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叶,含黄酮类、萜类、酚类,有益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和抑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银杏叶中虽有很多有效成分,但其中的银杏酸为有毒成分,因此,不能将银杏叶直接利用进行制药,需要采用特别的操作将黄酮类、萜类、酚类等物质提取后再进行利用。现有的银杏叶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和滴丸等,滴丸制剂因其高效、携带方便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尽管现在已有银杏滴丸制剂,但其调节血脂效果还比较差,其生物利用度、滴丸加工方法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调节血脂效果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降血脂的银杏叶滴丸。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叶滴丸,其原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70份,丹参提取物10-20份,葡萄籽油5-10份,苦荞粉10-20粉,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干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100℃化开30-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在提取银杏叶时,采用超声提取和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血脂的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有效成分溶出度高,提取率高;
同时,本发明在制备滴丸制剂,加入了对氨基苯甲酸,有利于滴丸制剂的崩解,能够快速起效,降血脂效果明显。
本发明在银杏叶提取物中还配加了一定比例的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能够延缓衰老,降血脂效果更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其原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70份,丹参提取物10-20份,葡萄籽油5-10份,苦荞粉10-20粉,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加入了一定量的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中含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总量为50-80%。加入丹参提取物,能够活血化瘀,协同作用降低血脂水平;葡萄籽油能够抗氧化,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还能抗自由基抗氧化,延缓衰老;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成分,能够进一步的降低血脂水平。本发明将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与银杏叶联用,各种有效成分相互配合,提高了降血脂的效果,也避免了银杏叶中银杏酸的毒性作用,滴丸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干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100℃化开30-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进一步的,在提取干银杏叶时,本发明加入了碳酸氢钠调节pH,在弱碱性条件下,能够有利于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进一步提高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表示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所述范围内。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份,丹参提取物20份,葡萄籽油10份,苦荞粉20粉,金槐叶提取物20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30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下干燥45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化开30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5: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70份,丹参提取物10份,葡萄籽油5份,苦荞粉10粉,金槐叶提取物10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100℃化开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20:7: 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实施例3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60份,丹参提取物15份,葡萄籽油8份,苦荞粉15粉,金槐叶提取物15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4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4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100℃化开30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5:6: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对比例4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4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5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5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葡萄籽油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6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6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苦荞粉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7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7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金槐叶提取物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8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8中,除步骤a中不采用超声提取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9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9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对氨基苯甲酸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分别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步骤a得到的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以及步骤c之后的药物溶出时间,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
表1 不同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的效果表
总黄酮醇苷提取率(%) 萜类内酯提取率(%) 滴丸溶出时间(min) 服用3月后血脂降低率(%) 实施例1 33.4 45.1 3 11.2 实施例2 37.2 47.5 3 10.8 实施例3 40.5 49.6 3 11.9 对比例4 39.7 48.2 4 5.7 对比例5 40.1 45.2 4 9.9 对比例6 38.5 47.9 5 8.7 对比例7 39.4 44.8 4 10.2 对比例8 28.5 41.7 4 8.1 对比例9 38.9 48.7 30 7.8
由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减少滴丸溶出时间,提高降低血脂的效果,另外,实施例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还具有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