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8050814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223716.2

申请日:

20181019

公开号:

CN109223913A

公开日:

2019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K36/87,A61K9/20,A61K47/18,A61K47/36,A61P3/06,A61P39/06

主分类号:

A61K36/87,A61K9/20,A61K47/18,A61K47/36,A61P3/06,A61P39/06

申请人:

华玉海

发明人:

华玉海

地址:

225321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港城路18号

优先权:

CN201811223716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调节血脂效果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血脂的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为:a、取银杏干叶,加入乙醇溶液中,采用超声提取,采用生物膜过滤,至少提取三次;将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浓缩液,干燥后得浸膏;再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基质和对氨基苯甲酸,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本发明方法通过超声提取和生物膜过滤配合使用,能够提高银杏叶的提取率,在制备滴丸时选用特别的基质,并加入对氨基苯甲酸,药物溶出速度比传统的快10倍,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

1.银杏叶滴丸,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70份,丹参提取物10-20份,葡萄籽油5-10份,苦荞粉10-20粉,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取干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1.5g/cm的浓缩液;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100℃化开30-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叶,含黄酮类、萜类、酚类,有益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和抑菌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银杏叶中虽有很多有效成分,但其中的银杏酸为有毒成分,因此,不能将银杏叶直接利用进行制药,需要采用特别的操作将黄酮类、萜类、酚类等物质提取后再进行利用。现有的银杏叶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和滴丸等,滴丸制剂因其高效、携带方便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尽管现在已有银杏滴丸制剂,但其调节血脂效果还比较差,其生物利用度、滴丸加工方法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调节血脂效果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降血脂的银杏叶滴丸。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叶滴丸,其原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70份,丹参提取物10-20份,葡萄籽油5-10份,苦荞粉10-20粉,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干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100℃化开30-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在提取银杏叶时,采用超声提取和生物膜过滤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血脂的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等有效成分溶出度高,提取率高;

同时,本发明在制备滴丸制剂,加入了对氨基苯甲酸,有利于滴丸制剂的崩解,能够快速起效,降血脂效果明显。

本发明在银杏叶提取物中还配加了一定比例的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能够延缓衰老,降血脂效果更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其原料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70份,丹参提取物10-20份,葡萄籽油5-10份,苦荞粉10-20粉,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中,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加入了一定量的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丹参提取物中含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总量为50-80%。加入丹参提取物,能够活血化瘀,协同作用降低血脂水平;葡萄籽油能够抗氧化,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在降低血脂的同时,还能抗自由基抗氧化,延缓衰老;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成分,能够进一步的降低血脂水平。本发明将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与银杏叶联用,各种有效成分相互配合,提高了降血脂的效果,也避免了银杏叶中银杏酸的毒性作用,滴丸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干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100℃化开30-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进一步的,在提取干银杏叶时,本发明加入了碳酸氢钠调节pH,在弱碱性条件下,能够有利于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进一步提高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其中,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但不表示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所述范围内。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50份,丹参提取物20份,葡萄籽油10份,苦荞粉20粉,金槐叶提取物20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0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30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下干燥45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3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90℃化开30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5: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70份,丹参提取物10份,葡萄籽油5份,苦荞粉10粉,金槐叶提取物10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3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10.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0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5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5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100℃化开45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20:7: 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实施例3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按重量份数计,银杏叶60份,丹参提取物15份,葡萄籽油8份,苦荞粉15粉,金槐叶提取物15份。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取干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2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5,置于超声容器中,提取15min,采用生物膜过滤,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浓缩,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得到银杏叶浸膏;

c、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4倍的基质,占原料药总重量40%的对氨基苯甲酸,于100℃化开30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所述基质为乳糖醇、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5:6: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对比例4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4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丹参提取物、葡萄籽油、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5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5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葡萄籽油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6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6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苦荞粉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7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7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金槐叶提取物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8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8中,除步骤a中不采用超声提取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对比例9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9中,除步骤c中不加入对氨基苯甲酸外,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分别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步骤a得到的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以及步骤c之后的药物溶出时间,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

表1 不同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的效果表

总黄酮醇苷提取率(%) 萜类内酯提取率(%) 滴丸溶出时间(min) 服用3月后血脂降低率(%) 实施例1 33.4 45.1 3 11.2 实施例2 37.2 47.5 3 10.8 实施例3 40.5 49.6 3 11.9 对比例4 39.7 48.2 4 5.7 对比例5 40.1 45.2 4 9.9 对比例6 38.5 47.9 5 8.7 对比例7 39.4 44.8 4 10.2 对比例8 28.5 41.7 4 8.1 对比例9 38.9 48.7 30 7.8

由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知:采用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的提取率,减少滴丸溶出时间,提高降低血脂的效果,另外,实施例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还具有抵抗自由基,延缓衰老的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223716.2 (22)申请日 2018.10.19 (71)申请人 华玉海 地址 225321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港城路 18号 (72)发明人 华玉海 (51)Int.Cl. A61K 36/87(2006.01) A61K 9/20(2006.01) A61K 47/18(2006.01) A61K 47/36(2006.01) A61P 3/06(2006.01) A61P 39/06(2006.01) (54)发明名称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57)摘要。

2、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银 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针对现有方法制备的银 杏叶滴丸调节血脂效果差, 生物利用度低等问 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血脂的银杏叶滴丸及其制 备方法。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为: a、 取银杏干 叶, 加入乙醇溶液中, 采用超声提取, 采用生物膜 过滤, 至少提取三次; 将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 缩, 得到浓缩液, 干燥后得浸膏; 再加入丹参提取 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 基质和对 氨基苯甲酸,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本发明方法 通过超声提取和生物膜过滤配合使用, 能够提高 银杏叶的提取率, 在制备滴丸时选用特别的基 质, 并加入对氨基苯甲。

3、酸, 药物溶出速度比传统 的快10倍, 经济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9223913 A 2019.01.18 CN 109223913 A 1.银杏叶滴丸, 其特征在于, 原料组成包括: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50-70份, 丹参提取 物10-20份, 葡萄籽油5-10份, 苦荞粉10-20粉, 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 为5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 为30-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滴丸, 其特征。

4、在于: 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 目。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 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 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3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 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

5、%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 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 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90- 100化开30-45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

6、滴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 为30-45赫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 醇、 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 为0-5。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 5cm, 滴速每分钟200-300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223913 A 2 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

7、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的叶, 含黄酮类、 萜类、 酚类, 有益微量元素和17 种氨基酸等有效成分, 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脑血液循环、 解除 平滑肌痉挛, 松弛支气管和抑菌等药理作用。 临床上不仅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而且对神 经系统、 呼吸系统等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0004 银杏叶中虽有很多有效成分, 但其中的银杏酸为有毒成分, 因此, 不能将银杏叶直 接利用进行制药, 需要采用特别的操作将黄酮类、 萜类、 酚类等物质提取后再进行利用。 现 有的银杏叶口服制剂包括胶囊剂、 片剂。

8、、 颗粒剂、 口服液和滴丸等, 滴丸制剂因其高效、 携带 方便等优点, 应用较为广泛。 0005 尽管现在已有银杏滴丸制剂, 但其调节血脂效果还比较差, 其生物利用度、 滴丸加 工方法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现有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调节血脂效果差, 生物 利用度低等问题。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降血脂的银杏叶滴丸。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杏叶滴丸, 其原料组成包括: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50-70份, 丹 参提取物10-20份, 葡萄籽油5-10份, 苦荞粉10-20粉, 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000。

9、9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0010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0011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 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

10、酸氢 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3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 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 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 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9223913 A 3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60下干燥45-60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

11、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90- 100化开30-45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0013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0014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 聚氧乙烯单硬脂 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0015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0016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

12、所述滴制滴距3-5cm, 滴速每分钟200- 300滴。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在提取银杏叶时, 采用超声提取和生物 膜过滤相结合的方式, 降低血脂的总黄酮醇苷、 萜类内酯等有效成分溶出度高, 提取率高; 同时, 本发明在制备滴丸制剂, 加入了对氨基苯甲酸, 有利于滴丸制剂的崩解, 能够快 速起效, 降血脂效果明显。 0018 本发明在银杏叶提取物中还配加了一定比例的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 金槐叶提取物, 能够延缓衰老, 降血脂效果更好,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银杏叶滴丸, 其原料组成包括:。

13、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50-70份, 丹参提取物10-20份, 葡萄籽油5-10份, 苦荞粉10-20粉, 金槐叶提取物10-20份。 0020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丹参提取物的有效成分浓度为50-80%。 0021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金槐叶提取物有效成分浓度为30-50%。 0022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所述的苦荞粉平均粒径为100-200目。 0023 上述银杏叶滴丸中, 加入了一定量的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 物。 丹参提取物中含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总量为50-80%。 加入丹参提取物, 能够活血化 瘀, 协同作用降低血脂水。

14、平; 葡萄籽油能够抗氧化, 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在降低血脂的同时, 还能抗自由基抗氧化, 延缓衰老;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芦丁成分, 能够进一 步的降低血脂水平。 本发明将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与银杏叶联 用, 各种有效成分相互配合, 提高了降血脂的效果, 也避免了银杏叶中银杏酸的毒性作用, 滴丸效果更好。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 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

15、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8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 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3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 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 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9223913 A 4 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0-1.5g/cm3的浓缩液;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

16、50-60下干燥45-60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5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30-5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90- 100化开30-45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0025 进一步的, 在提取干银杏叶时, 本发明加入了碳酸氢钠调节pH, 在弱碱性条件下, 能够有利于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进一步提高总黄酮醇苷、 萜类内酯的提取率。 0026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a所述的超声频率为30-45赫兹。 0027 其中, 上述银杏。

17、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所述基质为乳糖醇、 聚氧乙烯单硬脂 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20:5-7:1.5-2.0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0028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所述冷凝时温度为0-5。 0029 其中, 上述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中, 步骤c所述滴制滴距3-5cm, 滴速每分钟200- 300滴。 0030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但不表示将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制在实施例所述范围内。 0031 实施例1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50份, 丹参提取物20份, 葡萄籽油10份, 苦。

18、荞粉20粉, 金槐叶提取物20份。 0032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 至8.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 pH至8.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6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 氢钠调节pH至8.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19、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0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30赫兹;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50下干燥45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3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3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90化开 30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所述基质为乳糖醇、 聚氧乙烯单硬脂酸 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0:5: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0033 实施例2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7。

20、0份, 丹参提取物10份, 葡萄籽油5份, 苦荞粉10粉, 金槐叶提取物10份。 0034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 至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9223913 A 5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 pH至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3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

21、, 再加入碳酸 氢钠调节pH至10.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0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5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5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100化 开45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所述基质为乳糖醇、 聚氧乙烯单硬脂 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20:7: 2.0。

22、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0035 实施例3 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银杏叶滴丸的组成包括: 按重量份数计, 银杏叶60份, 丹参提取物15份, 葡萄籽油8份, 苦荞粉15粉, 金槐叶提取物15份。 0036 银杏叶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a、 取干银杏叶, 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5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 至9.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5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一次的滤液; 将过滤后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 pH至9.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25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二次的滤液; 将第二次过滤得。

23、到的银杏叶加入7倍体积的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溶液中, 再加入碳酸 氢钠调节pH至9.5, 置于超声容器中, 提取15min, 采用生物膜过滤, 收集第三次的滤液; 将三次收集得到的滤液合并, 浓缩, 得到密度为1.5g/cm3的浓缩液; 所述超声的频率为45赫兹; b、 将步骤a所得的浓缩液在60下干燥60min, 得到银杏叶浸膏; c、 向步骤b得到的银杏叶浸膏中按比例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 取物, 再加入占原料药总重量4倍的基质, 占原料药总重量40%的对氨基苯甲酸, 于100化 开30min, 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 滴制得到银杏叶滴丸; 所述基质为乳糖醇、 聚氧。

24、乙烯单硬脂 酸酯和卡拉胶按重量比15:6:1.5混合得到的混合物。 0037 对比例4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4中, 除步骤c中不加入丹参提取物、 葡萄籽油、 苦荞粉和金槐叶提取物外, 其余 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0038 对比例5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5中, 除步骤c中不加入葡萄籽油外, 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0039 对比例6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6中, 除步骤c中不加入苦荞粉外, 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0040 对比例7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7中, 除步骤c中不加入金槐叶提取物外, 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

25、3。 0041 对比例8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8中, 除步骤a中不采用超声提取外, 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9223913 A 6 0042 对比例9 不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银杏叶滴丸 对比例9中, 除步骤c中不加入对氨基苯甲酸外, 其余步骤和参数同实施例3。 0043 分别测定实施例和对比例步骤a得到的总黄酮醇苷、 萜类内酯的提取率, 以及步骤 c之后的药物溶出时间, 得到如下表1所示的实验结果。 0044 表1 不同方法制备的银杏叶滴丸的效果表 总黄酮醇苷提取率 (%)萜类内酯提取率 (%)滴丸溶出时间 (min)服用3月后血脂降低。

26、率 (%) 实施例133.445.1311.2 实施例237.247.5310.8 实施例340.549.6311.9 对比例439.748.245.7 对比例540.145.249.9 对比例638.547.958.7 对比例739.444.8410.2 对比例828.541.748.1 对比例938.948.7307.8 由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知: 采用本发明方法, 能够提高银杏叶中总黄酮醇苷、 萜类 内酯的提取率, 减少滴丸溶出时间, 提高降低血脂的效果, 另外, 实施例制备的银杏叶滴丸 还具有抵抗自由基, 延缓衰老的效果,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9223913 A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