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8075896 上传时间:2019-12-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0247709.X

申请日:

20180323

公开号:

CN108295159A

公开日:

2018072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6,A61P17/10

主分类号:

A61K36/86,A61P17/10

申请人:

王滋东

发明人:

王滋东

地址: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全州镇桂黄北路302号

优先权:

CN201810247709A

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巢雄辉;汪治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12‑18份,丹皮12‑18份,蒲公英12‑18份,栀子12‑18份,枇杷叶8‑12份,赤芍12‑18份,赤小豆12‑18份,野菊花12‑18份,金银花12‑18份,板蓝根12‑18份,薄荷12‑18份,白鲜皮10‑15份,连翘12‑18份,紫花地丁18‑22份,甘草5‑7份。本发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选取15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消除痘痘和痘印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有效率95%。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12-18份,丹皮12-18份,蒲公英12-18份,栀子12-18份,枇杷叶8-12份,赤芍12-18份,赤小豆12-18份,野菊花12-18份,金银花12-18份,板蓝根12-18份,薄荷12-18份,白鲜皮10-15份,连翘12-18份,紫花地丁18-22份,甘草5-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12份,丹皮12份,蒲公英12份,栀子12份,枇杷叶8份,赤芍12份,赤小豆12份,野菊花12份,金银花12份,板蓝根12份,薄荷12份,白鲜皮10份,连翘12份,紫花地丁18份,甘草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15份,丹皮15份,蒲公英15份,栀子15份,枇杷叶10份,赤芍15份,赤小豆15份,野菊花15份,金银花15份,板蓝根15份,薄荷15份,白鲜皮12份,连翘15份,紫花地丁20份,甘草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生地18份,丹皮18份,蒲公英18份,栀子18份,枇杷叶12份,赤芍18份,赤小豆18份,野菊花18份,金银花18份,板蓝根18份,薄荷18份,白鲜皮15份,连翘18份,紫花地丁22份,甘草7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背景技术

青春痘,也叫痤疮、粉刺、暗疮,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在青春期男性有95%,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所以大家称其为“青春痘”是很贴切的。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青春痘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痤疮消退后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斑,或小的坑凹状疤痕。

现在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是效果较慢,其副作用大,会引起其他疾病。而目前的一些中药的治疗效率也不甚理想,且疗效不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18份,丹皮12-18份,蒲公英12-18份,栀子12-18份,枇杷叶8-12份,赤芍12-18份,赤小豆12-18份,野菊花12-18份,金银花12-18份,板蓝根12-18份,薄荷12-18份,白鲜皮10-15份,连翘12-18份,紫花地丁18-22份,甘草5-7份。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份,丹皮12份,蒲公英12份,栀子12份,枇杷叶8份,赤芍12份,赤小豆12份,野菊花12份,金银花12份,板蓝根12份,薄荷12份,白鲜皮10份,连翘12份,紫花地丁18份,甘草5份。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5份,丹皮15份,蒲公英15份,栀子15份,枇杷叶10份,赤芍15份,赤小豆15份,野菊花15份,金银花15份,板蓝根15份,薄荷15份,白鲜皮12份,连翘15份,紫花地丁20份,甘草6份。

进一步地,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8份,丹皮18份,蒲公英18份,栀子18份,枇杷叶12份,赤芍18份,赤小豆18份,野菊花18份,金银花18份,板蓝根18份,薄荷18份,白鲜皮15份,连翘18份,紫花地丁22份,甘草7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装瓶即得。

使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5-7天为一疗程,1-2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哕逆。可治疗口干消渴,肺风面疮,粉刺。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瘾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野菊花: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能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治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痛、丹毒、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和腮腺炎等症。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

紫花地丁: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黄疸、痢疾、乳腺炎、目赤肿痛、咽炎;外敷治跌打损伤、痈肿、毒蛇咬伤。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选取15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配方简单,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肿止痛、消除痘痘和痘印的效果,见效快,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份,丹皮12份,蒲公英12份,栀子12份,枇杷叶8份,赤芍12份,赤小豆12份,野菊花12份,金银花12份,板蓝根12份,薄荷12份,白鲜皮10份,连翘12份,紫花地丁18份,甘草5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装瓶即得。

使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5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5份,丹皮15份,蒲公英15份,栀子15份,枇杷叶10份,赤芍15份,赤小豆15份,野菊花15份,金银花15份,板蓝根15份,薄荷15份,白鲜皮12份,连翘15份,紫花地丁20份,甘草6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装瓶即得。

使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6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8份,丹皮18份,蒲公英18份,栀子18份,枇杷叶12份,赤芍18份,赤小豆18份,野菊花18份,金银花18份,板蓝根18份,薄荷18份,白鲜皮15份,连翘18份,紫花地丁22份,甘草7份。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具体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各原料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装瓶即得。

使用方法: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7天为一疗程, 2个疗程见效,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的临床疗效,选择收治患者中的200例,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年龄15-35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为50例,分别为实验组1-4组。

实验组1-4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4的药物,每日2次,每次内服3片/粒,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视病情轻重加减疗程。其中显效185例,有效182例,治愈190例,无效10例,治愈率91%,有效率95%。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247709.X (22)申请日 2018.03.23 (71)申请人 王滋东 地址 541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 县全州镇桂黄北路302号 (72)发明人 王滋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代理人 巢雄辉 汪治兴 (51)Int.Cl. A61K 36/86(2006.01) A61P 17/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

2、的外用 药剂, 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18 份, 丹皮12-18份, 蒲公英12-18份, 栀子12-18份, 枇杷叶8-12份, 赤芍12-18份, 赤小豆12-18份, 野 菊花12-18份, 金银花12-18份, 板蓝根12-18份, 薄荷12-18份, 白鲜皮10-15份, 连翘12-18份, 紫 花地丁18-22份, 甘草5-7份。 本发明治疗青春痘 的外用药剂, 选取15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 配方 简单, 各原料药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 凉血活 血、 消肿止痛、 消除痘痘和痘印的效果, 见效快, 标本兼治, 无毒副作用, 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 服 用方便, 成本低。

3、, 有效率95%。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8295159 A 2018.07.20 CN 108295159 A 1.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其特征是: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18份, 丹皮12-18份, 蒲公英12-18份, 栀子12-18份, 枇杷叶8-12份, 赤芍12-18 份, 赤小豆12-18份, 野菊花12-18份, 金银花12-18份, 板蓝根12-18份, 薄荷12-18份, 白鲜皮 10-15份, 连翘12-18份, 紫花地丁18-22份, 甘草5-7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其特征是: 主要由下。

4、述重量份配 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份, 丹皮12份, 蒲公英12份, 栀子12份, 枇杷叶8份, 赤芍12份, 赤小豆12份, 野菊 花12份, 金银花12份, 板蓝根12份, 薄荷12份, 白鲜皮10份, 连翘12份, 紫花地丁18份, 甘草5 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其特征是: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 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5份, 丹皮15份, 蒲公英15份, 栀子15份, 枇杷叶10份, 赤芍15份, 赤小豆15份, 野菊 花15份, 金银花15份, 板蓝根15份, 薄荷15份, 白鲜皮12份, 连翘15份, 紫花地丁20份, 甘草6 份。 4.根据权利要。

5、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其特征是: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 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8份, 丹皮18份, 蒲公英18份, 栀子18份, 枇杷叶12份, 赤芍18份, 赤小豆18份, 野菊 花18份, 金银花18份, 板蓝根18份, 薄荷18份, 白鲜皮15份, 连翘18份, 紫花地丁22份, 甘草7 份。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295159 A 2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 具体是一种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背景技术 0002 青春痘, 也叫痤疮、 粉刺、 暗疮, 是皮肤科常见病, 多发病。 主要好发于青少年, 在青 春期。

6、男性有95%, 女性有85%患过不同程度的痤疮, 所以大家称其为 “青春痘” 是很贴切的。 对 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 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 青春痘是一种发生于 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 多发于头面部, 颈部, 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痤疮的发 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 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 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进入 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 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同 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 皮脂排出障碍, 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 毛囊中 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 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

7、生成游离脂 肪酸, 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 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0003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 闭合性粉刺 (又称白头) 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 无明显毛囊开口。 开放性粉 刺 (又称黑头) 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 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 症性皮损, 表现为炎性丘疹、 脓疱、 结节和囊肿。 炎性丘疹呈红色, 直径15毫米不等; 脓疱 大小一致, 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 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 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 囊肿的位置更 深, 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 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

8、 炎症性皮 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 持久性红斑、 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 痤疮消退后可留有暂时性 色素斑, 或小的坑凹状疤痕。 0004 现在多以西药治疗为主, 但是效果较慢, 其副作用大, 会引起其他疾病。 而目前的 一些中药的治疗效率也不甚理想, 且疗效不显著。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好、 疗程短、 成本低、 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青春痘 的外用药剂。 0006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18份, 丹皮12-18份, 蒲公英12-18份, 栀子12-18份, 枇杷叶8-12份, 赤芍12。

9、-18 份, 赤小豆12-18份, 野菊花12-18份, 金银花12-18份, 板蓝根12-18份, 薄荷12-18份, 白鲜皮 10-15份, 连翘12-18份, 紫花地丁18-22份, 甘草5-7份。 0007 进一步地,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份, 丹皮12份, 蒲公英12份, 栀子12份, 枇杷叶8份, 赤芍12份, 赤小豆12份, 野菊 花12份, 金银花12份, 板蓝根12份, 薄荷12份, 白鲜皮10份, 连翘12份, 紫花地丁18份, 甘草5 份。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8295159 A 3 0008 进一步。

10、地,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5份, 丹皮15份, 蒲公英15份, 栀子15份, 枇杷叶10份, 赤芍15份, 赤小豆15份, 野菊 花15份, 金银花15份, 板蓝根15份, 薄荷15份, 白鲜皮12份, 连翘15份, 紫花地丁20份, 甘草6 份。 0009 进一步地,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8份, 丹皮18份, 蒲公英18份, 栀子18份, 枇杷叶12份, 赤芍18份, 赤小豆18份, 野菊 花18份, 金银花18份, 板蓝根18份, 薄荷18份, 白鲜皮15份, 连翘18份, 紫花地丁22。

11、份, 甘草7 份。 0010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11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 具体方法为: 按重量配比称取各 原料药, 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 装瓶即得。 0012 使用方法: 每日2次, 早晚各一次, 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5-7天为一疗程, 1- 2个疗程见效, 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0013 本发明中, 各原料药的药理、 功效如下: 生地: 具有清热凉血、 益阴生津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壮热神昏, 口干舌绛。 0014 丹皮: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温热病热入血分; 发斑; 吐衄; 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 阴分发热; 阴虚。

12、骨蒸潮热; 血滞经闭; 痛经; 痈肿疮毒; 跌扑伤痛; 风湿热痹。 0015 蒲公英: 清热解毒, 利尿散结。 治急性乳腺炎, 淋巴腺炎, 瘰疬, 疔毒疮肿, 急性结膜 炎, 感冒发热,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支气管炎, 胃炎, 肝炎, 胆囊炎, 尿路感染。 0016 栀子: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外用消肿止痛。 用于热病心烦, 湿热黄疸, 淋 证涩痛, 血热吐衄, 目赤肿痛, 火毒疮疡, 外治扭挫伤痛。 0017 枇杷叶: 清肺止咳, 降逆止呕。 肺热咳嗽, 气逆喘急, 胃热呕吐, 哕逆。 可治疗口干消 渴, 肺风面疮, 粉刺。 0018 赤芍: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用于热人。

13、营血, 温毒发斑, 吐血衄血, 目赤肿痛, 肝郁胁 痛, 经闭痛经, 瘾瘕腹痛, 跌扑损伤, 痈肿疮疡。 0019 赤小豆: 利水消肿, 解毒排脓。 用于水肿胀满, 脚气浮肿, 黄疸尿赤, 风湿热痹, 痈肿 疮毒, 肠痈腹痛。 0020 野菊花: 具疏散风热、 消肿解毒。 能治疗疔疮痈肿、 咽喉肿痛、 风火赤眼、 头痛眩晕 等病证。 0021 金银花: 既能宣散风热, 还善清解血毒, 用于各种热性病, 如身热、 发疹、 发斑、 热毒 疮痈、 咽喉肿痛等症。 0022 板蓝根: 清热解毒、 凉血消斑, 治温病发热、 发斑、 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 丹毒、 流行 性乙型脑炎、 肝炎和腮腺炎等症。 。

14、0023 薄荷: 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行气。 外感风热, 头痛, 咽喉肿痛, 食滞 气胀, 口疮, 牙痛, 疮疥, 瘾疹, 温病初起, 风疹瘙痒, 肝郁气滞, 胸闷胁痛。 0024 白鲜皮: 清热燥湿, 祛风解毒。 湿热疮毒, 黄水淋漓, 湿疹, 风疹, 疥癣疮癞, 风湿热 痹。 0025 连翘: 清热, 解毒, 散结, 消肿。 治温热, 丹毒, 斑疹, 痈疡肿毒, 瘰疬, 小便淋闭。 0026 紫花地丁: 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黄疸、 痢疾、 乳腺炎、 目赤肿痛、 咽炎;外敷治跌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8295159 A 4 打损伤、 痈肿、 毒蛇咬伤。。

15、 0027 甘草: 具有补脾益气,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诸药之功效。 常用于脾 胃虚弱, 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 咳嗽痰多, 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 痈肿疮毒, 缓解药物毒性、 烈 性。 0028 本发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选取15种天然中药科学配伍, 配方简单, 各原料药 协同作用起到清热解毒、 凉血活血、 消肿止痛、 消除痘痘和痘印的效果, 见效快, 标本兼治, 无毒副作用, 而且其制备方法简单、 服用方便, 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0030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

16、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2份, 丹皮12份, 蒲公英12份, 栀子12份, 枇杷叶8份, 赤芍12份, 赤小豆12份, 野菊 花12份, 金银花12份, 板蓝根12份, 薄荷12份, 白鲜皮10份, 连翘12份, 紫花地丁18份, 甘草5 份。 0031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32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 具体方法为: 按重量配比称取各 原料药, 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 装瓶即得。 0033 使用方法: 每日2次, 早晚各一次, 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5天为一疗程, 1个 疗程见效, 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0034 实施例2 一种。

17、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5份, 丹皮15份, 蒲公英15份, 栀子15份, 枇杷叶10份, 赤芍15份, 赤小豆15份, 野菊 花15份, 金银花15份, 板蓝根15份, 薄荷15份, 白鲜皮12份, 连翘15份, 紫花地丁20份, 甘草6 份。 0035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36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 具体方法为: 按重量配比称取各 原料药, 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 装瓶即得。 0037 使用方法: 每日2次, 早晚各一次, 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6天为一疗程, 1个 疗程见效, 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

18、加疗程。 0038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青春痘的外用药剂, 主要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生地18份, 丹皮18份, 蒲公英18份, 栀子18份, 枇杷叶12份, 赤芍18份, 赤小豆18份, 野菊 花18份, 金银花18份, 板蓝根18份, 薄荷18份, 白鲜皮15份, 连翘18份, 紫花地丁22份, 甘草7 份。 0039 所述的原料药材在中药店及市场有售。 0040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 可按常规方法制成粉剂, 具体方法为: 按重量配比称取各 原料药, 混合均匀研磨成细末, 装瓶即得。 0041 使用方法: 每日2次, 早晚各一次, 用温水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 7天为一疗程, 2。

19、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295159 A 5 个疗程见效, 病情严重者可视病情加疗程。 0042 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中药的临床疗效, 选择收治患者中的200例, 对本发明药物 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 年龄15-35岁, 随机分为4组, 每组为50例, 分别为实验组1-4组。 0043 实验组1-4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4的药物, 每日2次, 每次内服3片 粒, 10天为一个 疗程, 连续服用2-3个疗程, 视病情轻重加减疗程。 其中显效185例, 有效182例, 治愈190例, 无效10例, 治愈率91%, 有效率95%。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295159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