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药物属纯中药微粉(200目以上)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以中草药为 原料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冠心病全名冠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目 前我国发病率在急剧上升,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冠心病所致的心肌梗死已成 为当今的无形杀手,许多医生把冠心病比喻为埋在病人体内的一颗“地雷”,意 思是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致命的可能性极大,可见冠心病正严重影响者人 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本人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和钻研,终于配制出了一种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该药物由传统的中医理论作指导,并参考现代医学先进科 学方法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反复验证总结而成。经上百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 使用观察,本发明药物对冠心病引起的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症状见效快,疗 效稳定确切,无任何毒副作用,能有效的改善冠壮动脉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 滞性,增加心肌血流量,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增强心肌收缩力,软化硬化的 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心肌缺血损伤,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疗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的纯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淤、益 气散结、利水消肿,利气宽胸,芳香,温阳宣通,从而达到迅速治好冠心病之 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对冠心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治疗 原则,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选用破血逐淤、通利血脉、增强帅血运行、温通胸 中之阳气、温化水饮、养阴生津、利气宽胸、活血化淤、益气强心,利水消肿、 利气宽胸芳香通达、醒神开窍类药物组成,可活血化淤、益气强心,利水消肿、 利气宽胸芳香通达,醒神开窍达到迅速治好冠心病之目的。
本发明的配方及份量如下:
川芎100-150、丹参130-180、桃仁80-120、赤芍80-120、水蛭130 -180、三七80-120、黄芪130-180、党参130-180、附子20-60、桂枝80 -120、麦冬80-120、地龙80-120、瓜篓80-120、篚白80-120、麝香2 -6、冰片4-8。
本发明的配方及最佳原料份量是:
川芎120、丹参150、桃仁100、赤芍100、水蛭150、三七100、黄芪150、 党参150、附子45、桂枝100、麦冬100、地龙100、瓜篓100、篚白100、麝香 4、冰片6。
应用本发明上述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解除冠心病症状迅速,使用方 便,无毒副和刺激作用,有效率83.4%,治愈率43.3%。
本发明药物的机理如下:
川芎: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见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55年5月第17 次印刷,主编:凌一揆,副主编:颜正华(见140页)
丹参:性味归经: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功效:活血祛淤,润肠 通便。(同上、见154页)
桃仁:性味归经: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 淤,润肠通便。(同上,见157页)
赤芍: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功效:清热凉血,祛淤止痛。(同 上、见47页)
水蛭:性味归经: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功效:破血逐淤。(同上, 见162页)
三七: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化淤止血,活血定痛。 (同上,见144页)
黄芪: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 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同上,见212页)
党参: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同 上,见211页)
附子:性味归经:辛,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 阳,散寒止痛。(同上、见108页)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汉解表,温经通 阳。(同上,见17页)
麦冬: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肺,心,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 生津,清心除烦。(同上,见237页)
地龙: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息风,平喘, 通络,利尿。(同上,见203页)
瓜篓: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功效:清肺化痰,利气宽胸。 (同上,见174页)
麝香: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功效: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 催产。(同上,见205页)
冰片: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止 痛。(同上,见206页)
篚白: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 滞。见《中医方药学》,广东中医学院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6月 第一次印刷。(见491页)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痹、真心痛范畴。本病为气滞血淤不通则 痛,其不通之因多为气滞、血淤、寒凝、痰阻等引起。病机为本虚标实之症, 心本性热其虚必寒,寒凝心络至血路闭塞不通,症见胸闷、气短、心绞痛。本 发明以川芎、丹参、桃仁、赤芍、水蛭、三七破血逐淤,通利血脉,祛除心络 之淤滞;黄芪、党参益气强心,增强帅血运行之能力;附子、桂枝温通胸中之 阳气,温化水饮;麦冬养阴生津,使附子、桂枝温而不燥;地龙通络利尿,使 水饮之邪从小便而解;瓜篓、篚白利气宽胸,能祛除心络之痰阻;诸药合用共 奏活血化淤、益气强心,利水消肿,利气宽胸之功;加入麝香、冰片芳香通达, 醒神开窍,引诸药入心经而增强疗效达到迅速治好冠心病之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取川芎120、丹参150、桃仁100、芍100、水蛭150、三七100、 黄芪150、党参150、附子45、桂枝100、麦冬100、地龙100、瓜篓100、篚 白100、麝香4、冰片6。将川芎、丹参、桃仁、赤芍、水蛭、三七、黄芪、党 参、附子、桂枝、麦冬、地龙、瓜篓、篚白14味药物制成微粉(200目),然后 将麝香、冰片用研碗研成细粉,把麝香、冰片与前14味中药微粉充分混合均 匀备用。一次6-9克,一日3次,饭后用适量开水将药粉浸泡15分钟服。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疗效,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并立档留察加以统计对比:对 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服10粒,每日3次(天津天士力制药公司生产, 批号:040615)。试验组用本发明药物,一次6-9克,一日3次,饭后用适量 开水将药粉浸泡15分钟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为1疗程,共3个疗程。自2003 年以来,为确定本药物的疗效与优势,与复方丹参滴丸进行了临床疗效对比, 共纳入120例患者。比例按1∶1分配,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 痛)标准制定。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轻者紧感胸闷、憋气、呼吸不畅。
入选病例:纳入病例为年龄25-75岁,具有典型的胸痹主症,符合中医诊 断标准,有6个月以上病史,愿意并能坚持治疗的门诊患者。入选的病例分配 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服用本发明药物组);对照组(服用复方丹参 滴丸组)。试验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6.30±6.8)岁,体重(61.5 ±8.9)kg,病史(62.5±45.7)个月;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 龄(59.6±6.1)岁,体重(57.3±9.2)kg,病史(60.1±39.5)个月。两组 之间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疗效性观测分别于试验前、试验中第2个月、试验后观察以下 项目:(1)临床症状: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心绞痛发作的频率、部位、 持续时间、痛疼程度等。(2)体征:舌象及脉象变化。(3)客观观察: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
疗效标准:(1)临床控制:胸痛、胸闷、气短症状消失为治愈。(2)显效: 胸痛、胸闷、气短消失或基本消失。(3)有效:胸痛发作明显减少、胸闷、气 短明显减轻。(4)无效:胸痛、胸闷、气短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控制26例(43.3%),显效15例(25%),有效9 例(15%),无效10例(16、6%),总有效率83.4%,治愈率43.3%。对照组 临床控制19例(31.6%),显效22例(36.6%),有效5例(8.3%),无效14 例(23.3%),总有效率76.7%,治愈率30%。
通过以上临床试验初步验证了本发明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该药能有 效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滴 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