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358214 上传时间:2019-10-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6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16990.3

申请日:

20161118

公开号:

CN106551031A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3F3/14,A23F3/06,A23F3/08,A23F3/12

主分类号:

A23F3/14,A23F3/06,A23F3/08,A23F3/12

申请人:

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田青,张强,周洋,梁金波,向俊,崔清梅,戴居会,罗鸿,李慧,王永健

地址: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寨湾村草子坝组

优先权:

CN201611016990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青;b.晒青;c.摊凉;d.做青;e.揉捻;f.发酵;g.初烘;h.摊凉;i.二烘;j.摊凉;k.足干。本发明顺应茶产业发展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应产业发展之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通过改进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突破茶叶加工过程中,对鲜叶原料品种、完整度、嫩度等条件的要求,解决机采鲜叶原料欠完整、欠匀整等问题,突破对茶树品种、鲜叶匀整度等条件限制,所制得的红茶,香气幽扬带花香,滋味浓厚鲜爽,品质风格独特,极大提高机采茶叶品质和市场价值,促进茶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e.揉捻:茶青萎凋后进行揉捻;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摊凉60-8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8-90%;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5-10min;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0-15%;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5%以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茶类。红茶起源于中国,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类。

随着我国茶产业规模的快速壮大和国内技术研发的相对滞后,我国现有的茶鲜叶配套的种植技术、加工设备等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茶产业的技术需求,导致了我国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瓶颈。尤其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茶园春茶期间采茶工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春茶期间80%产茶区缺采茶工,60%产区最高短缺50%。对茶鲜叶能实现机械化采摘、加工等,节省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不仅是个别茶农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而是全国茶区的共同期待,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发展需求。

较人工采摘,机械化采摘鲜叶存在欠完整、欠匀整度等问题,以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60%计算,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仅占比约40%,完整芽叶占比低于70%,碎片、杂梗占比高达30%以上,所制产品多为低端茶叶,成品茶付茶占比大,产品欠完整欠匀整,产品价值较低,因此,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提高机采鲜叶加工产品质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之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

e.揉捻:茶青萎凋后进行揉捻;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

优选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

优选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摊凉60-8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8-90%;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5-10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0-15%;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5%以下。

本发明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顺应茶产业发展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应产业发展之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通过改进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突破茶叶加工过程中,对鲜叶原料品种、完整度、嫩度等条件的要求,解决机采鲜叶原料欠完整、欠匀整等问题,突破对茶树品种、鲜叶匀整度等条件限制,所制得的红茶,香气幽扬带花香,滋味浓厚鲜爽,品质风格独特,极大提高机采茶叶品质和市场价值,促进茶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实施地点: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时间:2016年5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5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单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57%,独芽占8%,单片叶占30%,老梗、杂质占比5%。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至晒席上,于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5min,茶青减重13%,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渐消失,香气渐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1.5小时。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凉青时间分别为30min、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约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至茶叶条索紧实,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00min。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上覆湿布,发酵温度25℃,湿度95%,发酵时间6小时,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0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8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4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60-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

实施地点: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施时间:2016年7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6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单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68%,,单片叶占25%,老梗、杂质占比7%。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于室内,至傍晚将茶青移至阳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0min,茶青减重15%,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消失,香气较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80min。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轻-重-轻-空,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20min。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上覆湿布,发酵温度30℃,湿度95%,发酵时间4小时,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5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10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3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下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3:

实施地点:利川,实施时间:2016年9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7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双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72%,单片叶占20%,老梗、杂质占比8%。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至傍晚将茶青移至日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5min,茶青减重10%,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消失,香气较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60min。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5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5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5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轻,至茶叶条索紧实,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20min。

6.将揉捻叶放置红茶发酵室,发酵室参数设置为:温度30℃,湿度95%。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时间4小时,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5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8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3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4: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为95%,发酵时间为4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8%;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5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0%;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5%。

实施例5: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7%,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摊凉8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为100%,发酵时间为6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90%;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10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4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4%。

实施例6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6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5%,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5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7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4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为98%,发酵时间为5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9%;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8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3%;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7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4%。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016990.3 (22)申请日 2016.11.18 (71)申请人 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4500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 州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寨湾村草子坝组 申请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72)发明人 田青 张强 周洋 梁金波 向俊 崔清梅 戴居会 罗鸿 李慧 王永健 (51)Int.Cl. A23F 3/14(2006.01) A23F 3/06(2006.01) A23F 3/08(2006.01) A23F 3/12(2006.0。

2、1) (54)发明名称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 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 b.晒 青; c.摊凉; d.做青; e.揉捻; f.发酵; g.初烘; h. 摊凉; i.二烘; j.摊凉; k.足干。 本发明顺应茶产 业发展需求, 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 应 产业发展之需求, 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 术, 通过改进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 突破茶叶加 工过程中, 对鲜叶原料品种、 完整度、 嫩度等条件 的要求, 解决机采鲜叶原料欠完整、 欠匀整等问 题, 突破对茶树品种、 鲜叶匀整度等条件限制, 所 制得的红茶, 。

3、香气幽扬带花香, 滋味浓厚鲜爽, 品 质风格独特, 极大提高机采茶叶品质和市场价 值, 促进茶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CN 106551031 A 2017.04.05 CN 106551031 A 1.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摇 青; e.揉捻: 茶青萎凋后进行。

4、揉捻;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 骤: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 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 茶青减重13-17; c.摊凉: 晒青后。

5、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2小时;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摇 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 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3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 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5-2小时, 揉捻加压方式采 用: 空轻重轻空;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 环境湿度为95-100, 发酵 时间为4-6小时; g。

6、.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0-45min;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60-80min。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 骤: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 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轻采以减少老梗、 杂质; b.晒青: 将机采。

7、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 茶青减重13-17, 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 茶梗变为较柔软, 青味消失;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6551031 A 2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2小时;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摇 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凉青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凉青 时间为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3min, 摊凉60- 80min, 第四次做青, 。

8、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5-2小时, 揉捻加压方式采 用: 空轻重轻空, 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 环境湿度为95-100, 发酵 时间为4-6小时, 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程度为88-90;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时间为5-10min;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0-45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i.二。

9、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烘至茶叶含水量 10-15;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60-8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为5以下。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6551031 A 3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红茶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茶类。 红茶起源于中国, 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类。 0003 随着我国茶产业规模的快。

10、速壮大和国内技术研发的相对滞后, 我国现有的茶鲜叶 配套的种植技术、 加工设备等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茶产业的技术需求, 导致了我国在茶 叶种植、 加工等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瓶颈。 尤其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农村劳 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 我国茶园春茶期间采茶工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春茶期间80产茶区缺采茶工, 60产区最高短缺50。 对茶鲜叶能实现机械化采摘、 加工等, 节省劳动力、 节约生产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已经不仅是个别茶农和企业的发展需 求, 而是全国茶区的共同期待, 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发展需求。 0004 较人工采摘, 机械化采摘鲜叶存在。

11、欠完整、 欠匀整度等问题, 以茶树芽叶机械组成 一芽二叶占比60计算, 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仅占比约40, 完整芽叶占比低 于70, 碎片、 杂梗占比高达30以上, 所制产品多为低端茶叶, 成品茶付茶占比大, 产品欠 完整欠匀整, 产品价值较低, 因此, 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 提高机采鲜叶加工产品 质量, 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之必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0006 本发明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07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0008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

12、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0009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0010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0011 e.揉捻: 茶青萎凋后进行揉捻; 0012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0013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0014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0015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0016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0017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0018 优选的, 一种机采鲜。

13、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19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 采茶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6551031 A 4 0020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茶青减重13-17; 0021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2小时; 0022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 。

14、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 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3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 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23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5-2小时, 揉捻加压方 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 0024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 环境湿度为95-100, 发酵时间为4-6小时; 0025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 0026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0-45min; 0027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

15、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0028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0029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60-80min。 0030 优选的,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 0031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 采茶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轻采以减少老梗、 杂质; 0032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茶青减重13-17, 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 茶梗变为较柔软,。

16、 青味消失; 0033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2小时; 0034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凉青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凉 青时间为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3min, 摊凉60- 80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35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5-2小时, 揉捻加压方 式采用: 空。

17、-轻-重-轻-空, 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0036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 环境湿度为95-100, 发酵时间为4-6小时, 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程度为88-90; 0037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时间为5-10min 0038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0-45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039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烘至茶叶含 水量10-15; 0040 j.摊凉: 。

18、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0041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60-8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 即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为5以下。 0042 本发明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 顺应茶产业发展需求, 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 技术, 应产业发展之需求, 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 通过改进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6551031 A 5 突破茶叶加工过程中, 对鲜叶原料品种、 完整度、 嫩度等条件的要求, 解决机采鲜叶原料欠 完整、 欠匀整等问题, 突破对茶树品种、 鲜叶匀整度等条件限制, 所制得。

19、的红茶, 香气幽扬带 花香, 滋味浓厚鲜爽, 品质风格独特, 极大提高机采茶叶品质和市场价值, 促进茶产业全程 机械化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44 实施例1: 0045 实施地点: 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时间: 2016年5月, 具体实施方法: 0046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50, 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采用 单人采茶机轻采, 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57, 独芽占8, 单片叶占30, 老 梗、 杂质占比5。 0047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 薄摊至晒席上, 于傍晚阳光。

20、下进行晒青, 晒青15min, 茶青减 重13, 叶色暗绿, 茶梗较柔软, 青味渐消失, 香气渐浓。 0048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 静置摊凉, 摊凉1.5小时。 0049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 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两次做 青后, 凉青时间分别为30min、 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 2min, 摊凉60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50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约65进行揉捻, 揉捻加压方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 至茶 叶条索紧实, 部分茶叶色泽。

21、变红, 香气明显, 揉捻时间100min。 0051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 上覆湿布, 发酵温度25, 湿度95, 发酵时间6小时, 至 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0052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 烘干机内温度120, 时间10min。 0053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 摊凉时间30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054 9.待茶叶充分冷却, 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80, 时间20min, 烘至茶 叶含水量15。 005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 时间40min。 0056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置于烘干机内, 烘干机温度60-80。

22、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 即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5以内。 0057 实施结果: 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 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1所示。 0058 0059 表1 0060 实施例2: 0061 实施地点: 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实施时间: 2016年7月, 具体实施方法: 0062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60, 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采用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6551031 A 6 单人采茶机轻采, 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68, , 单片叶占25, 老梗、 杂质占比 7。 0063 2 .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于室内, 至。

23、傍晚将茶青移至阳光下进行晒青, 晒青 10min, 茶青减重15, 叶色暗绿, 茶梗较柔软, 青味消失, 香气较浓。 0064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 静置摊凉, 摊凉80min。 0065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 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两次做 青后, 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 3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 时间3min, 摊凉60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66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 揉捻加压方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轻-重- 轻-空。

24、, 至茶叶条索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揉捻时间120min。 0067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 上覆湿布, 发酵温度30, 湿度95, 发酵时间4小时, 至 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0068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 烘干机内温度120, 时间15min。 0069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 摊凉时间30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070 9.待茶叶充分冷却, 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100, 时间20min, 烘至 茶叶含水量15。 0071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 时间30min。 0072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25、 置于烘干机内, 烘干机温度8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 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5以内。 0073 实施结果: 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 感官审评结果下表2所示。 0074 0075 表2 0076 实施例3: 0077 实施地点: 利川, 实施时间: 2016年9月, 具体实施方法: 0078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70, 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采用 双人采茶机轻采, 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72, 单片叶占20, 老梗、 杂质占比 8。 0079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 至傍晚将茶青移至日光下进行晒青, 晒青15min, 茶青 减重10,。

26、 叶色暗绿, 茶梗较柔软, 青味消失, 香气较浓。 0080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 静置摊凉, 摊凉60min。 0081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 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两次做 青后, 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 3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5r/min, 摇青 时间2min, 摊凉50min, 第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5r/min, 摇青时间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82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 揉捻加压方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轻, 至 茶叶条索紧实, 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揉捻时间120min。 。

27、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6551031 A 7 0083 6.将揉捻叶放置红茶发酵室, 发酵室参数设置为: 温度30, 湿度95。 至茶叶色 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时间4小时, 0084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 烘干机内温度120, 时间15min。 0085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 摊凉时间30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086 9.待茶叶充分冷却, 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80, 时间20min, 烘至茶 叶含水量15。 0087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 时间30min。 0088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置于烘干机。

28、内, 烘干机温度8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 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5以内。 0089 实施结果: 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 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3所示。 0090 0091 表3 0092 实施例4: 0093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0094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 茶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轻采以减少老梗、 杂质; 0095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茶青减重13, 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 茶梗变为较柔软, 青味。

29、消失; 0096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小时; 0097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凉青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凉 青时间为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min, 摊凉60min, 第 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098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1.5小时, 揉捻加压方式采 用: 空-轻-重-轻-空, 揉捻至茶叶条索。

30、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0099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25, 环境湿度为95, 发酵时 间为4小时, 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程度为88; 0100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时间为5min; 0101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0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102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烘至茶叶含 水量10; 0103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0104 k.。

31、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6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 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为5。 0105 实施例5: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6551031 A 8 0106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0107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7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 茶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轻采以减少老梗、 杂质; 0108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茶青减重17, 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 茶梗变为较柔软, 青味消失; 0109。

32、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2小时; 0110 d.做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凉青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凉 青时间为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3min, 摊凉80min, 第 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5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111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70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2小时, 揉捻加压方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 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

33、变红, 香气明显; 0112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为30, 环境湿度为100, 发酵时 间为6小时, 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程度为90; 0113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时间为10min; 0114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45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115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烘至茶叶含 水量15; 0116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0117 k.足干: 待二烘叶充。

34、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8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 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为4。 0118 实施例6 0119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0120 a.采青: 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60进行采摘, 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 茶机, 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 轻采以减少老梗、 杂质; 0121 b.晒青: 将机采午后无露水、 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 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直至茶青减重15, 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 茶梗变为较柔软, 青味消失; 0122 c.摊凉: 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摊凉1.5小时; 0123 d.做。

35、青: 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 第一、 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 第三、 四次采用机械 摇青, 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 凉青时间为30min, 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 抖两遍, 凉 青时间为40min, 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2min, 摊凉70min, 第 四次做青, 摇青机转速6r/min, 摇青时间4min, 摇青后静置萎凋; 0124 e.揉捻: 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 揉捻时间为2小时, 揉捻加压方式采用: 空-轻-重-轻-空, 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 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 香气明显; 0125 f.发酵: 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环境温度。

36、为28, 环境湿度为98, 发酵时 间为5小时, 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 清气消失, 香气浓厚, 发酵程度为89; 0126 g.初烘: 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初烘温度为120, 时间为8min; 0127 h.摊凉: 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时间为35min, 至茶叶回软, 充分冷却; 0128 i.二烘: 待茶叶充分冷却, 进行二次烘干, 温度为80, 时间为30min, 烘至茶叶含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6551031 A 9 水量13; 0129 j.摊凉: 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充分冷却, 时间为60min; 0130 k.足干: 待二烘叶充分冷却, 进行足干工序, 温度为70min, 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 碎, 茶梗折即脆断, 含水量为4。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6551031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