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726006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04922.6

申请日:

19920616

公开号:

CN1080111A

公开日:

1994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C1/04,A01C11/02,A01G16/00

主分类号:

A01C1/04,A01C11/02,A01G16/00

申请人:

李家琼

发明人:

李家琼

地址:

530300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横县中学

优先权:

CN92104922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项新的、能免除农民弯腰插秧之苦的种稻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先在折叠好的膜纸上育秧,然后用很简单的工具,把带秧的膜纸铺到大田上。其特点是:通过膜纸的折叠,把在大田种植时所占极大面积的株行距收藏起来,仅露出植株在育秧时所需要的极小的株位,使秧本田比达1∶64;在育秧之前,已完成分秧、固定株行距两道工序。这项技术,将为大规模的工厂育秧创造极有利的条件,把育秧工厂化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权利要求书

1、完成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技术的整套设备,以及膜纸的折叠技术。 2、膜纸的折叠技术,不管是条式或块式,不管是横折叠还是纵折叠,其特征是:以株位距中线为折线,两株位间的位距线对叠,把株位距收藏起来,仅露出株位。 3、安置种子的设备:折叠的膜纸、种杯、种板。 4、育秧设备: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秧盘,方形、长方形的托板,中间有套转轴孔的圆形托板,长方形的秧槽。 5、铺秧设备:有多个出秧口的、出秧口有护秧板的、出秧口底下有棱柱形开沟刀的条式铺秧拖船,中心有转轴的全条旋绕式铺秧拖船,四面当中有一面开大口的块式铺秧拖船。 6、把5所提到三种拖船略加改动,做成能装到拖拉机上的、又能铺秧的配件。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到一项解除农民弯腰插秧之苦的农业技术。

多少年来,国内外农业技术专家一直想解除农民弯腰插秧之苦,彻底埋葬弯腰插秧的老传统,然而收效甚微。六十年代,我国曾推广65-2型人力插秧机、上海-1型机动插秧机,如今已无踪影。推而不广的原因,主要是分秧难,有浮秧。科学技术先进的日本,近年也仅是制出水稻直播机而已。1975年上海吴匡等人推出了饼肥草纸种稻法。他们先用机械把饼肥、烟灰、稻草混合制成粗纸,然后按株行距又由机械打上孔穴,把稻种撒入孔穴,外用薄纸封好。种植时,只要将装着稻种的大纸块铺上大田即可(1975年第3期《自然辨证法》)。此法虽然能使农民免除弯腰插秧之苦,但因其保存了原始的直播法,没有育秧阶段,赶不上季节,最后也推广不了。1991年沪郊农业技术人员又推出了塑料盘育秧抛秧种稻法。此法是先在特制的塑料盘里育秧,然后把育好的秧株拿到大田抛撒。抛撒的结果,必然是乱七八糟,无株行距,不便于管理,而且抛撒也是很费力的。看来,这种方法也难以推广。新近冯福明发表了《高产高效新技术:水稻机直播》(1992年6月11日《广西日报》)介绍了广西农学院家机化研究室等单位推广的种稻新技术,这也还是摆脱不了原始的直播法。

为了解除农民弯腰插秧之苦,为了彻底埋葬弯腰插秧的老传统,本发明提供了一项新的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

本发明指的膜纸,是塑料膜或其他特制纸。这种膜纸入水土之后,最少能经两个月之后才分解。这种纸,目前国内外已能生产。1992年6月8日《参考消息》登:日本津野幸人教授用费瓦楞板制成再生纸,作稻田地膜,以防止杂草生长;这种纸入水后两三个月才被微生物分解。

实现本发明的第一步是解决膜纸的折叠问题。膜纸的折叠有两种 形式:一是条式,二是块式。条式折叠,就是把比普通水稻植株根部略宽的膜纸条,按株距分格,并定出株位,在株位上设许多小根孔,以株位距中线为折线,两株间的位距线对叠,把株位距收藏起来,露出株位。株位距对叠处,用速溶于水的胶粘好(图1、图2)。如果分段排列育秧,为保持膜纸条的连续性,不用剪断,可在需要转弯的株位距中点,按45°角作双反折叠,即得180°角的大转弯(图3)。块式折叠,是用一块长方形的膜纸,按水稻种植的株行距标准,定出株位和株位距中点,以条式的折叠办法,先进行横折叠,将折叠部分粘好,然后再进行纵折叠,又将折叠部分粘好(图4、5)。

实现本发明的第二步是如何安置种子的问题。安置种子办法,条式与块式相同。第一,采用与制膜相同的材料做成种杯,形状方圆均可,内空大小要容得普通带泥的秧苗植株根部,杯底设根孔。按普通育秧要求,先在杯内放上适量的种子,适量的土、肥,然后用见水即溶的纸封杯口,用见水两个月才溶的特制粘胶涂杯的底座边沿,把杯粘到株位上。当然,也可用热烙法把杯固定在株位上。种杯也可在压制膜纸时,连在一起压制,省去粘胶工序。第二,用土、肥、草做成种板,在种板上打孔穴,在孔穴内放入种子,把带种子的种板放到株位上,外用带孔眼的膜纸盖住,膜纸的边沿用特制粘胶固定(图6、7)。

实现本发明第三步是解决育秧问题。第一,块式育秧。用木料或塑料制作方形或长方形的秧盘,大小以能铺上种块为度;用木料或塑料制托板,大小要刚好能放入秧盘。育秧时,先在秧盘内放入托板,然后把种块铺上托板即可。盘内设托板,是为了以后铺植时搬动方便。第二,条式育秧。膜纸条的排列形式有分段间断式(图8.1)、分段连续式(图8.2)、全条旋绕式(图8.3)三种。分段间断式、分段连续式两种形式的育秧,除了要用块式育秧所用的秧盘之外,还要另设秧槽(图9.1)。育秧时,先把膜纸种条放入槽内,然后把槽放入盘内。设秧槽,是为了铺植时 搬动方便。全条旋绕式育秧,要设圆形的秧盘,盘内设有比秧盘略小的、中心有套转轴圆孔的圆形托板。育秧时,把种条旋绕在托板上即可。

实现本发明第四步是解决铺植问题。块式秧苗的铺植很容易。做一只铺植拖船,船的结构如图11。铺植时,把托板连着秧苗一起放到船内,先把秧块的纵向折叠打开,然后把秧苗的横行第一行拉出。由于大块膜纸与有水的泥面接触,相互间有很大的吸附力,所以秧株不用埋入泥土中亦能站稳、生长、发育。条式秧苗的铺植复杂一点。因条式膜纸条面积小,与泥面接触时吸附力不够大,秧株不易站稳,所以制作拖船除了要考虑出秧时秧株不倒之外,还要考虑到出秧后秧株要站得稳。为此,拖船出秧口外设护秧板(图9.4),出秧口下方设开沟刀(图9.2)。拖船的出秧口设多少个,按需要决定。图9的拖船只适宜铺植分段间断式与分段连续式秧条。如果是全条旋绕式秧条,要用图10的拖船。船内中心设承托板的转轴。以上所提到的铺植器械,略为改动一下,也可搬到拖拉机上进行机铺植。

以上四步中,一二步要用机械完成。当前的机械技术是这样先进,要完成这两步工序易如反掌。

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有如下优点:一、有育秧阶段,争取得时间,赶得上季节,克服了饼肥草纸法的最大缺点。二、在育秧前已完成固定株行距工序,克服了塑料盘育秧抛植法无株行距的最大缺点。三、通过膜纸的折叠,把在大田种植时所占极大面积的株行距收藏起来,仅露出面积极小的株位,使秧本田比达1∶64。四、如果是块式育秧铺植,膜纸在溶化分解之前能抑制大田杂草生长,可免除部分除草工作。五、所育出的秧苗,用结构很简单的拖船,就能迅速完成种植任务,十分便于推广。六、便于大规模育秧,把育秧工厂化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下面以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条式膜纸。1是株位,上面有许多根孔。2是位距线。3是株位距。4是株位距中线。在折叠时,以株位距中线为折叠线,两株位之间的位距线对叠,把株位距收藏起来,仅露出株位。

图2是有5个株位的条式膜纸折叠后的形状。

图3是一条条式膜纸作180°角转弯的过程。

图4是有纵横6个株位的块式膜纸,实际上是条式膜纸的集合。其分格标准与条式相同。

图5是有20个株位的块式膜纸经横向与纵向折叠后的形状。

图6是种板粘在膜纸株位上的情形。1是粘在外面的膜纸盖,2是种板,3是株位距。

图7是种杯粘在膜纸株位上的情形。1是种杯,2是株位距。

图8是条式带种膜纸的排列形式。1是分段间断式,2是分段连续式,3是全条旋绕式。

图9是分段间断、分段连续式的铺植拖船。拖船有四个出秧口。2是设在出秧口下面的棱柱形开沟刀,开出的泥沟上窄下宽,沟壁极不稳定,便于掩埋秧根。3是秧根埋下沟中的情况。4是出秧口的护秧板。

图10是全条旋绕式的铺植拖船。中间有转轴,有一个出秧口。还可以设计能装几盘秧、有几个出口的全条旋绕式的铺植拖船。

图11是块式铺植拖船,结构最简单。

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膜纸折叠育秧铺植种稻技术.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项新的、能免除农民弯腰插秧之苦的种稻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先在折叠好的膜纸上育秧,然后用很简单的工具,把带秧的膜纸铺到大田上。其特点是:通过膜纸的折叠,把在大田种植时所占极大面积的株行距收藏起来,仅露出植株在育秧时所需要的极小的株位,使秧本田比达164;在育秧之前,已完成分秧、固定株行距两道工序。这项技术,将为大规模的工厂育秧创造极有利的条件,把育秧工厂化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