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投放容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物投放容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428914.2 (22)申请日 2018.11.27 (71)申请人 沈阳金丰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通用航 空产业基地 (72)发明人 程光远 董辉 程鸿远 高月波 徐茂德 汪楠楠 孙永魁 雷健 王海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577 代理人 孙进华 吴林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A01G 13/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2、 (57)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涉 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用以解决现有生物投放容 器的孵化率及存活率低的问题, 包括上壳体以及 固定于上壳体底部的下壳体, 在上壳体的顶部设 有贯通壁厚的条形飞离孔, 在上壳体的底部周向 设有环状的上连接部, 上连接部的外沿与上壳体 的底部外沿平齐, 上连接部的厚度小于上壳体的 厚度, 在下壳体的顶部周向设有环状的下连接 部, 下连接部的内沿与下壳体的底部内沿平齐, 下连接部的厚度小于下壳体的厚度, 上连接部与 下连接部相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投放 容器, 降低投放过程解体或打开的风险, 从而避 免虫卵散落水中导致的孵化率及存活率低。
3、的问 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9315360 A 2019.02.12 CN 109315360 A 1.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投放容器包括上壳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 上壳体(1)底部的下壳体(2), 在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贯通壁厚的条形飞离孔(3), 在 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周向设有环状的上连接部(4), 所述上连接部(4)的外沿与所述上壳 体(1)的底部外沿平齐, 所述上连接部(4)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壳体(1)的厚度, 在所述下壳体 (2)的顶部周向设有环状的下连接部(5), 所述下连接部(5)的内沿与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 内沿平齐。
4、, 所述下连接部(5)的厚度小于所述下壳体(2)的厚度, 所述上连接部(4)与所述下 连接部(5)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连接部(4)的内沿设有 截面为半球形的凹槽, 在所述下连接部(5)的外沿设有截面为半球形的凸起, 所述凹槽与所 述凸起相匹配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形飞离孔(3)在所述上壳 体(1)的外侧宽度小于内侧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条形飞离孔(3)设有多个, 多 个所述条形飞离孔(3)在所述上壳体(1)的顶点四周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
5、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壳体(1)上还设有多个 贯通壁厚的圆形飞离孔(6), 多个所述条形飞离孔(3)在所述上壳体(1)的顶点四周均匀分 布, 且多个所述圆形飞离孔(6)在所述条形飞离孔(3)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体(2)呈半球形, 在所述 下壳体(2)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个配重块(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1)呈半球形。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投放容器还 包括上连接腔(8)和下连接腔(9), 所述上连接腔(8)固定于所述上壳体(1)的内。
6、侧顶部且向 下延伸, 在所述上连接腔(8)的底部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半圆柱状的连通槽(10), 所述连通槽 (10)的底端与所述上连接腔(8)的底端平齐, 所述下连接腔(9)固定于所述下壳体(2)的内 侧底部且向上延伸, 所述上连接腔(8)的底部插接于所述下连接腔(9)的顶部, 且所述连通 槽(10)的顶端位于所述下连接腔(9)的上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315360 A 2 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式进行生态 种植。
7、, 已经成为替代传统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种植方法。 目前, 生物防治主要采用将放置 有生物或者生物卵体的生物投放容器人工悬挂到植株上或水田中, 或者通过无人机将生物 或者生物卵体的生物投放容器投放到种植地或被悬挂在植株上等来实现生物防治害虫的 目的。 0003 现有的能利用无人机投放的生物投放容器存在以下缺点(以水田生物投放容器为 例): 生物投放容器下落过程中易解体或打开, 在水田的虫卵投放过程中, 会导致虫卵散落 水中, 孵化率和存活率均受到影响, 即便是投放的成虫, 也存在损失较多数量成虫的风险, 当装载虫卵的生物投放容器成功投放到水田中, 常会发生水倒灌到容器内的问题, 影响孵 化率及。
8、存活率, 此外还存在虫卵孵化爬出后不能正常跳跃到植物上导致死亡等情况, 再次 影响虫卵或成虫存活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用以解决现有生物投放容器装 载虫卵后在水田投放中的孵化率及存活率低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其包括上壳体以及固定 于所述上壳体底部的下壳体, 在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贯通壁厚的条形飞离孔, 在所述上 壳体的底部周向设有环状的上连接部, 所述上连接部的外沿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外沿平 齐, 所述上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述上壳体的厚度, 在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周向设有环状的下 连接部, 所述下连接部。
9、的内沿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内沿平齐, 所述下连接部的厚度小于所 述下壳体的厚度, 所述上连接部与所述下连接部相配合。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整个生物投放容器由上下壳体构成, 且上下壳体通过上 下连接部连接, 避免投放过程中发生解体或被打开, 从而避免虫卵散落导致的孵化率低以 及存活率低的问题。 上连接部外沿与上壳体外沿平齐, 下连接部内沿与下壳体内沿平齐, 且 上下连接部相配合, 形成一个插接结构。 此插接结构既方便将投放容器连接成整体, 在放置 虫卵时, 先将虫卵放置于下壳体内, 再降上壳体扣合固定; 又能在投放下降过程中, 避免因 风力或空气阻力破坏上下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00。
10、07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在所述上连接部的内沿设有截面为半球形的凹槽, 在所述下 连接部的外沿设有截面为半球形的凸起, 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起相匹配扣合。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在插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设置卡扣结构, 加强上下 壳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使连接更紧固、 可靠。 0009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所述条形飞离孔在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宽度小于内侧宽度。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9315360 A 3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条形飞离孔的孔洞从内向外呈缩小的趋势, 也可以理解 为孔洞的断面截面是楔形, 因投放容器内存有非负压的空气, 且水落在投放容器表面或条 形。
11、飞离孔表面时存在液体表面张力, 楔形的孔洞能有效防止水倒灌如投放容器内, 从而进 一步提高孵化率和存活率。 0011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所述条形飞离孔设有多个, 多个所述条形飞离孔在所述上壳 体的顶点四周均匀分布。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供孵化后的幼虫飞离的通道就有多个, 避免因飞离通道 少导致幼虫不能爬出的问题, 而且条形飞离孔还具有空气流通的作用, 多个条形飞离孔可 以保证投放容器内部氧气充足。 0013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在所述上壳体上还设有多个贯通壁厚的圆形飞离孔, 多个所 述条形飞离孔在所述上壳体的顶点四周均匀分布, 且多个所述圆形飞离孔在所述条形飞离 孔的下侧。 0。
12、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增加了备选的飞离通道, 保证孵化的幼虫都能从投放容 器内爬出。 0015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所述下壳体呈半球形, 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个配 重块。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配重块与半球形下壳体的组合设计, 使投放容器具有不 倒翁的性能, 在水中漂浮的过程能始终保持条形飞离孔朝上, 避免因条形飞离孔被水封导 致的水倒灌或缺氧情况的发生, 提高了孵化率和存活率。 0017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所述上壳体呈半球形。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使投放容器整体呈球形, 保证在投放过程中可顺畅滚动, 方便投放。 0019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 所述。
13、生物投放容器还包括上连接腔和下连接腔, 所述上连接 腔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内侧顶部且向下延伸, 在所述上连接腔的底部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半 圆柱状的连通槽, 所述连通槽的底端与所述上连接腔的底端平齐, 所述下连接腔固定于所 述下壳体的内侧底部且向上延伸, 所述上连接腔的底部插接于所述下连接腔的顶部, 且所 述连通槽的顶端位于所述下连接腔的上方。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将虫卵放置于下连接腔内, 在水田漂浮过程中, 可有效隔 绝水温, 若水温过低会导致的投放容器内部温度低, 导致孵化率及存活率下降。 0021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2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投放容器, 其由上壳体。
14、和下壳体两部分组成, 上壳体与 下壳体通过上下连接部连接, 降低投放过程解体或打开的风险, 从而避免虫卵散落水中导 致的孵化率及存活率低的问题。 此外, 上连接部的凹槽与下连接部的凸起形成卡扣连接, 既 方便连接, 又避免在空投下降过程打开; 在下壳体底部设有配重块, 使得在投放过程中, 使 上壳体的条形飞离孔始终朝上, 减少水田中的水倒灌到壳体内的几率; 条形飞离孔外侧宽 度小于内侧宽度, 进一步避免水倒灌。 多种措施均可提高孵化率和存活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生物投放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9315360 A 4 0024 图2。
15、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生物投放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上壳体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上下反向)。 0026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下壳体及其附属结构示意图。 0027 图中: 1-上壳体, 2-下壳体, 3-条形飞离孔, 4-上连接部, 5-下连接部, 6-圆形飞离 孔, 7-配重块, 8-上连接腔, 9-下连接腔, 10-连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 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9 须知,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 比例、 大小等, 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
16、容, 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 故不具技术 上的实质意义, 任何结构的修饰、 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 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 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 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 时,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 “上” 、“下” 、“左” 、 右” 、“中间” 等的用语, 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 了, 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 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 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 下, 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30 实施例1 003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生物投放容器, 与生物投放器(例如遥控飞机等)配合使用,。
17、 将 生物投放容器投放到水田等有水生存的作物环境中, 实现以虫治虫、 绿色农业的目的。 0032 本实施例的生物投放容器以装载赤眼蜂卵体为例, 但并不限于仅仅能够用于装载 或投放赤眼蜂以虫治虫。 0033 如图1-4所示, 生物投放容器包括上壳体1以及下壳体2。 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为一 端开口的半封闭结构, 上壳体1固定于下壳体2的上方且开口端对接, 上壳体1与下壳体2卡 接或者插接固定, 整个生物投放容器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构成, 且上下壳体2通过上下连接 部5连接, 形成紧密、 可靠的连接, 保证在投放、 飞行、 散落、 水中漂浮过程中确保上壳体1与 下壳体2不会分离, 确保内部的赤眼蜂。
18、卵体安全, 从而避免赤眼蜂卵体散落导致的孵化率低 以及存活率低的问题。 在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贯通壁厚的条形飞离孔3, 以便供孵化的赤眼 蜂幼虫离开投放容器。 在上壳体1的底部开口的周向设有环状的上连接部4, 上连接部4的外 沿与上壳体1的底部外沿平齐, 上连接部4的厚度小于上壳体1的厚度, 在下壳体2的顶部开 口的周向设有环状的下连接部5, 下连接部5的内沿与下壳体2的底部内沿平齐, 下连接部5 的厚度小于下壳体2的厚度, 上连接部4与下连接部5相配合, 使上连接部4和下连接部5形成 一个插接结构, 插接结构既方便将投放容器连接成整体, 在放置赤眼蜂卵体时, 先将虫卵放 置于下壳体2内, 再降。
19、上壳体1扣合固定; 又能在投放下降过程中, 避免因风力或空气阻力破 坏上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关系。 0034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上连接部4与上壳体1一体成型, 下连接部5与下壳 体2一体成型, 以便方便加工制造。 0035 在本实施例中, 在上连接部4的内沿设有截面为半球形的凹槽(图中未示出), 在下 连接部5的外沿设有截面为半球形的凸起(图中未示出), 凹槽与凸起相匹配扣合, 在插接结 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设置卡扣结构, 加强上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关系, 使连接更紧固、 可靠。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9315360 A 5 0036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凹槽呈。
20、环状, 凸起可设置为环状, 也可以设置为分 散状, 但分散的凸起也在一个环形面上, 如此可以方便凸起卡扣在凹槽内。 0037 在本实施例中, 条形飞离孔3在上壳体1的外侧宽度小于内侧宽度, 即条形飞离孔3 的孔洞从内向外呈缩小的趋势, 或孔洞的断面截面是楔形, 因投放容器内存有非负压的空 气, 且水落在投放容器表面或条形飞离孔3表面时存在液体表面张力, 楔形的孔洞能有效防 止水倒灌如投放容器内, 从而进一步提高孵化率和存活率。 0038 在本实施例中, 条形飞离孔3设有多个, 多个条形飞离孔3在上壳体1的顶点四周均 匀分布, 例如多个条形飞离孔3在距离顶点一定距离后呈放射状分布, 条形飞离孔3。
21、采用多 个, 则供孵化后的幼虫飞离的通道就有多个, 避免因飞离通道少导致幼虫不能爬出、 飞离的 问题, 而且条形飞离孔3还具有空气流通的作用, 多个条形飞离孔3可以保证投放容器内部 氧气充足。 0039 在本实施例中, 为了增加备选的飞离通道, 保证孵化的幼虫都能从投放容器内爬 出, 在上壳体1上还设有多个贯通壁厚的圆形飞离孔6, 多个条形飞离孔3在上壳体1的顶点 四周均匀分布, 且多个圆形飞离孔6在条形飞离孔3的下侧。 0040 在本实施例中, 下壳体2呈半球形, 在下壳体2的内侧底部设有一个配重块7, 配重 块7可以采用竖向固定于下壳体2内侧底部的实心圆柱体, 通过采用配重块7与半球形下壳。
22、 体2的组合设计, 使投放容器具有不倒翁的性能, 在水中漂浮的过程能始终保持条形飞离孔 3朝上, 避免因条形飞离孔3被水封导致的水倒灌或缺氧情况的发生, 提高了孵化率和存活 率。 0041 在本实施例中, 上壳体1也呈半球形, 从而使投放容器整体呈球形, 保证投放过程 中可顺畅滚动, 方便投放。 0042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中, 半球形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径均在23-28mm 范围, 且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内外径形同, 既方便投放, 又方便遥控飞机携带。 0043 在本实施例中, 生物投放容器还包括上连接腔8和下连接腔9, 上连接腔8固定于上 壳体1的内侧顶部且向下延伸, 在上连接腔。
23、8的底部外侧均匀分布多个半圆柱状的连通槽 10, 连通槽10的底端与上连接腔8的底端平齐, 下壳体2的内侧底部且向上延伸, 在设有配重 块7的情况下, 下连接腔9固定于配重块7的上表面, 上连接腔8的底部插接于下连接腔9的顶 部, 且连通槽10的顶端位于下连接腔9的上方。 如此, 将赤眼蜂卵体放置于下连接腔9内, 在 水田漂浮过程中, 可有效隔绝水温, 若水温过低会导致的投放容器内部温度低, 导致孵化率 及存活率下降, 当下连接腔9固定于配重块7的上表面时, 隔温效果更佳。 0044 在本实施例中, 整个生物投放容器的材料均采用可降解材料, 对环境无污染, 实现 生态农业、 绿色农业。 上壳体。
24、1和下壳体2的外表颜色采用深色,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赤眼蜂 卵体上, 在条形飞离孔3或圆形飞离孔6处有光线射入, 孵化出的幼虫, 在趋光性的作用下从 飞离孔飞离。 生物投放容器体积小质量轻, 在水中可以随水漂流, 既能保证幼虫顺利生存与 繁殖, 又能扩大繁殖范围。 0045 虽然, 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 但在本 发明基础上, 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 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 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 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9315360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109315360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109315360 A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109315360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