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十二乌鸡白凤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乌鸡白凤丸是古书《济阴纲目》中大小乌鸡丸的加减方,估计已有百年历史。它包括了乌鸡、人参、黄芪等20味中药。其中,黄芪、人参补气;鹿角胶、鹿角霜补肝肾;桑螵蛸收补肾阳;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俗称四物汤,用于养血;丹参、牡蛎用于活血、滋阴及安神;银柴胡、鳖甲清虚热;天冬滋阴;山药、芡实补脾、去湿;制香附则是理气药。不难看出,乌鸡白凤丸的作用虽很广泛,但总体来说是以补益气血为主,因此,乌鸡白凤丸适合气虚虚弱所导致的妇科疾病。
药典中乌鸡白凤丸含药二十味,将熟地黄、地黄、川芎、鹿角霜、银柴胡、芡实、山药、丹参八味粉碎成粗粉,其余乌鸡等十二味,分别酌予碎断,置罐中,另加黄酒1500g,加盖封闭,隔水炖至酒尽,取出,与上述粗粉掺匀,低温干燥,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30~40g与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90~12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制备方法中杂质多,影响疗效。
现有方法制备的乌鸡白凤丸大多存在储存时间短、不稳定,崩解时间长、吸收差等问题。此外,当归和川芎原材料非常容易出现虫蛀和霉变,影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及其制备方法,提高药物稳定性,以便储存,对药材预处理,防止药材霉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具体来说,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处方量的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将处方量的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加入黄酒后进行蒸煮,蒸煮时间为3-4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然后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
S3.取处方量的当归和川芎,分别进行水洗或采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和/或用紫外线照射处理;
S4.取处方量的党参、熟地黄和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3%-10%加入复合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6-8倍,煎煮时间为1-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浸膏,干燥得到干膏;
S5.将处方量的蜜炙黄芪、酒制五味子、煅牡蛎、鹿角胶和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混合,粉碎,得到混合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粉碎,过筛,灭菌,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抗氧剂、保鲜剂、崩解剂和炼蜜混合,制药丸;
S8.干燥步骤S7的药丸,然后打光,得十二乌鸡白凤丸。
本发明制备十二乌鸡白凤丸的过程中,对易霉变的药材当归和川芎进行了预处理,有效防止了药材霉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制备过程中加入了抗氧剂和保鲜剂,都能提高产品稳定性,易于保存。
优选地,以重量份计,步骤S1中山药为50-65份,步骤S2中去毛爪肠乌鸡65-100份,黄酒120-200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至少一项:
以重量份计,步骤S3中当归15-25份,川芎10-20份;
步骤S4中党参25-35份,熟地黄30-45份,酒炒白芍15-25份;
步骤S5中蜜炙黄芪25-35份,酒制五味子5-15份,煅牡蛎5-10份,鹿角胶8-20份,青蒿5-15份;
步骤S7中的抗氧剂5-10份,保鲜剂1-5份,崩解剂10-20份。
优选地,步骤S4所述复合酶是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按照1:1的比例组成。复合酶的加入,能提高药材的提取率,使产品中的活性成分含量提高。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水洗的步骤为: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搅拌后静置,换水,滤过,擦拭后晾干。
优选地,加入水的量为原料重量的5-6倍,静置时间为20-90分钟,换水2-3次。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采用硅藻土吸附处理的方法为: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加入水和硅藻土,搅拌,分离出原料,用水冲洗,擦拭后晾干。
优选地,包括如下技术特征中至少一项:加入水的量为原料重量的15-20倍;加入硅藻土的量为原料重量的20%-50%;搅拌时间为1-2小时。
优选地,步骤S7中的抗氧剂选自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或几种;保鲜剂选自鱼精蛋白、壳聚糖、山梨酸和羟甲基甘氨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十二乌鸡白凤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在于:
(1)对原料当归和川芎进行水洗、硅藻土吸附或紫外照射处理,有效防止了当归或川芎在存储过程中出现的霉变对十二乌鸡白凤丸产品质量的影响,降低了产品保存过程中的染菌率。
(2)加水煎煮提取过程中,加入复合酶,提高了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药材的利用率高。
(3)加入了抗氧剂和保鲜剂,药物稳定性提高,染菌率低,方便储存。
综上,本发明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软硬适中,崩解快,吸收快;产品质量稳定,存储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也更加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50-65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65-100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加入120-200份黄酒后进行蒸煮,蒸煮3-4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然后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
S3.取15-25份当归和10-20份川芎,分别进行水洗或采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和/或用紫外线照射处理;
S4.取25-35份党参、30-45份熟地黄、15-25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3%-10%加入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混合),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6-8倍,煎煮时间为1-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浸膏,干燥得到干膏;
S5.取25-35份蜜炙黄芪、5-15份酒制五味子、5-10份煅牡蛎、8-20份鹿角胶和5-15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混合,粉碎,得到混合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粉碎,过筛,灭菌,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5-10份抗氧剂(选自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抗坏血酸)、1-5份保鲜剂(选自鱼精蛋白、壳聚糖、山梨酸和羟甲基甘氨酸钠)、10-20份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淀粉钠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以及药粉重量的80%-95%炼蜜(炼蜜水份在14-18%)混合,制药丸;
S8.干燥步骤S7的药丸,然后打光,得十二乌鸡白凤丸。
蜜炙黄芪: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黄芪片拌匀,稍闷,置炒药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100kg黄芪片用炼蜜25kg。
酒炒白芍:将白芍和酒混合、搅拌,然后再稍稍闷一会儿,这时的酒水是被吸收的,等全部吸收之后,在炒成黄色,然后再太阳下晾干。每100kg白芍用酒10kg。
酒制五味子:取净五味子,用黄酒拌匀,置适宜容器内,密闭,加热蒸至表面紫黑色或黑褐色,取出干燥。每100kg五味子用黄酒20kg。
下面以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的材料、试剂和设备均为市售,其中,黄酒(5L桶装)购自山东即墨黄酒有限公司。
实施例1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50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65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型号G-22-500),蒸煮锅内蒸汽压力控制在0.1MPa,加入120份黄酒进行蒸煮,蒸煮4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煮烂的乌鸡只要用铲子翻动,鸡块就会完全散开。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真空干燥机内压力为25Pa,温度30℃。
S3.取15份当归和10份川芎,分别进行水洗处理: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的5倍加入水,搅拌20分钟后静置60分钟,换水,再次搅拌15分钟后静置40分钟,再次换水,搅拌10分钟后静置60分钟,滤过,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S4.取25份党参、30份熟地黄、15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3%加入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混合的复合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6倍,煎煮时间为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比重1.2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浸膏采用的是喷雾干燥机干燥,风机频率为35Hz,进风温度55℃;预沸腾5分钟,物料温度达30℃,开启喷雾,喷枪内压力为0.2MPa,喷枪外压力为0.5MPa,喷雾结束后,物料温度达40℃,停机,得到干膏。
S5.取25份蜜炙黄芪、5份酒制五味子、5份煅牡蛎、8份鹿角胶和5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置于混合机内,以转速40r/min混合30min后粉碎,过6号筛,过得到混合粉(细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20r/min,混合40min),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法粉碎,过9号筛,110℃灭菌30min,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5份亚硫酸钠、1份壳聚糖、10份交联聚维酮,以及药粉重量80%的炼蜜(水份为14%)混合,制药丸。采用双桨混合器(SCH-200),在加入炼蜜之前,预搅拌5min,分2次加入炼蜜,自加蜜后共搅拌15min,混合器内无干粉,物料全部湿润,色泽均匀一致,软硬适中。采用全自动高效制丸机(型号YUJ-22A)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制药丸,辊刀运转频率40Hz,出条板孔径3.9mm,制得的药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S8.干燥步骤S7的药丸,然后打光,得十二乌鸡白凤丸。采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药丸,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1小时,药丸水份低于8%。
打光方法为:将干燥好的药丸置于包衣锅(型号BYC-600,广州德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以10r/min转动10min,使药丸全部散开,加入浓度75%乙醇,乙醇用量以20mL/kg药丸计算,转速调整为30r/min,待药丸表面全部润湿,加入滑石粉(用量为15g/kg药丸),继续旋转至药丸干爽无白斑且表面无花纹,无凹凸不平,出现些许亮泽,停机。用毛刷蘸取由麻油和蜂蜡组成的润滑剂(蜂蜡占麻油的比例为8%),涂刷在药丸上,开机继续旋转10min,转速30r/min,得到表面光亮的十二乌鸡白凤丸,每10丸重0.3-0.5g,为小蜜丸。
实施例2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55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80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型号G-22-500),蒸煮锅内蒸汽压力控制在0.2MPa,加入150份黄酒进行蒸煮,蒸煮4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煮烂的乌鸡只要用铲子翻动,鸡块就会完全散开。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真空干燥机内压力为25Pa,温度30℃。
S3.取20份当归和15份川芎,分别采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15倍加入水,按原料重量的20%加入硅藻土,搅拌1小时后,分离出原料,用水冲洗2次,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S4.取30份党参、40份熟地黄、20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5%加入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混合的复合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7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比重1.2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浸膏采用的是喷雾干燥机干燥,风机频率为35Hz,进风温度60℃;预沸腾5分钟,物料温度达35℃,开启喷雾,喷枪内压力为0.1MPa,喷枪外压力为0.3MPa,喷雾结束后,物料温度达40℃,停机,得到干膏。
S5.取30份蜜炙黄芪、10份酒制五味子、8份煅牡蛎、10份鹿角胶和10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置于混合机内,以转速40r/min混合40min后粉碎,过6号筛,过得到混合粉(细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30r/min,混合40min),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法粉碎,过9号筛,110℃灭菌30min,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7份焦亚硫酸钠、3份山梨酸和15份交联羧甲淀粉钠,以及药粉重量85%的炼蜜(水份为15%)混合,制药丸。采用双桨混合器(SCH-200)混合,在加入炼蜜之前,预搅拌5min,分2次加入炼蜜,自加蜜后共搅拌20min后,混合器内无干粉,物料全部湿润,色泽均匀一致,软硬适中。采用全自动高效制丸机(型号YUJ-22A)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制药丸,辊刀运转频率40Hz,出条板孔径3.9mm,制得的药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S8.干燥步骤S7的药丸,然后打光,得十二乌鸡白凤丸。采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药丸,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1小时,药丸水份低于8%。
打光方法为:将干燥好的药丸置于包衣锅(型号BYC-600,广州德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以12r/min转动10min,使药丸全部散开,加入浓度75%乙醇,乙醇用量以22mL/kg药丸计算,转速调整为30r/min,待药丸表面全部润湿,加入滑石粉(用量为15g/kg药丸),继续旋转至药丸干爽无白斑且表面无花纹,无凹凸不平,出现些许亮泽,停机。用毛刷蘸取由麻油和蜂蜡组成的润滑剂(蜂蜡占麻油的比例为8%),涂刷在药丸上,开机继续旋转10min,转速30r/min,得到表面光亮的十二乌鸡白凤丸,每10丸重0.3-0.5g,为小蜜丸。
实施例3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65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100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型号G-22-500),蒸煮锅内蒸汽压力控制在0.2MPa,加入200份黄酒进行蒸煮,蒸煮3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煮烂的乌鸡只要用铲子翻动,鸡块就会完全散开。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真空干燥机内压力为25Pa,温度30℃。
S3.取25份当归和20份川芎,分别进行水洗和紫外线照射处理。具体方法为: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的5倍加入水,搅拌20分钟后静置60分钟,换水,再次搅拌15分钟后静置40分钟,再次换水,搅拌10分钟后静置60分钟,滤过,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采用紫外线高压汞灯照射水洗后的当归或川芎,照射时间为30min。
S4.取35份党参、45份熟地黄、25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10%加入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混合的复合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8倍,煎煮时间为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比重1.2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浸膏采用的是喷雾干燥机干燥,风机频率为35Hz,进风温度55℃;预沸腾5分钟,物料温度达30℃,开启喷雾,喷枪内压力为0.2MPa,喷枪外压力为0.5MPa,喷雾结束后,物料温度达40℃,停机,得到干膏。
S5.取35份蜜炙黄芪、15份酒制五味子、10份煅牡蛎、20份鹿角胶和15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置于混合机内,以转速40r/min混合30min后粉碎,过6号筛,过得到混合粉(细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20r/min,混合40min),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法粉碎,过9号筛,110℃灭菌30min,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5份亚硫酸钠、5份抗坏血酸,2份壳聚糖、3份鱼精蛋白,10份交联聚维酮、10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药粉重量95%的炼蜜(水份为14%)混合,制药丸。采用双桨混合器(SCH-200),在加入炼蜜之前,预搅拌10min,分2次加入炼蜜,自加蜜后共搅拌20min,混合器内无干粉,物料全部湿润,色泽均匀一致,软硬适中。采用全自动高效制丸机(型号YUJ-22A)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制药丸,辊刀运转频率40Hz,出条板孔径3.9mm,制得的药丸圆整均匀、色泽一致。
S8.干燥步骤S7的药丸,然后打光,得十二乌鸡白凤丸。采用真空干燥箱干燥药丸,干燥温度为35℃,干燥时间1小时,药丸水份低于8%。
打光方法为:将干燥好的药丸置于包衣锅(型号BYC-600,广州德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中,以10r/min转动10min,使药丸全部散开,加入浓度75%乙醇,乙醇用量以20mL/kg药丸计算,转速调整为30r/min,待药丸表面全部润湿,加入滑石粉(用量为15g/kg药丸),继续旋转至药丸干爽无白斑且表面无花纹,无凹凸不平,出现些许亮泽,停机。用毛刷蘸取由麻油和蜂蜡组成的润滑剂(蜂蜡占麻油的比例为8%),涂刷在药丸上,开机继续旋转10min,转速30r/min,得到表面光亮的十二乌鸡白凤丸,每10丸重0.3-0.5g,为小蜜丸。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S3中的水洗处理方法: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的6倍加入水,搅拌15分钟后静置90分钟,换水,再次搅拌10分钟后静置30分钟,再次换水,搅拌10分钟后静置20分钟,又一次换水,搅拌5分钟后静置40分钟,滤过,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3,当归和川芎在分别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后,还分别进行了紫外线照射处理,采用的是高压汞灯照射30min。
其余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3,硅藻土吸附处理: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20倍加入水,按原料重量的50%加入硅藻土,搅拌2小时后,分离出原料,用水冲洗2次,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其余同实施例2。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归和川芎没有进行预处理,即没有进行步骤S3。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S4在对党参、熟地黄和酒炒白芍进行水煮提取的过程中,没有加入复合酶。其余同实施例2。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过程没有添加抗氧剂,即步骤S7中没有加亚硫酸钠。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制备过程没有添加保鲜剂,即步骤S7中没有加壳聚糖。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当归和川芎没有进行预处理,即没有进行步骤S3;且步骤S7中没有添加抗氧剂亚硫酸钠和保鲜剂壳聚糖。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6(工艺参数不合适)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50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65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型号G-22-500),蒸煮锅内蒸汽压力控制在0.1MPa,加入120份黄酒进行蒸煮,蒸煮4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煮烂的乌鸡只要用铲子翻动,鸡块就会完全散开。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真空干燥机内压力为100Pa,温度50℃。
S3.取15份当归和10份川芎,分别进行水洗处理: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的2倍加入水,搅拌40分钟后静置60分钟,滤过,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S4.取25份党参、30份熟地黄、15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1%加入由纤维素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4倍,煎煮时间为4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比重1.2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干燥方法为采用真空干燥箱,在45℃干燥1小时。
S5.取25份蜜炙黄芪、5份酒制五味子、5份煅牡蛎、8份鹿角胶和5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置于混合机内,以转速40r/min混合10min后粉碎,过6号筛,过得到混合粉(细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20r/min,混合40min),采用低温超微粉碎法粉碎,过9号筛,110℃灭菌30min,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5份亚硫酸钠、1份壳聚糖、10份交联聚维酮,以及药粉重量75%的炼蜜(水份为14%)混合,制药丸。采用双桨混合器(SCH-200),在加入炼蜜之前,预搅拌5min,加入炼蜜,搅拌10min。采用全自动高效制丸机(型号YUJ-22A)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制药丸,辊刀运转频率40Hz,出条板孔径3.9mm,制得的药丸色泽不一,表面会有凹凸不平。药丸在干燥过程中,出现了裂丸。由于药丸质量明显不合格,故没有进行打光操作。
对比例7(工艺参数不合适)
一种十二乌鸡白凤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55份山药粉碎,过6号筛得山药细粉。
S2.取80份去毛爪肠乌鸡切块,置于蒸煮夹层锅内(型号G-22-500),蒸煮锅内蒸汽压力控制在0.2MPa,加入150份黄酒进行蒸煮,蒸煮3天,直至乌鸡被煮烂,煮烂的乌鸡只要用铲子翻动,鸡块就会完全散开。加入步骤S1的山药细粉,搅拌均匀,置于真空干燥机内低温干燥,得到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真空干燥机内压力为125Pa,温度50℃。
S3.取20份当归和15份川芎,分别采用硅藻土吸附处理:将原料当归或川芎断碎,按原料重量5倍加入水,按原料重量的10%加入硅藻土,搅拌1小时后,分离出原料,用水冲洗2次,擦拭原料表面的水分,晾干。
S4.取30份党参、40份熟地黄、20份酒炒白芍,置于提取罐内,按提取罐内原料总重量的1%加入果胶酶,然后加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加水量为提取罐内原料的5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得到比重1.25的浸膏,干燥得到干膏。浸膏采用的是喷雾干燥机干燥,风机频率为35Hz,进风温度65℃;预沸腾5分钟,物料温度达35℃,开启喷雾,喷枪内压力为0.1MPa,喷枪外压力为0.3MPa,喷雾结束后,物料温度达45℃,停机,得到干膏。
S5.取30份蜜炙黄芪、10份酒制五味子、8份煅牡蛎、10份鹿角胶和10份青蒿,以及步骤S3处理后的当归和川芎,置于混合机内,以转速40r/min混合40min后粉碎,过6号筛,过得到混合粉(细粉)。
S6.将步骤S5的混合粉、步骤S4的干膏,以及步骤S2的山药乌鸡混合干燥物混合(20r/min,混合15min),粉碎,过8号筛,110℃灭菌30min,得到药粉。
S7.将步骤S6的药粉与7份焦亚硫酸钠、3份山梨酸和15份交联羧甲淀粉钠,以及药粉重量80%的炼蜜(水份为20%)混合,制药丸。采用双桨混合器(SCH-200)混合,在加入炼蜜之前,预搅拌5min,加入炼蜜,搅拌20min后,混合器内无干粉。采用全自动高效制丸机(型号YUJ-22A)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制药丸,辊刀运转频率40Hz,出条板孔径3.9mm,制得的药丸不够圆整,表面存在凹凸不平,有色斑。
测试例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的乌鸡白凤丸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中的芍药苷含量和总氮量,结果见表1。
实施例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中芍药苷和总氮含量均高于对比例,其中,实施例3(当归和川芎水洗、紫外照射预处理)和实施例5(当归和川芎硅藻土吸附、紫外照射预处理)的含量数据高于其他实施例,说明原料预处理方法会影响产品中的芍药苷和总氮含量;对比例2(水提过程不加复合酶)中的芍药苷和总氮含量最低,说明复合酶对药材提取率有重要影响;其他对比例的数据普遍低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中的每个步骤和组分都很重要。
芍药苷(mg/g) 总氮量(mg/g) 实施例1 0.30 23 实施例2 0.32 28 实施例3 0.41 34 实施例4 0.33 25 实施例5 0.44 30 实施例6 0.35 26 对比例1 0.24 17 对比例2 0.12 5 对比例3 0.18 12 对比例4 0.19 11 对比例5 0.15 8
表1.
测试例2
将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置于25℃,相对湿度85%环境下储藏60天,按照药典制剂通则中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规定进行大肠埃希菌和霉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霉菌菌落总数(cfu/g) 大肠埃希菌(cfu/g) 实施例1 85 0 实施例2 83 0 实施例3 77 0 实施例4 80 0 实施例5 76 0 实施例6 81 0 对比例1 230 50 对比例2 90 0 对比例3 97 16 对比例4 100 28 对比例5 241 64
表2.
实施例1-6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在存放60天后,检出的霉菌菌落数小于各对比例,且没有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比例1(当归和川芎没有预处理)和对比例5(当归和川芎没有预处理,且没有添加抗氧剂和保鲜剂)的十二乌鸡白凤丸中检出大量的霉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比例2(水提过程没有加复合酶)没有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比例3(不添加抗氧剂)和对比例4(不添加保鲜剂)均检出大肠埃希菌,说明当归和川芎的预处理,以及抗氧剂和保鲜剂的添加能防止存储过程中染上大肠埃希菌,且降低霉菌数量。
测试例3
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5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进行稳定性测试。
本发明十二乌鸡白凤丸中包含的黄芪甲苷是黄芪的指标性成分。将制备的十二乌鸡白凤丸分别用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包装,置于38℃温度下放置3个月,测定各试样中3个月时的黄芪甲苷相对于该试样0月时的残余含量。具体结果见表3。
黄芪甲苷残余含量(%) 实施例1 98.9 实施例2 99.1 实施例3 99.3 实施例4 99.0 实施例5 99.7 实施例6 99.4 对比例1 96.2 对比例2 94.9 对比例3 93.6 对比例4 93.4 对比例5 92.1
表3.
十二乌鸡白凤丸存储3个月后,各对比例中黄芪甲苷含量明显低于各实施例,尤其抗氧剂和保鲜剂对于产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