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消能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柔性消能系统.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74901A43申请公布日20131030CN103374901ACN103374901A21申请号201210117461822申请日20120419E02B3/0620060171申请人彭大雄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三民区黄兴路4号8楼申请人彭光谦彭光聪72发明人彭大雄彭光谦彭光聪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6代理人任永武须一平54发明名称柔性消能系统57摘要一种柔性消能系统,包含多个沿一个横方向间隔地设置并分别具有一支前立柱与一支后立柱的立柱组、多支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的倾斜消能柱、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的吊索。
2、单元,及至少一个第一消能装置,每一支倾斜消能柱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及一支与该第一弹簧单元连接并朝该后立柱延伸的柱体,每一个吊索单元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连接,使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呈前低后高倾斜状,该第一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附图1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附图1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74901ACN103374901A1/3页21一种柔性消能系统,。
3、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消能系统,包含多个立柱组,沿一个横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立柱组具有一支前立柱,及一支与该前立柱前、后间隔设置的后立柱;多支倾斜消能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每一支倾斜消能柱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及一支与该第一弹簧单元连接并朝该后立柱延伸的柱体;多个吊索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每一个吊索单元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连接,使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呈前低后高倾斜状;及至少一个第一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2如权利。
4、要求1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及多块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第一消能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多块第一消能网,及多个第一消能废轮胎,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最下方的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所述第一消能网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其余两相邻的。
5、第一连接钢索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能网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网体,及多条分别设置于该网体的减能钢索,所述减能钢索的末端呈散开状,所述消能废轮胎分别具有一个轮胎本体、多条沿该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于该轮胎本体外周面的侧减能钢索,及多条交错地设置于该轮胎本体前侧的前减能钢索,所述侧减能钢索的末端呈散开状,所述前减能钢索的末端呈散开状。5如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消能网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钢索上的上浮球、一个下浮球,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与最下方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浮球钢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
6、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吊索单元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后立柱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顶端之间的第一吊索、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顶端之间的第二吊索,及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底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顶端之间的第三吊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的外侧的定位装置,及二个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消能装置,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
7、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之间及该消能网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三弹簧单元。权利要求书CN103374901A2/3页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的第三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三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钢索、多块第二消能网,及多个第二消能废轮胎,所述第二消能废轮胎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最下方的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之间,所述第二消能网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其余两。
8、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定位装置具有多支定位柱,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的第三弹簧单元的其中半数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柱连接,其余半数则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的外侧的侧地桩装置、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地桩装置,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后地桩装置,每一个侧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侧地桩,及多条分别连接于该侧地桩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柱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前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前地桩,及至少一条连接于该前地桩与所对应。
9、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立柱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后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后地桩,及至少一条连接于该后地桩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后立柱之间的钢索。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支前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支后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前、后立柱的底端部的安定座,每一个安定座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的基板,及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基板顶面并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肋板。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前定位螺桩,及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后立柱的后定位螺桩。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
10、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前立柱具有一段下段,及一段能拆卸地设置于该下段的上段,所述前定位螺桩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下段,该前立柱的下段具有一个底螺桩部,该后立柱具有一段下段,及一段能拆卸地设置于该下段的上段,所述后定位螺桩分别设置于该后立柱的下段,该后立柱的下段具有一个底螺桩部。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前辅助地笼装置,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后辅助地笼装置,每一个前辅助地笼装置具有多个前辅助地笼,及多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辅助地笼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定位螺桩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后辅助地笼装置具有多个后辅助地笼,及多条分别。
11、连接于所述后辅助地笼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后定位螺桩之间的钢索。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最外侧的吊索单元分别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后立柱顶端之间的纵向吊索,及多条分别间隔地连接于该纵向吊索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之间的悬吊索。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一个横向悬吊单元,该横向悬吊单元具有一条沿该横方向连接于所述立柱组的后立柱顶端之间的横向吊索,及多条沿该横方向间隔地连接于该横向吊索与该消能网单元上缘之间的悬吊索。权利要求书CN103374901A3/3页417一种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柔性。
12、消能系统,包含多个立柱组,沿一个横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立柱组具有一支前立柱、二支与该前立柱前、后间隔设置的后立柱,及二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后立柱顶端的弹簧单元,所述后立柱朝上并朝内相向倾斜;多支倾斜消能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立柱与弹簧单元之间,并呈前低后高倾斜状,每一支倾斜消能柱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及一支设置于该第一弹簧单元与所述弹簧单元之间的柱体;及至少一个第一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
13、所述弹簧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弹簧单元顶端分别与该连接件连接,每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具有一个顶端部,该连接件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的顶端部连接。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支后立柱分别具有一个顶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一支连接于所述后立柱的顶端部之间的横柱。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柔性消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支前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支后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三个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底端部与所述后立柱的底端部的安定座,所述安定座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的基板,及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基板顶面并从。
14、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肋板。权利要求书CN103374901A1/10页5柔性消能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海岸被侵蚀的柔性消能系统。背景技术0002就现有海岸侵蚀保护方法而言,一般多是采用刚性结构物,例如海堤、突堤群、护岸、离岸堤群等等,用以改变海岸的波、潮、流系统的特性,而达到滩岸保护的目的,但是,此类刚性结构物对生态及自然观景易产生负面影响,且其常会因较大的风浪与台风暴潮的作用而被破坏,并失去原来的保护功能;因此,近几年产、官、学界投入许多资源以发展柔性方法,如人工潜礁、人工岬湾、鱼尾型防波堤、人工养滩、定沙造滩等等,希望藉由柔性海岸。
15、保护方法改善刚性方法的缺点。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波浪能量减低,使沿岸漂沙落淤,进而防止滩岸被侵蚀的柔性消能系统。0004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包含多个立柱组、多支倾斜消能柱、多个吊索单元,及至少一个第一消能装置。所述立柱组沿一个横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立柱组具有一支前立柱,及一支与该前立柱前、后间隔设置的后立柱。所述倾斜消能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每一支倾斜消能柱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及一支与该第一弹簧单元连接并朝该后立柱延伸的柱体。所述吊索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后立柱之间,每一个吊索单元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连接,使所对应。
16、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呈前低后高倾斜状。该第一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0005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所述第二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及多块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第一消能网。0006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所述第二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一连接钢。
17、索、多块第一消能网,及多个第一消能废轮胎,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最下方的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所述第一消能网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其余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0007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所述第一消能网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网体,及多条分别设置于该网体的减能钢索,所述减能钢索的末端呈散开状,所述消能废轮胎分别具有一个轮胎本体、多条沿该轮胎本体的圆周方向设置于该轮胎本体外周面的侧减能钢索,及多条交错地设置于该轮胎本体前侧的前减能钢索,所述侧减能钢索的说明书CN103374901A2/10页6末端呈散开状,所述前减能钢索的末端呈散开状。0008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
18、,该消能网单元还具有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连接钢索上的上浮球、一个下浮球,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与最下方的第一连接钢索之间的浮球钢索。0009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个吊索单元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后立柱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顶端之间的第一吊索、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顶端之间的第二吊索,及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底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顶端之间的第三吊索。0010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的外侧的定位装置,及二个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之间。
19、的第二消能装置,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之间及该消能网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三弹簧单元。0011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的第三弹簧单元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该消能网单元具有多条分别沿该横方向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三弹簧单元之间的第二连接钢索、多块第二消能网,及多个第二消能废轮胎,所述第二消能废轮胎沿该横方向设置于最下方的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
20、索之间,所述第二消能网分别沿该横方向设置于其余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之间。0012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个定位装置具有多支定位柱,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的第三弹簧单元的其中半数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柱连接,其余半数则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连接。0013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二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的外侧的侧地桩装置、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前地桩装置,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后地桩装置,每一个侧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侧地桩,及多条分别连接于该侧地桩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的定位柱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前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前地桩,及至少一条连接于该前地桩与所对应。
21、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立柱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后地桩装置具有至少一支后地桩,及至少一条连接于该后地桩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后立柱之间的钢索。0014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支前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支后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前、后立柱的底端部的安定座,每一个安定座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的基板,及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基板顶面并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肋板。0015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前定位螺桩,及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后立柱的后定位螺桩。0016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该前立柱具有一段下段,及一段能拆卸。
22、地设置于该下段的上段,所述前定位螺桩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下段,该前立柱的下段具有一个底螺桩部,该后立柱具有一段下段,及一段能拆卸地设置于该下段的上段,所述后定位螺桩分别设置于说明书CN103374901A3/10页7该后立柱的下段,该后立柱的下段具有一个底螺桩部。0017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前辅助地笼装置,及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的后辅助地笼装置,每一个前辅助地笼装置具有多个前辅助地笼,及多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辅助地笼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定位螺桩之间的钢索,每一个后辅助地笼装置具有多个后辅助地笼,及多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后辅助地笼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后。
23、定位螺桩之间的钢索。0018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两最外侧的吊索单元分别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的前、后立柱顶端之间的纵向吊索,及多条分别间隔地连接于该纵向吊索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之间的悬吊索。0019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还包含一个横向悬吊单元,该横向悬吊单元具有一条沿该横方向连接于所述立柱组的后立柱顶端之间的横向吊索,及多条沿该横方向间隔地连接于该横向吊索与该消能网单元上缘之间的悬吊索。0020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包含多个立柱组、多支倾斜消能柱,及至少一个第一消能装置。所述立柱组沿一个横方向间隔设置,每一个立柱组具有一支前立柱、二支与该前立柱前、后间隔设置的后立柱,及。
24、二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后立柱顶端的弹簧单元,所述后立柱朝上并朝内相向倾斜。所述倾斜消能柱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的前立柱与弹簧单元之间,并呈前低后高倾斜状,每一支倾斜消能柱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及一支设置于该第一弹簧单元与所述弹簧单元之间的柱体。该第一消能装置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消能网单元,及多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0021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一个设置于所述弹簧单元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之间的连接件,所述弹簧单元顶端分别与该连接件连接,每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具有一个顶端部,该连接件与所对。
25、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的柱体的顶端部连接。0022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支后立柱分别具有一个顶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一支连接于所述后立柱的顶端部之间的横柱。0023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每一支前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支后立柱具有一个底端部,每一个立柱组还具有三个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的底端部与所述后立柱的底端部的安定座,所述安定座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的基板,及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基板顶面并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肋板。00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二消能装置的消能网单元形成一种多孔隙型的消能结构,该消能网单元的每一块第一消能网与同一列的第一消能废轮胎。
26、,均可藉由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弹簧单元产生独自的摆动,该消能网单元的每一块第二消能网与同一列的第二消能废轮胎,也均可藉由连接于两侧的第三弹簧单元产生独自的摆动,以有效使往复经过所述第一、二消能网与所述第一、二消能废轮胎的海浪消能,减少海浪对滩岸的冲蚀力及破坏性,维持滩线的稳定与安全。附图说明0025图1是本发明的柔性消能系统一第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片海岸上的俯视示意说明书CN103374901A4/10页8图;0026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0027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28图4是图3的正视示意图;0029图5图1中VV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0030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31图7。
27、是图6的正视示意图;0032图8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块第一消能网的平面示意图;0033图9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第一消能废轮胎的剖视示意图;0034图10是本发明的柔性消能系统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片海岸上的正视示意图;0035图11是图10中XIXI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0036图12是本发明的柔性消能系统一第三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片海岸上的俯视示意图;0037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0038图14是该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支前立柱与多支设置于该前立柱的前定位螺桩或一支后立柱与多支设置于该后立柱的后定位螺桩的正视示意图;0039图15是图14的俯视示意图;0040图16是图12中XVI。
28、XVI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0041图17是图12中XVIIXVII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0042图18是一类似于图11的视图,说明本发明的柔性消能系统一第四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片海岸上;0043图19是图18中XIXXIX剖面线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4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45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四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0046在提出详细说明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0047参阅图1、2,为本发明柔性消能系统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柔性消能系统适用设置于一片海岸20。
29、0,并包含三个立柱组10、三支倾斜消能柱20、三个吊索单元30、二个第一消能装置40、二个定位装置50、二个第二消能装置60、二个侧地桩装置70、三个前地桩装置80,及三个后地桩装置90。0048如图3、4、5所示,所述立柱组10沿一个横方向X间隔地设置于该海岸200,每一个立柱组10具有一支朝前倾斜的前立柱11、一支与该前立柱11前、后间隔设置并朝后倾斜的后立柱12,及二个分别设置于该前、后立柱11、12的安定座13。0049每一支前立柱11具有一个底端部111,每一支后立柱12具有一个底端部121。0050所述安定座13分别设置于该前、后立柱11、12的底端部111、121,每一个安定座说。
30、明书CN103374901A5/10页913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111、121的基板131,及多个间隔地设置于该基板131顶面并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底端部111、121沿径向朝外延伸的肋板1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定座13可防止该前、后立柱11、12的底端部111、121周围的海沙被海浪淘空,提高该前、后立柱11、12设立在该海岸200上的稳定性。0051如图3、5所示,所述倾斜消能柱20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10的前、后立柱11、12之间,每一支倾斜消能柱20具有一个与该前立柱11连接的第一弹簧单元21,及一支与该第一弹簧单元21连接并朝该后立柱12延伸的柱体22。0052如图。
31、3、5所示,所述吊索单元30分别设置于所述立柱组10的前、后立柱11、12之间,每一个吊索单元30分别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连接,使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呈前低后高倾斜状。0053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吊索单元30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后立柱12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顶端之间的第一吊索31、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11顶端之间的第二吊索32,及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底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11顶端之间的第三吊索33。调整每一条吊索单元30的第一、二、三。
32、吊索31、32、33的长度,可改变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倾斜角度。0054如图3、4、5所示,每一个第一消能装置40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之间的消能网单元41,及十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41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42。0055所述第二弹簧单元42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的第一消能装置40设置于同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上的第二弹簧单元42是一体连接,并固设于该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上。0056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具有五条分别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两个互相对。
33、称的第二弹簧单元42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43、三块第一消能网44、多个第一消能废轮胎45、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条第一连接钢索43上的上浮球46、一个下浮球47,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47与最下方的第五条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的浮球钢索48。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只在所述第一连接钢索43上绘制出部分的第一消能网44与第一消能废轮胎45作代表说明。0057所述第一消能网44分别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由上往下数的第一条至第四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所述第一消能网分别具有一个设置于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的网体441见图8,及多条分别设置于该网体441的减能钢索442见图8,所述减能钢索442的。
34、蕊线末端呈散开状。0058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45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最下方第四条与第五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所述消能废轮胎45分别具有一个轮胎本体451见图9、多条沿该轮胎本体451的圆周方向设置于该轮胎本体451外周面的侧减能钢索452见图9,及多条交错地设置于该轮胎本体451前侧的前减能钢索453见图9,所述侧减能钢索452的蕊线末端也呈散开状,所述前减能钢索453的蕊线末端也呈散开状。0059该上浮球46定位于第一条第一连接钢索43的中央,该下浮球47则利用该浮球钢索48定位于第五条第一连接钢索43的中央,如图5所示,该上、下浮球46、47可漂浮于实质上相同的水平面300上。该上。
35、、下浮球46、47可使所述第一消能网44不停地随海浪波动。说明书CN103374901A6/10页100060如图6、7所示,所述定位装置50分别设置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的外侧,每一个定位装置50具有五支间隔设置且顶端高度对应于该倾斜消能柱20的倾斜角度的定位柱51。0061如图6、7所示,所述第二消能装置60分别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50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之间,每一个第二消能装置60具有一个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之间的消能网单元61,及十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6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
36、装置50的定位柱51之间及该消能网单元6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之间的第三弹簧单元62。0062所述第三弹簧单元62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的定位柱5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簧单元62的其中半数分别与所述定位柱51连接,其余半数则分别与设置于同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上的第二弹簧单元42一体连接,并固设于该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2上。0063该消能网单元61具有五条分别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三弹簧单元62之间的第二连接钢索63、三块第二消能网64、多个第二消能废轮。
37、胎65、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条第二连接钢索63上的上浮球66、一个下浮球67,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67与最下方的第五条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的浮球钢索68。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只在所述第二连接钢索63上绘制出部分的第二消能网64与第二消能废轮胎65作代表说明。0064所述第二消能废轮胎65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最下方的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所述第二消能网64分别沿该横方向X设置于其余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消能网64与所述第二消能废轮胎65的构造是相同于所述第一消能网44与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45,因此,在此不再详细地说明。0065如图1所示,所述侧地桩装置70。
38、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50的外侧,每一个侧地桩装置70具有五支侧地桩71,及五条分别连接于所述侧地桩7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的定位柱51之间的钢索72。0066如图1所示,所述前地桩装置80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10,每一个前地桩装置80具有二支前地桩81,及二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前地桩8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10的前立柱11之间的钢索82。0067如图1所示,所述后地桩装置90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10,每一个后地桩装置90具有二支后地桩91,及二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后地桩9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10的后立柱12之间的钢索92。0068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发明的优点归纳如下0069。
39、一、本发明第一、二消能装置40、60的消能网单元41、61可形成一种多孔隙型的消能结构,且该消能网单元41的每一块第一消能网44与同一列的第一消能废轮胎45,均可藉由连接于两侧的第二弹簧单元42产生独自的摆动,同理,该消能网单元61的每一块第二消能网64与同一列的第二消能废轮胎65,也均可藉由连接于两侧的第三弹簧单元62产生独自的摆动,因此,本发明可有效使往复经过所述第一、二消能网44、64与所述第一、二消能废轮胎45、65的海浪消能,减少海浪对滩岸的冲蚀力及破坏性,用以维持滩线的稳定与安说明书CN103374901A107/10页11全。0070二、本发明利用所述第一、二消能装置40、60的。
40、消能网单元41、61将波浪能量减低后,海浪的能量将会减少,使得海浪所含带的一部分海沙会淤积于所述消能网单元41、61后方,而随海浪返回海中的海沙将会大幅减少。0071三、本发明第一、二消能装置40、60的上、下浮球46、47与66、67可使所述第一、二消能网44、64不停地随海浪波动,以防止所述第一、二消能网44、64被淤积的海沙所掩埋,使所述第一、二消能装置40、60可持续地产生消能的作用。0072值得的一提的是,本发明也可设置于一河道凹岸处,以减少水流对河岸的冲蚀力及破坏性;另外,本发明也可设置于于一海堤外侧,以防止海堤的堤脚被冲蚀。0073参阅图10、11,为本发明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该。
41、第二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0074每一个第一消能装置40具有一个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消能网单元41,及十二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41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42。0075所述第二弹簧单元42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0076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具有六条分别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42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43、四块第一消能网44、多个第一消能废轮胎45、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条第一连接钢索43上的上浮球46、一个下浮球47,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47与最下方的第。
42、六条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的浮球钢索48。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只在所述第一连接钢索43上绘制出部分的第一消能网44与第一消能废轮胎45作代表说明。0077所述第一消能网44分别设置于由上往下数的第一条至第五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45设置于最下方第五条与第六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0078每一个第二消能装60置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消能网单元61,及十二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6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的定位柱51之间及该消能网单元6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第三弹。
43、簧单元62。0079所述第三弹簧单元62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定位装置50的定位柱51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0080该消能网单元61具有六条分别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三弹簧单元62之间的第二连接钢索63、四块第二消能网64、多个第二消能废轮胎65、一个设置于最上方的第一条第二连接钢索63上的上浮球66、一个下浮球67,及一条连接于该下浮球67与最下方的第六条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的浮球钢索68。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只在所述第二连接钢索63上绘制出部分的第二消能网64与第二消能废轮胎65作代表说明。0081所述第二消能网64设置于由上往下数的第一条至第。
44、五条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所述第二消能废轮胎65设置于最下方第五条与第六条两相邻的第二连接钢索63之间。0082如此,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也可达到与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的目的与功效。0083参阅图12、13,为本发明的一第三较佳实施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是类似于该第一说明书CN103374901A118/10页12较佳实施例,该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差异在于0084该第三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个横向悬吊单元400、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10的前辅助地笼装置500、多个分别对应于所述立柱组10的后辅助地笼装置600、多个分别位于所述立柱组10之前的前地笼装置700、多个分别位于所述。
45、立柱组10之后的后地笼装置800,及多个分别位于两最外侧的倾斜消能柱20外侧的侧地笼装置900。0085如图14、15、16所示,每一个立柱组10还具有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11的前定位螺桩17,及多支分别设置于该后立柱12的后定位螺桩18。0086该前立柱11具有一段下段112,及一段能拆卸地设置于该下段112的上段113。0087该下段112具有一个可打入岩岸地形的该海岸200的底螺桩部114,及一个上凸缘115。该上段113具有一个与该上凸缘115对接的下凸缘116,在本实施例中,该上、下凸缘115、116是能拆卸地锁接在一起。0088该后立柱12具有一段下段123,及一段能拆卸地设置于。
46、该下段123的上段124。0089该下段123具有一个可打入岩岸地形的该海岸200的底螺桩部125,及一个上凸缘126。该上段124具有一个与该上凸缘126对接的下凸缘127,在本实施例中,该上、下凸缘126、127是能拆卸地锁接在一起。0090可以理解的是,当海沙淤积至该前立柱11的上、下凸缘115、116与该后立柱12的上、下凸缘126、127的所在高度时,即可将该前、后立柱11、12的上段113、124拆下,让该前、后立柱11、12不再凸出于沙面上,以符合景观的美观要求。0091所述前定位螺桩17分别设置于该前立柱11的下段112并可打入该海岸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定位螺桩17的其。
47、中两者位于该下段112前侧并呈上、下交错状,所述前定位螺桩17的另两者位于该下段112后侧并呈上、下交错状。0092所述后定位螺桩18分别设置于该后立柱12的下段123并可打入该海岸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定位螺桩18的其中两者也是位于该下段123前侧并呈上、下交错状,所述后定位螺桩18的另两者也是位于该下段123后侧并呈上、下交错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后定位螺桩17、18可增加该前、后立柱11、12定位于该海岸200的稳固性,并特别适用于岩岸地形。0093如图16、17所示,每一个吊索单元30具有二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后立柱12顶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1顶端之。
48、间的后吊索34,及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1底端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前立柱11顶端之间的前吊索35。0094其中,如图17所示,两最外侧的吊索单元30更分别具有一条连接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10的前、后立柱11、12顶端之间的纵向吊索36,及多条分别间隔地连接于该纵向吊索36与所对应的其中一支倾斜消能柱20的柱体21之间的悬吊索37。0095如图12、13所示,每一个第一消能装置40具有一个设置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消能网单元41,及十六个分别连接于该消能网单元41与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的第二弹簧单元42。所述第二弹簧单元42两两一组左、右对称地分别设置于。
49、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0096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具有八条分别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两个互相对称的第二弹簧单元42之间的第一连接钢索43、六块第一消能网44、多个第一消能废轮胎45,及多个废说明书CN103374901A129/10页13轮胎49。要说明的是,在图12、13中只在所述第一连接钢索43上绘制出部分的第一消能网44、部分的第一消能废轮胎45与部分的废轮胎49作代表说明。0097所述第一消能网44分别设置于由上往下数的第一条至第七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所述第一消能废轮胎45设置于最下方第七条与第八条两相邻的第一连接钢索43之间。所述废轮胎49设置于最下方的第八条第一连接钢索4。
50、3上。0098如图13、16所示,该横向悬吊单元400具有一条沿该横方向X连接于所述立柱组10的后立柱12顶端之间的横向吊索410,及多条沿该横方向X间隔地连接于该横向吊索410与所述第一消能装置40的消能网单元41上缘之间的悬吊索420。可以理解的是,利用该横向悬吊单元400的吊索420拉住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上缘,可避免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在两相邻的倾斜消能柱20之间产生下垂的情形,以增加每一个消能网单元41朝向海浪的消能面积。0099如图15、16所示,每一个前辅助地笼装置500具有多个前辅助地笼510,及多条分别连接于所述前辅助地笼510与所对应的其中一个立柱组10的前定位螺桩17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