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808487 上传时间:2018-03-13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06076.4

申请日:

2009.01.22

公开号:

CN101497283A

公开日:

2009.08.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41J 15/04申请日:20090122授权公告日:20101110终止日期:201201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1J15/04

主分类号:

B41J15/04

申请人: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本章仁

地址:

日本和歌山县

优先权:

2008.1.29 JP 2008-018198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 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能够通过用位置变更部件(83)使卷曲消除辊(82)绕运送辊(81)移动,来将卷曲消除辊(82)相对于运送辊(81)的位置至少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及运送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该卷曲消除位置上,一边对卷纸(P2)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运送该卷纸(P2),在该运送位置上,在不对纸张(P1、P2)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运送该纸张(P1、P2),并且当停止纸张(P1、P2)的运送时,使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因此,能够防止对未卷曲的纸张进行不必要的卷曲消除处理,并且即使纸张的运送在卷曲消除机构所进行的卷曲消除处理过程中停止,也能够不使辊的推压痕迹留在该纸张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打印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U2)和卷曲消除机构(U7),该图像形成装置(U2)对沿着规定的运送路径所运送的纸张(P1、P2)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该卷曲消除机构(U7)配置在该纸张(P1、P2)的运送路径上并进行矫正该纸张(P2)的卷曲的卷曲消除处理,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曲消除机构(U7)包括:
辊对子,由主辊(81)和构成为能够绕该主辊(81)移动的卷曲消除辊(82)构成,和
辊位置切换机构(83),能够将所述卷曲消除辊(82)相对于所述主辊(81)的位置至少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及运送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该卷曲消除位置上,能够一边在用该主辊(81)及该卷曲消除辊(82)夹住所述纸张(P1、P2)的状态下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运送该纸张(P1、P2),而在运送位置上,能够在不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运送该纸张(P1、P2);
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83)构成为:当停止所述纸张(P1、P2)的运送时,不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所述卷曲消除位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纸张切断机构(41),该纸张切断机构(41)设置在所述纸张(P2)的运送路径上,在停止运送的状态下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U2)进行完图像形成处理后的纸张(P2)进行切断;
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83)构成为:当所述纸张切断机构(41)切断所述纸张(P2)时,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所述运送位置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曲消除机构(U7)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U2)还靠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
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83)进一步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切换为解除所述主辊(81)及所述卷曲消除辊(82)夹住所述纸张(P2)的夹持解除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U2)对所述纸张(P2)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过程中,当该纸张(P2)的前端通过所述主辊(81)与所述卷曲消除辊(82)之间时,该辊位置切换机构(83)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所述夹持解除位置上。

说明书

打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属于关于一种打印装置的技术领域,该打印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卷曲消除机构,该图像形成装置对沿着规定的运送路径所运送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该卷曲消除机构配置在该纸张的运送路径上并进行矫正该纸张的卷曲的卷曲消除处理。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在用于照片打印系统(打印装置)等的打印机中,在打印机主体中设置有纸张收纳部,该纸张收纳部收纳已卷成卷(roll)状的、尺寸很长的纸张。将收纳在该纸张收纳部内的纸张提供给打印部。在该打印部,用喷墨式等的打印头对由纸张收纳部提供的纸张进行打印。将该打印后的纸张切断成事先决定的长度,并向设置有排出盘等的排出位置进行运送。
在这种打印机中,因为所述纸张是已卷成卷状的,所以该纸张处于卷曲状态。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将卷曲消除机构设置在纸张运送机构(运送路径)的一部分,以矫正该卷曲(例如,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04728号公报)。该卷曲消除机构具有一对夹住纸张的辊,利用伴随于变更纸张运送方向而变更辊对子的状态的动作,以由于卷曲而突出的一侧成为内侧的方式使纸张弯曲,来进行卷曲消除。
在这种打印装置等中,采用下述形态的情况越来越多,即:除了对多年来为商务用打印机采用的、已卷成卷状的纸张进行打印以外,还能够首先将事先切断成规定尺寸的薄片(sheet)状纸张收纳在手动进纸盘上,然后从手动进纸盘提供该薄片状纸张并进行打印。洗印店逐渐多样化,规模小的商店若采取下述办法,效率就很高,该办法是:仅当对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尺寸的纸张进行印刷时利用已卷成卷状的纸张,而当根据需求对使用频率比较低的尺寸的纸张进行印刷时提供薄片状纸张。
然而,若对这种薄片状纸张同样也进行卷曲消除处理,就会使本来未卷曲的纸张白白地带卷曲,因此该情况不适当。
而且,在所述打印装置中,需要当切断纸张时及形成图像时停止纸张的运送(当形成图像时间歇性地停止纸张的运送)。不过,从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及成本低廉化等角度来考虑,通常在纸张运送机构内共同使用同一个驱动马达,因而若要停止纸张的运送,就有必要停止包括卷曲消除机构在内的整个运送机构的动作。
因此,例如当在卷曲消除机构进行卷曲消除处理的过程中,为了切断纸张等目的而停止纸张运送时,纸张会在由构成该卷曲消除机构的辊对子折弯的状态下(就是说,在卷曲矫正力对纸张起到作用的状态下)一直被放置。其结果是,纸张上会留有辊的推压痕迹,使得纸张质量下降。这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包括卷曲消除机构的打印装置的结构上下工夫,从而防止对未卷曲的纸张进行不必要的卷曲消除处理,并且即使纸张的运送在卷曲消除机构所进行的卷曲消除处理过程中停止,也不使辊的推压痕迹留在该纸张上。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由主辊及卷曲消除辊这一对辊、和辊位置切换机构构成卷曲消除机构,该辊位置切换机构能够将卷曲消除辊的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及运送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该卷曲消除位置上,能够一边在夹住所述纸张的状态下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运送该纸张,在该运送位置上,能够在不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运送该纸张,当停止纸张的运送时,不使卷曲消除辊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
具体而言,以下述打印装置为对象,即:包括图像形成装置和卷曲消除机构,该图像形成装置对沿着规定的运送路径所运送的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该卷曲消除机构配置在该纸张的运送路径上并进行矫正该纸张的卷曲的卷曲消除处理。所述卷曲消除机构包括辊对子和辊位置切换机构,该辊对子由主辊和构成为能够绕该主辊移动的卷曲消除辊构成,该辊位置切换机构能够将所述卷曲消除辊相对于所述主辊的位置至少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及运送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该卷曲消除位置上,能够一边在用该主辊及该卷曲消除辊夹住所述纸张的状态下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运送该纸张,而在运送位置上,能够在不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运送该纸张。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构成为:当停止所述纸张的运送时,不使所述卷曲消除辊位于所述卷曲消除位置上。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用辊位置切换机构使卷曲消除辊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来对需要进行卷曲消除的卷状纸张矫正纸张的卷曲,并能够通过用辊位置切换机构使卷曲消除辊位于运送位置上,来防止对不需要进行卷曲消除的薄片状纸张进行不必要的卷曲消除。
此外,辊位置切换机构构成为:当切断纸张时和形成图像时等停止纸张的运送时,不使卷曲消除辊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这样,就能够确实地防止出现下述情况,即:虽然已经停止纸张的运送,但是纸张夹在卷曲消除辊与主辊之间,在受到卷曲矫正力的状态下一直被放置,使得纸张上留有所述各根辊的推压痕迹。
在所述打印装置中,最好是这样的,即:所述打印装置还包括纸张切断机构,该纸张切断机构设置在所述纸张的运送路径上,在停止运送的状态下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行完图像形成处理后的纸张进行切断;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构成为当所述纸张切断机构切断所述纸张时,使所述卷曲消除辊位于所述运送位置上。
这样,就当为了切断纸张而停止纸张运送时,因为辊位置切换机构使卷曲消除辊的位置从卷曲消除位置切换为运送位置,所以即使存在正在受到卷曲消除机构的卷曲消除处理的纸张,也能够防止该纸张在受到卷曲矫正力的状态下一直被放置,能够更为确实地防止各根辊的推压痕迹留在纸张上。
此外,比如说,在将卷曲消除辊设为该卷曲消除辊的位置还能够切换为不夹纸张的夹持解除位置的情况下,若当切断纸张时将卷曲消除辊的位置切换为该夹持解除位置,纸张就会在当该切换时仅由卷曲消除机构运送并支撑的情况下成为自由状态,会从运送路径上脱落。这是一个问题。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因为当切断纸张时使卷曲消除辊位于运送位置上,所以即使在纸张当切断纸张时仅由卷曲消除机构(两根辊)运送并支撑的情况下,也能够用两根辊夹住该纸张,能够防止该纸张脱落。
在所述打印装置中,最好是这样的,即:所述卷曲消除机构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靠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所述辊位置切换机构进一步构成为能够将所述卷曲消除辊的位置切换为解除所述主辊及所述卷曲消除辊夹住所述纸张的夹持解除位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对所述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过程中,当该纸张的前端通过所述主辊与所述卷曲消除辊之间时,该辊位置切换机构使所述卷曲消除辊位于所述夹持解除位置上。
这样,就在图像形成装置对纸张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过程中,当该纸张的前端通过所述主辊与所述卷曲消除辊之间(卷曲消除机构)时,卷曲消除辊位于解除两根辊夹住纸张的夹持解除位置上。因此,能够当图像形成处理过程中的纸张进入两根辊之间时减低作用于该纸张上的进入阻力,能够形成无条带(banding)的印刷物。
附图说明
图1是立体图,显示包括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曲消除机组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
图2是立体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3是平面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4是正面图,显示喷墨打印机的壳体内部结构。
图5是从壳体的左侧看而得到的概略图,显示打印纸的运送路径。
图6是从壳体的左侧看而得到的剖面图,显示干燥机组及卷曲消除机组的结构。
图7是从壳体的前侧看而得到的立体图,显示排出口附近的结构。
图8是从壳体的前侧看而得到的正面图,显示排出口附近的结构。
图9是当使卷曲消除辊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时得到的侧面图。
图10是当使卷曲消除辊位于运送位置上时得到的侧面图。
图11是当使卷曲消除辊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时得到的侧面图。
图12是立体图,显示包括本发明的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曲消除机组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图13是平面图,显示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补充说明一下,以下示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基本上只不过是例子,没有对本发明、采用本发明的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
<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显示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A的外观,图2到图5显示喷墨打印机A的内部结构。该喷墨打印机A用于照片打印系统,例如根据通过通讯电缆从取得图像数据并进行必要的修正处理等的接收块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对打印纸P1、P2进行印刷。该喷墨打印机A构成为:能够进行自动印刷和手动进纸印刷,当自动印刷时拉出已卷成卷状的尺寸很长的打印纸P2的一端并对该打印纸P2(以下,称为卷纸P2)的打印面进行印刷,当手动进纸印刷时对已切断成规定尺寸的薄片状打印纸P1(以下,称为薄片纸P1)的打印面(相当于印刷面)进行印刷。
补充说明一下,在以下说明中,当不需要区别薄片纸P1和卷纸P2时将薄片纸P1及卷纸P2称为打印纸P1、P2。此外,打印面是指进行印刷的面,薄片纸P1的打印面是当将薄片纸P1设在手动进纸盘7(参照图5)上时决定的。具体而言,设为这样的,即:当将薄片纸P1设在手动进纸盘7上时,朝向上侧的面就是打印面。另一方面,卷纸P2的打印面设为这样的,即:当卷纸P2处于卷成卷状的状态时,朝向直径方向的外侧的面就是打印面。
—整体结构—
如图1到图5所示,所述喷墨打印机A包括打印机主体部90、手动进纸盘7及排出盘5,手动进纸盘7用来通过手动设薄片纸P1而将该薄片纸P1提供给打印机主体部90内,该排出盘5用来接住从打印机主体部90排出后的打印纸P1、P2。
所述打印机主体部90包括壳体6、卷纸收纳部1、打印部2(参照图2和图5)、油墨积存部3及辊机组200。该卷纸收纳部1设置在该壳体6内的下部,以打印面朝向外侧的方式已卷成卷状的卷纸P2收纳在该卷纸收纳部1内。该打印部2设置在壳体6的上部(比卷纸收纳部1还靠上侧),根据图像数据对从手动进纸盘7提供的薄片纸P1的打印面或从卷纸收纳部1内拉出的卷纸P2的打印面进行印刷。该油墨积存部3在壳体6的下部位于卷纸收纳部1的两侧侧边,用来积存提供给打印部2的油墨。该辊机组200设置在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在壳体6中的门部件95的上部,当门部件95处于关闭状态时向打印部2运送并提供设在手动进纸盘7上的薄片纸P1。
在所述壳体6的上部且比打印部2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部位配置有纸张切断机构、背面打字机组4、干燥机组U6、排出机组U4及卷曲消除机组U7。该纸张切断机构包括用来将打印后的打印纸P1、P2中不需要的部分切掉的圆盘状切纸部(roller cutter)41。该背面打字机组4用来对打印纸P1、P2的背面打印整理用号码。该干燥机组U6使在打印部2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1、P2干燥。该排出机组U4将在打印部2中印刷后的打印纸P1、P2进一步送向下游一侧。该卷曲消除机组U7进行对卷纸P2的卷曲进行矫正的卷曲消除处理。在比该卷曲消除机组U7还靠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排出盘5,该排出盘5设置为从壳体6的排出口向外侧突出,并且用来接住从卷曲消除机组U7排出后的打印纸P1、P2。
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6中,将排出盘5一侧(在图3中所记载的排出一侧)称为壳体前侧,将与排出盘5相反的一侧(在图3中所记载的提供一侧)称为壳体后侧,将从壳体前侧看时的左侧称为壳体左侧,并将右侧称为壳体右侧。因此,图5的左右方向是壳体前后方向,而图5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壳体左右方向。该壳体左右方向与设在所述手动进纸盘7上且进行运送的薄片纸P1的宽度方向以及收纳在卷纸收纳部1内且进行运送的卷纸P2的宽度方向一致。
—纸张运送机构—
如图5所示,在喷墨打印机A中设置有纸张运送机构,该纸张运送机构从所述卷纸收纳部1内拉出卷纸P2并沿着规定的运送路径进行运送。该纸张运送机构从提供卷纸P2的供给机组U1开始依次包括供给机组U1、打印机组U2、切纸机组U3、干燥机组U6、排出机组U4及卷曲消除机组U7,以构成所述运送路径,并对位于配置在打印部2中的打印机组U2的运送路径上的打印纸P1、P2的打印面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
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除了从供给机组U1向打印机组U2提供卷纸P2以外,对应于该打印机组U2还包括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该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构成为:能够从手动进纸盘7上拉进薄片纸P1并向打印部2进行运送及提供。
当对卷纸P2进行印刷时,所述纸张运送机构用供给机组U1向打印机组U2运送并提供设在卷纸收纳部1内的卷纸P2。之后,一边用打印机组U2运送该提供的卷纸P2,一边用打印头H进行图像数据的印刷。之后,向切纸机组U3运送印刷后的卷纸P2,再用该切纸机组U3将该卷纸P2切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然后用干燥机组U6使卷纸P2干燥,一边用卷曲消除机组U7进行卷曲消除处理,一边送向排出盘5。补充说明一下,在以下说明中,将当所述印刷时运送卷纸P2时的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及下游一侧分别简明地称为上游一侧及下游一侧。
所述供给机组U1包括卷芯(winding core)辊21、宽度限制辊22、运送驱动辊24及两根推压接触辊25。该卷芯辊21用来将卷纸P2卷成卷状并收纳在卷纸收纳部1内。该宽度限制辊22用来在宽度方向上对从卷芯辊21上拉出后的卷纸P2进行定位。该运送驱动辊24由未示的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着运送卷纸P2。所述两根推压接触辊25配置为与该运送驱动辊24相向,并对运送驱动辊24进行推压及接触,以在该两根推压接触辊25与运送驱动辊24之间夹住卷纸P2。
所述供给机组U1构成为:通过驱动运送驱动辊24旋转,来从卷纸收纳部1内拉出卷纸P2而向打印部2一侧进行运送。
所述运送驱动辊24构成为:能够通过未示的电动马达进行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当该正向旋转时,所述运送驱动辊24从卷纸收纳部1内拉出卷纸P2并向打印部2一侧进行运送,而当该反向旋转时,所述运送驱动辊24使该卷纸P2回到卷纸收纳部1内。
这样,就在比打印部2还靠近下游一侧的切纸机组U3将卷纸P2中的已印刷的部分切成规定尺寸后,或者能够使已切断的卷纸P2回到上游一侧,再从该卷纸P2的前端开始进行印刷,或者能够使切断后的卷纸P2回到卷纸收纳部1内,通过手动进纸供给机组U5向打印部2提供切片(cut sheet)状薄片纸P1并进行印刷。此外,还能够当将卷纸P2换为新的卷纸P2时使已拉到卷纸收纳部1的外侧的卷纸P2回到卷纸收纳部1内。
所述打印机组U2(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头H、纸张保持部D及推压接触式打印运送辊33。该打印头H向打印纸P1、P2喷出油墨而形成图像。该纸张保持部D通过吸附将打印纸P1、P2保持在能够用打印头H进行印刷的位置上。该推压接触式打印运送辊33配置在比该纸张保持部D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补充说明一下,供给机组U1的运送驱动辊24及推压接触辊25兼用于打印机组U2,起到在打印机组U2中运送打印纸P1、P2的作用。
所述打印头H构成为:能够沿轨道30移动,该轨道30沿着与打印纸P1、P2的宽度方向(壳体左右方向)一致的主扫描方向X(参照图3)延伸。具体而言,驱动马达32的旋转力通过皮带轮(pulley)传给驱动带31,打印头H根据驱动带31的旋转量在主扫描方向X上移动。
此外,打印头H具有沿副扫描方向Y(参照图3)排列的两个头机组38(参照图5),该副扫描方向Y与主扫描方向X垂直,并与打印纸P1、P2的移动方向(壳体前后方向)一致。该打印头H能够通过从设置在所述两个头机组38中的油墨喷嘴(省略图示)喷出油墨,来对打印纸P1、P2印刷规定的图像或文字等。
所述油墨积存部3分别包括配置在喷墨打印机A的左右两侧的盒状箱(case)61(参照图4),在该箱61内以能够进行安装及取下的方式收纳有封住色调(hue)互不相同的油墨的七个油墨盒(ink cartridge)62(在图4中,在左侧收纳有三个油墨盒62,在右侧收纳有四个油墨盒62)。因此,通过将这些油墨盒62安装在箱61内或从箱61内取下,就能够将正在使用或用完的油墨盒62换为新的油墨盒62。补充说明一下,这些油墨盒62分别封住下述各种油墨:黄(Y:yellow)、洋红(M:magenta)、青(C:cyan)、黑(K:black)、红(R:red)、紫(V:violet)及透明(CL:clear)。
所述切纸机组U3构成为:包括圆盘状切纸部41,通过使该圆盘状切纸部41一边旋转,一边在打印纸P1、P2的长度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上沿宽度方向移动,来将该打印纸P1、P2切成规定的尺寸(长度)。
在比所述圆盘状切纸部41还靠近下方的位置上配置有切纸碎片回收盒65,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用来回收由于切断而产生的打印纸P1、P2的碎片。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设为:工作人员能够把住把手66使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向壳体前侧滑动,来向壳体6的外部取出该切纸碎片回收盒65,能够将收纳在切纸碎片回收盒65内的碎片扔掉。
此外,由所述切纸机组U3切断后的打印纸P1、P2由推压接触式运送辊43送向排出机组U4。补充说明一下,在切纸机组U3与排出机组U4之间配置有背面打字机组4。在该背面打字机组4中,将整理用号码等打印在通过这个部分的打印纸P1、P2的背面(下表面)上。
所述排出机组U4具有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45、46,该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45、46用来运送打印纸P1、P2并向卷曲消除机组U7进行排出。
在此,所述运送辊43和所述排出辊45、46由未示的电动马达驱动而以互相同步的方式旋转。而且,后述的卷曲消除机组U7的运送辊81和卷曲消除辊82也一样,就是说驱动而以与运送辊43及排出辊45、46同步的方式旋转。
此外,所述运送辊43和排出辊45、46设为这样的,即:在由上游一侧的运送驱动辊24及打印运送辊33运送来的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夹在该运送辊43或排出辊45、46的辊与辊之间之前,解除该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
具体而言,在打印纸P1、P2从所述运送驱动辊24及打印运送辊33向运送辊43被运送来的情况下,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接触到运送辊43之前,位于上侧的辊向上方移动,来解除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同样,在通过运送辊43后的打印纸P1、P2向排出辊45、46被运送来的情况下,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分别接触到排出辊45、46之前,位于上侧的辊向上方移动,来解除辊与辊互相进行推压接触。这样,就能够解决下述问题,即: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挂在运送辊43或排出辊45、46上,使得打印纸P1、P2折弯等问题。
此外,在用所述打印机组U2印刷图像后,在用切纸机组U3切断打印纸P1、P2之前使运送辊43及排出辊45、46中已向上方移动的位于上侧的辊同时分别回到推压接触位置上,这样来夹住打印纸P1、P2,并停止所述电动马达,来停止驱动各根辊43、45及46进行旋转。这样,打印纸P1、P2就当切断纸张时不会错动位置,能够正确地进行切断。此外,伴随于该运送辊43和该排出辊45、46停止旋转(伴随于电动马达停止),与该各根辊43、45及46同步进行旋转的、所述卷曲消除机组U7的运送辊81及卷曲消除辊82也停止,当该停止时,卷曲消除辊82位于后述的运送位置(能够在不对纸张P1、P2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进行运送的位置)上。在切断纸张后重新开始运送纸张的情况下,电动马达重新启动而重新驱动运送辊43和排出辊45、46旋转。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伴随于此从运送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该卷曲消除辊82被驱动而以与该各根辊43、45及46的旋转同步的方式与运送辊81一起旋转。
如图6所示,所述干燥机组U6设置在所述排出机组U4的两组推压接触式排出辊即上游侧及下游侧排出辊45、46之间,将空气从形成在壳体6的排出口的上方附近的吸入口48吸入到壳体6内,并对吸入后的空气进行加热,以该加热后的空气作为干燥风送风。
所述干燥机组U6包括干燥室71、干燥装置72及外部罩(cover)70。该干燥室71设置在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上。该干燥装置72向干燥室71送干燥风。该外部罩70将从吸入口48吸入后的空气引导到干燥装置72内。该干燥室71由夹着打印纸P1、P2相向的上侧区划壁71a及下侧区划壁71b区划,构成使从干燥装置72向打印纸P1、P2喷出的干燥风滞留的滞留空间。
所述干燥装置72包括吸入风扇73、加热部74及排气喷嘴部75。为了通过壳体6的吸入口48将空气从外部吸入到干燥装置72内,在壳体6的左右方向上以互相隔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所述吸入风扇73。该加热部74对由吸入风扇73吸入后的空气进行加热。该排气喷嘴部75设置在干燥装置72的下端部,向纸张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开口,将由加热部74加热后的干燥风喷向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
所述外部罩70设置在比壳体6的排出口还靠近上方的位置上,用来使从壳体6的吸入口48吸入后的空气流通于外部罩70内部的流通空间76,并将该空气引导到吸入风扇73。在外部罩70的表面设置有能够开闭的后门77。通过设置这样的干燥机组U6,就即使在打印头H喷向打印纸P1、P2上后的油墨还没干燥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干燥风的送风促进油墨干燥。
—卷曲消除机组—
下面,对本发明的卷曲消除机组U7的结构加以说明。如图6所示,该卷曲消除机组U7进行对卷纸P2的卷曲进行矫正的卷曲消除处理,包括运送辊81(主辊)、卷曲消除辊82及位置变更部件83。该运送辊81向排出盘5运送打印纸P1、P2。该卷曲消除辊82与运送辊81一起夹住打印纸P1、P2。该位置变更部件83变更卷曲消除辊82相对于运送辊81的相对位置。此外,在比运送辊81还靠近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连锁于进行运送的打印纸P1、P2的动作旋转的自由辊(free roller)80。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运送辊81由辊轴81a和多个辊部81b、81b、……构成。该辊轴81a沿打印纸P1、P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多个辊部81b、81b、……是以相互之间留有间隔的方式沿辊轴81a的轴向配置的。
在比所述运送辊81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引导部件92。该引导部件92用来一边对打印纸P1、P2进行引导,以免从运送辊81向排出盘5一侧排出的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卷进运送辊81一侧,一边将该打印纸P1、P2顺利地送向排出盘5。该引导部件92包括左右配成一对的引导板92b、92b和突出部92a、92a、……。所述引导板92b、92b以覆盖运送辊81的下侧边缘部分的方式沿该运送辊81的轴向延伸,将打印纸P1、P2引导到排出盘5一侧。所述突出部92a、92a、……对应于辊部81b、81b、……相互之间的位置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引导板92b的上侧边缘部分,对打印纸P1、P2进行引导,以免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卷进运送辊81b、81b、……相互之间。
所述卷曲消除辊82的外径小于运送辊81的外径,并且该卷曲消除辊82以连续不断的方式沿打印纸P1、P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为:能够大致沿着运送辊81的辊面绕该运送辊81移动。
具体而言,所述卷曲消除辊82的轴端部分安装为:相对于转动部(lever)84转动自如。该转动部84包括安装部84a(参照图9)和接触部84b。从侧面来看,该安装部84a的前端部分向下游一侧分支成两个部分,大致呈C字形。该接触部84b从安装部84a的上游侧下部向斜下方延伸。在大致呈C字形的安装部84a的上侧前端部分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有所述卷曲消除辊82,而在下侧前端部分上安装有转动轴85。该转动部84构成为:能够通过使转动部84以转动轴85为中心转动,来使卷曲消除辊82大致沿着运送辊81的辊面移动。
此外,在所述转动部84上,跨着接触部84b和配置在比自由辊80还靠近上游一侧的位置上的安装支架91配置有推动弹簧86,该推动弹簧86推动转动部84沿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移动,来将卷曲消除辊82定在后述的推压接触解除位置(夹持解除位置)上。
在比所述转动部84还靠近上游一侧的位置上配置有位置变更部件83。该位置变更部件83一边与接触部84b接触,一边对该接触部84b进行推压,来使转动部84抗着推动弹簧86的推动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该位置变更部件83包括主体部83a和辊部83b。该主体部83a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旋转轴为中心转动自如。该辊部83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主体部83a的上端部分,并且与接触部84b接触。未示的脉冲马达使所述主体部83a绕所述旋转轴转动。
所述位置变更部件83通过一边使该位置变更部件83的辊部83b与转动部84的接触部84b接触,一边变更位置变更部件83的旋转角度并进行推压,来变更卷曲消除辊82相对于运送辊81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在不使位置变更部件83的辊部83b与转动部84的接触部84b接触的情况下,转动部84由于推动弹簧86的推动力而定在最左端位置即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在该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在运送辊81与卷曲消除辊82之间设有规定的缝隙H,解除对打印纸P1、P2进行推压接触。补充说明一下,在位置变更部件83的主体部83a上安装有检测片87。当该检测片87处于从透过型传感器(transmission sensor)88向左侧错开的状态时,检测出卷曲消除辊82定在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这一事情。
接着,如图10所示,通过一边使位置变更部件83的主体部83a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使辊部83b与转动部84的接触部84b接触,一边将该接触部84b推压到透过型传感器88检测出检测片87为止,来使转动部84抗着推动弹簧86的推动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卷曲消除辊82定于在对打印纸P1、P2不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进行运送的运送位置上。在该运送位置上,卷曲消除辊82配置在比运送辊81靠近上游一侧的位置上。
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就能够与将运送辊81及卷曲消除辊82配置为沿着垂直于纸张运送方向的方向排列的情况相比,在两根辊81、82相互之间设有更大的缝隙。这样,就能够减弱两根辊81、82相互之间的推压接触力,来减轻施加在打印纸P1、P2上的负载。这时,因为在稍微弯曲一点的状态下运送打印纸P1、P2,所以能够借助打印纸P1、P2要舒展得直的恢复力和打印纸P1、P2与两根辊81、82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利用打印纸P1、P2的弹性的、顺利的运送。
如图11所示,通过使位置变更部件83的主体部83a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将辊部83b向转动部84的接触部84b推压到检测片87从透过型传感器88向右侧错开而移动到不被检测出的位置上为止,来将卷曲消除辊82定在一边对卷纸P2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进行运送的卷曲消除位置上。所述脉冲马达和所述位置变更部件83构成辊位置切换机构。
在此,卷曲消除辊82与运送辊81之间的在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时的缝隙设定为比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时的缝隙宽。具体而言,所述卷曲消除辊82与运送辊81之间的缝隙设定为:当卷曲消除辊82位于卷曲消除位置上时,该缝隙大于卷纸P2的厚度;当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时,该缝隙小于卷纸P2的厚度。
这样,就当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从运送位置向卷曲消除位置移动时,能够抑制很强的推压力对卷纸P2要舒展得直的恢复力急剧起到作用,能够将卷纸P2会受到的损害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大致沿着运送辊81的辊面存在的多个位置(在图11中,分别用双点划线(long dashed double-short dashed line)进行了记载)上设定有所述卷曲消除位置。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以用实线记载的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作为基准卷曲消除位置,设定有强位置、弱位置及最弱位置。该强位置是使卷曲消除辊82从该基准卷曲消除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到达的、卷曲消除力比较强的位置。该弱位置是使卷曲消除辊82从基准卷曲消除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到达的、卷曲消除力比较弱的位置。该最弱位置是使卷曲消除辊82从弱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进一步转动而到达的、卷曲消除力最弱的位置。位置变更部件83通过使卷曲消除辊82在从最弱位置到强位置的范围内移动,来对施加在卷纸P2上的卷曲消除力的强弱进行调整。
通过设为所述结构,就能够将对应于卷曲形状的、适当的卷曲消除力施加在卷纸P2上。具体而言,在已卷成卷状的卷纸P2的内周部分附近,因为该部分的曲率半径比较小,所以卷曲得比较强,而在外周部分,因为曲率半径比较大,所以卷曲得不厉害。因此,若不是总是以一定不变的卷曲消除力对卷纸P2的卷曲进行矫正,而是根据卷曲形状对卷曲消除力的强弱进行调整,就能够以最佳的卷曲消除力矫正卷纸P2的卷曲。
此外,也可以设为这样的,即:当卷纸P2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下时,将施加在卷纸P2上的卷曲消除力设定为比较弱的力,而当卷纸P2的长度在规定值以上时,将施加在卷纸P2上的卷曲消除力设定为比较强的力。就是说,判断为:若卷纸P2的长度比较长,就比较容易弯曲,因而卷曲得比较强。于是,在该情况下设定卷曲消除力为比较强的力。
再说,也可以根据卷纸P2的材料性质对施加在卷纸P2上的卷曲消除力进行调整。就是说,将能够容易地矫正卷曲的、适当的卷曲消除力施加在卷纸P2上,例如:对具有弹性高的、比较硬的材料性质的卷纸P2设定比较强的卷曲消除力等。
此外,也可以设为这样的,即:事先将卷纸P2的制造日信息储存在设置于卷纸P2的卷芯中的集成电路芯片等中,然后读出该制造日信息,根据从卷纸P2的制造日算起已经过的时间长短对施加在卷纸P2上的卷曲消除力的强弱进行调整。就是说,只要这样设定就可以,即:在从卷纸P2的制造日算起已超过规定期间的情况下,判断为卷纸P2卷曲得比较强,于是在该情况下设定比较强的卷曲消除力。
在构成所述干燥机组U6的干燥室71的下侧区划壁71b的下表面中靠近下游一侧的部位上,配置有检测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及后端部分的检测传感器93(参照图6)。
在用该检测传感器93检测出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的情况下,使卷曲消除机组U7的卷曲消除辊82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就是说,在卷曲消除辊82当检测传感器93检测纸张时位于卷曲消除位置或运送位置上的情况下,使该辊82从该位置向推压接触解除位置移动,而在卷曲消除辊82当检测传感器93检测纸张时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的情况下,维持该状态。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通过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的卷曲消除辊82与运送辊81之间后,根据对该纸张P1、P2进行的打印处理的状况等用所述脉冲马达(用位置变更部件83)切换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
就是说,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通过两根辊81、82之间后,在打印机组U2对该纸张P1、P2进行着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将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维持为推压接触解除位置,另一方面,在打印纸P1、P2的前端部分通过两根辊81、82之间后,在打印机组U2不在于对该纸张P1、P2进行的打印处理过程中的情况下,将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
更为具体地说,例如在对所谓的长尺寸即切断纸张后的纸张长度设定在规定长度以上的长度的卷纸P2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在该卷纸P2的前端部分通过两根辊81、82之间后还将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维持为推压接触解除位置,直到进行完打印处理为止。另一方面,伴随于在进行完打印处理后切完该卷纸P2,使卷曲消除辊82绕运送辊81移动,来将该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使卷曲消除辊82与纸张打印面接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是从切断后的卷纸P2的前端部分开始,而是从该卷纸P2的长度的中途(就是说,纸张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开始进行卷曲消除处理。
另一方面,对薄片纸P1或所希望的切断后纸张长度设定为比规定长度短的长度的卷纸P2进行打印处理的情况下,当该纸张P1、P2的前端部分通过两根辊81、82之间时,打印机组U2不对该纸张P1、P2进行打印处理,而卷曲消除辊82在该纸张P1、P2的前端部分通过两根辊81、82之间后立即绕运送辊81移动,以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使卷曲消除辊82与纸张打印面接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从薄片纸P1或切断后的卷纸P2的前端部分开始进行卷曲消除处理。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设为这样的,即:与从纸张前端部分开始进行卷曲消除处理的情况相比,在从纸张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开始进行卷曲消除处理的情况下,卷曲消除辊82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时的移动速度更慢。
这样,就能够防止卷曲消除辊82当卷曲消除处理时与打印纸P1、P2接触而产生的推压痕迹留在该纸张P1、P2的运送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即显眼的位置上,能够谋求打印质量的提高。
补充说明一下,当如上所述在切断纸张后重新开始纸张的运送时,卷曲消除辊82从运送位置向卷曲消除位置移动。这时的移动速度与从所述打印纸P1、P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开始进行卷曲消除处理的情况下的卷曲消除辊82移动速度相等。
此外,在用所述检测传感器93检测出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的情况下,从该检测出的时间开始将打印纸P1、P2运送规定长度,再当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位于自由辊80与运送辊81之间时使卷曲消除机组U7的卷曲消除辊82从卷曲消除位置移动到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这样,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与卷曲消除辊82从卷曲消除位置或运送位置向推压接触解除位置进行的移动连锁,向排出盘5一侧一口气移动。因此,打印纸P1、P2的排出速度比较块,能够向排出盘5顺利地排出打印纸P1、P2。补充说明一下,若控制运送辊81当排出打印纸P1、P2的后端部分时进行高速旋转,就能够更为顺利地进行授受,因而这样的控制很适当。
此外,因为将所述卷曲消除机组U7配置在比干燥机组U6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来对由于干燥机组U6而刚刚干燥后的卷纸P2进行卷曲消除,所以在适当地矫正卷纸P2的卷曲这一方面很有利。就是说,因为由干燥机组U6的干燥风加热后的卷纸P2处于非常容易变形的状态,所以若用卷曲消除机组U7对该状态下的卷纸P2进行卷曲消除,就与未对卷纸P2进行加热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更高的卷曲消除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当用圆盘状切纸部41切断卷纸P2时,停止驱动各根辊43、45及46的电动马达,来停止纸张的运送。当切断纸张时,位置变更部件83(主体部83a)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因此,即使当切断纸张时存在由卷曲消除机组U7正在进行卷曲消除的打印纸P1、P2,用位置变更部件83将卷曲消除辊82的位置从卷曲消除位置也切换为运送位置,停止进行卷曲消除处理。
这样,就能够防止打印纸P1、P2在受到卷曲矫正力的状态下一直被放置,能够防止辊81、82的推压痕迹(推压接触痕迹)留在该薄片纸P1或切断后的卷纸P2上。
此外,因为当切断纸张时使卷曲消除辊82不是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而是位于运送位置上,所以例如当仅用两根辊81、82运送并支撑正在通过卷曲消除机组U7的打印纸P1、P2时(打印纸P1、P2中仅有后端部分由两根辊81、82运送并支撑时),即使为了切断纸张而停止运送纸张,也能够用两根辊81、82夹住该纸张P1、P2来防止该纸张P1、P2脱落。就是说,能够不使辊的推压痕迹留在打印纸P1、P2上,并能够防止打印纸P1、P2从该打印纸P1、P2的运送路径上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位置变更部件83(主体部83a)构成为:在打印机组U2对卷纸P2进行图像形成处理的过程中,当该卷纸P2的前端部分(顶端)通过运送辊81与卷曲消除辊82之间时,该位置变更部件83使所述卷曲消除辊82位于所述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
这样,就当图像形成处理过程中的卷纸P2进入两根辊81、82之间时,能够减低作用于该纸张P2上的进入阻力,能够形成无条带的印刷物。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运送的打印纸P1、P2的种类切换是否进行卷曲消除,例如:在运送已卷成卷状的卷纸P2的情况下,通过使卷曲消除辊82移动到卷曲消除位置上并进行卷曲消除处理来矫正卷纸P2的卷曲,另一方面,在运送呈薄片状的薄片纸P1的情况下,使卷曲消除辊82移动到运送位置上,在不进行卷曲消除处理的状态下向排出盘5运送该薄片纸P1等等。因此,不会对本来未卷曲的薄片纸P1进行卷曲消除处理产生卷曲,能够应付卷状及薄片状打印纸P1、P2。
<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2是立体图,显示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该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与所述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在于:在该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运送机组100及积存机组110,来代替排出盘5。因此,下面以相同的符号表示与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仅对互不相同的事项加以说明。
如图12和图13所示,该喷墨打印机A包括打印机主体部90、运送机组100及积存机组110。该运送机组100配置在比打印机主体部90还靠近下游一侧的位置上。该积存机组110配置在比运送机组100还靠近该运送机组100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补充说明一下,打印机主体部90具有与在所述示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打印机主体部90大致相同的结构,省略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主体部90的说明。
所述运送机组100是用来接住从打印机主体部90的壳体6的排出口排出来的打印纸P1、P2的。该运送机组100包括运送带101、驱动辊102及大尺寸用盘104。该运送带101以传送带方式向下游一侧运送放置着的打印纸P1、P2。该驱动辊102驱动运送带101。该大尺寸用盘104配置在比运送带101还靠近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补充说明一下,定义为:运送机组100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是指走向壳体6右侧的方向。
所述运送带101中对应于壳体6的排出口的位置设为放置区域R,在该放置区域R内接住经过排出口刚刚排出后的打印纸P1、P2。该运送机组100以下述方式驱动并控制运送带101,即:在经过壳体6的排出口排出的下一张打印纸P1、P2放置在放置区域R内之前,使已放置的打印纸P1、P2离开放置区域R。
这样,打印纸P1、P2就不会在运送带101上重叠起来。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打印纸P1、P2上的油墨不均匀地干燥而出现的、打印图像的色调参差不齐等问题。
补充说明一下,该运送带101的驱动控制是通过下述办法进行的,即:对运送速度加以调整,来在已放置的打印纸P1、P2离开了放置区域R时排出下一张打印纸P1、P2。此外,也可以采用间歇性运送方式,即:不是以一定不变的速度一直驱动运送带101,而是当运送下一张打印纸P1、P2时将已放置的打印纸P1、P2一口气运送到放置区域R的外部。
在此,在3R等通常照片尺寸的打印纸P1、P2被放置于运送带101上的情况下,驱动并控制所述运送机组100,来使该运送机组100向配置于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积存机组110运送该打印纸P1、P2,而在B5尺寸或A4尺寸等尺寸大的打印纸P1、P2被放置的情况下,驱动并控制所述运送机组100,来使该运送机组100向设置于运送方向的上游一侧的大尺寸用盘104运送该打印纸P1、P2。在如上所述根据打印纸P1、P2的尺寸切换运送方向的情况下,能够根据各种纸张尺寸向适当的收纳位置运送打印纸P1、P2。
所述积存机组110配置在比运送机组100还靠近该运送机组100的运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位置上,用来积存从运送机组100送来的打印纸P1、P2。该积存机组110包括积存主体部111、积存板112及积存带113。该积存板112设置在积存主体部111内,将从运送机组100运送来的打印纸P1、P2放置在该积存板112上。该积存带113以传送带方式向壳体6的后侧运送配置为互相留有间隔的多张积存板112。
在比运送带101还靠近下游一侧的、对打印纸P1、P2进行授受的位置上,所述积存板112以板表面水平并且与运送带101的带面大致齐平的状态待命。在积存了与规定的一批打印订购内容对应的张数之后,在开始运送下一批订购内容的打印纸P1、P2之前,所述待命的积存板112由积存带113运送到壳体6的后侧。支撑为水平状态的积存板112的板面在由积存带113运送的过程中竖起来,作为使各批订购内容的打印纸P1、P2互相隔开的隔板发挥作用。
在此,所述运送机组100以下述方式驱动并控制运送带101,即:当从运送带101向积存机组110的积存板112进行打印纸P1、P2的授受时,打印纸P1、P2的运送速度为规定速度以上的速度。具体而言,因为在运送带101与积存板112之间设有缝隙,所以若运送带101的运送速度太慢,打印纸P1、P2的端部边缘部分就会陷入该缝隙中,有不能进行顺利的授受或者授受本身就不成立之虞。因此,将运送带101的运送速度控制为能够稳定地进行打印纸P1、P2的授受的速度以上的速度,来设为能够确实地进行打印纸P1、P2的授受。
如上所述,根据包括本实施方式即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卷曲消除机组U7的喷墨打印机A,能够通过用积存板112使在卷曲消除机组U7内矫正卷曲后的、各批订购内容的卷纸P2互相隔开,来对各批订购内容的打印纸P1、P2容易地分开进行整理。而且,因为能够将打印纸P1、P2的收纳张数设为很多的张数,所以能够将工作人员取出印刷图像后的打印纸P1、P2的工作次数设为很少的次数,工作效率提高。
<示例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所述示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当切断纸张时,停止纸张的运送,并使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本发明不被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卷曲消除辊82位于推压接触解除位置上。
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即:除了切断纸张时以外,例如还在起因于机械的毛病等而纸张的运送停止的情况下,当检测出该情况时使卷曲消除辊82位于运送位置上。

打印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打印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打印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印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印装置.pdf(3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能够通过用位置变更部件(83)使卷曲消除辊(82)绕运送辊(81)移动,来将卷曲消除辊(82)相对于运送辊(81)的位置至少切换为卷曲消除位置及运送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在该卷曲消除位置上,一边对卷纸(P2)进行卷曲消除,一边运送该卷纸(P2),在该运送位置上,在不对纸张(P1、P2)进行卷曲消除的状态下运送该纸张(P1、P2),并且当停止纸张(P1、P2)的运送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