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防水材料.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76479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0152.X

申请日:

2014.06.26

公开号:

CN104059210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8G18/48; C08L75/08

主分类号:

C08G18/48

申请人:

青岛博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洪启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皂户社区东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U防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其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成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5%~45%;聚酯聚醚多元醇40%~65%;阻聚剂0.01%~0.05%;增塑剂30%~4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25%;交联剂2%~15%;纳米材料30%~45%;填料2%~15%;增塑剂5%~20%;色浆或者色粉3%~10%;助剂0.1%~0.9%;催化剂0.2%~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工艺无污染、无毒性、无异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代替含有煤焦油、沥青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建筑业防水材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
1∶3;
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二异氰酸酯25%~45%;
聚酯聚醚多元醇40%~65%;
阻聚剂0.01%~0.05%;
增塑剂30%~45%;
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聚醚多元醇9%~25%;
交联剂2%~15%;
纳米材料30%~45%;
填料2%~15%;
增塑剂5%~20%;
色浆或者色粉3%~10%;
助剂0.1%~0.9%;
催化剂0.2%~2.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二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聚酯聚醚多元醇是聚醚多元醇。

说明书

一种PU防水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U防水材料。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铺设防水材料是建筑物或者构造物(诸如大厦、住家、厂房、学校、屋顶花园、浴室、水塔及水泥建筑物之垂直壁面及墙壁内外垂直面之防水工程)进行防水的常规手段,防水材料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但传统的防水材料弹性较差、伸长率不高,抗撕裂强度不甚理想,而且黏合性能以及耐磨、耐油以及使用寿命都欠佳,尤其是材料的毒副作用较大,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U防水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性好、伸长率高、撕裂强度较大、黏合性能优越、耐磨、耐油以及使用寿命长的PU防水材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
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二异氰酸酯25%~45%;
聚酯聚醚多元醇40%~65%;
阻聚剂0.01%~0.05%;
增塑剂30%~45%;
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
聚醚多元醇9%~25%;
交联剂2%~15%;
纳米材料30%~45%;
填料2%~15%;
增塑剂5%~20%;
色浆或者色粉3%~10%;
助剂0.1%~0.9%;
催化剂0.2%~2.2%。
其中,二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其中,聚酯聚醚多元醇是聚醚多元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采用主要用于大厦、住家、厂房、学校、屋顶花园、浴室、水塔及水泥建筑物之垂直壁面及墙壁内外垂直面之防水工程,此防水材料具有弹性好、伸长率高,撕裂强度较大,黏合性能优越,耐磨,耐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2、制备工艺无污染、无毒性、无异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代替含有煤焦油、沥青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建筑业防水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PU防水材料,其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1%~50%;聚酯聚醚多元醇40%~80%;阻聚剂0.01%~0.1%;增塑剂30%~3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50%;交联剂2%~10%;纳米材料30%~60%;填料2%~10%;增塑剂5%~26%;色浆或者色粉1%~10%;助剂0.1%~1.6%;催化剂0.2%~2%。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PU防水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PU防水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PU防水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PU防水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PU防水材料.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921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9210A21申请号201410290152X22申请日20140626C08G18/48200601C08L75/0820060171申请人青岛博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皂户社区东侧72发明人赵洪启54发明名称一种PU防水材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U防水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其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成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545;聚酯聚醚多元醇4065;阻聚剂001005;增塑剂304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

2、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25;交联剂215;纳米材料3045;填料215;增塑剂520;色浆或者色粉310;助剂0109;催化剂02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备工艺无污染、无毒性、无异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代替含有煤焦油、沥青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建筑业防水材料。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9210ACN104059210A1/1页21一种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545;聚酯聚醚多元醇。

3、4065;阻聚剂001005;增塑剂304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25;交联剂215;纳米材料3045;填料215;增塑剂520;色浆或者色粉310;助剂0109;催化剂02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二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聚酯聚醚多元醇是聚醚多元醇。权利要求书CN104059210A1/2页3一种PU防水材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PU防水材料。背景技术0002公知的是,铺设防水材料是建筑物或者构造物(诸如大厦、住家、厂房、学校、屋顶花园、浴室、水塔及。

4、水泥建筑物之垂直壁面及墙壁内外垂直面之防水工程)进行防水的常规手段,防水材料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但传统的防水材料弹性较差、伸长率不高,抗撕裂强度不甚理想,而且黏合性能以及耐磨、耐油以及使用寿命都欠佳,尤其是材料的毒副作用较大,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U防水材料。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弹性好、伸长率高、撕裂强度较大、黏合性能优越、耐磨、耐油以及使用寿命长的PU防水材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U防水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

5、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545;聚酯聚醚多元醇4065;阻聚剂001005;增塑剂304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25;交联剂215;纳米材料3045;填料215;增塑剂520;色浆或者色粉310;助剂0109;催化剂0222。0005其中,二异氰酸酯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0006其中,聚酯聚醚多元醇是聚醚多元醇。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采用主要用于大厦、住家、厂房、学校、屋顶花园、浴室、水塔及水泥建筑物之垂直壁面及墙壁内外垂直面之防水工程,此防水材料具有弹性好、伸长率高,撕裂强度较大,黏说明书CN104059210A2/2页4合性能优越,耐磨,耐。

6、油,使用寿命长等优点。00082、制备工艺无污染、无毒性、无异味,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代替含有煤焦油、沥青等危害人类健康的建筑业防水材料。具体实施方式0009实施例1一种PU防水材料,其包括甲组分和乙组分,所述甲组分和乙组分的配比为13;所述甲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二异氰酸酯2150;聚酯聚醚多元醇4080;阻聚剂00101;增塑剂3035;所述乙组分,其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950;交联剂210;纳米材料3060;填料210;增塑剂526;色浆或者色粉110;助剂0116;催化剂022。0010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592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