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29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8296A21申请号201410363941122申请日20140729201410286445020140624CNE02D29/045200601E04G23/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地址200011上海市黄浦区西藏南路1170号72发明人张中杰陈加核徐正良张鹏飞彭基敏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51代理人王法男54发明名称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软土地区地下室已完成的原有支护墙内侧实施。
2、新增支护墙;步骤二、进行土方开挖及支撑架设,在所述新增支护墙墙顶标高处设置钢筋砼围檩;步骤三、继续向下挖至加层坑底,在加层坑底与所述新增支护墙相邻角部位置进行局部超挖;步骤四、浇筑结构底板,并在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步骤五、凿除所述新增支护墙处于所述钢筋砼围檩和结构底板之间的部分;步骤六、逐层拆除支撑架、浇筑楼板直至结构顶板的完成。本发明在不影响地下室的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
3、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8296ACN104088296A1/1页21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软土地区地下室已完成的原有支护墙内侧实施新增支护墙;步骤二、按传统明挖法基坑的施工方法进行土方开挖及支撑设,在所述新增支护墙墙顶标高处设置钢筋砼围檩,所述新增支护墙的竖向钢筋锚入所述钢筋砼围檩中,且所述钢筋砼围檩还与所述原有支护墙连接在一起;步骤三、继续向下挖至加层坑底,并在加层坑底与所述新增支护墙相邻的角部位置进行局部超挖;步骤四、浇筑结构底板,并在所述加层坑底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所述倒牛腿结构连接在所述新增支护墙。
4、和所述结构底板上,待所述结构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最下方的支撑;步骤五、凿除所述新增支护墙处于所述钢筋砼围檩和结构底板之间的部分;步骤六、按明挖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逐层拆除支撑、浇筑楼板直至结构顶板的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的所述新增支护墙沿所述原有支护墙内侧构筑,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钢筋砼围檩包括吊筋、植筋和钢筋混凝土,所述吊筋一端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原有支护墙上,所述植筋的一端植入所述原。
5、有支护墙内,另一端植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内。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未施工前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两层结构,施工后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三层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088296A1/3页3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软土地区地下室建设中,由于区域整体地下空间规划调整、地下室功能扩展等原因造成已实施完成基坑支护墙长度或强度不能满足基坑开挖深度加深的要求,而简单的采用在已有支护墙内侧增设一排支护墙形成复合支护体系可以解决基坑开挖中的安全问题,但如何。
6、安全可靠,切实可行地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影响是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0003因此,本申请人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切实可行地为软土地区地下室进行加层施工,且不会侵占加层建筑面积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发明内容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是提出一种能够切实可行地为软土地区地下室进行加层施工,且不会侵占加层建筑面积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6步骤一、在软土地区地下室已完成的原有支护墙内侧实施新增支护墙。0007步骤二、按传统明挖法基坑的施工方法进行土方开挖及支撑设,在所述。
7、新增支护墙墙顶标高处设置钢筋砼围檩,所述新增支护墙的竖向钢筋锚入所述钢筋砼围檩中,且所述钢筋砼围檩还与所述原有支护墙连接在一起。0008步骤三、继续向下挖至加层坑底,并在加层坑底与所述新增支护墙相邻的角部位置进行局部超挖。0009步骤四、浇筑结构底板,并在所述加层坑底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所述倒牛腿结构连接在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结构底板上,待所述结构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最下方的支撑。0010步骤五、凿除所述新增支护墙处于所述钢筋砼围檩和结构底板之间的部分。0011步骤六、按明挖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逐层拆除支撑、浇筑楼板直至结构顶板的完成。0012较佳的,在所述步骤一中的所述新增支护墙。
8、沿所述原有支护墙内侧构筑,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之间预留有空隙,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0013较佳的,所述步骤二中的所述钢筋砼围檩包括吊筋、植筋和钢筋混凝土,所述吊筋一端连接在所述钢筋混凝土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原有支护墙上,所述植筋的一端植入所述原有支护墙内,另一端植入所述钢筋混凝土内。0014较佳的,未施工前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两层结构,施工后的所述软土地说明书CN104088296A2/3页4区地下室为地下三层结构。0015本发明的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如下00161本发明利用加设新增支护墙的方式为进一步加层施工提供围护基础,便于地下室加层施工过程的土方。
9、的安全开挖,同时在新增支护墙的墙顶设置钢筋砼围檩和在加层坑底进行局部超挖加设倒牛腿结构,不但实现了对新增支护墙的进一步巩固,且便于在结构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不影响地下室的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00172本发明在原有支护墙内侧增设一排新增支护墙,并在所述新增支护墙和所述原有支护墙之间预留的空隙中填充有加固传力体,实现了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体系。00183在新增支护墙墙顶设置钢筋砼围檩实现了新老支护墙的有效连接。00194在所述加层坑底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实现了基坑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并保证结。
10、构底板的完整性。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工况一。0022图2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工况二。0023图3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工况三。0024图4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工况四。0025图5为具体实施例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工况五。0026图6为图2的A处放大示意图。0027图7为图3的B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软土地区地下室加层施工方法,实施由地下二层加层为地下三层,即未施工前的所述软。
11、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两层结构,施工后的所述软土地区地下室为地下三层结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29步骤一、如图1所示,在软土地区地下室已完成的原有支护墙1内侧实施新增支护墙2。0030步骤二、如图2和图6所示,按传统明挖法基坑的施工方法进行土方开挖及设置支撑架设,在新增支护墙2墙顶标高处设置钢筋砼围檩5,新增支护墙2的竖向钢筋锚入钢筋砼围檩5中,且钢筋砼围檩5还与原有支护墙1连接在一起。0031步骤三、如图2所示,继续向下挖至加层坑底4,并在加层坑底4与新增支护墙2相邻的角部位置进行局部超挖。0032步骤四、如图3和图7所示,浇筑结构底板6,并在加层坑底4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7,倒牛腿结构。
12、7连接在新增支护墙2和结构底板6上,待结构底板6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最下方的支撑3。说明书CN104088296A3/3页50033步骤五、如图4所示,凿除新增支护墙2处于钢筋砼围檩5和结构底板6之间的部分。0034步骤六、如图5所示,按明挖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逐层拆除支撑、浇筑楼板直至结构顶板的完成。0035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所述步骤一中的新增支护墙2沿原有支护墙1内侧构筑,新增支护墙2和原有支护墙1之间预留有空隙,如图1所示,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有加固传力体8,形成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体系。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步骤二中的钢筋砼围檩5包括吊筋51、植筋52和钢筋混凝土53,吊筋51一端连接在钢筋。
13、混凝土53上,另一端固定在原有支护墙1上,植筋52的一端植入原有支护墙1内,另一端植入钢筋混凝土53内。0036示例性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应用在地下二层的软土地区基坑中,位于基坑坑底处的原有支护墙1的内侧面处,朝基坑开挖深度方向施工多个钻孔灌注桩形成进行一排新增支护墙2,并在新增支护墙2和原有支护墙1的贴合面之间预留的空隙上,利用旋喷桩注入混凝土浆填实形成加固传力体8,原有支护墙1、加固传力体8和新增支护墙2三者有效连接为一体,构筑形成了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体系,为进一步加层施工提供围护基础,便于地下室加层施工过程的土方的安全开挖,同时在新增支护墙2的墙顶设置钢筋砼围檩5和在加层坑底4进行局部。
14、超挖加设倒牛腿结构7,不但实现了对新增支护墙2的进一步巩固,且便于在结构底板6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不影响地下室的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对侵占加层地下室面积的新增支护墙2部分进行凿除,有效的消除回筑阶段新增支护墙2对地下室建筑面积的侵占。其中,新增支护墙2墙顶设置钢筋砼围檩5实现了新老支护墙的有效连接,在加层坑底4局部超挖位置上设置倒牛腿结构7,实现了基坑水平力的有效传递并保证结构底板6的完整性。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新增支护墙2和原有支护墙1之间预留的空隙中填充有加固传力体8,构筑了结构可靠的复合支护体系。0037当然了,本发明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层数不同的地下室进行两层或更多层数的加层施工,本实施例。
15、涉及的传统明挖法基坑的施工方法和明挖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按照本发明的教导借鉴现有技术进行施工即可,此处不再赘述。003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88296A1/7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2/7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3/7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4/7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5/7页10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106/7页11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117/7页12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88296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