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726106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6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891104.X

申请日:

20170927

公开号:

CN107581106A

公开日:

201801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10,A01K61/17

主分类号:

A01K61/10,A01K61/17

申请人: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春有,黄海,蔡有森,蔡四川,蔡建顺,蔡惠明,蔡金泉,陈燕,马军

地址: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解放路77号汽车工业大厦第六层中轴以北601房

优先权:

CN201710891104A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本选择、2亲鱼的网箱强化培育、3亲鱼催产、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5受精卵孵化、6苗种的池塘培育。本发明通过对圆燕鱼的亲本培育,促使亲鱼产卵,然后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培育成能供养殖的鱼种,为圆燕鱼的大规模养殖创造条件。同时,本发明为海水鱼类人工增养殖增加了新品种,对圆燕鱼自然资源的恢复和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亲本选择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选择4龄以上、体重3.0-5.0kg、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2)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选择在避风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深5m以上、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置养殖网箱,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两次,上、下午各1次,饱食投喂,饲料可添加0.2%鱼油、0.5%复合维生素和0.2%维生素E,促进性腺发育;(3)亲鱼催产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成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经激素诱导约30-38h,让其自然排放精卵、受精;(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亲鱼产卵后,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化桶,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用200目过滤网袋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中的坏卵和杂物;(5)池塘育苗a、清池肥水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施肥肥水,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在晴天每亩,按1m水深计,泼洒肥水王1-1.5kg,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鱼汁1kg,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b、受精卵孵化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布篓上方用遮阴网遮挡,微充气孵化;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在水温25-30℃、盐度28的条件下,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孵化成仔鱼;c、苗种放养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d、投饵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13d后苗体有在水面游动找饵,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投喂配合浮性饲料,颗粒直径在0.7mm;f、排换水放苗初期不换水,每天添水1%,14后每天换水10%,投喂配合浮性饲料;e、日常管理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及时换水、增氧;每天记录水温、盐度、天气、风浪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健康状况、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等,做好养殖日志;g、收获一月后,鱼苗全长达3.0cm,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亲鱼培育海域环境因子要求:溶解氧>4mg/L;pH7.8-8.4;盐度23-35;水温20-30℃;透明度60-80cm;光照强度≥3000Lx。强化培育密度为5.5-6.0m×5.5-6.0m×3.0-6.0m的网箱放养亲鱼100-200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人工膨化配合饲料要求营养要求:粗蛋白含量≥40%、粗脂肪≥6%、粗纤维≤4%、灰分≤14%、钙1-4%,总磷≥1.2%、赖氨酸≥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催产激素既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也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其中HCG针剂用量为400-800U/kg,LRH-A2或LRH-A3为4-6μg/kg,雄性减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产卵网箱与养殖网箱均为60-80目筛绢网做成,产卵网箱套在养殖网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受精卵的洗涤方法:将受精卵用收卵网捞出,收集到集卵网内,再把受精卵收集到10kg小水桶内,将小桶内的受精卵倒入备好80%水的孵化桶中,让受精卵从40目的手抄网中滤过,把杂质滤掉;受精卵的筛选方法:用瓢在孵化桶内顺时针轻轻地搅动,使水在孵化桶旋转,直到没有受精卵沉在桶底,然后让水自然静止,再用底排法将聚集在桶底的坏卵和杂物去除,重复此法2-3次,然后用100目手抄网将受精卵捞起,用新鲜海水冲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集卵网的囊网长6m,囊口高1.2m,末端开口径约0.4m,两侧各设长6m翼网,翼网中间高1.2m,末端高0.9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圆燕鱼(学名:Platax orbicularis)又名圆眼燕鱼、圆蝙蝠等,为鲈形目,刺尾鱼亚目,白鲳科,燕鱼属的一种在热带地区近岸海域生活的海水鱼类,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水域,北起日本南部,南达澳大利亚,东到太平洋中部岛屿,西至红海和非洲东岸,我国产于南海。

圆燕鱼生活在5-30米深,有稍许淤泥庇护的海域,经常出没于深海事故沉船附近。幼鱼主要栖息在浅海或河口水域,因为体色为枯黄褐色,会拟态成枯叶状,躲藏在水面漂浮物下,常独自或小群游动于泻湖内湾。成鱼则深入约30米以下的珊瑚礁区,在其外围斜坡上成双结对或成群活动。圆眼燕鱼属日行性杂食鱼类,主要是以藻类、无脊椎动物或小鱼为食。圆燕鱼幼鱼体态优美,可做为观赏鱼;成鱼则可食用,肉质鲜美。

由于过度的捕捞,使得圆燕鱼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市场供给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圆燕鱼的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仍未见有报道。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的不成熟是制约其人工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通过对圆燕鱼的亲本培育,促使亲鱼产卵,然后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培育成能供养殖的鱼种,为规模化养殖圆燕鱼奠定基础。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

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选择4龄以上、体重3.0-5.0kg、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

2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

选择在避风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深5m以上、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置养殖网箱,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两次,上、下午各1次,饱食投喂,饲料可添加0.2%鱼油、0.5%复合维生素和0.2%维生素E,促进性腺发育;

3亲鱼催产

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成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经激素诱导约30-38h,让其自然排放精卵、受精;

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亲鱼产卵后,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化桶,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用200目过滤网袋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中的坏卵和杂物;

5池塘育苗

a、清池肥水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施肥肥水,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在晴天每亩,按1m水深计,泼洒肥水王1-1.5kg,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鱼汁1kg,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b、受精卵孵化

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布篓上方用遮阴网遮挡,微充气孵化;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在水温25-30℃、盐度28的条件下,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孵化成仔鱼;

c、苗种放养

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

d、投饵

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13d后苗体有在水面游动找饵,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可投喂配合浮性饲料,颗粒直径在0.7mm;

f、排换水

放苗初期不换水,每天添水1%,14后每天换水10%,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e、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及时换水、增氧;每天记录水温、盐度、天气、风浪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健康状况、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等,做好养殖日志;

g、收获

一个月后,鱼苗全长达3.0cm,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2中,亲鱼培育海域环境因子要求:溶解氧>4mg/L;pH7.8-8.4;盐度23-35;水温20-30℃;透明度60-80cm;光照强度≥3000Lx。强化培育密度为5.5-6.0m×5.5-6.0m×3.0-6.0m的网箱放养亲鱼100-200尾。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2中,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人工膨化配合饲料要求营养要求:粗蛋白含量≥40%、粗脂肪≥6%、粗纤维≤4%、灰分≤14%、钙1-4%,总磷≥1.2%、赖氨酸≥2.1%。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3中,催产激素既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也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其中HCG针剂用量为400-800U/kg,LRH-A2或LRH-A3为4-6μg/kg,雄性减半。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3中,催产激素注射方法如下:将HCG、LRH-A2和LRH-A3分别溶解在100ML 0.6%氯化钠溶液中,然后将HCG和LRH-A2或HCG和LRH-A3二种溶液混合,用单一溶液或混合溶液进行肌肉注射催产。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3中,产卵网箱与养殖网箱均为60-80目筛绢网做成,产卵网箱套在养殖网箱内。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4中,受精卵的洗涤方法:将受精卵用收卵网捞出,收集到集卵网内,再把受精卵收集到10kg小水桶内,将小桶内的受精卵倒入备好80%水的孵化桶中,让受精卵从40目的手抄网中滤过,把杂质滤掉;受精卵的筛选方法:用瓢在孵化桶内顺时针轻轻地搅动,使水在孵化桶旋转,直到没有受精卵沉在桶底,然后让水自然静止,再用底排法将聚集在桶底的坏卵和杂物去除,重复此法2-3次,然后用100目手抄网将受精卵捞起,用新鲜海水冲洗。

优选的,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步骤4中,集卵网的囊网长6m,囊口高1.2m,末端开口径约0.4m,两侧各设长6m翼网,翼网中间高1.2m,末端高0.9m。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法的有益效果为:

(1)圆燕鱼是一个极具养殖前景的物种,本发明通过人工繁殖,获得批量的仔鱼,从而为圆燕鱼的大规模养殖创造条件。

(2)本发明为海水鱼类人工增养殖增加了新品种,对圆燕鱼自然资源的恢复和养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

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选择4龄以上、体重3.0-5.0kg、体型正常、无病害、活力强,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

2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

选择在避风条件好、水流畅通、水深5m以上、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置养殖网箱,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两次,上、下午各1次,饱食投喂,饲料可添加0.2%鱼油、0.5%复合维生素和0.2%维生素E,促进性腺发育;

3亲鱼催产

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成熟,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经激素诱导约30-38h,让其自然排放精卵、受精;

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亲鱼产卵后,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化桶,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用200目过滤网袋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中的坏卵和杂物;

5池塘育苗

a、清池肥水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施肥肥水,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育水中浮游生物,在晴天每亩,按1m水深计,泼洒肥水王1-1.5kg,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鱼汁1kg,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b、受精卵孵化

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布篓上方用遮阴网遮挡,微充气孵化;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在水温25-30℃、盐度28的条件下,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孵化成仔鱼;

c、苗种放养

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

d、投饵

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13d后苗体有在水面游动找饵,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可投喂配合浮性饲料,颗粒直径在0.7mm;

f、排换水

放苗初期不换水,每天添水1%,14后每天换水10%,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e、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及时换水、增氧;每天记录水温、盐度、天气、风浪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健康状况、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等,做好养殖日志;

g、收获

一个月后,鱼苗全长达3.0cm,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实施例1-3、对比例1-3按照上述养殖步骤,下表1所示养殖参数、表2所示水域条件进行养殖,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1实施例1-3、对比例1-3养殖参数:

表2实施例1-3、对比例1-3水域条件:

单位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对比例9 对比例10 对比例11 水深 m 6 5 7 4 3 4 溶解氧 mg/L 4.3 4.5 4.6 3.9 3.6 3.8 流速 m/s 0.09 0.08 0.08 0.11 0.09 0.12 PH —— 7.8-8.2 8.0-8.4 8.0-8.2 7.4-8.0 8.2-8.6 8.4-8.6 盐度 —— 28-35 23-30 25-31 20-23 34-40 28-34 水温 摄氏度 20-30 25-30 20-25 17-21 29-35 17-25 透明度 cm 70-80 60-70 60-70 50-60 80-90 60-70 光线强度 LX 3000 3200 3400 3000 2500 2800

表3实施例1-3、对比例1-3养殖情况:

单位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2 对比例3 孵化密度 万粒/M3 10 11 11.5 14 5 6 胚胎发育时间 h 36-38 40-48 36-42 50-61 49-57 58-64 胚胎死亡率 % 0.5 1.1 0.9 24 15 19 鱼苗养殖时间 D 30 28 33 40 38 45 养殖过程死亡率 % 1.2 0.8 0.7 10.5 12.4 11.7

从上述养殖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所给条件可以获得胚胎死亡率较低、养殖过程死亡率低,胚胎发育较快、成长时间较快,孵化密度较为合适的圆燕鱼鱼苗。控制条件不合理,则会导致圆燕鱼胚胎死亡率和养殖过程死亡率增高,另外,胚胎发育时间和成长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饲料比例实验:

按照实施例3所给养殖环境,改变圆燕鱼饲料配方如表4,设计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

表4圆燕鱼饲料配比:

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所给饲料配方,可以增加圆燕鱼的生长速度。其中,对比例5在粗蛋白、总磷、赖氨酸上供应不足,但是,粗纤维、灰分等又添加过多,导致圆燕鱼生长缓慢。

集卵箱大小实验:

按照实施例3培养环境、实施例5饲料配比,按照表5所给条件设计集卵箱形状和大小,设计对比例,其他条件保持一致。

表5集卵箱大小实验: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发现,按照本发明所给集卵箱形状和大小可以获得11.5万尾/立方米的孵化密度,和较小0.9%的孵化死亡率。对比例7所给集卵箱过小,导致孵化密度高,死亡率较大,而对比例8所给集卵箱开口过大,箱体体积过大,导致孵化密度下降,同时,死亡率也有所提高。

催产激素实验:

按照实施例3培养环境、实施例5饲料配比、实施例7所给集卵箱设计,其他条件保持一致,设计实施例8-13,其结果如表6所示;对比例9-14,其结果如表7所示:

表6实施例8-13催产激素实验:

表7对比例9-14催产激素实验:

单位 对比例9 对比例10 对比例11 对比例12 对比例13 对比例14 HCG U/KG 300 1000 300 0 0 0 LRH-A2 ug/kg 5 2 0 0 10 0 LRH-A3 ug/kg 5 0 0 10 5 3 产卵数 万粒/M3 6 10 9 15 12 7

可以看出,单一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或者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都可以获得18万粒每立方米以上的产卵数量。但是,在单一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时,用量过高或过低会导致产卵数量降低;混合使用3种催产激素也会使得产卵数量降低;另外,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时,改变某一激素的使用量,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产卵量下降。综上所述,在进行圆燕鱼催产激素注射时,应严格按照本发明所给催产激素的使用量。

上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891104.X (22)申请日 2017.09.27 (71)申请人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地址 572000 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解放路 77号汽车工业大厦第六层中轴以北 601房 (72)发明人 蔡春有 黄海 蔡有森 蔡四川 蔡建顺 蔡惠明 蔡金泉 陈燕 马军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代理人 陈欢 (51)Int.Cl. A01K 61/10(2017.01) A01K 61/17(2017.01) (54)发明名称 一种。

2、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亲本选择、 2亲鱼的网箱强化培 育、 3亲鱼催产、 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5受精卵 孵化、 6苗种的池塘培育。 本发明通过对圆燕鱼的 亲本培育, 促使亲鱼产卵, 然后用受精卵孵化出 仔鱼、 培育成能供养殖的鱼种, 为圆燕鱼的大规 模养殖创造条件。 同时, 本发明为海水鱼类人工 增养殖增加了新品种, 对圆燕鱼自然资源的恢复 和养殖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CN 107581106 A 2018.01.16 CN 107581106 A 1.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

3、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亲本选择 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 选择4龄以上、 体重3.0-5.0kg、 体型正 常、 无病害、 活力强, 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 (2) 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 选择在避风条件好、 水流畅通、 水深5m以上、 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置养 殖网箱, 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 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两次, 上、 下午 各1次, 饱食投喂, 饲料可添加0.2鱼油、 0.5复合维生素和0.2维生素E, 促进性腺发 育; (3) 亲鱼催产 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 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

4、成熟, 即可 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 LRH-A3, 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 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 经激素诱导约30-38h, 让其 自然排放精卵、 受精; (4) 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亲鱼产卵后, 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化桶, 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 用200目过滤网袋 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 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 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中的 坏卵和杂物; (5) 池塘育苗 a、 清池肥水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施肥肥水, 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 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育水 中浮游生物, 在。

5、晴天每亩, 按1m水深计, 泼洒肥水王1-1.5kg, 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鱼汁 1kg, 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b、 受精卵孵化 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 布篓上 方用遮阴网遮挡, 微充气孵化; 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 在水温25-30、 盐度28的条件下, 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 孵化成仔鱼; c、 苗种放养 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 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 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 d、 投饵 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 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 13d后苗体有。

6、 在水面游动找饵, 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 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 投喂 配合浮性饲料, 颗粒直径在0.7mm; f、 排换水 放苗初期不换水, 每天添水1, 14后每天换水10, 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e、 日常管理 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 及时换水、 增氧; 每天记录水温、 盐度、 天气、 风浪 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 摄食情况、 健康状况、 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等, 做 好养殖日志;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581106 A 2 g、 收获 一月后, 鱼苗全长达3.0cm, 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2.根据。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亲鱼培育 海域环境因子要求: 溶解氧4mg/L; pH7.8-8.4; 盐度23-35; 水温20-30; 透明度60-80cm; 光照强度3000Lx。 强化培育密度为5.5-6.0m5.5-6.0m3.0-6.0m的网箱放养亲鱼100- 200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 按重量百 分比计算, 人工膨化配合饲料要求营养要求: 粗蛋白含量40、 粗脂肪6、 粗纤维 4、 灰分14、 钙1-4, 总磷1.2、 赖氨酸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8、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催产激素 既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 也 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 其中HCG针剂用量为400-800U/kg, LRH-A2或LRH-A3为4-6 g/kg, 雄性减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 产卵网箱 与养殖网箱均为60-80目筛绢网做成, 产卵网箱套在养殖网箱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 受精卵的 洗涤方法: 。

9、将受精卵用收卵网捞出, 收集到集卵网内, 再把受精卵收集到10kg小水桶内, 将 小桶内的受精卵倒入备好80水的孵化桶中, 让受精卵从40目的手抄网中滤过, 把杂质滤 掉; 受精卵的筛选方法: 用瓢在孵化桶内顺时针轻轻地搅动, 使水在孵化桶旋转, 直到没有 受精卵沉在桶底, 然后让水自然静止, 再用底排法将聚集在桶底的坏卵和杂物去除, 重复此 法2-3次, 然后用100目手抄网将受精卵捞起, 用新鲜海水冲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4中, 集卵网的 囊网长6m, 囊口高1.2m, 末端开口径约0.4m, 两侧各设长6m翼网, 翼网中间高1.2m,。

10、 末端高 0.9m。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581106 A 3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圆燕鱼(学名:Platax orbicularis)又名圆眼燕鱼、 圆蝙蝠等, 为鲈形目, 刺尾鱼 亚目, 白鲳科, 燕鱼属的一种在热带地区近岸海域生活的海水鱼类,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 暖水水域, 北起日本南部, 南达澳大利亚, 东到太平洋中部岛屿, 西至红海和非洲东岸, 我国 产于南海。 0003 圆燕鱼生活在5-30米深, 有稍许淤泥庇护的海域, 经常出没于深海事故沉。

11、船附近。 幼鱼主要栖息在浅海或河口水域, 因为体色为枯黄褐色, 会拟态成枯叶状, 躲藏在水面漂浮 物下, 常独自或小群游动于泻湖内湾。 成鱼则深入约30米以下的珊瑚礁区, 在其外围斜坡上 成双结对或成群活动。 圆眼燕鱼属日行性杂食鱼类, 主要是以藻类、 无脊椎动物或小鱼为 食。 圆燕鱼幼鱼体态优美, 可做为观赏鱼; 成鱼则可食用, 肉质鲜美。 0004 由于过度的捕捞, 使得圆燕鱼的种群数量大幅减少, 市场供给量有限, 无法满足市 场的需求。 目前, 圆燕鱼的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仍未见有报道。 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的不成 熟是制约其人工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

12、于提供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通过对圆燕鱼的亲本培育, 促 使亲鱼产卵, 然后用受精卵孵化出仔鱼、 培育成能供养殖的鱼种, 为规模化养殖圆燕鱼奠定 基础。 0006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1亲本选择 0008 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 选择4龄以上、 体重3.0-5.0kg、 体 型正常、 无病害、 活力强, 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 0009 2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 0010 选择在避风条件好、 水流畅通、 水深5m以上、 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 置养殖网箱, 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 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

13、合饲料两次, 上、 下午各1次, 饱食投喂, 饲料可添加0.2鱼油、 0.5复合维生素和0.2维生素E, 促进性腺 发育; 0011 3亲鱼催产 0012 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 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成熟, 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 号LRH-A3, 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 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 经激素诱导约30-38h, 让 其自然排放精卵、 受精; 0013 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说 明 书 1/7 页 4 CN 107581106 A 4 0014 亲鱼产卵后, 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

14、化桶, 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 用200目过滤 网袋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 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 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 中的坏卵和杂物; 0015 5池塘育苗 0016 a、 清池肥水 0017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施肥肥水, 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 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 育水中浮游生物, 在晴天每亩, 按1m水深计, 泼洒肥水王1-1.5kg, 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 鱼汁1kg, 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0018 b、 受精卵孵化 0019 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 布 篓上方用遮阴网。

15、遮挡, 微充气孵化; 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 在水温25-30、 盐度28的条 件下, 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 孵化成仔鱼; 0020 c、 苗种放养 0021 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 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 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 0022 d、 投饵 0023 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 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 13d后苗 体有在水面游动找饵, 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 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 可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颗粒直径在0.7mm; 0024 f、 排换水 0025 放苗初期不换水, 每天添水1, 14后每天换水1。

16、0, 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0026 e、 日常管理 0027 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动情况, 及时换水、 增氧; 每天记录水温、 盐度、 天气、 风浪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 摄食情况、 健康状况、 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 等, 做好养殖日志; 0028 g、 收获 0029 一个月后, 鱼苗全长达3.0cm, 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0030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2中, 亲鱼培育海域环境因子要求: 溶 解氧4mg/L; pH7.8-8.4; 盐度23-35; 水温20-30; 透明度60-80cm; 光照强度3000Lx。 强 化培育密度为。

17、5.5-6.0m5.5-6.0m3.0-6.0m的网箱放养亲鱼100-200尾。 0031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2中, 按重量百分比计算, 人工膨化配 合饲料要求营养要求: 粗蛋白含量40、 粗脂肪6、 粗纤维4、 灰分14、 钙1- 4, 总磷1.2、 赖氨酸2.1。 0032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3中, 催产激素既可以使用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 也可以使用绒毛膜促性 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 其中HCG针剂用量为 400-80。

18、0U/kg, LRH-A2或LRH-A3为4-6 g/kg, 雄性减半。 0033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3中, 催产激素注射方法如下: 将HCG、 LRH-A2和LRH-A3分别溶解在100ML 0.6氯化钠溶液中, 然后将HCG和LRH-A2或HCG和LRH- A3二种溶液混合, 用单一溶液或混合溶液进行肌肉注射催产。 说 明 书 2/7 页 5 CN 107581106 A 5 0034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3中, 产卵网箱与养殖网箱均为60-80 目筛绢网做成, 产卵网箱套在养殖网箱内。 0035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

19、骤4中, 受精卵的洗涤方法: 将受精卵用 收卵网捞出, 收集到集卵网内, 再把受精卵收集到10kg小水桶内, 将小桶内的受精卵倒入备 好80水的孵化桶中, 让受精卵从40目的手抄网中滤过, 把杂质滤掉; 受精卵的筛选方法: 用瓢在孵化桶内顺时针轻轻地搅动, 使水在孵化桶旋转, 直到没有受精卵沉在桶底, 然后让 水自然静止, 再用底排法将聚集在桶底的坏卵和杂物去除, 重复此法2-3次, 然后用100目手 抄网将受精卵捞起, 用新鲜海水冲洗。 0036 优选的, 所述的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步骤4中, 集卵网的囊网长6m, 囊口高 1.2m, 末端开口径约0.4m, 两侧各设长6m翼网, 翼网中。

20、间高1.2m, 末端高0.9m。 0037 综上所述, 本发明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法的有益效果为: 0038 (1)圆燕鱼是一个极具养殖前景的物种, 本发明通过人工繁殖, 获得批量的仔鱼, 从而为圆燕鱼的大规模养殖创造条件。 0039 (2)本发明为海水鱼类人工增养殖增加了新品种, 对圆燕鱼自然资源的恢复和养 殖产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 完整的描述, 以 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 特征和效果。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 例, 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

21、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 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1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42 1亲本选择 0043 亲本来源为天然海区捕获或网箱培育的圆燕鱼, 选择4龄以上、 体重3.0-5.0kg、 体 型正常、 无病害、 活力强, 性腺发育良好的圆燕鱼作为亲本; 0044 2养殖网箱亲鱼强化培育 0045 选择在避风条件好、 水流畅通、 水深5m以上、 海域流速小于0.1m/s的内湾或浅海设 置养殖网箱, 在繁殖季节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 每天投喂人工膨化配合饲料两次, 上、 下午各1次, 饱食投喂, 饲料可添加0.2鱼油、 0.5复合维生素。

22、和0.2维生素E, 促进性腺 发育; 0046 3亲鱼催产 0047 催产在海上产卵网箱中进行, 经过强化培育的亲鱼4月份开始逐渐达到性腺成熟, 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激素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 号LRH-A3, 注射催产激素采用背肌注射, 注射后放入产卵网箱内, 经激素诱导约30-38h, 让 其自然排放精卵、 受精; 0048 4受精卵的收集和处理 0049 亲鱼产卵后, 事先准备2个0.5t锥形孵化桶, 锥底有1寸的排水开关, 用200目过滤 网袋或200目棉布袋过滤自然海水, 在孵化桶中加80的水位, 然后采用底排法去除受精卵 中的坏卵和杂。

23、物; 说 明 书 3/7 页 6 CN 107581106 A 6 0050 5池塘育苗 0051 a、 清池肥水 0052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施肥肥水, 清池10-15d后放受精卵, 在投放受精卵前的3-5d培 育水中浮游生物, 在晴天每亩, 按1m水深计, 泼洒肥水王1-1.5kg, 再施活菌1kg和发酵后的 鱼汁1kg, 施肥后白天开动增氧机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0053 b、 受精卵孵化 0054 在池塘中搭建容积为3.0m3.0m1.3m或3.0m4.0m1.3m的布篓式孵化箱, 布 篓上方用遮阴网遮挡, 微充气孵化; 孵化密度为8-12万粒/m3, 在水温25-30、 盐度28的条。

24、 件下, 胚胎经过36-48h的发育, 孵化成仔鱼; 0055 c、 苗种放养 0056 在仔鱼孵化后的第2天, 将仔鱼从孵化箱中放入池塘中, 每亩投放仔鱼10-12万尾; 0057 d、 投饵 0058 1d-7d塘里原生动物和轮虫, 7d-12d卤虫无节幼体饵料和桡足类枝角类, 13d后苗 体有在水面游动找饵, 初期开始投喂鳗鱼粉和人工配合粉料, 当鱼苗体长达2.5cm以上时, 可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颗粒直径在0.7mm; 0059 f、 排换水 0060 放苗初期不换水, 每天添水1, 14后每天换水10, 投喂配合浮性饲料; 0061 e、 日常管理 0062 每天观察水色变化和苗种活。

25、动情况, 及时换水、 增氧; 每天记录水温、 盐度、 天气、 风浪等环境因子以及鱼的活动情况、 摄食情况、 健康状况、 病害发生情况及病害防治措施 等, 做好养殖日志; 0063 g、 收获 0064 一个月后, 鱼苗全长达3.0cm, 幼鱼变态完成时可进行中间培育或直接养殖。 0065 实施例1-3、 对比例1-3按照上述养殖步骤, 下表1所示养殖参数、 表2所示水域条件 进行养殖, 其结果如表3所示: 0066 表1实施例1-3、 对比例1-3养殖参数: 0067 说 明 书 4/7 页 7 CN 107581106 A 7 0068 0069 表2实施例1-3、 对比例1-3水域条件: 。

26、0070 单位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对比例9对比例10对比例11 水深m657434 溶解氧mg/L4.34.54.63.93.63.8 流速m/s0.090.080.080.110.090.12 PH7.8-8.28.0-8.48.0-8.27.4-8.08.2-8.68.4-8.6 盐度28-3523-3025-3120-2334-4028-34 水温摄氏度20-3025-3020-2517-2129-3517-25 透明度cm70-8060-7060-7050-6080-9060-70 光线强度LX300032003400300025002800 0071 表3实施例1-3、 对比例。

27、1-3养殖情况: 0072 单位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 孵化密度万粒/M3101111.51456 胚胎发育时间h36-3840-4836-4250-6149-5758-64 胚胎死亡率0.51.10.9241519 鱼苗养殖时间D302833403845 养殖过程死亡率1.20.80.710.512.411.7 0073 从上述养殖实验结果可以看出, 按照本发明所给条件可以获得胚胎死亡率较低、 养殖过程死亡率低, 胚胎发育较快、 成长时间较快, 孵化密度较为合适的圆燕鱼鱼苗。 控制 条件不合理, 则会导致圆燕鱼胚胎死亡率和养殖过程死亡率增高, 另外, 胚胎发育时间和。

28、成 长时间也会相应延长。 0074 饲料比例实验: 0075 按照实施例3所给养殖环境, 改变圆燕鱼饲料配方如表4, 设计以下实施例和对比 例: 0076 表4圆燕鱼饲料配比: 0077 说 明 书 5/7 页 8 CN 107581106 A 8 0078 0079 可以看出, 按照本发明所给饲料配方, 可以增加圆燕鱼的生长速度。 其中, 对比例5 在粗蛋白、 总磷、 赖氨酸上供应不足, 但是, 粗纤维、 灰分等又添加过多, 导致圆燕鱼生长缓 慢。 0080 集卵箱大小实验: 0081 按照实施例3培养环境、 实施例5饲料配比, 按照表5所给条件设计集卵箱形状和大 小, 设计对比例, 其他条。

29、件保持一致。 0082 表5集卵箱大小实验: 0083 0084 通过上述实验, 可以发现, 按照本发明所给集卵箱形状和大小可以获得11.5万尾/ 立方米的孵化密度, 和较小0.9的孵化死亡率。 对比例7所给集卵箱过小, 导致孵化密度 高, 死亡率较大, 而对比例8所给集卵箱开口过大, 箱体体积过大, 导致孵化密度下降, 同时, 死亡率也有所提高。 0085 催产激素实验: 0086 按照实施例3培养环境、 实施例5饲料配比、 实施例7所给集卵箱设计, 其他条件保 持一致, 设计实施例8-13, 其结果如表6所示; 对比例9-14, 其结果如表7所示: 0087 表6实施例8-13催产激素实验。

30、: 0088 0089 0090 表7对比例9-14催产激素实验: 说 明 书 6/7 页 9 CN 107581106 A 9 0091 单位对比例9对比例10对比例11对比例12对比例13对比例14 HCGU/KG3001000300000 LRH-A2ug/kg5200100 LRH-A3ug/kg5001053 产卵数万粒/M3610915127 0092 可以看出, 单一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 LRH-A3其中一种, 或者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HCG和促排卵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都可。

31、以获得18万粒每立方米以上的产卵数量。 但 是, 在单一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促排卵素2号LRH-A2和促排卵素3号LRH-A3其中一种 时, 用量过高或过低会导致产卵数量降低; 混合使用3种催产激素也会使得产卵数量降低; 另外, 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素2号LRH-A2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排卵 素3号LRH-A3的混合激素时, 改变某一激素的使用量, 增加或减少都会导致产卵量下降。 综 上所述, 在进行圆燕鱼催产激素注射时, 应严格按照本发明所给催产激素的使用量。 0093 上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 种变化。 说 明 书 7/7 页 10 CN 107581106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