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28684.3 (22)申请日 2016.09.18 (71)申请人 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300300 天津市东丽区赤欢路6901号 (72)发明人 杨秉祥 付尧 杨铁顺 刘青 赵亮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2211 代理人 刘莹 (51)Int.Cl. A01G 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 栽培方法, 定植后, 每15。
2、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 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517盆/平方米, 此阶 段光照控制在120160mol/s, 再从1517 盆/平方米稀成911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 制在100120mol/s, 最后出成品。 用本发 明栽培的粉色宝莲灯在花卉外形上表现出了优 势, 特别是在株高、 每层发芽数、 枝干硬度等方 面。 同时粉色宝莲灯的叶片鲜绿, 大而厚, 而且花 色鲜艳, 从而提高了观赏价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386132 A 2017.02.15 CN 106386132 A 1.一种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
3、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517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20160 mol/s, 再从1517盆/平方米稀成911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00120 mol/s, 最后 出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定植后, 每15 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6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30150 mol/s, 再从16盆/平方米稀成10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10 mol/s, 最后出 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定植后, 每15 周的生长。
4、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6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40 mol/ /s, 再从16盆/平方米稀成10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10 mol/s, 最后出成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栽培过程中的 温度2124, 湿度70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栽培过程中的 温度2324, 湿度76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栽培过程中的 温度23, 湿度78。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386132 A 。
5、2 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方法领域, 尤其是涉及一种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宝莲灯属于野牡丹科酸脚杆属, 原产菲律宾、 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热带森林。 性喜高 温多湿和半阴环境, 不耐寒, 忌烈日曝晒, 要求肥沃、 疏松的泥炭土, 冬季温度不低于16。 种植的介质, 需要用由粗草炭为主的混合介质。 pH值必须控制在4至4.5之间。 白天温度保持 在22, 夜间为19, 湿度要始终保持在80左右。 但是目前的栽培技术, 尤其是在控制株 型的栽培方法方面, 不能满足宝莲灯的良好的市场前景, 从而影响观赏价值。 发明内容 000。
6、3 有鉴于此,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以满足粉色宝 莲灯的观赏价值。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 一种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517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20160 mol/s, 再从1517 盆/平方米稀成911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 10012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06 优选的,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6盆/平方 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30150 mol/s, 再从1。
7、6盆/平方米稀成10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 照控制在11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07 优选的,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6盆/平方 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40 mol/s, 再从16盆/平方米稀成10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 在11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08 优选的, 栽培过程中的温度2124, 湿度7080。 0009 优选的, 栽培过程中的温度2324, 湿度7680。 0010 优选的, 栽培过程中的温度23, 湿度78。 0011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所述的控制粉色宝莲灯株型的栽培方法, 具有以下优势: 用。
8、本发明栽培的粉色宝莲灯在花卉外形上表现出了优势, 特别是在株高、 每层发芽数、 枝干 硬度等方面。 同时粉色宝莲灯的叶片鲜绿, 大而厚, 而且花色鲜艳, 从而提高了观赏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13 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选择粉色宝莲灯种苗200株。 0014 发明组: 0015 例1(实验组): 选择粉色宝莲灯种苗200株, 分别栽植在17cm盆中, 栽培过程中的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386132 A 3 温度2324, 湿度7680;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 稀成15盆/平方米。
9、,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20 mol/s, 再从15盆/平方米稀成9盆/平方米, 此 阶段光照控制在10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16 例2(实验组): 选择粉色宝莲灯种苗200株, 分别栽植在17cm盆中, 栽培过程中的温 度2324, 湿度7680;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 成16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40 mol/s, 再从16盆/平方米稀成10盆/平方米, 此 阶段光照控制在11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17 例3(实验组): 选择粉色宝莲灯种苗200株, 分别栽植在17cm盆中, 栽培过程中的温 度2324, 湿度。
10、7680;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 成17盆/平方米, 此阶段光照控制在160 mol/s, 再从17盆/平方米稀成11盆/平方米, 此 阶段光照控制在120 mol/s, 最后出成品。 0018 对照组: 选择粉色宝莲灯种苗200株, 分别栽植在17cm盆中, 栽培过程中的温度21- 24, 湿度7080; 定植后, 每15周的生长周期内, 稀盆一次, 从22盆/平方米稀成14盆/ 平方米, 再从14盆/平方米稀成8盆/平方米, 生长周期内光照始终控制在80 mol/s, 0019 经过43周的培养, 观察记载植株在株高、 每层发芽数和枝条硬度方面的状况, 结果 如下: (备注: 枝条硬度用拉力计测量, 以枝条开始拉弯为结 束点, 读数)。 0020 0021 从上表看出, 用本发明栽培的宝莲灯在花卉外形上表现出了优势, 特别是在株高、 枝条硬度方面等等。 同时宝莲灯的叶片鲜绿, 大而厚, 而且花色鲜艳, 从而提高了观赏价值。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 凡在本 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386132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