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跷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95826.X (22)申请日 2016.02.22 A63B 25/00(2006.01) A63B 25/02(2006.01) (71)申请人 任文华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盛路 3191 号仁苑 3 幢 2 单元 1402 室 (72)发明人 任文华 (54) 发明名称 高跷装置 (57) 摘要 一种高跷装置, 它包括支撑脚、 支撑件和脚踏 板 ; 其特征在于, 脚踏板与支撑件转动连接 ; 支撑 脚包括第一分支撑脚和第二分支撑脚, 第二分支 撑脚至少有部分位于第一分支撑脚的前方, 第一 分支撑脚与支。
2、撑件固定, 第二分支撑脚与第一分 支撑脚转动连接 ; 高跷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连接 件的一端与第二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连接件的另 一端与脚踏板转动连接。本发明装置具有稳定性 高和步行舒适等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05536210 A 2016.05.04 CN 105536210 A 1.一种高跷装置,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支撑脚、 支撑件和脚踏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 板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脚包括能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分支撑脚和能与地面接触 的第二分支撑脚, 所述第二分支。
3、撑脚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支撑脚的前方, 所述第一 分支撑脚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第二分支撑脚与所述第一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高跷 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另一 端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高跷装置放置于水平的地面上并 处于非使用状态时, 所述第一分支撑脚和所述第二分支撑脚都与地面相接触, 其中第一分 支撑脚与地面相接触的区域与第二分支撑脚与地面相接触的区域相隔一定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多个转轴, 其中, 所述 第二分支撑脚通过转轴。
4、与所述第一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脚踏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件 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另一 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限位件, 用于限制 所述第二分支撑脚相对于所述第一分支撑脚转动的最大角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 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板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 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
5、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 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固定。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支 撑件的前方。 9.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与支撑件 连接的绑带。 10.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高跷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 支撑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 其中, 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撑件的高低位置 可以。
6、调整, 上连接件相对于下连接件的高低位置可以调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5536210 A 2 高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步行装置, 特别是, 但并不排他地说,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跷。 背景技术 0002 高跷是一种提高站立高度的步行装置, 深受人们的喜欢。 现有的高跷通常包括与 地面接触的支撑脚、 与支撑脚固定的支撑件和与支撑件固定的脚踏板, 其中, 脚踏板与支撑 脚底部的距离通常位于5厘米至200厘米。 现有的高跷在使用时, 往往存在站立不稳定、 穿戴 步行不舒服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高跷装置, 该种高跷装置包括支撑脚。
7、、 支撑件和脚踏板;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踏板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 所述支撑脚包括能与地面接触的第一分 支撑脚和能与地面接触的第二分支撑脚, 所述第二分支撑脚至少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分支 撑脚的前方, 所述第一分支撑脚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第二分支撑脚与所述第一分支撑 脚转动连接; 所述高跷装置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转动连 接, 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接。 0004 优选地, 当高跷装置放置于水平的地面上并处于非使用状态时, 第一分支撑脚和 第二分支撑脚都与地面相接触, 其中第一分支撑脚与地面相接触的区域与第二分支撑脚与 地面相接触的区域相隔一定的距。
8、离; 该相隔的距离通常大于3厘米, 优选地大于5厘米, 更优 选地大于10厘米。 0005 该种结构的高跷装置由于设置有两个分支撑脚即第一分支撑脚和第二分支撑脚, 而第一分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区域与第二分支撑脚与地面的接触区域通常相隔一定的距 离, 有利于提高高跷装置的稳定性; 另外, 该种高跷装置使用时, 人体脚腕的弯曲运动可以 通过脚踏板和连接件控制第二分支撑脚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的转动, 有利于提高高跷装置 在步行运动时的协调性和舒适性。 0006 所述高跷装置优选地包括多个转轴, 其中, 所述第二分支撑脚通过转轴与所述第 一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脚踏板通过转轴与所述支撑件转动连接, 所述。
9、连接件的一端通 过转轴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脚踏板转动连 接。 0007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4个转轴, 其中的一个转轴固定于第一分支 撑脚上, 其中的一个转轴固定于支撑件上, 其中的一个转轴固定于第二分支撑脚上, 其中的 一个转轴固定于脚踏板上。 0008 所述高跷装置可以包括限位件, 该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分支撑脚相对于所述 第一分支撑脚转动的最大角度。 该限位件的设置也有利于在高跷装置使用时保护人体的脚 腕。 0009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 105536210 A 3 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脚踏板固定。 弹性构件的设置有利于使 第二分支撑脚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转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0010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 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该实施例中的弹性构件也 有利于使第二分支撑脚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转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0011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高跷装置包括弹性构件, 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 与所述支撑件固定, 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撑脚固定。 该实施例中的弹性 构件也有利于使第二分支。
11、撑脚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转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0012 优选地, 所述连接件至少有部分位于支撑件的前方。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 件全部位于支撑件的前方。 0013 优选地, 所述支撑件包括U形的叉杆, 所述连接件包括直杆, 其中, 所述U形的叉杆 与所述直杆相平行。 0014 为了便于人体与高跷装置的固定, 高跷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支撑件连接的绑带。 0015 为了便于调节所述脚踏板的高低位置, 所述支撑件可以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 件, 所述连接件可以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 其中, 上支撑件相对于下支撑件的高低位置 可以调整, 上连接件相对于下连接件的高低位置可以调整。 0016 为了增。
12、加高跷装置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述第一分支撑脚可以包括第一橡皮垫, 所 述第二分支撑脚可以包括第二橡皮垫。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高跷装置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0020 图4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0021 图5给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0022 图6给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图1是本发明的高跷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从图1和 图2中可以看出, 高跷装置100包括支撑脚1、 支撑件2、 脚踏板3、 连接件4和绑带13; 支撑脚1 包括第一分。
13、支撑脚11和第二分支撑脚12, 第二分支撑脚12的大部分位于第一分支撑脚11的 前方, 图中的线X的箭头指向前面的方向, 第一分支撑脚11与支撑件2固定, 第二分支撑脚12 通过转轴5与第一分支撑脚11转动连接; 脚踏板3通过转轴7与支撑件2转动连接; 连接件4的 上端通过转轴8与脚踏板3转动连接, 连接件4的下端通过转轴6与第二分支撑脚12转动连 接。 支撑脚1、 支撑件2、 脚踏板3和连接件4可以由塑料、 金属等材料所形成, 优选地由金属材 料所形成。 0024 由于高跷装置100的第一分支撑脚11与支撑件2固定, 第二分支撑脚12与第一分支 撑脚11进行转动连接与第二分支撑脚12与支撑件。
14、2进行转动连接是等效的。 0025 在图1容易看出, 当高跷装置100放置于水平的地面上并处于非使用状态时, 第一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5536210 A 4 分支撑脚11和第二分支撑脚12都可以与地面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分支撑脚11与地 面相接触的区域与第二分支撑脚12与地面相接触的区域相隔的距离D约为10厘米, 支撑件2 为一U形的叉杆, 连接件4为一直杆, 脚踏板3离地面的距离约为50厘米。 0026 当使用者穿用高跷装置100时, 可以用系带或其它固定件将脚与脚踏板3固定或捆 绑在一起, 还可以用绑带13将人体的小腿部与支撑件2捆绑在一起。 当使用者穿着该高。
15、跷装 置进行步行时, 脚腕可以带动脚踏板3转动以改变脚踏板3相对与支撑件2的角度, 脚踏板3 相对于支撑件2的转动可通过连接件4再带动第二分支撑脚12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11转动, 这样有利于调整高跷装置与地面的支撑点或支撑区域, 使步行更稳定和舒适。 0027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 从图3中可以看到, 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 个实施例相似, 只是本实施例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件10。 该限位件被固定 在第一分支撑脚11上, 以限制第二分支撑脚12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11进行转动时能转动的 最大角度。 0028 图4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 从图3中可以看到, 本实施例。
16、与图1所示的第一 个实施例也相似, 只是本实施例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弹性构件9。 弹性构件9的 设置有利于使第二分支撑脚12相对于第一分支撑脚11转动后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 中, 弹性构件9为一弹簧, 该弹簧的一端与支撑件2固定, 该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固定。 0029 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 从图3中可以看到, 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 个实施例也相似, 只是本实施例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弹性构件9。 在本实施例 中, 弹性构件9包括一固定杆91和两个弹簧92、 93, 其中, 固定杆91与支撑件2固定, 两个弹簧 92、 93的一端都与脚踏板3固定, 两个。
17、弹簧92、 93的另一端都与固定杆91固定, 并且两个弹簧 92、 93分别位于支撑件2的两侧。 0030 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 从图6中可以看到, 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一 个实施例也相似, 只是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和支撑件2的结构有所不同。 本实施例的支撑件2 包括上支撑件21和下支撑件22, 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包括上连接件41和下连接件42, 其中, 上支撑件21相对于下支撑件22的高低位置可以调整, 上连接件41相对于下连接件42的高低 位置可以调整, 这样可以方便调整高跷装置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 下支撑件22和下连接件 42都是中空的金属杆, 上支撑件21可以部分伸入下。
18、支撑件22内并通过插销24插入位于不同 高度位置上的穿孔进行固定或高度调整, 上连接件41可以部分伸入下连接件42内并通过插 销25插入位于不同高度位置上的穿孔进行固定或高度调整。 0031 尽管已经展示和描述了目前认为是优选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但显而易见, 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改进, 而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 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5536210 A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6 CN 105536210 A 6 图3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7 CN 105536210 A 7 图5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8 CN 10553621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