实施例中, 凹槽的横截面也可 以为其他形状, 例如为V形, 梯形等。 0037 优选的, 所述固定部设置至少一侧板, 其比所述床体的床面高10至20厘米, 以防止 用户在床上睡觉时滚动掉落; 优选的, 一所述侧板设置枢接位, 其枢接一支承板, 用于在用 户坐起时, 通过旋转该支承板, 在支承板上放置物。
24、件, 例如书籍、 杯子、 饭盘、 笔记本电脑等。 优选的, 所述支承板设置容置位, 以防止支承板上的物件被无意掉落到床上, 造成不良后 果。 例如, 所述容置位设置两个夹持部, 用于夹持所述支承板上的物件; 又如, 所述容置位设 置下凹部, 用于至少部分容置所述支承板上的物件; 优选的, 所述枢接位与所述侧板滑动连 说 明 书 4/7 页 6 CN 205094842 U 6 接, 例如, 所述枢接位设置滑动部, 所述侧板设置对应的滑槽, 这样, 在使用时可以拉近所述 支承板, 或者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所述支承板的水平位置; 在不用时可以推远所述支承板, 使 用方便。 优选的, 所述侧板设置线槽,。
25、 用于连接外部的电线。 优选的, 所述支承板连接所述线 槽设置充电接口, 用于为用户的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优选的, 所述支承板设置无线充 电线圈, 用于通过无线充电方式, 为用户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 0038 例如, 所述固定板中部开设排泄口, 其下方设置安放位, 用于安放便盆。 优选的, 所 述安放位设置安装架, 安装架上滑动设置安装槽, 安装槽上固定安装有层置板, 所述便盆安 放在所述层置板上, 这样, 便于抽拉所述层置板, 以更换或清洗所述便盆。 优选的, 所述层置 板上设置若干突起的橡胶块, 以增强摩擦力, 避免所述便盆移动; 优选的, 各所述橡胶块排 列为圆形, 其高度为2。
26、至3厘米, 这个高度, 既能保证便盆的位置稳定, 又不影响便盆的取放, 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例如, 所述排泄口为圆形或者矩形。 优选的,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移动部 分别设置软垫部; 优选的, 所述固定板上的软垫部也设置所述排泄口, 即, 所述固定板中部 整体开设排泄口; 例如, 所述排泄口设置挡板; 例如, 所述固定板中部整体开设排泄口, 所述 排泄口设置挡板, 所述挡板上具有软垫部, 这样, 用户使用所述高可靠护理床更为舒服, 不 会有中间有个坑的感觉。 例如, 所述挡板设置第一分板及其第一控制装置、 第二分板及其第 二控制装置, 所述第一分板与所述第二分板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板, 所述第一控制。
27、装置用 于控制所述第一分板转动, 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分板转动; 所述第一分板 与所述第二分板配合, 用于完全封闭或开启所述排泄口。 这样, 用户采用坐起或平躺等姿势 排便都非常舒适, 如厕用户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也不易弄脏床褥, 大小便结束后, 完 全封闭所述排泄口, 躺着也很舒服, 护理人员只需在有空的时候清理一下便盆就可以了。 0039 为了进一步令使用者大小便时干净、 整洁, 例如, 所述排泄口周缘设有侧挡板, 侧 挡板位于固定板设置第一支撑件的一侧。 又如, 高可靠护理床还包括防漏管, 侧挡板上设有 安装位, 防漏管一端设置于安装位上, 并与排泄口相连通。 另一端与。
28、便盆相连通。 又如, 防漏 管可拆卸地设置于侧挡板上。 0040 侧挡板及防漏管令使用者大小便时更加干净、 整洁、 不易侧漏, 而且防漏管可拆卸 地设置于侧挡板上, 方便更换, 方便清洁。 0041 为了方便高可靠护理床的操控, 高可靠护理床也可以为声控操作。 例如, 固定部设 置声音获取器, 用于读取使用者发出的声音命令。 固定部上还设有声音控制装置, 其与高度 调节控制器、 第一控制装置及第二控制装置相连接, 其中, 声音控制装置能够读取 “升高” 、 “降低” 、“停止”“开启” 、“关闭” 等命令。 0042 当使用者发出指令后, 声音控制装置读取指令, 并将指令信号分类发送到高度调 。
29、节控制器、 第一控制装置及第二控制装置上, 通过高度控制器调节高可靠护理床的高度, 通 过第一控制器及第二控制器开启或者关闭第一分板及第二分板。 这样, 方便正在打点滴或 者不方便操控的使用者操作及调节高可靠护理床, 也无需护理人员操作, 节约人力, 并且在 无护理人员在时, 患者同样可以操作。 0043 为了提高高可靠护理床的安全性能, 例如, 移动部上设置压力感应装置、 信号发送 装置, 固定部上设置信号接收装置及警报装置。 压力感应装置用于感应移动部上的使用者, 信号发送装置用于发送信号至信号接收装置, 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接收信号, 并发送警报信 号至警报装置, 警报装置用于发出警报。 说。
30、 明 书 5/7 页 7 CN 205094842 U 7 0044 当压力感应装置在预设时间内感应不到使用者时, 信号发送装置发送信号至信号 接收装置, 并通过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这样, 使用者使用移动部过程中, 当发生意外无法重 新回到移动部上时, 便可通过警报装置警示固定部附近的护理者或者其他人。 提高了使用 移动部的安全性能。 0045 又如, 移动部上设置定位装置, 定位装置用于发送位置信息至使用终端, 其中使用 终端可为绑定的手机, 或者直接设置于固定部上的使用终端。 这样, 护理人员便可随时掌握 移动部上使用者的位置。 0046 再如, 移动部上设置呼叫装置, 呼叫装置与信号发送。
31、装置相连, 用于手动呼叫。 其 具体为, 移动部为轮椅, 轮椅的扶手上设置呼叫装置, 其中, 呼叫装置为按压结构的呼叫装 置。 当需要呼叫固定部处的护理人员时, 按压呼叫装置, 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呼叫信号, 并通 过信号接收装置, 令警报装置发出警报, 这样, 进一步增加了高可靠护理床的使用安全性, 减小突发事故给使用者带来的伤害, 当使用者需要人协助时, 方便呼唤。 0047 又如, 移动部上设置监测装置, 用于监测脉搏、 血压等基本参数, 并且监测装置与 信号发送装置相连接。 其具体为, 移动部为轮椅, 轮椅的扶手上手指监测手环, 使用者使用 时, 手腕套设于手环内, 并抵接手环内的测试区域。
32、, 这样, 便可以随时监测其基本数据, 当其 中一个数据超出预设值时, 信号发送装置危险信号至信号接收装置, 并通过信号接收装置, 将该信号发送至警报装置, 并发出警报提醒护理人员。 0048 这样, 便可随时监测使用者的安全, 当其身体异常时, 固定部端的护理人员可随时 得知, 及时并妥善的处理。 0049 此外, 高可靠护理床还包括可拆卸设置的无菌盒, 用于避免使用者的伤口感染等。 例如, 无菌盒具有开口, 开口的周缘具有吸盘, 用于吸附使用者, 具体的, 无菌盒通过吸盘与 使用者相连接, 将使用者需要的部位罩住, 使其与外界分隔。 例如, 当使用者打点滴时, 将无 菌盒罩住手部, 这样,。
33、 当使用者离开病床, 到其他地点时, 如卫生间等, 便可以很大程度的保 护使用者不被其他细菌感染。 又如, 无菌盒设置相对的两个开口, 并且无菌盒设置于移动部 上, 使用者可将手穿设于无菌盒内。 0050 根据实际情况, 吸盘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区域上。 例如, 吸盘具有连接位, 连接位 与开口区域相连接。 又如, 开口的周缘设有吸盘槽, 吸盘部分容置于吸盘槽内。 这样, 方便更 换吸盘, 进而提高无菌盒的使用灵活性。 0051 为了进一步提高无菌盒的使用灵活性, 例如, 吸盘为多个, 多个吸盘的规格各异, 且多个吸盘的连接位尺寸相同, 以使多个吸盘均能与开口区域相连接。 这样, 便可以根据实 。
34、际情况设置需要的吸盘。 0052 又如, 吸盘与开口的连接区域还设有密封圈; 或者, 无菌盒上还设有防水层, 以增 加无菌盒的可靠性。 0053 其他实施例中, 无菌盒上还设置有连接带, 用于与使用者连接。 例如, 连接带为橡 皮圈。 0054 需要指出的是, 高度调节控制器可分别操控多个第一支撑件, 即高度调节控制器 可根据需要调节多个支撑件中的部分。 例如, 当使用者需要下床时, 可单独调节其靠近脚部 的第一支撑件, 或者需要下床一侧的第一支撑杆。 这样进一步方便行动不便的使用者。 此 外, 分时控制多个第一支撑件, 还可以辅助使用者翻身。 当使用者需要翻身时, 只需调节一 说 明 书 6。
35、/7 页 8 CN 205094842 U 8 侧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即可。 0055 需要说明的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还包括,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相 互组合所形成的、 能够实施的高可靠护理床。 0056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7/7 页 9 CN 205094842 U 9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10 CN 205094842 U 10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11 CN 205094842 U 11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12 CN 205094842 U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