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736998 上传时间:2018-03-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0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29501.2

申请日:

2015.12.14

公开号:

CN105544399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51214|||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19/02; E01D101/24(2006.01)N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琳; 梁磊; 龙亮; 李念军; 徐康; 周向国; 王丁一; 李光均; 杨旻; 刘晓林

地址:

200436 上海市闸北区江场三路272、27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其特征是设置两组“V”型模板,“V”型模板是由两片平板钢模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V”的铰接端,在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端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口;另有两端模板和两侧模板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两端模板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对应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本发明应用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的施工,可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权利要求书

1.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其特征是:设置两组“V”型模板(1),所述“V”型模
板(1)是由两片平板钢模(1c)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V”的铰接端(1a),在另一端相
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1b);所述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端(1a)相互承
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1b)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口;另有两
端模板(2)和两侧模板(3)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所述两端模板(2)与两组
“V”型模板的开口端(1b)对应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其特征是:在所述“V”型模板
的开口端(1b),处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利用所述支撑板(5)顶撑在两片平板
钢板之间获得设定的“V”型模板的开口端(1b)的开口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其特征是:设置支撑板(5)的调
节结构,是在所述“V”型模板的开口端、处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固定设置螺母(8),与所述
螺母(8)配合设置有螺栓(6),以所述螺栓(6)的前端抵于所述支撑板(5),利用所述螺栓(6)调整
支撑板(5)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的距薄壁墩的中心线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开口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其特征是:所述“V”型模板在
其开口端(1b)与所述两端模板(2)之间为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其特征是:在所述平板钢模(1c)
的背肋上焊接用于挂接钢索的挂板,使得通过钢索可以对“V”型模板(1)进行拖拽,实施对
“V”模板(1)的拆除。
6.一种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设置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
包括两组“V”型模板(1),所述“V”型模板(1)是由两片平板钢模(1c)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
连接形成“V”的铰接端(1a),在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1b);所述两组“V”
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端(1a)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
(1b)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口;另有两端模板(2)和两侧模板(3)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
墩的外框模板,所述两端模板(2)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1b)对应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
片薄壁墩的模腔(4);所述施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首先完成分离式薄壁墩的钢筋绑扎,然后安装两组“V”型模板(1),准确调整
“V”型模板(1)的开口大小;
步骤2、在所述“V”型模板(1)的两端分别安装两端模板(2),随后固定安装两侧模板(3),
在两端板板(2)与两侧模板(3)之间实施紧固,完成模板的安装,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
的模腔(4);
步骤3、每轮模板的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按3m的高度进行,并针对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
的模腔(4)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即投入养生;
步骤4、在浇筑混凝土经养生达到拆模强度后,依次拆除两侧模板(2)、两端模板(2)以
及“V”型模板(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对于两组“V”模板(1)的拆除是分别顺着各
自“V”型开口的朝向进行拖拽。

说明书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施工
中的模板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已有的技术中,为消除连续刚构产生的应力,常常在边墩位置处设置支座,但近年来随
着大城市快速发展,地铁规划已向城市郊区延伸,而城市对桥梁景观化特别注重,柔美的结
构物受到建设者的青睐,柔性薄壁墩恰恰符合这一特点,同时由于地铁高架线路长、联数多,
结构需满足纵向变形等原因,分离式柔性薄壁墩被广泛应用。比如,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
19标,象钟高架区间采用多联连续刚构,为了满足温度作用下的纵向位移,边墩采用了间距
最小仅为10cm的分离式柔性薄壁墩,其设计新颖。所谓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是指在两片
薄壁墩之间,处在中心位置处的最小间距仅为约10cm,并且,在两片薄壁墩之间自中心位置
处朝向两侧分别呈“V”形开口。针对这一薄壁墩结构,现有技术中没有配套的施工模板,
同时,因其极小间距,常规形式的模板无法准确到位。虽然可以对两片薄壁墩分开施工,但
这样的方式施工周期长,进度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
应用,使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能够得以顺利施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特点是:设置两组“V”型模板,所述“V”型
模板是由两片平板钢模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V”的铰接端,在另一端相互分离
形成“V”型的开口端;所述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端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
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口;另有两端模板和两侧模板相
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所述两端模板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对应
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V”型模板的开口端,
处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设置有支撑板,利用所述支撑板顶撑在两片平板钢板之间获得设定的
“V”型模板的开口端的开口大小。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特点也在于:设置支撑板的调节结构,是在所
述“V”型模板的开口端、处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固定设置螺母,与所述螺母配合设置有螺
栓,以所述螺栓的前端抵于所述支撑板,利用所述螺栓调整支撑板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的距
薄壁墩的中心线的距离,从而调整所述开口的大小。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V”型模板在其开口端与
所述两端模板之间为螺栓连接。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特点也在于:在所述平板钢模的背肋上焊接用
于挂接钢索的挂板,使得通过钢索可以对“V”型模板进行拖拽,实施对“V”模板的拆除。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的施工方法的特点是:设置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
包括两组“V”型模板,所述“V”型模板是由两片平板钢模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
“V”的铰接端,在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所述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
是以其铰接端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朝向薄壁墩的两侧
边开口;另有两端模板和两侧模板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所述两端模
板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对应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所述施工方法
按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首先完成分离式薄壁墩的钢筋绑扎,然后安装两组“V”型模板,准确调整“V”
型模板的开口大小;

步骤2、在所述“V”型模板的两端分别安装两端模板,随后固定安装两侧模板,在两端
板板与两侧模板之间实施紧固,完成模板的安装,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

步骤3、每轮模板的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按3m的高度进行,并针对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
的模腔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即投入养生;

步骤4、在浇筑混凝土经养生达到拆模强度后,依次拆除两侧模板、两端模板以及“V”
型模板。

本发明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的施工方法的特点也在于:对于两组“V”模板的拆除是分
别顺着各自“V”型开口的朝向进行拖拽。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极大地便利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的施工,并保证工程质量。

2、本发明设置支撑板对“V”型模板的开口大小进行固定,其结构简单牢固。

3、本发明针对支撑板设置由螺母和螺栓构成的调节结构,其调节方式简单,螺栓节节的
方式可获得很高的调节精度高。

4、本发明在两组“V”型模板之间采用承插结构,加之模板的“V”型设置,极大地便
利于模板的拆除。

5、本发明在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在两片薄壁墩的模腔中同时进行对称浇筑,既保证了结构
的稳固性,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V”型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V”型模板,1c平板钢模,1a铰接端,1b开口端,2两端模板,3两侧
模板,4模腔,5支撑板,6螺栓,7螺纹钢筋,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的结构形式是:设置两组“V”
型模板1,“V”型模板1是由两片平板钢模1c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V”的铰接
端1a,在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1b;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
端1a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1b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
口;另有两端模板2和两侧模板3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两端模板2
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1b对应连接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腔4。

具体实施中,在“V”型模板的开口端1b,处在两片平板钢模1c之间设置有支撑板5,
利用支撑板5顶撑在两片平板钢板1c之间获得设定的“V”型模板的开口端1b的开口大小。

设置支撑板5的调节结构是在“V”型模板的开口端、处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固定设置
螺母8,与螺母8配合设置有螺栓6,以螺栓6的前端抵于支撑板5,利用螺栓6调整支撑板
5在两片平板钢模之间的距薄壁墩的中心线的距离,从而调整开口的大小;“V”型模板在其
开口端1b与两端模板2之间为螺栓连接,其结构牢固可靠。为了便于模板的拆除,本实施例
中,在平板钢模1c的背肋上焊接用于挂接钢索的挂板,使得通过钢索可以对“V”型模板1
进行拖拽,实施对“V”模板1的拆除。

本发明的具体应用针对两片分离式薄壁墩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步立模、同步浇筑,确保施
工的进度和安全质量。

本发明造价低、操作简便、安全、高效,尤其是遇有多联连续刚构边墩采用分离式的墩
柱,且对墩柱线型外观要求极高的工点,可广泛应用到施工中。

本发明通过在广州地铁21号线施工19标柔性薄壁墩墩柱施工中进行试用,从根本上解
决了小间距施工的模板立模带来的困扰问题,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质量和工效,克服了
模板立模的困难,减少了工序的繁琐互换,增强了边墩线形外观的优美感,提高了墩柱的施
工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

施工过程:

1、首先完成分离式薄壁墩的钢筋绑扎,然后安装两组“V”型模板1,利用支撑板5准
确调整“V”型模板1的开口大小;

2、在“V”型模板1的两端分别安装两端模板2,随后固定安装两侧模板3,并在两端板
板与两侧模板之间的转角处以螺纹钢筋7实施紧固,完成模板的安装;形成相互独立的两片
薄壁墩的模腔4;

3、每轮模板的安装及混凝土浇筑按3m的高度进行,并针对相互独立的两片薄壁墩的模
腔4同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即投入养生;

4、在浇筑混凝土经养生达到拆模强度后,依次拆除两侧模板3、两端模板2以及“V”
型模板1;对于两组“V”模板1的拆除是将钢索挂接在平板钢模1c的背肋上的挂板上,利
用吊机对钢索进行牵引,对两组“V”型模板1分别顺着各自“V”型开口的朝向进行拖拽即
成。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小间距分离式薄壁墩模板及其应用,其特征是设置两组“V”型模板,“V”型模板是由两片平板钢模在一端相互之间以铰链连接形成“V”的铰接端,在另一端相互分离形成“V”型的开口端;两组“V”型模板相互之间是以其铰接端相互承插进行固定连接并处于薄壁墩的中心线上,其开口端朝向薄壁墩的两侧边开口;另有两端模板和两侧模板相互连接构成矩形框作为薄壁墩的外框模板,两端模板与两组“V”型模板的开口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