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世界茶叶消费的主要茶类。红茶起源于中国,也是我国第二大出口茶类。
随着我国茶产业规模的快速壮大和国内技术研发的相对滞后,我国现有的茶鲜叶配套的种植技术、加工设备等远远跟不上快速发展的茶产业的技术需求,导致了我国在茶叶种植、加工等方面出现越来越多的瓶颈。尤其是随着国家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我国茶园春茶期间采茶工缺乏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春茶期间80%产茶区缺采茶工,60%产区最高短缺50%。对茶鲜叶能实现机械化采摘、加工等,节省劳动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经不仅是个别茶农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而是全国茶区的共同期待,同时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整体发展需求。
较人工采摘,机械化采摘鲜叶存在欠完整、欠匀整度等问题,以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60%计算,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仅占比约40%,完整芽叶占比低于70%,碎片、杂梗占比高达30%以上,所制产品多为低端茶叶,成品茶付茶占比大,产品欠完整欠匀整,产品价值较低,因此,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提高机采鲜叶加工产品质量,成为当前产业发展之必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
e.揉捻:茶青萎凋后进行揉捻;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
优选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
优选的,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17%,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3min,摊凉60-8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95-100%,发酵时间为4-6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8-90%;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5-10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4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0-15%;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5%以下。
本发明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顺应茶产业发展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应产业发展之需求,配套机械化采摘鲜叶加工技术,通过改进传统红茶的加工方法,突破茶叶加工过程中,对鲜叶原料品种、完整度、嫩度等条件的要求,解决机采鲜叶原料欠完整、欠匀整等问题,突破对茶树品种、鲜叶匀整度等条件限制,所制得的红茶,香气幽扬带花香,滋味浓厚鲜爽,品质风格独特,极大提高机采茶叶品质和市场价值,促进茶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实施地点:恩施清江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时间:2016年5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5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单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57%,独芽占8%,单片叶占30%,老梗、杂质占比5%。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至晒席上,于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5min,茶青减重13%,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渐消失,香气渐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1.5小时。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凉青时间分别为30min、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约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至茶叶条索紧实,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00min。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上覆湿布,发酵温度25℃,湿度95%,发酵时间6小时,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0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8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4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60-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2:
实施地点: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实施时间:2016年7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6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单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68%,,单片叶占25%,老梗、杂质占比7%。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于室内,至傍晚将茶青移至阳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0min,茶青减重15%,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消失,香气较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80min。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轻-重-轻-空,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20min。
6.将揉捻叶放置发酵篓,上覆湿布,发酵温度30℃,湿度95%,发酵时间4小时,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5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10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3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下表2所示。
表2
实施例3:
实施地点:利川,实施时间:2016年9月,具体实施方法:
1.茶树芽叶机械组成一芽二叶占比70%,机械采摘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采用双人采茶机轻采,机采鲜叶芽叶机械组成完整叶占比72%,单片叶占20%,老梗、杂质占比8%。
2.机采鲜叶及时回厂薄摊,至傍晚将茶青移至日光下进行晒青,晒青15min,茶青减重10%,叶色暗绿,茶梗较柔软,青味消失,香气较浓。
3.晒青叶及时移至室内,静置摊凉,摊凉60min。
4.第一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两遍,第二次做青手工将茶青轻翻、抖两遍。两次做青后,静置凉青时间分别为20min、3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5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5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5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5.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轻,至茶叶条索紧实,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揉捻时间120min。
6.将揉捻叶放置红茶发酵室,发酵室参数设置为:温度30℃,湿度95%。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时间4小时,
7.将发酵叶过链板式烘干机,烘干机内温度120℃,时间15min。
8.将初烘叶及时薄摊至晒席冷却,摊凉时间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9.待茶叶充分冷却,过链板式烘干机进行二次烘干,温度80℃,时间2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10.将二烘叶及时薄摊冷却,时间30min。
11.待二烘叶充分冷却,置于烘干机内,烘干机温度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5%以内。
实施结果:通过所述加工方法所制机采成品茶,感官审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实施例4: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5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3%,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6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5℃,环境湿度为95%,发酵时间为4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8%;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5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0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0%;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6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5%。
实施例5: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7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7%,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2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3min,摊凉8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5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70%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30℃,环境湿度为100%,发酵时间为6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90%;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10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4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5%;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8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4%。
实施例6
一种机采鲜叶花香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采青:茶树长至芽叶的一芽二叶占比60%进行采摘,采用单人采茶机或双人采茶机,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轻采以减少老梗、杂质;
b.晒青:将机采午后无露水、无雨水鲜叶薄摊至晒席上,在傍晚阳光下进行晒青,直至茶青减重15%,叶色颜色变为暗绿色,茶梗变为较柔软,青味消失;
c.摊凉:晒青后的茶青移至室内做摊凉处理,摊凉1.5小时;
d.做青:茶青摊凉后进行做青,第一、二次做青采用手工做青,第三、四次采用机械摇青,第一次做青将茶青轻翻两遍,凉青时间为30min,第二次做青将茶青轻翻、抖两遍,凉青时间为40min,第三次采用摇青机摇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2min,摊凉70min,第四次做青,摇青机转速6r/min,摇青时间4min,摇青后静置萎凋;
e.揉捻:茶青萎凋至含水量65%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小时,揉捻加压方式采用:空-轻-重-轻-空,揉捻至茶叶条索紧实,大部分茶叶色泽变红,香气明显;
f.发酵:将揉捻叶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环境温度为28℃,环境湿度为98%,发酵时间为5小时,发酵至茶叶色泽红亮,清气消失,香气浓厚,发酵程度为89%;
g.初烘:将发酵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时间为8min;
h.摊凉:将初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时间为35min,至茶叶回软,充分冷却;
i.二烘:待茶叶充分冷却,进行二次烘干,温度为80℃,时间为30min,烘至茶叶含水量13%;
j.摊凉:将二烘叶薄摊做摊凉处理,充分冷却,时间为60min;
k.足干:待二烘叶充分冷却,进行足干工序,温度为70min,烘至茶叶叶片一捏即碎,茶梗折即脆断,含水量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