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159282.5 (22)申请日 2016.12.15 (71)申请人 珠海聚焦先导生物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 519031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宝华 路6号105室-22945 (72)发明人 宋诗丽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51)Int.Cl. A01G 1/04(2006.01) A01K 67/033(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 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
2、步骤: (1)白蚁 养殖: 采用白蚁踪迹信息素诱集黑翅土白蚁和海 南土白蚁, 脱翅, 以35:1的比例混合黑翅土白 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中含有 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木屑、 松散土壤以57: 1 混合而成,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 分隔好蚁窝的育种池中定植; (2)荔枝菌栽培。 本 发明通过白蚁踪迹信息素引诱、 收集黑翅土白 蚁、 海南土白蚁, 构建含两种白蚁的蚁窝, 利用黑 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社群内相互合作和利它的 作用, 协同促进荔枝菌的生长, 可显著提高荔枝 菌中氨基酸含量, 尤其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含量, 栽培方法简易, 成本低, 经济。
3、价值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6718054 A 2017.05.31 CN 106718054 A 1.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白蚁养殖: 采用白蚁踪迹信息素诱集黑翅土白蚁和海南土白蚁, 脱翅, 以35:1的 比例混合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 木屑、 松散土壤以57: 1混合而成,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 池中定植;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定植 1216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4、,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075, 培育至菌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述方法步骤(1)中的 白蚁踪迹信息素为十二碳烯醇、 2-苯氧乙醇、 脂肪酸、 十二碳三烯醇或 -甜没药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步骤(1)中的白蚁 踪迹信息素的浓度为0.61.0ng/c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中木屑土的木屑为 柚木屑、 杉木屑、 橡木屑、 楝木屑、 桦木屑、 榉木屑、 松木屑或杨梅木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
5、在于, 所述方法中木屑土还含有12 15的白砂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步骤(2)中培养菌 丝球的培养基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木屑5060份, 碎杂草1014份, 麦芽糖13 份, 草酸铵0.81.2份;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6.8。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步骤(2) 荔枝菌培育期间每隔24d补充1次木屑土。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718054 A 2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野生菌人工栽培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依赖。
6、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 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荔枝菌, 素有岭南菌王之称,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生长到夏至时节、 荔枝成熟结 果之时段, 但总是昙花一现, 生长期不长, 仅一个月左右, 十分珍贵。 荔枝菌在荔枝林潮湿的 白蚁窝上, 经过高温多雨、 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 迅速生长起来。 一趟摘完, 只要不毁坏 白蚁窝, 过几天又会新长一批荔枝菌。 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长, 略呈纺纱缍形状, 长达10-20 厘米, 菌尖似一把收紧的小雨伞, 味道极之清鲜、 爽口。 由于荔枝菌对生长条件要求极为苛 刻, 其与白蚁的共生互作分子机制亦不清楚, 尚无其人工培植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0003 针。
7、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 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在人工构建白蚁窝的基础上通过两种白蚁的协同作用, 在保持荔枝菌 野生口味的同时增加其菌体的氨基酸含量。 0004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白蚁养殖: 采用白蚁踪迹信息素诱集黑翅土白蚁和海南土白蚁, 脱翅, 以35: 1的比例混合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 由木屑、 松散土壤以57: 1混合而成,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
8、窝的育 种池中定植; 0007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 定植1216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075, 培育至菌株的菌盖完全 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0008 所述方法步骤(1)中的白蚁踪迹信息素为十二碳烯醇、 2-苯氧乙醇、 脂肪酸、 十二 碳三烯醇或 -甜没药烯。 0009 所述方法步骤(1)中的白蚁踪迹信息素的浓度为0.61.0ng/cm2。 0010 所述方法中木屑土的木屑为柚木屑、 杉木屑、 橡木屑、 楝木屑、 桦木屑、 榉木屑、 松 木屑或杨梅木屑。 0011 所述方法中木屑土还含有1215的白砂糖。。
9、 0012 所述方法步骤(2)中培养菌丝球的培养基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木屑50 60份, 碎杂草1014份, 麦芽糖13份, 草酸铵0.81.2份; 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6.8。 0013 所述方法步骤(2)荔枝菌培育期间每隔24d补充1次木屑土。 0014 荔枝菌(Litchi chinensis Bacterium)为广州地区荔枝收获时期上市的一种野 生菌。 荔枝菌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特别是我国主粮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6718054 A 3 中缺少的赖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 0015 白蚁作为社会性昆虫, 与同为社会性昆虫。
10、的蚂蚁一样, 其种间存在社群封闭性:即 社群内相互合作和利它, 而社群间相互排斥, 甚至有强烈的进攻性。 同时白蚁属昆虫纲等翅 目, 是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 大多数种类营地下隐蔽生活且视觉退化, 需要依靠信息素来调 节种群生活和进行相关通讯。 通过对白蚁信息素的研究, 以掌握白蚁的通讯方法, 进而用人 工合成的信息素及其类似物来引诱白蚁。 踪迹信息素是动物分泌的用于标记同种个体行进 路线, 也可标记集体行动时的行进路线。 白蚁踪迹信息素主要为醇、 醛、 烃类物质。 0016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是一种筑大型巢的土栖性白蚁, 它广泛 分布于我国南方, 常对。
11、土质堤坝、 林木、 绿地和农作物等造成严重危害。 海南土白蚁 Odontotermes hainanensis(Light)是广东省土质堤坝和林业的主要白蚁危害种。 在荔 枝菌的菌圃中黑翅土白蚁和海南土白蚁均有发现。 0017 荔枝菌与白蚁相互共生是为了去适应外界多变的环境条件。 在这一共生的相互关 系中, 白蚁通过分泌蚁酸, 可以选择性的抑制蚁巢内细菌和其他真菌的生长, 为真菌的生长 提供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此外, 蚁巢内白蚁搬回的植物碎片是真菌生长最好的菌圃材料; 作 为回报, 鸡枞菌为白蚁提供氮源丰富的由其次生菌丝扭结而成的小白球作为食物。 一般蚁 巢中的小白球的数量与白蚁的数量是平衡的。
12、, 但是每年雨季蚁巢进行分飞之后, 蚁巢中白 蚁的生物量会下降一半, 这时大量剩余的小白球发育成为鸡枞菌原基而长出子实体。 同时 荔枝菌可以完全分解蚁巢内的植物碎片, 为白蚁的生存提供丰富的碳源。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通过白蚁踪迹信息素引诱、 收集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 蚁, 构建含两种白蚁的蚁窝, 利用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社群内相互合作和利它的作用, 协同促进荔枝菌的生长, 可显著提高荔枝菌中氨基酸含量, 尤其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含量, 栽培方法简易, 成本低, 经济价值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下面结合。
13、实施例对 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0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常规方法。 0021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 试剂等, 如无特殊说明, 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2 1.荔枝菌菌丝球培养基配方及pH值 0023 实施例1 0024 木屑50份, 碎杂草12份, 麦芽糖3份, 草酸铵1份; pH值6.8。 0025 实施例2 0026 木屑55份, 碎杂草10份, 麦芽糖1份, 草酸铵0.8份; pH值6.8。 0027 实施例3 0028 木屑60份, 碎杂草14份, 麦芽糖2份, 草酸铵1.2份; pH值6.8。 0029 2.荔枝菌人工栽培 0030 。
14、实施例4 0031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1)白蚁养殖: 采用浓度为0.6ng/cm2白蚁踪迹信息素十二碳烯醇诱集黑翅土白蚁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6718054 A 4 和海南土白蚁, 脱翅, 以5:1的比例混合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 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柚木屑、 松散土壤以7: 1混合而成, 同时添加12的白砂糖, 育 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池中定植; 0033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用实施例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 的蚁窝中, 平均每。
15、个蚁窝定植12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0, 培育至菌 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培育期间每隔2d补充1次木屑土。 0034 实施例5 0035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 (1)白蚁养殖: 采用浓度为0.8ng/cm2白蚁踪迹信息素2-苯氧乙醇诱集黑翅土白蚁 和海南土白蚁, 脱翅, 以4:1的比例混合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 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杉木屑、 松散土壤以6: 1混合而成, 同时添加13.5的白砂糖,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池中定植; 0。
16、037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用实施例2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 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定植14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7.5, 培育至 菌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培育期间每隔3d补充1次木屑土。 0038 实施例6 0039 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1)白蚁养殖: 采用浓度为1.0ng/cm2白蚁踪迹信息素 -甜没药烯诱集黑翅土白蚁 和海南土白蚁, 脱翅, 以3:1的比例混合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 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杨梅木屑、 松散土壤以5。
17、: 1混合而成, 同时添加15的白砂糖,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池中定植; 0041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用实施例3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 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定植16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75, 培育至菌 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培育期间每隔4d补充1次木屑土。 0042 3.仅依赖一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 其中饲养池中白蚁投放量同实施例5栽培 方法中白蚁投放量 0043 对比例1 0044 一种依赖一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5 (1)白蚁养殖: 采用浓度为0。
18、.8ng/cm2白蚁踪迹信息素2-苯氧乙醇诱集海南土白 蚁, 脱翅,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杉木屑、 松散土壤以6: 1混 合而成, 同时添加13.5的白砂糖,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 池中定植; 0046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用实施例2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 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定植14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7.5, 培育至 菌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培育期间每隔3d补充1次木屑土。 0047 对比例2 0048 一种依赖一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19、以下步骤: 0049 (1)白蚁养殖: 采用浓度为0.8ng/cm2白蚁踪迹信息素2-苯氧乙醇诱集黑翅土白 蚁, 脱翅, 然后置于饲养池, 饲养池中含有木屑土, 其中木屑土由杉木屑、 松散土壤以6: 1混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6718054 A 5 合而成, 同时添加13.5的白砂糖, 育种至蚁巢成形, 将巢室转移至预先分隔好蚁窝的育种 池中定植; 0050 (2)荔枝菌栽培: 将母种块发育成的用实施例2培养基培养的菌丝球移植到饲养池 的蚁窝中, 平均每个蚁窝定植14株, 覆盖木屑土, 遮光, 保持木屑土含水量为67.5, 培育至 菌株的菌盖完全撑开, 采收地面成熟菌株, 培。
20、育期间每隔3d补充1次木屑土。 0051 4.实施例5、 对比例1、 对比例2采收的荔枝菌菌株中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含量 测定, 测定方法为常规氨基酸测量方法, 结果见表1 0052 表1实施例5、 对比例1、 2采收的荔枝菌菌株中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含量 0053 0054 0055 从表1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的测量结果可知实施例5采收的荔枝菌菌株中氨 基酸总量(3012.6ug/ml)、 赖氨酸(250.6ug/ml)、 亮氨酸(396.4ug/ml)、 异亮氨(335.9ug/ ml)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比例1、 2采收的荔枝菌菌株中氨基酸总量(2476.8ug/ml以下)、 赖 氨酸(130.2ug/ml以下)、 亮氨酸(231.8ug/ml以下)、 异亮氨酸含量(207.5ug/ml以下), 由此 可见, 本发明一种依赖两种白蚁的荔枝菌人工栽培方法利用黑翅土白蚁、 海南土白蚁社群 内相互合作和利它的作用, 协同促进荔枝菌的生长, 可显著提高荔枝菌中氨基酸含量, 尤其 赖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含量, 栽培方法简易, 成本低, 经济价值大。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6718054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