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81987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2179.7

申请日:

2014.07.23

公开号:

CN104089502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7/02申请日:20140723|||公开

IPC分类号:

F28D7/02; F28D11/04

主分类号:

F28D7/02

申请人:

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梅龙渊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该主管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该主管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小管,该小管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该小管开口和该主管开口焊接后连通,该小管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可旋转的轴管,该轴管同轴地从该主管内部贯穿而过;多层复螺旋管,该多层复螺旋管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该第一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右部。本发明的优点是: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佳、易于制备。

权利要求书

1.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
主管(10),该主管(1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一法兰(11),同时,该主管(10)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12),且该主管(10)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13);
小管(20),该小管(20)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二法兰(21),同时,该小管(20)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22),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20)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23);
可旋转的轴管(30),该轴管(30)同轴地从该主管(10)内部贯穿而过,且该轴管(30)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轴管(30)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
多层复螺旋管(40),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41)、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42),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41)连通于该轴管(30)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42)连通于该轴管(30)的右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0)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50),该夹水套(50)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51)、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口(5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20)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22)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支撑管(2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20)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24)。

说明书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升降温、 蒸发、 浓缩、干燥等设备的核心部件,而管式换热器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管式换热器绝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其缺陷在于换热效果不够充分。亦有一部分管式换热器是旋转的管式换热器,且多数是直线列管型。该直线列管型换热器简单易做,但制备时焊接点多。而且,当工艺需要在旋转过程中对物料有较好的沿转轴向推动作用时,该直线列管型缺乏此种功能。或者,还有的螺旋管型的旋转换热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前述缺陷,但其接水方式复杂,制造和使用维修均较难,且只涉及单层单螺旋,换热面积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它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较佳,且易于制备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
———主管,该主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一法兰,同时,该主管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且该主管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
———小管,该小管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二法兰,同时,该小管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该小管开口和该主管开口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
———可旋转的轴管,该轴管同轴地从该主管内部贯穿而过,且该轴管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轴管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
———多层复螺旋管,该多层复螺旋管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右部。
    所述主管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该夹水套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口。
所述小管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的支撑管。
    所述小管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1、换热面积大。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多层复螺旋结构在能控制单管长度较小因而热媒流动阻力较小的条件下,实现能密集排布换热管的要求,因而能得到大大增加的换热面积却不显著增加管内热媒流动阻力。2、换热效果佳。旋转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会显著高于静态的换热管。旋转使用时,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对物料有较好的沿旋转轴向推动的作用,而且不仅可用于液体和气体,还能用于固体粉粒物料的换热和搅拌。同时,改变层间距和复合螺旋间距后能够使该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对物料的推动和搅拌作用进行控制。3、易于制备。在保证同样换热面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比直线列管型焊点少,因而泄漏可能性较小。同时,螺旋弯管是很成熟的制造工艺,因而设备部件的制造亦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管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小管的仰视图;
图4和图5是两种不同的多层复螺旋管的主视图。
图中:10、主管,11、第一法兰,12、主管开口,13、物料出口;20、小管,21、第二法兰,22、小管开口,23、物料进口,24、蒸汽出口,25、支撑管;30、轴管;40、多层复螺旋管;50、夹水套,51、热水进口,52、热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5所示: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10、小管20、轴管30、多层复螺旋管40等部件。具体的讲:
该主管1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法兰11。同时,该主管10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12。即,相邻的主管开口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形成左右贯通该主管10的上部的长口继而降低了该主管10的强度。而且,该主管10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13。
该小管20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法兰21。同时,该小管20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22。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20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23。即,该下管20和该主管10通过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实现连通。
该轴管30同轴地从该主管10内部贯穿而过。该轴管30可旋转。而且,该轴管30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该轴管30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比如,该轴管30的内腔中部焊接有堵板。
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41、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42,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41连通于该轴管30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42连通于该轴管30的右部。所谓多层复螺旋管40指的是同轴同半径的n个交互穿插后形成一层螺旋管层,不同半径的螺旋管层同轴套在一起形成m层。其中,n≥2、m≥1。比如,当n=2、m=1时,该多层复螺旋管40即类似于生物化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比如,图1和图5中所示的多层复螺旋管40为n=2、m=2时的情况;图4中所示的多层复螺旋管40为n=2、m=1时的情况。不同层的螺旋管可在若干位置通过第三物体被相互焊接牢固并还与该轴管30焊接, 从而形成牢固的管网架构。
这样,该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在使用时,热介质从该轴管30右端进入。由于该轴管30内部不相通或相通受限,因而热介质进入该多层复螺旋管40内通过,最后从该轴管30的左端流出。与此同时,待换热的物料从该小管20右端的物料进口23进入后,在该主管10内被该多层复螺旋管40搅动并换热,该主管10内被浓缩的物料由该主管10左端底部的物料出口13排出。当然,在该轴管30旋转时,前述效果更佳,且随转动的方向不同,该多层复螺旋管40对物料朝左或右推送出不同效果。
更进一步的讲,该主管10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50,该夹水套50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51、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口52。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换热效果。
    继续优化:该小管20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22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支撑管25。这样,使该小管20的强度不至于因该小管开口22的存在而降低。该小管20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24。这样,便于有蒸发的蒸汽从该蒸汽出口24逸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502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9502A21申请号201410352179722申请日20140723F28D7/02200601F28D11/0420060171申请人合肥艾普拉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地址230000安徽省合肥市循环经济示范园72发明人梅龙渊54发明名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该主管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该主管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小管,该小管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该小管开口和该主管开口焊接后连通,该小管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

2、进口;可旋转的轴管,该轴管同轴地从该主管内部贯穿而过;多层复螺旋管,该多层复螺旋管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该第一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右部。本发明的优点是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佳、易于制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502ACN104089502A1/1页21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10),该主管(1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一法兰(11)。

3、,同时,该主管(10)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12),且该主管(10)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13);小管(20),该小管(20)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二法兰(21),同时,该小管(20)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22),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20)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23);可旋转的轴管(30),该轴管(30)同轴地从该主管(10)内部贯穿而过,且该轴管(30)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轴管(30)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多层复螺旋管(40),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41)、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

4、一第二热媒连通管(42),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41)连通于该轴管(30)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42)连通于该轴管(30)的右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0)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50),该夹水套(50)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51)、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口(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20)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22)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支撑管(2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管(20)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24)。权利要求书CN104089502A1。

5、/3页3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背景技术0002换热器是升降温、蒸发、浓缩、干燥等设备的核心部件,而管式换热器是普遍使用的一种。管式换热器绝大多数都是静态的,其缺陷在于换热效果不够充分。亦有一部分管式换热器是旋转的管式换热器,且多数是直线列管型。该直线列管型换热器简单易做,但制备时焊接点多。而且,当工艺需要在旋转过程中对物料有较好的沿转轴向推动作用时,该直线列管型缺乏此种功能。或者,还有的螺旋管型的旋转换热器,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前述缺陷,但其接水方式复杂,制造和使用维修均较难,且只涉及单层单螺旋,换热面积有限。发明内容。

6、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它具有换热面积大、换热效果较佳,且易于制备的特点。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所述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该主管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一法兰,同时,该主管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且该主管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小管,该小管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第二法兰,同时,该小管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该小管开口和该主管开口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可旋转的轴管,该轴管同轴地从该主管内部贯穿而过,且该轴管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轴管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多层复螺旋管,该多层复螺旋管的。

7、左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连通于该轴管的右部。0005所述主管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该夹水套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口。0006所述小管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的支撑管。0007所述小管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0008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1、换热面积大。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的多层复螺旋结构在能控制单管长度较小因而热媒流动阻力较小的条件下,实现能密集排布换热管的要求,因而能得到大大增加的换热面积却不显著增加管内热媒流动阻力。2、换热效果佳。旋转。

8、的换热管的换热效率会显著高于静态的换热管。旋转使用时,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对物料有较好的沿旋转轴向推动的作用,而且不仅可用于液体和气体,还能用于固体粉粒物料的换热和搅拌。同时,改变层间距和复合螺旋间距后能够使该旋转螺旋管式换说明书CN104089502A2/3页4热器对物料的推动和搅拌作用进行控制。3、易于制备。在保证同样换热面积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比直线列管型焊点少,因而泄漏可能性较小。同时,螺旋弯管是很成熟的制造工艺,因而设备部件的制造亦较为容易。附图说明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主管的俯视图;图3是。

9、本发明的小管的仰视图;图4和图5是两种不同的多层复螺旋管的主视图。0010图中10、主管,11、第一法兰,12、主管开口,13、物料出口;20、小管,21、第二法兰,22、小管开口,23、物料进口,24、蒸汽出口,25、支撑管;30、轴管;40、多层复螺旋管;50、夹水套,51、热水进口,52、热水出口。具体实施方式0011实施例,见图1至图5所示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包括主管10、小管20、轴管30、多层复螺旋管40等部件。具体的讲该主管1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一法兰11。同时,该主管10的正上方的腔壁上开有至少2段主管开口12。即,相邻的主管开口12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10、以避免形成左右贯通该主管10的上部的长口继而降低了该主管10的强度。而且,该主管10的左部正下方设有物料出口13。0012该小管20左端和右端分别固定有一用于连接外部设备的第二法兰21。同时,该小管20的正下方腔壁上开有左右贯通的小管开口22。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焊接后连通,且该小管20的右部正上方设有物料进口23。即,该下管20和该主管10通过该小管开口22和该主管开口12实现连通。0013该轴管30同轴地从该主管10内部贯穿而过。该轴管30可旋转。而且,该轴管30内部有堵塞结构使得该轴管30两端不相通或相通受限。比如,该轴管30的内腔中部焊接有堵板。0014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左。

11、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一热媒连通管41、右端开口同时连通于一第二热媒连通管42,且该第一热媒连通管41连通于该轴管30的左部、该第二热媒连通管42连通于该轴管30的右部。所谓多层复螺旋管40指的是同轴同半径的N个交互穿插后形成一层螺旋管层,不同半径的螺旋管层同轴套在一起形成M层。其中,N2、M1。比如,当N2、M1时,该多层复螺旋管40即类似于生物化学中的DNA双螺旋结构。比如,图1和图5中所示的多层复螺旋管40为N2、M2时的情况;图4中所示的多层复螺旋管40为N2、M1时的情况。不同层的螺旋管可在若干位置通过第三物体被相互焊接牢固并还与该轴管30焊接,从而形成牢固的管网架构。0015这样,该。

12、旋转螺旋管式换热器在使用时,热介质从该轴管30右端进入。由于该轴管30内部不相通或相通受限,因而热介质进入该多层复螺旋管40内通过,最后从该轴管30的左端流出。与此同时,待换热的物料从该小管20右端的物料进口23进入后,在该主管10说明书CN104089502A3/3页5内被该多层复螺旋管40搅动并换热,该主管10内被浓缩的物料由该主管10左端底部的物料出口13排出。当然,在该轴管30旋转时,前述效果更佳,且随转动的方向不同,该多层复螺旋管40对物料朝左或右推送出不同效果。0016更进一步的讲,该主管10的下部半包围的固定有夹水套50,该夹水套50左部正下方设有热水进口51、右部边侧设有热水出。

13、口52。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换热效果。0017继续优化该小管20的内腔中位于该小管开口22的上方设有非接触该多层复螺旋管40的支撑管25。这样,使该小管20的强度不至于因该小管开口22的存在而降低。该小管20的上部开有蒸汽出口24。这样,便于有蒸发的蒸汽从该蒸汽出口24逸出。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89502A1/2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9502A2/2页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8950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