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医学体外诊断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基因芯片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
二、背景技术:由结核分支杆菌(TB)引起的结核病是现今世界上最普遍的人类传染病之一,虽然已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疫苗预防,偏远地区和生活水平低下的地区,甚至某些城市还可以发现它的踪迹,结核的防治仍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我国现有结核病人约600多万,每年还至少有113万新生结核病例发生,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高达25万,且75%的结核病例发生在15-50岁的青壮年当中,严重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和人口素质发展。治疗结核需长期用药,日益严重的结核菌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自90年代初,结核菌多耐药株的报告渐有增加,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不可避免。有资料表明,结核分支杆菌特定基因变异于耐药有很大相关性。因此,对病毒性肝炎快速、有效的诊断是预防和治疗肝炎的必要条件。
目前检测结核主要依赖于从患者的分泌物和组织中分离或培养出结核杆菌,并结合临床症状做出诊断。但由于结核杆菌的生物特性和检测技术的限制,镜检简单快速,却需要有相当数量的结核菌,而且要用特殊的染色技术;结核菌培养的时间和技术要求都限制了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放免法也被用于对结核菌的检测,虽然迅速,却不能达到很高的灵敏度。长期以来,很多研究人员都致力于发明一种高效,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结核菌检测方法。
三、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检测结核杆菌需要有相当数量的结核菌,而且要用特殊的染色技术及不能达到高效,高灵敏度等方面存在地问题。
2、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加以实现的:
一种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及其制备工艺和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芯片为玻璃基片上分布有多个不同区域的微阵列,在每个微阵列区域中,分别固定有结核分支杆菌型及不同型的特异性探针。
在该芯片的微阵列中,设有质控探针和多个耐药分析探针。
探针的大小为15-25个碱基,设计75个探针,质控探针9个,所设计的探针序列见下文;
本发明制备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设计结核特异性探针和引物;从数据库中获得可靠的结核分支杆菌病毒基因序列以及耐药特征序列,根据所述的探针序列设计探针;
从数据库中获得可靠的结核分支杆菌病毒基因序列以及耐药特征序列,为准确鉴别不同基因型结核病原体,用引物F3、R385、F25、R568对提取的结核DNA作常规PCR或巢式PCR,扩增不同类型结核杆菌16S-18S间隔区序列,筛选47个寡核苷酸探针,鉴别不同的结核杆菌类型;选择对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变异菌株特征序列,用引物F418、R621进行扩增,选择579和579-1探针鉴别多药耐药基因菌株;用引物F2465、R2748扩增对喹诺酮、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2553 m2567 n2568 m2574 m2576n2585 m2585t m2585c m2585a m2586g m2586c m2589c鉴别野生型和耐喹诺酮、环丙沙星药型菌株;用引物F7769、R7921扩增对乙胺丁醇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7855 m7868g m7870a m7870t m7870c鉴别野生型和乙胺丁醇耐药型菌株;用引物F34、R308扩增对吡嗪酰胺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169、m169鉴别野生型和吡嗪酰胺药型菌株;
(2)、合成探针;
(3)、制备芯片;
用去离子水将合成的探针溶解,浓度为200mmol/l,在玻璃基片上进行点样;点好的芯片于37℃下水化3天,然后在80℃下烘干2小时;以探针缓冲液及蒸馏水冲洗玻片,吹干;以封闭液封闭玻片,之后洗涤3次,吹干备用。
对待测样品的预处理过程中,PCR扩增引物序列见下文;
探针5’端加氨基修饰。
点样从几十点到上千点,点的大小为50-100微米左右。
探针缓冲液为1xSSC,0.1%SDS;封闭液为1%BSA,PH=7 0.01mol/l PB。
使用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处理样品;
取病人脑脊液少量,分别提取DNA,备用;如需长时间放置,在-20℃下冻存;
(2).PCR扩增
在反应管中加入扩增反应混合物——Taq酶,相应的处理好的样品和引物,足量的dNTP以及荧光素Cy3标记的dUTP;扩增条件如下:
94℃ 5min
94℃ 30sec
56℃ 30sec
72℃ 1min
72℃ 5min
以上步骤为30个循环;
(3).杂交;
PCR产物与芯片上的探针在60℃下杂交2小时,杂交缓冲液(10xSSC,0.1%SDS)与PCR产物的比例为1∶1。洗涤3次。
(4).检测;
用扫描仪扫描杂交后的芯片,得到图像并输出结果;
(5).数据分析
将芯片分析结果输出。
3、优点及效果:
基因芯片是近几年在高科技领域内出现的最具时代特征的重大科技进展之一,它是物理学、化学、微电子学、精密机械与生命科学交叉综合的高科技。基因芯片集成的不是电子元器件,采用在位组合化学、微电子芯片光刻技术,或者利用其它方法将大量特定序列的DNA探针有序地固定在基片上,在与待测样品DNA作用后,即可检测到大量的生命信息,包括基因识别、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等。利用基因芯片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或处理大量的生命信息,它对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新药筛选和司法鉴定等具有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将已经合成的特异性探针矩阵固定于基片表面,通过芯片与待测样本DNA杂交,即可获取大量与结核分支杆菌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利用这种芯片,通过一次操作就可以同时完成结核分支杆菌型及其亚型的检测,并对常用药物进行耐药特性分析。该基因芯片具有诊断准确、特异性高、信息量大的特点。如果将此芯片成功应用于临床,必将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1.设计结核特异性探针和引物
从NCBI等数据库获得可靠的结核分支杆菌基因序列以及耐药特征序列等,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设计引物和特异性的探针。
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严格筛选引物、探针序列。为了准确鉴别不同基因型结核病原体,用引物F3、R385、F25、R568对提取的结核DNA作常规PCR或巢式PCR,扩增不同类型结核杆菌16S-18S间隔区序列,筛选47个寡核苷酸探针,鉴别不同的结核杆菌类型。选择对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变异菌株特征序列,用引物F418、R621进行扩增,选择579和579-1探针鉴别多药耐药基因菌株。用引物F2465、R2748扩增对喹诺酮、环丙沙星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2553 m2567 n2568 m2574 m2576 n2585 m2585tm2585c m2585a m2586g m2586c m2589c鉴别野生型和耐喹诺酮、环丙沙星药型菌株。用引物F7769、R7921扩增对乙胺丁醇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7855 m7868gm7870a m7870t m7870c鉴别野生型和乙胺丁醇耐药型菌株。用引物F34、R308扩增对吡嗪酰胺耐药菌株的变异区核酸序列,用寡核苷酸探针n169、m169鉴别野生型和吡嗪酰胺药型菌株。
2.合成探针
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探针5’端加氨基修饰。
3.制备芯片
根据需要设定点样程序,矩阵分布根据探针杂交动力学要求及点样方便与否安排。用去离子水将合成的探针溶解,浓度为200mmol/l。使用CEL公司生产的玻璃基片,用BioRobotics公司的点样仪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点样。按照不同要求从几十点到上千点,点的大小为50-100微米左右,点间距依点的数量而定。点好的芯片于37℃下水化3天,然后在80℃下烘干2小时。以探针缓冲液(1xSSC,0.1%SDS)及蒸馏水冲洗玻片,吹干。以封闭液(1%BSA,PH=7 0.01mol/l PB)封闭玻片,之后洗涤3次。吹干备用。
上述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处理样品
取病人痰液少量,用结核杆菌PCR杂交诊断试剂盒提取DNA,备用。如需长时间放置,在-20℃下冻存。
2.PCR扩增
在反应管中加入扩增反应混合物,Taq酶,处理好的样品和引物,足量的dNTP以及荧光素(Cy3)标记的dUTP。扩增条件如下:
96℃ 5min
96℃ 30sec
56℃ 30sec
72℃ 1min
72℃ 5min
以上步骤为30个循环;
3.杂交
PCR产物与芯片上的探针在60℃下杂交2小时,杂交缓冲液(10xSSC,0.1%SDS)与PCR产物的比例为1∶1。洗涤3次。
4.检测
用Genomic Solutions公司的扫描仪扫描杂交后的芯片,得到图像并输出结果。
5.数据分析
Genomic Solutions公司的扫描仪的配套分析软件将芯片分析结果输出。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设计结核分支杆菌引物及特异性探针75(质控探针9个)个。探针的大小为15-25个碱基。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探针5’端加氨基修饰。
制备基因芯片:
用CEL公司生产的玻璃基片,使用BioRobotics公司的点样仪按预先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点样。用去离子水将合成的探针溶解,浓度为200mmol/l。点好的芯片于37℃下水化3天,然后在80℃下烘干2小时。以探针缓冲液(1xSSC,0.1%SDS)及蒸馏水冲洗玻片,吹干。以封闭液(1%BSA,PH=7 0.01mol/l PB)封闭玻片,之后洗涤3次。吹干备用。
处理样品:取临床检验为结核患者的痰液少量,用结核杆菌PCR杂交诊断试剂盒提取DNA,备用。
PCR扩增:采用的引物序列是:5`-tgggacgaag tcgtaacaag g、5`-tgccaaggca tccaccat
反应总体积为20μl,在反应管中加入10X buffer 2μl,Taq酶0.2μl,处理好的样品0.8μl和上下游引物各2μl,dNTP0.8μl以及Cy3标记的dUTP1.2μl,其余的用H2O。扩增条件如下:
96℃ 5min
96℃ 30sec
56℃ 40sec
72℃ 1min
72℃ 5min
以上步骤为30个循环
杂交:PCR产物与芯片上的探针在60℃下杂交2小时,杂交缓冲液(10xSSC,0.1%SDS)与PCR产物的比例为1∶1。洗涤3次。
检测:用Genomic Solutions公司的扫描仪扫描杂交后的芯片,得到图像并输出结果。数据分析:Genomic Solutions公司的扫描仪的配套分析软件将芯片结果输出。与临床检验结果比较,符合率100%。
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引物序列表
结核分型
primer Sequence
F3 5`-tgggacgaag tcgtaacaag g
R385 5`-tgccaaggca tccaccat
F25 5`-acgttc ccgggccttg
R568 5`-tgacagctcc ccgaggc
耐药
primer Sequence
ethambutol F418 5`-ggctcatatc gagaatgc
rifampin R621 5`-ctcatcatca aagcggac
primer Sequence
quinolone F2465 5`-cgggtg ctctatgcaa tgttc
ciprofloxacin R2748 5`-tcctcgtcga tttccctcag
primer Sequence
F7769 5`-tggcgcacct tcaccct
ethambutol R7921 5`-gaaccagcgg aaatagttgg ac
primer Sequence
F34 5`-gacttctgcgagggtggct
pyrazinamide R308 5`-tacgctccggtgtaggcac
结核分支杆菌诊断及耐药分析芯片探针序列表
结核分型
Probe Sequence
prob all atagtggtt gcgagcatc
1abscessus ATCTAAACATAGCCTCGCT
2africanum ATCAATGGATACGCTGCC
3avium ATCTAGATGAGCGCATGG
4bovis ATCAATGGATACGCTGCC
5chelonae ATCTAACAAGCCTCGCTC
6diernhoferi ATCTAGCACGCAAGAGGA
7gastri ATCAAATGGATGCGTTGC
7.1 TGTCTTGGACTCGTCCAA
8gilvum ATCGAAAGATGGTGCACA
9gordonae ATCAAAATGTATGCGTTGTC
10intracellulare ATCTAGATGAGCGCATAGT
11kansasii ATCAAATGGATGCGTTGCC
11.1 AACACTCGGGCTCTGTTC
12marinum ATCAATTGGATGCGCTGC
12.1 ATCTCTGTTGGTTTCGGG
13phlei ATCTGATACTTGATGCTCCT
14scrofulaceum ATCTAAACGGATGCGTTGC
15smegmatis ATCTAGTTCGTAAGAGTGTG
16szulgai ATCAATTGGATGCGCTGC
16.1 ACTCAGGCTTGGCCAGAG
17terrae ATCTAACAAGCAGATTTTTGG
18triviale ATCTAGCAGATGAGATCTCT
19tuberculosis ATCAATGGATACGCTGCC
20vaccae ATCTGAATGCACAGCGCT
21xenopi ATCTGGCAAAGACTGTGG
22abscessus ACCCTGCTTGGTGGTGG
23africanum AGGTGTTGTCCCACCGC
24avium CCTCCATCTTGGTGGTG
25bovis AGGTGTTGTCCCACCG
26chelonae ACCCTGCTTGGTGGTG
27diernhoferi CGGTGTCTGTTGTTGCTC
28gastri AGAGTGTTGTCCCACCAT
29gilvum GGGTCGGTGTGTTGTTG
30gordonae GGGTGCTGTCCCCCCA
31intracellulare CCTCCATCTTGGTGGTGG
32kansasii AGAGTTGTCCCACCATCT
33marinum GGGATGTTGTCCCACCAT
34phlei GGGTGCCGGTGTGTTG
35scrofulaceum TGAGTGGTGTCCCTCCA
36smegmatis GGCGTGTTGTTGCCCTG
37szulgai GAGCTGTTGTCCCACCA
38terrae GCCTCACACTTGGTGGT
39triviale TCACCGGTTTTGGTGTGG
40tuberculosis GGTGTTGTCCCACCGC
41vaccae GGGTCGGCGTGTTGTT
42xenopi TGGTGGCGGGGTGTGG
43fortuitum ATCACCTCCTTTCTAAGGAGCAC
耐药
Probe Seq uence
579 5`-atggaatgtc gcaaccaaat g
ethambutol
579-1 5`-atagaatgtc gcaaccaaat g
isoniazid
rifampin
primer Sequence
F2465 5`-cgggtg ctctatgcaa tgttc
R2748 5`-tcctcgtcga tttccctcag
Probe Sequence
quinolone
n2553 5`-actac accac ccgcacggc
ciprofloxacin
m2567 5`-actaccac ccgcactgcg
n2568 5`-gcg acgcgtcgat ctacg
m2574 5`-ggcg acgtgtcgat ctacg
m2576 5`-gcg acgcgtcgat cta
n2585 5`-at ctacgacagc ctggtgcg
m2585t 5`-at ctactacagc ctggtgcgc
m2585c 5`-t ctaccacagc ctggtgcgc
m2585a 5`-ctacaacagc ctggtgcgc
m2586g 5`-cgat ctacggcagc ctgg
m2586c 5`-cgat ctacgccagc ctgg
m2589c 5`-tcgat ctacgacacc ctggtg
Probe Sequence
n7855 5`-ctacatcctg ggcatggcc
m7868c 5`-tacatcctg ggcctggcc
m7868g 5`-catcctg ggcgtggcc
m7870a 5`-gggcatagcc cgagtcg
m7870t 5`-gggcattgcc cgagtcg
ethambuto m7870c 5`-gggcatcgcc cgagtc
Probe Sequence
n169 5`-acc cgggtgacga cttctc
pyrazinamide m169 5`-acc cgggtgacca cttc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