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合婴儿车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收合婴儿车架.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43927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8CN102343927ACN102343927A21申请号201010249666222申请日20100802B62B7/1020060171申请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香港中环永吉街8号诚利商业大厦7FF室72发明人李道昌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代理人张艳美郝传鑫54发明名称可收合婴儿车架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其包括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包括二侧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架包括后脚架、前脚架以及底架,所述前脚架包括上前脚架以及下前脚架,所述后脚架包括上后脚架及与上后脚架相枢接的下后脚。
2、架所述上后脚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上前脚架,下端枢接于所述下后脚架的一端,所述下后脚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底架的后部,所述底架的前部枢接于所述下前脚架。该可收合婴儿车架不仅操作简单、稳固牢靠,且其在收合时整体车架能够充分叠合,使得婴儿车架在收合后整体尺寸较为短小,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收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CN102343946A1/2页21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包括二侧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架包括后脚架、前脚架以及底架,所述前脚架包括上前脚架以及与所述上前脚架相枢接的下前脚架,所述后脚架包括上后脚架及下后脚架,所述上后脚架的上。
3、端枢接于所述上前脚架,下端枢接于所述下后脚架的一端,所述下后脚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底架的后部,所述底架的前部枢接于所述下前脚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前脚架与所述下前脚架的所述枢接处形成第一收合部,所述第一收合部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前脚架及所述下前脚架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一旋转件,所述上后脚架与所述下后脚架的枢接处形成第二收合部,所述第二收合部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后脚架及所述下后脚架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二旋转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合部的斜上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设。
4、置于二侧架之间的收合机构,所述收合机构包括二连杆及二转动杆,两所述连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杆各自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架上,两所述转动杆各自的一端相枢接,另一端分别枢接在两所述连杆上,两所述转动杆适用于将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锁定在展开状态。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每一连杆一端滑动地连接于一所述侧架的上后脚架,另一端枢接于另一所述侧架的上后脚架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两连动杆,两所述连动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动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枢接在两所述第二收合部上,另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前脚架。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
5、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板及手把,所述脚踏板为软质材料,所述脚踏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前脚架,所述手把连接于所述上前脚架的上端。8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二所述侧架之间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二座管,每一所述座管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合部及所述前脚架。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合机构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连接在两根所述转动杆的枢接处。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轮组以及后轮组,所述前轮组装于所述下前脚架,所述后轮组组装于所述底架的后端。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
6、后脚架与所述底架的后部的枢接处位于所述后轮组与所述前轮组之间。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后脚架与所述底架的后部的枢接处到所述后轮组的距离与所述下后脚架的长度相同。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组件设置于二所述侧架之间,所述座椅组件包括二座管,每一所述座管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下后脚架及所述前脚架。14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可收合婴儿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连动杆,两所述权利要求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2/2页3连动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动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上后脚架与所述下后脚架相枢接处,另一端分。
7、别枢接在两所述前脚架。权利要求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1/5页4可收合婴儿车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婴儿用品,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背景技术0002为了满足广大父母能随时随地带婴儿到户外散步或购物,现在市面上的多数婴儿车均在其车架构造的设计上有所改进,即设计成可折叠式婴儿车,使得婴儿车在使用时可以张开成婴儿车的形态,而不使用时则可以收合成较小体积以方便收藏或携带。0003但是,现有的折叠式婴儿车往往不能充分折叠,或者由于用于折叠的部位设计得不合理,而导致婴儿车在乘载婴儿时易变形或不牢固。现有的婴儿车大体包括位于后侧的后脚架管和前侧的前脚架,后脚架管的上端。
8、连接后脚架把,其下端连接车后轮,而前脚架的上端亦连接后脚架把,其下端连接车前轮,继而用一底架连接后脚架管与前脚架,从而形成三角形的车架结构。由于后脚架管与前脚架的连接处采用枢接方式,使得婴儿车的整体车架在折叠时,前脚架绕其枢接点旋转以向后脚架管靠拢,以实现婴儿车的收合;或者,后脚架管与底架的连接处采用枢接方式,以及前脚架与底架的连接采用枢接方式,使得婴儿车在折叠时,后脚架管及前脚架绕其枢接点旋转以向底架靠拢。上述婴儿车车架的收合设计虽然对于婴儿车的正常使用并无影响,但是由于枢接点较少,使得婴儿车收合方式单一,致使经折叠之后的婴儿车体积仍较大,不方便使用者携带或收藏。0004因此,亟待一种操作简。
9、单,稳固牢靠且收合后整体尺寸较短小的可收合婴儿车架,来克服上述缺陷。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该可收合婴儿车架不仅操作简单、稳固牢靠,且其在收合时整体车架能够充分叠合,使得婴儿车架在收合后整体尺寸较为短小,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收藏。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包括二侧架,每一侧架包括后脚架、下后脚架、前脚架以及底架,所述前脚架包括上前脚架以及下前脚架,所述后脚架包括上后脚架及与上后脚架相枢接的下后脚架所述上后脚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上前脚架,下端枢接于所述下下后脚架的一端,所述下后脚架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底架的后部,所述底架的前部枢接于所述下。
10、前脚架。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在上后脚架与底架之间增加了枢接于上述两者的下后脚架,且前脚架由上前脚架以及与上前脚架相枢接的下前脚架组成,婴儿车架收合时,下后脚架及下前脚架向婴儿车架的后侧倾斜而向底架靠拢收合,且上后脚架及上前脚架向婴儿车架的前侧倾斜而向底架靠拢收合,从而收合婴儿车架。该可收合婴儿车架在收合状态下实现了各个部件充分叠合的同时,坚固牢靠,且其收合后体积较小,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和收藏。0008较佳地,所述上前脚架与所述下前脚架的所述枢接处形成第一收合部,所述第一说明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2/5页5收合部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前脚架及所。
11、述下前脚架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一旋转件,所述上后脚架与所述下后脚架的枢接处形成第二收合部,所述第二收合部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后脚架及所述下后脚架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二旋转件。0009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中的所述第一收合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合部的斜上方。该设置使得经收合后的婴儿车架叠合更加充分,实现收合后整体车架的小型化。0010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一设置于二侧架之间的收合机构,所述收合机构包括二连杆及二转动杆,两所述连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杆各自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侧架上,两所述转动杆各自的一端相枢接,另一端分别枢接在两所述连杆上,两所述转动杆适用于将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锁定在展开。
12、状态。两连杆中部相枢接而成X形连接于两上后脚架的之间,在两根转动杆的带动下,连杆继而带动两根上后脚架的靠拢或分离,实现车架的收合与展开。两根连动杆的相枢接处设置的卡合件使得婴儿车架的使用时,保持整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0011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中每一连杆一端滑动地连接于一所述侧架的上后脚架,另一端枢接于另一所述侧架的上后脚架上。0012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两连动杆,两所述连动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动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枢接在两第二收合部上,另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前脚架。该连动组件提高婴儿车架的整体刚度,且,当转动杆带动连杆使得车架收合时,连动组件推抵下。
13、后脚架绕其与底架的枢接点转动而向车架后侧倾斜,从而带动车架朝底架靠拢收合。0013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脚踏板及车手,所述脚踏板为软质材料,所述脚踏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前脚架,所述车手连接于所述上前脚架的上端。由于脚踏板的材质为软质材料,使得婴儿车架左右靠拢时能够实现整体车架的充分收合。0014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设置于二所述侧架之间的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二座管,每一所述座管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二收合部及所述前脚架。0015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中的所述收合机构还包括手柄、前轮组以及后轮组,所述手柄枢接在两根所述转动杆的枢接处,所述前轮组装于所述下前脚架,所述。
14、后轮组组装于所述底架的后端。当使用者向上提拉手柄时,两转动杆的组合形态从一字型变成倒置V型,从而带动车架向中间靠拢收合。0016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的所述下后脚架与所述底架的后部的枢接处位于所述后轮组与所述前轮组之间。0017可选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中的所述下后脚架与所述底架的后部的枢接处到所述后轮组的距离与所述下后脚架的长度相同。该设置使得收合后的婴儿车架更加短小紧凑,实现收合后婴儿车架的小型化。0018较佳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座椅组件设置于二所述侧架之间,所述座椅组件包括二座管,每一所述座管的两端分别枢接于所述下后脚架及所述前脚架。0019较佳地,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还包括两连动。
15、杆,两所述连动杆的中部相枢接,两所述连动杆相对应的一端分别枢接在所述上后脚架与所述下后脚架相枢接处,另一端分别枢接在两所述前脚架0020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说明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3/5页6的实施例。附图说明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22图1是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一实施例的立体图。0023图2是图1所示。
16、可收合婴儿车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0024图3是图2所示可收合婴儿车架中A的放大图。0025图4是图1所示可收合婴儿车架收合过程中的状态图。0026图5是图4所示可收合婴儿车架收合过程中另一角度的状态图0027图6是图1所示可收合婴儿车架的侧视图。0028图7至图8是图6所示可收合婴儿车收合过程中的不同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00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收合婴儿车架,该可收合婴儿车架不仅稳固牢靠,。
17、且其在收合时整体车架能够充分叠合,使得婴儿车架在收合后整体尺寸较为短小,从而方便使用者携带和收藏。0030图1所示为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2,可收合婴儿车架10包括二侧架及位于二侧架之间的收合机构15、连动组件16、脚踏板21、及座椅组件22,每一侧架包括后脚架、前脚架13、底架14、前轮组件17、后轮组件18以及手把23。其中,前脚架13包括上前脚架131以及与所述上前脚架131相枢接的下前脚架132。本实施例可收合婴儿车10的侧架具有对称的结构,其左视图与右视图相同。0031参考图13,可收合婴儿车10中,后脚架包括上后脚架11以及下后脚架12,上后脚架11的上端与上前。
18、脚架131的上端相枢接,上后脚架11的下端与下后脚架12的上端枢接,并于该枢接处形成第二收合部111。所述下后脚架12的下端枢接在底架14的后部,所述下前脚架132的下端枢接在底架14的前部,所述下前脚架132的上端枢接于上前脚架131的下端,并于该枢接处形成第一收合部133。所述第一收合部133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上前脚架131下端及下前脚架132上端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一旋转件134,所述第一旋转件134包括第一限制部图未示,由于第一限制部的设置,使得上前脚架131及下前脚架132之间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上前脚架131及下前脚架132的转动卡止于两者呈类似一字型。相似地,。
19、所述第二收合部111包括两个分别安装于所述上后脚架11下端及所述下后脚架12上端且相互配合转动的第二旋转件1111,所述第二旋转件1111包括第二限制部图未示,由于第二限制部的设置,使得上后脚架11及下后脚架12之间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相对转动。较佳地,参考图6,所述第一收合部133位于所述第二收合部111的斜上方,该设置使得当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收合时,整台婴儿车架10收合紧凑,其长度相对较短。需要说明的是,上前脚架131和下前脚架132之间相互转动的卡说明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4/5页7止位置,以及上后脚架11和下后脚架12之间相互转动的卡止位置并不局限于本实。
20、施例中附图所示的位置,只要能使婴儿车架在使用时牢固可靠均为本发明所涵盖的技术方案。0032参考图12以及图45,可收合婴儿车架10包括收合机构15,所述收合机构15包括两根连杆151、两根转动杆152以及手柄153。两根所述连杆151的中部相枢接,两根所述连杆151各自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二侧架的所述上后脚架11上,且两根连杆151呈X型相互配合转动并连接于两侧架之间。每一连杆151一端滑动地连接于一侧架的上后脚架11上,另一端与另一侧架的上后脚架11藉由第二收合部11相枢接,另一端与另一侧架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收合部111上方。两根所述转动杆152各自的一端相枢接,另一端分别枢接在两根所述连杆15。
21、1相同的位置上。所述手柄153枢接在两根所述转动杆152的枢接处。当可收合婴儿车架10用于乘载婴儿时,两根转动杆152大致排列成一字型,且两根转动杆152相互的枢接点位于两根转动杆152与连杆151相连接的两枢接点连线的下方,使得转动杆152大致保持成一字型,以使婴儿车架10保持锁定状态,且二侧架的两根上后脚架11可藉由X型连杆151维持相互远离状态,使得婴儿车架10保持于展开状态。当收合可收合婴儿车架10时,提拉手柄153,两根转动杆152在手柄153的带动下从一字型态渐变为呈倒置V型,从而带动两根连杆151各自的一端沿着上后脚架11向上滑动,继而带动两根上后脚架11带动两根下后脚架12向婴。
22、儿车架10的中间靠拢,完成婴儿车架10的左右收合动作。0033参考图18,可收合婴儿车架10包括座椅组件22设置于二侧架之间以供婴儿乘坐,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组件22包括背靠管221及座管222,所述座管222的一端通过连接件223枢接于第二收合部111,以使座管222枢接于下后脚架12上,座管222的另一端枢接于下前脚架132上。所述背靠管221枢接于座管222上。当需要使用该婴儿车架时,分别在背靠管221及座管222上套设背靠布及座垫,即可乘载婴儿。此外,可收合婴儿车架10还包括连动组件16,所述连动组件16包括两根连动杆161,两根所述连动杆161的中部相枢接,两根所述连动杆161相对。
23、应的一端分别藉由第二收合部111与下后脚架12枢接,两根所述连动杆161各自相对应的另一端分别枢接在两下前脚架132的下端;两根连动杆161呈X型枢接于婴儿车架10的底部。详细地,所述连动杆161的一端枢接于所述连接件223以与第二收合部111枢接,并藉由连动杆161及连杆151使婴儿车架10保持展开状态。收合婴儿车架10时,提拉手柄153,两根转动杆152在手柄153的带动下从一字型态渐变为呈倒置V型,继而带动两根上后脚架11及两根下后脚架12向婴儿车架10的中间靠拢;此时,由于受到下后脚架12及11向车架中间靠拢的力,两根连动杆161亦绕其枢转点相互靠拢,从而使得连动杆161接近下后脚架1。
24、2的一端往后推下后脚架12使下后脚架12相对上后脚架11枢转靠近,从而带动整个婴儿车架10的收合。0034继续参考图1及图4,可收合婴儿车架10还包括设置于二侧架之间的脚踏板21及手把23。所述脚踏板21为软质材料,可为塑料、橡胶或者布料等材料制成;所述脚踏板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两个下前脚架132的下部。当婴儿车架10收合时,随着两根下前脚架132的相互靠拢,由于脚踏板21为软质材料制成,使得脚踏板21亦可随之收折。所述手把23连接于所述上前脚架131的上端,所述手把23为橡胶或者塑料制成,用于婴儿车使用者握合以推动婴儿车。0035继续参考图68,可收合婴儿车架10还包括前轮组17和后轮组1。
25、8。较佳地,所述前轮组17设置于下前脚架132的下端。所述后轮组18枢接于所述底架14的后端。在本说明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5/5页8实施例中,所述下后脚架12与所述底架14的后部的枢接处141位于所述后轮组18与所述前轮组17之间。且所述枢接处141到后轮组18的距离,与婴儿车架10收合后枢接处141到第二收合部111的距离大致相等,即与下后脚架12的长度相同,此时,可收合婴儿车架10以最大限度充分收合,便于使用者携带与收藏。0036参照图18,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的收合过程。0037当需要收合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时,只须提拉手柄153,两根转。
26、动杆152在手柄153的带动下从一字型态渐变为呈倒置V型,转动杆152带动两根连杆151绕其枢接点旋转,且两根连杆151的一端固定于上后脚架11,另一端沿着上后脚架11向上滑动,从而带动两根上后脚架11、两根下后脚架12、两根底架14、前脚架13向婴儿车架10的中间靠拢。此时,由于受到下后脚架12向车架中间靠拢的力,枢接于第二收合部111的两根连动杆161亦向婴儿车架10的中间靠拢,从而使得两根底架14向车架中间靠拢的同时,连动杆161接近于下后脚架12的一端往后推下后脚架12使下后脚架相对上后脚架11枢转,并同时使上后脚架11及下后脚架12向底架14倾斜靠拢,枢接于第二收合部111的座管22。
27、2带动下前脚架132亦向底架14倾斜靠拢。继而,往前推上后脚架11,使得上后脚架11绕第二收合部111转动而向底架14倾斜,且带动与上后脚架11枢接的上前脚架131及下脚架132绕第一收合部133相互转动并向底架14倾斜靠拢,从而带动整个可收合婴儿车架10的收合。0038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在收合时,亦可先拉动手柄153,使得转动杆152相对转动,此时婴儿车架10呈现解锁状态,继而,往前推手把23,使得上后脚架11藉由第二收合部111相对于下后脚架12转动,上前脚架131藉由第一收合部133相对下前脚架132转动,而二侧架相互靠近,使手把23、上后脚架11、下后脚架12、上前脚架131及下。
28、前脚架132朝向底架14靠近而使整体车架收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的收合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收合方式,且并不限于上述收合方式的先后顺序收合所述可收合婴儿车架,可视使用者的具体习惯来进行收合。0039当需要使用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时,使用者只须提拉手把23,同时将手柄153向下按压或是直接按压转动杆152相互枢接处,此时两根转动杆152渐变为大致呈一字型态,从而推动两根上后脚架11及两根下后脚架12分离,同時下后脚架12带动两根连动杆161绕其枢接点展开,从而带动上后脚架11、下后脚架12、上前脚架131以及下前脚架132展开。此时,如图68所示,上后脚架11绕第二收合。
29、部111旋转直至回复上后脚架11与下后脚架12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同样地,上前脚架131绕第一收合部133旋转直至上前脚架131与下前脚架132回复回復相对固定的位置,至此,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10被展开至图1所示的使用状态并锁定婴儿车架的实用状态。0040本发明可收合婴儿车架在后脚架增加相对枢接的上后脚架及下后脚架,且前脚架由上前脚架以及与上前脚架相枢接的下前脚架组成,婴儿车架收合时,下后脚架及下前脚架向婴儿车架的后侧倾斜而向底架靠拢收合,且上后脚架及上前脚架向婴儿车架的前侧倾斜而向底架靠拢收合,从而收合婴儿车架。该可收合婴儿车架操作方便,在收合状态下实现了各个部件充分叠合的同时,避免了伸缩。
30、杆式的上后脚架或前脚杆的不牢靠隐患,且其收合后体积较小,方便使用者的携带和收藏。0041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说明书CN102343927ACN102343946A1/8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2/8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3/8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4/8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5/8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6/8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7/8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CN102343946A8/8页16图8说明书附图CN10234392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