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72124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9174.7

申请日:

2014.07.25

公开号:

CN104099738A

公开日:

2014.10.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B 21/00申请日:20140725|||公开

IPC分类号:

D06B21/00; D06B3/32; D06B23/28

主分类号:

D06B21/00

申请人:

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庆刚; 杜国栋; 刘天波; 韩耀攀; 耿国

地址:

255300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周隆路16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3

代理人:

孙爱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属渐变色织物染色技术领域。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配料桶(6)通过供水管(7)与染槽(4)连接;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用于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渐变色,并且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该渐变色卷染工艺步骤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清洗;可实现宽幅丝棉织物在幅宽方向的渐变色染色,并且渐变色效果过度自然,无颜色深浅变化形成的带状分割线,染色效率可获得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书

1.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多次染色和清洗步骤;
标记液位: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再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6)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
多次染色:设染色N次,N为大于2的自然数,每染色一次,就将配料桶(6)内1/N的染液加入染槽(4)内,并将配料桶(6)内剩余染液补水稀释,使配料桶(6)内剩余染液保持再液位A的1/2处,直至最后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中剩余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次染色包括染色四次,其中,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染液。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80℃,使织物浸入水中1~5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上卷包括如下步骤: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1)以及机座(1)上设置的机壳(2)和罩壳(3),机壳(1)底部固定有染槽(4),染槽(4)通过供水管(7)与配料桶(6)连接;所述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织物辊轴(8)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来控制织物辊轴(8)的转动,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使机座(1)与染槽(4)发生倾斜,染槽(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1)下方的一端;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或者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7)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

说明书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
技术领域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属渐变色织物染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渐变染色产品是指沿织物的纬向颜色的色相或深浅渐次发生改变,给人以全新视觉,适应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产品。渐变染色层次丰富,色彩多变,过度自然,有折码挂染以及在专用的设备上渐次喷染等方式。 
但挂染是将织物的一端浸入染液,使上染颜色沿经纱方向由深到浅的呈现过度。首先,挂染还容易导致整块织物上渐变效果过度不一致;由于织物的幅宽方向、也就是纬纱方向的两端设有作为边纱的经线,来防止织物的边沿产生脱线现象,边纱区域的纱线密度略大于织物门幅中段的纱线密度,由于织物在幅宽方向上纱线密度存在差异导致织物沿幅宽方向的吸水能力有明显差异。如采用挂染使颜色沿经线方向由深到浅过度,则由于织物在幅宽方向上纱线密度存在差异,易导致渐变效果无法在边纱区域过度效果与织物整体渐变色过度效果不一致。其次,如采用使渐变色沿纬线方向即幅宽方向过度,挂染的缺陷是:由于经纱过长而挂染的染槽长度有限,从而导致无法使渐变效果呈现在较长的织物上,挂染过程中需要将织物裁成较小的面积,即无法在整匹织物上呈现渐变效果。 
喷染方法存在的缺陷是:颜色在织物上过度不自然,由于喷染只能一次在织物上成带状喷涂染液,相邻喷涂区域或多个相互叠加的喷涂区域间的边沿处颜色无法得到较好的过度,使最终获得的织物有明显的“带状”视觉效果。 
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通过稀释染液来改变织物上染颜色的深浅的设计,但是现有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渐变色的色彩过度效果不自然,存在“带状感”;但如果加水稀释的次数较多容易。其次,现有工艺中初始染液浓度易于控制但最终稀释的染液浓度不可控,导致在多批次生产中相邻批次间的渐变色深浅过度效果不一致,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丝棉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用于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渐变色,并且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该工艺可实现宽幅丝棉织物在幅宽方向的渐变色染色,并且渐变色效果过度自然,织物染色区域无颜色深浅变化形成的带状分割线,染色效率可获得明显提高。 
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多次染色和清洗步骤; 
标记液位:在配料桶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A;再将配料桶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中,在位于染槽内部的刻度尺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
多次染色:设染色N次,N为大于2的自然数,每染色一次,就将配料桶内1/N的染液加入染槽内,并将配料桶内剩余染液补水稀释,使配料桶内剩余染液保持再液位A的1/2处,直至最后一次染色将配料桶中剩余染液全部加入染槽内。
所述的多次染色包括染色四次,其中,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所述清洗包括如下步骤: 
调节pH: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80℃,使织物浸入水中1~5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
所述整理上卷包括如下步骤:向染槽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 
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以及机座上设置的机壳和罩壳,机壳底部固定有染槽,染槽通过供水管与配料桶连接;所述染槽内设有与染槽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织物辊轴通过设置在染槽外部的电机来控制织物辊轴的转动,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使机座与染槽发生倾斜,染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5°。 
所述垫块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下方的一端;染槽的出水端接口位于染槽底部并远离垫块。 
所述染槽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配料桶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 
所述刻度尺固定于染槽底部,刻度尺与织物辊轴平行;或者刻度尺固定于染槽侧壁上,刻度尺与染槽内染液液面相垂直。 
所述供水管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 
对于本发明的卷染机说明如下: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倾斜织物辊轴以实现卷染机染渐变色的设想,但该设想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辊轴需要在染色过程中重复正转—反转,使织物辊轴与染槽防止位置间产生夹角导致织物辊轴需采用可弯折的装置与电机连接,致使常处于转动状态的织物辊轴和电机的工作状态不稳定、震动大、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较大噪音,并且电机和可弯折装置容易损坏;其次由于织物辊轴倾斜,织物辊轴的最上端距离染槽底部的距离增大,现有卷染机的染槽多为平底,如要将染槽中的染液浸没织物辊轴需向染槽中注入远大于常规卷染的染液容量,既增加了染料消耗也增加了废水排放量。而渐变色需变化染液浓度、多色渐变时还需反复配置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液;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渐变色卷染工艺相比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方式,具有更大的废水排放量;因此现有的使用卷染机染渐变色的卷染机设计在机械维修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上需较大的经济投入,生产成本较高。最后,现有设计无法应用于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如要实现渐变色染色需另行购买新的卷染设备,而新的卷染设备一台急需要百万元的投入,生产成本较高。 
申请人在本发明卷染机的设计中通过设置垫块,使染槽和织物辊轴一起倾斜;首先所获得的主要技术效果是染槽倾斜但染槽内的染液的水平面在重力作用下不发生倾斜,可使织物辊轴与染槽内的液面产生夹角,使辊轴上的织物可以部分浸没在染液中,从而在织物幅宽方向上获得。其次倾斜的染槽的设计,相当于使染液集中在染槽的底部一端,倾斜的染槽相比水平设置的染槽可以减少染液的用量,从而减少废水排放量。最后本发明中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的设计方便灵活,可直接对现有卷染机进行改造,结束渐变色染色后从机座底部抽出垫块即可使染槽恢复水平,进行常规卷染;从而实现一机多用,丰富了织物产品种类。 
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配料桶为柱形,是考虑到柱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底面积乘以高,便于通过配料桶中染液的液位变化,来衡量排入染槽中染液的体积,渐变色染色时还可用于计算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的浓度变化;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水平方向截面为方形、圆形,可便于计算配料同中的染液体积。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标注有刻度,透明观察窗采用玻璃材质,透明观察窗可用于于观察配料桶内的液位变化。 
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染槽底面与机座底面平行,也可以说是机座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申请人该角度设计的作用是:当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夹角大于35°时,即使倾斜的染槽内加满染液,织物辊轴上的织物也无法完全被染液浸没;当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夹角小于5°时,如果在织物幅宽方向的染色宽度过窄,则小于5°的染槽倾斜角度会导致染槽中的染液容量过少,不够完全上染一匹织物(33~35米长织物)。优选的,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15°~30°夹角,申请人经研究发现15°~30°夹角的设计可以使染槽中的染液较为快速的浸没宽幅丝棉织物,并且15°~30°夹角时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在倾斜状态下长时间工作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对于本发明采用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说明如下:申请人优选的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以提高成卷的织物间贴合效果,使织物紧密上卷,过水后的织物上染时张力也更加便于控制。申请人通过在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中不断向染槽中添加染液的方式来稀释染槽中的染液、是染槽中染液容量增多,从而获得染色区域不断变大,染色的深浅不断变浅的技术效果。由于申请人先对标记了染槽液位和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从而确定上染渐变色时,染槽中可投入的染液的总体积。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是四次向染槽中加入1/4总体积的染液,每一次加入染液都对染槽中原有染液进行了稀释;最终四次染色中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此时染槽中液位可达到标记液位步骤中水标记的的染槽液位,即符合计划的织物染色区域。实际操作中,由于配料桶向染槽中加入染液的过程中有微量的染液损失;当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时,实际染槽中的染液液面将略低于染槽中水标记的染槽液面0.05~0.9mm,由于织物吸水后存在浸润效果,染色区域有轻微变大,因此0.05~1mm对最终织物上获得的染色区域无明显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配置染液步骤中,配置后配料桶中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首先是便于计算加入染槽中的染液容量,保证一次染色中加入的染液具有较好的浓度,可使一次染色时织物上获得较深浓的颜色。优选的,所述的配置染液的方法为将活性染料0.5 ~3owf%、元明粉30g/L、碱粉5g/L和水混合;采用本发明所用的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可获得色牢度效果优异的织物。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此时染槽中染液浓度最高,染液集中于倾斜的染槽底端,在织物幅宽方向上上染颜色最深的染色区域。申请人要求本发明渐变色的卷染工艺中,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均采用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是为了提高织物的上染率。而申请人在四次染色中要求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首先是由于四次染色时染液浓度最低所染颜色最浅,4~5遍的浸入可提高织物对浅色的上染率,其次是4~5遍的循环可以便于均衡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的染色效果;特别是对前三次染色区域的边沿处,四次染色的染液浓度最低,织物采用4~5遍的循环浸入,可对前三次染色区域的边沿处的染色效果起到轻微的稀释,避免染色区域的边沿处产生明显的带状分割。使织物在染液中反复浸入,是卷染机常用的染色方式,织物在织物辊轴的带动下可重复浸入染液-脱离染液的过程。二次染色中,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作用是稀释染液;将配料桶内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使二次染色所用染液相比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有所稀释。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本发明的工艺中采用分四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四次染色,使染槽中的染液不断稀释,从而使织物的染色区域获得自然的由浅到深的渐变效果。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少于四次时,染槽中染液每次染色的浓度变化过大,所获得的织物上染色区域的渐变效果不自然,有明显的带状感。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虽然理论上向染槽中加稀释了的染液的次数分的越多,织物上染色区域的渐变效果过度越自然。但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过多的分次加入染液存在以下的缺陷:首先是由于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过多,染槽中染液的过多的稀释次数,导致染色的次数增多,渐变色卷染工艺总用时过长,使织物染色效率下降,失去市场竞争力;其次,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既无法保证最后一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时配料中的染料最终全部转移至染槽中,也无法保证同时最后一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时染液液位可达到本发明标记步骤中标记的染槽液位;以上无法保证,导致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配料桶中染料的加入量难以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面积难以确定。申请人考虑到现有宽幅丝棉织物的最大幅宽为3米~4米,本发明的四次加入染液的方式,可充分的使现有宽幅丝棉织物获得较好的渐变染色效果,并且保证加入配料中的染料最终全部转移至染槽中,便于配料过程中计算配料桶中染料的加入量和织物的染色区域,并且本发明中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四次加入染液的方式计算简便,便于工人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实现染色过程中染槽内的液位沿织物的纬向渐次改变,染液的浓度、色相在液位渐变的过程中能定量控制,染槽内染液温度能够控制。首先,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具有有节能减排的效果,由于本发明中染槽和织物辊轴平行并且同角度倾斜,致使倾斜的方形染槽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成尖角,相比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为方形的染槽,本发明的设计染相同纬纱长度的织物可明显减少所需染液容量,可明显较少废液排放量。其次,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的电机的转动轴和织物辊轴在同一轴线上转动,长期工作过程中对电机和织物辊轴的损耗较小。最后,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的设计可直接在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上进行改装,改装成本小,有效降低了织物新产品的生产成本。
2、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可实现单一颜色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并且渐变效果过度自然,无“带状”感的颜色深浅分割线。申请人在本发明渐变色卷染工艺中设计了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的设计使为了保证初始一次染色具有较高的浓度,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对染槽中的染液按比例稀释,保证保证织物渐变效果自然一致。并且申请人在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中采用使织物浸入染液2~3遍,而在四次染色中使织物浸入染液4~5遍,可保证一次染色的染色区域、二次染色的染色区域、三次染色的染色区域和四次染色的染色区域的边沿处呈现自然的过度,避免出现明显的分割线。并且,采用本发明的渐变色卷染工艺,最初在配料桶中配置的染液,在四次染色时可全部转移至配料桶中、四次染色所用染液的容量为配料桶中最初配置染液容量的一倍;因此可轻松计算出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的浓度,便于对染色效果进行控制。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所获得的织物经检测可获得优异的色牢度,渐变效果过度自然。 
3、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可用于上染幅宽3米~4米的宽幅织物,上染的渐变效果过度自然,并且工艺用时短,生产效率高。采用本发明的工艺上染长度为33米、幅宽的织物,使织物获得幅宽方向的单色渐变效果,染色过程用时为2~3小时,总工艺用时3.5~4.0小时,相比现有的渐变色染色方法在工艺用时上缩短了1~2倍,本发明明显提高了渐变色织物的染色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主视图。 
图2为图1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刻度尺底面固定的剖视图。 
图3为图2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渐变卷染工艺中标记液位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刻度尺侧壁固定的剖视图。 
其中:1、机座;2、机壳;3、罩壳;4、染槽;401、保温管;402、加热管;5、垫块;6、配料桶;601、加热管;602、搅拌器;7、供水管;701、进水端接口;702、出水端接口;8、织物辊轴;9、电机、10、阀门,11、刻度尺;12、透明观察窗;13、底座;14万向轮;15、织物;A、配料桶液位;a;染槽液位;β、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包括机座1,以及机座1上设置的机壳2和罩壳3,机壳1底部固定有染槽4;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织物辊轴8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来控制织物辊轴8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即为图1~3中所示夹角β;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配料桶6通过供水管7与染槽4连接;供水管7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参照图2,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或者,参照图4,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 
染槽4下方设有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保温管401、加热管402均采用软管;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1下方的一端;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供水管7与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供水管7与配料桶6的进水端接口701位于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为软管配料桶6内部设有加热管601和搅拌器602,搅拌器602位于配料桶6的底部,加热管601分布于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搅拌器602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电机通过电线与配料桶6外部的电源连接。加热管601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12,透明观察窗12安装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透明观察窗12上标注有刻度。配料桶6的下方安装有底座13,底座1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配料桶6的安装高度高于或等于染槽4的安装高度,底座13可便于配料桶6中的染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染槽4无需泵提供动力。底座1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可便于将配料桶可便于染料转移至配料桶,有助于快速配置染液,还可以根据电线长度,使用万向轮14推动配料桶6至电源附近,连接电源开启,分别开通搅拌器602、加热管601加快配置染液过程。 
工作过程:垫块5使卷染机的一端升高,使染槽4在染色过程中保持倾斜,通过增加或减少染槽4内的染液,就会使染色液位沿织物15幅宽方向(纬纱方向)渐次发生改变。带有加热管、刻度尺、搅拌器的柱状配料桶6可实现染料色相、浓度、温度的定量控制,以便于按容量多次向染槽4中分多次加入染液,在增加染槽4中染液容量的同时不断稀释染槽4中的染液浓度,最终可按刻度尺11的标记达到染槽4中标记的染槽液位。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上装有一阀门10,配料桶6安装高度高于染槽4,便于打开阀门10的情况下,配料桶6中的染液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7将染液导入染槽4内。在倾斜的染槽4的内部固定一个与染槽同长度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实现对染液染色区域在织物15幅宽方向的尺寸变化控制。机座1与垫块5为活动连接,染色完毕,自机座1下方取出垫块5,将卷染机恢复水平安置,可用于整个织物幅宽的常规单色上染。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配料桶液位,即图3中示意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即图3中示意的液位a,事先标记染槽液位(即液位a)可以用于衡量染液在织物上的染色区域。配料桶液位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先向染槽4中加入少量高浓度染液,然后不断通过配料桶6向染槽4中加入水或浓度低的染液,来稀释染槽中的染液,计算配料桶6向染槽4中输送的液体总量能够达到标记的配料桶液位(即液位A)时,那么此时,染槽中的液位可以达到事先标记染槽液位(即液位a)。 
实施例
实施例1~6是本发明采用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进行渐变色卷染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例。为了减少工艺操作的变量,以便于进行性能对比,实施例1~5所用织物均为幅宽方向幅宽为300cm的宽幅丝棉织物。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玫红色的渐变效果。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65℃,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即图3所示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2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6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液位A;所述的配置染液的方法为将活性染料2owf%液位A、元明粉30g/L、碱粉5g/L和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2℃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染液;四次染色结束时,染槽4内染色区域覆盖整个织物幅宽,并且沿织物门幅方成玫红色的渐变效果过度;该渐变效果沿倾斜的织物辊轴8的上端到下端,玫红色逐渐变深,呈现自然的颜色过度,目测颜色无带状分隔;
清洗步骤操作如下:
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6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天丝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粉红色的渐变效果。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5~70℃,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2/3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液位A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为粉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1.0owf%液位A、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4~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步骤操作如下:
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8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天丝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夕红色的渐变效果。
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5~7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3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为夕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1.5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5~70℃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8~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65~70℃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步骤操作如下:
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9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8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
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70~80℃,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粘胶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染液上染大红色由浅到深渐变效果。
整理上卷同实施例1。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4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大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2.0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3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8~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染液上染靛蓝由浅到深渐变。
整理上卷同实施例2。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5/6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靛蓝色染液,配方为:染料2.0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4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采用染液上染深绿色渐变效果。
整理上卷同实施例3。 
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3/4织物幅宽。 
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为深绿色染液,配方为:染料ow液位A%1.75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 
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遍;
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
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
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4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
清洗清洗步骤同实施例3。
对比例
对比例1~6是申请人为了对比本发明技术方案而设计的对比实施例。其中对比例所用织物幅宽与实施例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操作方法、卷染设备和织物同实施例1,但本对比例的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中织物在染液中均只浸入1遍。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操作方法、卷染设备和织物同实施例1,但本对比例的四次染色中织物在染液中只浸入1遍。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操作方法、卷染设备和织物同实施例2,但本对比例的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中染色温度65℃。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操作方法、卷染设备和织物同实施例2,但本对比例的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中染色温度85℃。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操作方法和织物同实施例5,但本对比例所用的卷染设备中未设置垫块5,机座为水平放置,染槽4成水平放置,织物辊轴8与电机相连接,织物辊轴8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
对比例6
本对比例的的操作方法、卷染设备和织物同实施例5,但本对比例四次染色采用以下方法:
四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配料桶液位,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 E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遍;四次染色结束配料桶6中还有剩余染液未加入染槽4中。
性能测试实验
耐摩擦牢度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0~2008进行试验,耐水洗色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5713~1997进行试验,耐汗渍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2~1995进  行试验,耐皂洗牢度参照国家标准GB/T3921~2008进行试验。以上标准中规定:5级制标准5级最好,1级最差,3级以上合格。表1中3~4级表示介于3级与4级之间。对于渐变色的过度效果由验货人员目测记录。
本性能测试中,工艺总用时是指:实施例或对比例上染相同经纱长度的织物时,从整理上卷到清洗的总用时,单位以分钟计。工艺总用时用来衡量织物上染渐变色的工艺速率。 
本性能测试中,工艺废水量是指:从染槽中排出的已使用过的染液的总量和清洗步骤总用水量之和,单位以升计。工艺废水量用来衡量实施例和对比例上染相同长度的渐变的织物时,所产生的废弃染液的量,即织物染色领域公知的废液排放量。本发明中整理上卷步骤、标记步骤所用水为不含染液的水,可收集并循环使用,在此不作为废水。 
表1实施例性能测试结果 

表2对比例性能测试结果 

通过表1~2可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可以获得较高的牢度表现。经验货人员目测观察,实施例1~6所获得的织物上的渐变效果自然。分别重复操作实施例1~6的工艺20遍,经验货人员目测观察各实施例上染的20批织物渐变色效果均一致,具有较高的操作稳定性,可避免不同批次间织物渐变色的过度效果、颜色深浅存在偏差的问题。 
对比例1中所获得的织物色牢度明显低于本发明,并且验货人员目测观察织物上的渐变效果具有可目视的带状分割线,带状分割线是由于颜色深浅变化明显造成。对比例2中所获得的织物色牢度与实施例1无较大差别,色牢度上只有四次染色的染色区域色牢度不理想,但对比例2中验货人员目测观察织物上的渐变效果具有可目视的带状分割线,带状分割线是由于颜色深浅变化明显造成。通过对比例1~2可证明四次染色中织物在染液中均只浸入4~5遍具有实际意义。 
对比例3色牢度低于实施例2,验货人员目测观察织物渐变色过度自然,织物上的渐变效果无可目视的带状分割线。对比例4色牢度高于实施例2,但验货人员目测观察织物上的渐变效果具有可目视的带状分割线。 
对比例5所用染色设备的废弃染液量明显多于本发明实施例5的废弃染液量。织物染色领域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不可直接排放,需花费大量资金进行废水处理。首先,废液处理的容量增加会增加织物渐变色染色的成本。其次,对比例5和实施例5上染等长度、相同颜色、相同深浅、相同渐变效果的织物时,对比例5耗费的染液用量大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增加了染料的消耗量,变相增加了织物的染色成本。因此,与对比例5的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可明显降低织物的生产成本,还具有减排效果。 
对比例6色牢度与实施例5差别不大,但将对比例6的卷染工艺重复操作20遍获得20批织物时,验货人员发现:20批织物中,不同批次织物渐变色的得色深浅存在差别,并且对比例6所获得的织物三次染色的染色区域和四次染色的染色区域处存在可目视的带状分割线。以上问题可说明:对比例6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浓度变化过大,导致三次染色的染色区域和四次染色的染色区域颜色深浅变化过大,出现带状分割线。因此本发明中四次染色中“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的操作具有实际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973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9738A21申请号201410359174722申请日20140725D06B21/00200601D06B3/32200601D06B23/2820060171申请人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地址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周隆路1666号72发明人魏庆刚杜国栋刘天波韩耀攀耿国74专利代理机构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3代理人孙爱华54发明名称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57摘要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属渐变色织物染色技术领域。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

2、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配料桶(6)通过供水管(7)与染槽(4)连接;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用于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渐变色,并且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该渐变色卷染工艺步骤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清洗;可实现宽幅丝棉织物在幅宽方向的渐变色染色,并且渐变色效果过度自然,无颜色深浅变化形成的带状分割线,染色效率可获得明显提高。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4页附图2页10申请。

3、公布号CN104099738ACN104099738A1/2页21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多次染色和清洗步骤;标记液位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再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配置染液在配料桶(6)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多次染色设染色N次,N为大于2的自然数,每染色一次,就将配料桶(6)内1/N的染液加入染槽(4)内,。

4、并将配料桶(6)内剩余染液补水稀释,使配料桶(6)内剩余染液保持再液位A的1/2处,直至最后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中剩余染液全部加入染槽(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次染色包括染色四次,其中,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三次染色向配料。

5、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四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染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包括如下步骤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

6、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80,使织物浸入水中15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上卷包括如下步骤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1)以及机座(1)上设置的机壳(2)和罩壳。

7、(3),机壳(1)底部固定有染槽(4),染槽(4)通过供水管(7)与配料桶(6)连接;所述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织物辊轴(8)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来控制织物辊轴(8)的转动,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使机座(1)与染槽(4)发生倾斜,染槽(4)与水平方向的权利要求书CN104099738A2/2页3夹角为53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1)下方的一端;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702)位于染槽(4)底部并远离垫块(5)。7根据权利要求。

8、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或者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管(7)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权利要求书CN104099738A1/14页4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技术领域0001宽。

9、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属渐变色织物染色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渐变染色产品是指沿织物的纬向颜色的色相或深浅渐次发生改变,给人以全新视觉,适应市场差异化需求的新产品。渐变染色层次丰富,色彩多变,过度自然,有折码挂染以及在专用的设备上渐次喷染等方式。0003但挂染是将织物的一端浸入染液,使上染颜色沿经纱方向由深到浅的呈现过度。首先,挂染还容易导致整块织物上渐变效果过度不一致;由于织物的幅宽方向、也就是纬纱方向的两端设有作为边纱的经线,来防止织物的边沿产生脱线现象,边纱区域的纱线密度略大于织物门幅中段的纱线密度,由于织物在幅宽方向上纱线密度存在差异导致织物沿幅宽方向的吸水能力有明显差异。如采用。

10、挂染使颜色沿经线方向由深到浅过度,则由于织物在幅宽方向上纱线密度存在差异,易导致渐变效果无法在边纱区域过度效果与织物整体渐变色过度效果不一致。其次,如采用使渐变色沿纬线方向即幅宽方向过度,挂染的缺陷是由于经纱过长而挂染的染槽长度有限,从而导致无法使渐变效果呈现在较长的织物上,挂染过程中需要将织物裁成较小的面积,即无法在整匹织物上呈现渐变效果。0004喷染方法存在的缺陷是颜色在织物上过度不自然,由于喷染只能一次在织物上成带状喷涂染液,相邻喷涂区域或多个相互叠加的喷涂区域间的边沿处颜色无法得到较好的过度,使最终获得的织物有明显的“带状”视觉效果。0005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通过稀释染液来改变织物上染。

11、颜色的深浅的设计,但是现有设计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渐变色的色彩过度效果不自然,存在“带状感”;但如果加水稀释的次数较多容易。其次,现有工艺中初始染液浓度易于控制但最终稀释的染液浓度不可控,导致在多批次生产中相邻批次间的渐变色深浅过度效果不一致,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丝棉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用于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渐变色,并且废水排放量明显减少;该工艺可实现宽幅丝棉织物在幅宽方向的渐变色染色,并且渐变色效果过度自然,织物染色区域无颜色深浅变化形成的带状分割线,染色效率可获得明显提高。00。

12、07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理上卷、标记液位、配置染液、多次染色和清洗步骤;标记液位在配料桶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中的液位A;再将配料桶中的水全部排放至卷染机的染槽中,在位于染槽内部的刻度尺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中低端的染槽液位,通过染槽液位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所述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所配置染液的液位为液位A的1/2;说明书CN104099738A2/14页5多次染色设染色N次,N为大于2的自然数,每染色一次,就将配料桶内1/N的染液加入染槽内,并将配料桶内剩余染液补水稀释,使配料桶内剩余染液保持再液位A的1/2处,直至最后。

13、一次染色将配料桶中剩余染液全部加入染槽内。0008所述的多次染色包括染色四次,其中,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3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液位A的1/2,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四次染色将配。

14、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5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0009所述清洗包括如下步骤调节PH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皂洗向染槽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皂洗液;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80,使织物浸入水中15遍,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溶液。0010所述整理上卷包括如下步骤向。

15、染槽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0011所述的卷染机包括机座以及机座上设置的机壳和罩壳,机壳底部固定有染槽,染槽通过供水管与配料桶连接;所述染槽内设有与染槽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织物辊轴通过设置在染槽外部的电机来控制织物辊轴的转动,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使机座与染槽发生倾斜,染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535。0012所述垫块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下方的一端;染槽的出水端接口位于染槽底部并远离垫块。0013所述染槽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配料桶侧面桶壁上标注有用来显示液位的刻度。0014所述刻度尺固定于染槽底部,刻度尺与。

16、织物辊轴平行;或者刻度尺固定于染槽侧壁上,刻度尺与染槽内染液液面相垂直。0015所述供水管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0016对于本发明的卷染机说明如下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倾斜织物辊轴以实现卷染机染渐变色的设想,但该设想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由于辊轴需要在染色过程中重复正转反转,使织物辊轴与染槽防止位置间产生夹角导致织物辊轴需采用可弯折的装置与电机连接,致使常处于转动状态的织物辊轴和电机的工作状态不稳定、震动大、在工作过程中产生说明书CN104099738A3/14页6较大噪音,并且电机和可弯折装置容易损坏;其次由于织物辊轴倾斜,织物辊轴的最上端距离染槽底部的距离增大,现有卷染机的染槽多为。

17、平底,如要将染槽中的染液浸没织物辊轴需向染槽中注入远大于常规卷染的染液容量,既增加了染料消耗也增加了废水排放量。而渐变色需变化染液浓度、多色渐变时还需反复配置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液;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渐变色卷染工艺相比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方式,具有更大的废水排放量;因此现有的使用卷染机染渐变色的卷染机设计在机械维修成本和废水处理成本上需较大的经济投入,生产成本较高。最后,现有设计无法应用于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如要实现渐变色染色需另行购买新的卷染设备,而新的卷染设备一台急需要百万元的投入,生产成本较高。0017申请人在本发明卷染机的设计中通过设置垫块,使染槽和织物辊轴一起倾。

18、斜;首先所获得的主要技术效果是染槽倾斜但染槽内的染液的水平面在重力作用下不发生倾斜,可使织物辊轴与染槽内的液面产生夹角,使辊轴上的织物可以部分浸没在染液中,从而在织物幅宽方向上获得。其次倾斜的染槽的设计,相当于使染液集中在染槽的底部一端,倾斜的染槽相比水平设置的染槽可以减少染液的用量,从而减少废水排放量。最后本发明中机座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的设计方便灵活,可直接对现有卷染机进行改造,结束渐变色染色后从机座底部抽出垫块即可使染槽恢复水平,进行常规卷染;从而实现一机多用,丰富了织物产品种类。0018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配料桶为柱形,是考虑到柱形的体积计算方法是底面积乘以高,便于通过配料桶中染液的液位。

19、变化,来衡量排入染槽中染液的体积,渐变色染色时还可用于计算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的浓度变化;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水平方向截面为方形、圆形,可便于计算配料同中的染液体积。优选的,所述配料桶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透明观察窗上标注有刻度,透明观察窗采用玻璃材质,透明观察窗可用于于观察配料桶内的液位变化。0019申请人在本发明中设计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染槽底面与机座底面平行,也可以说是机座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申请人该角度设计的作用是当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夹角大于35时,即使倾斜的染槽内加满染液,织物辊轴上的织物也无法完全被染液浸没;当染槽与水。

20、平方向倾斜夹角小于5时,如果在织物幅宽方向的染色宽度过窄,则小于5的染槽倾斜角度会导致染槽中的染液容量过少,不够完全上染一匹织物3335米长织物。优选的,染槽与水平方向倾斜成1530夹角,申请人经研究发现1530夹角的设计可以使染槽中的染液较为快速的浸没宽幅丝棉织物,并且1530夹角时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在倾斜状态下长时间工作也可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0020对于本发明采用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说明如下申请人优选的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23遍;以提高成卷的织物间贴合效果,使织物紧密上卷,过水后的织物上染时张力也更加便于控制。。

21、申请人通过在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中不断向染槽中添加染液的方式来稀释染槽中的染液、是染槽中染液容量增多,从而获得染色区域不断变大,染色的深浅不断变浅的技术效果。由于申请人先对标记了染槽液位和对应的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从而确定上染渐变色时,染槽中可投入的染液的总体积。一次染色、二次说明书CN104099738A4/14页7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是四次向染槽中加入1/4总体积的染液,每一次加入染液都对染槽中原有染液进行了稀释;最终四次染色中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此时染槽中液位可达到标记液位步骤中水标记的的染槽液位,即符合计划的织物染色区域。实际操作中,由于配料桶。

22、向染槽中加入染液的过程中有微量的染液损失;当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时,实际染槽中的染液液面将略低于染槽中水标记的染槽液面00509MM,由于织物吸水后存在浸润效果,染色区域有轻微变大,因此0051MM对最终织物上获得的染色区域无明显影响,可以忽略不计。0021配置染液步骤中,配置后配料桶中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首先是便于计算加入染槽中的染液容量,保证一次染色中加入的染液具有较好的浓度,可使一次染色时织物上获得较深浓的颜色。优选的,所述的配置染液的方法为将活性染料053OWF、元明粉30G/L、碱粉5G/L和水混合;采用本发明所用的保持染色温度6575。

2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可获得色牢度效果优异的织物。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此时染槽中染液浓度最高,染液集中于倾斜的染槽底端,在织物幅宽方向上上染颜色最深的染色区域。申请人要求本发明渐变色的卷染工艺中,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均采用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3遍,是为了提高织物的上染率。而申请人在四次染色中要求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45遍,首先是由于四次染色时染液浓度最低所染颜色最浅,45遍的浸入可提高织物对浅色的上染率,其次是45遍的循环可以便于均衡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的染色效果;特别是对前三次染色区域的边沿处,四次染色的染液浓度最低。

24、,织物采用45遍的循环浸入,可对前三次染色区域的边沿处的染色效果起到轻微的稀释,避免染色区域的边沿处产生明显的带状分割。使织物在染液中反复浸入,是卷染机常用的染色方式,织物在织物辊轴的带动下可重复浸入染液脱离染液的过程。二次染色中,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作用是稀释染液;将配料桶内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使二次染色所用染液相比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有所稀释。0022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本发明的工艺中采用分四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四次染色,使染槽中的染液不断稀释,从而使织物的染色区域获得自然的由浅到深的渐变效果。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

25、少于四次时,染槽中染液每次染色的浓度变化过大,所获得的织物上染色区域的渐变效果不自然,有明显的带状感。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虽然理论上向染槽中加稀释了的染液的次数分的越多,织物上染色区域的渐变效果过度越自然。但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过多的分次加入染液存在以下的缺陷首先是由于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过多,染槽中染液的过多的稀释次数,导致染色的次数增多,渐变色卷染工艺总用时过长,使织物染色效率下降,失去市场竞争力;其次,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既无法保证最后一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时配料中的染料最终全部转移至染槽中,也无法保证同时最后一次向染槽中加入染液时染液液位可达到本发明标记步骤中标。

26、记的染槽液位;以上无法保证,导致当染槽中加入染液的次数多于四次时配料桶中染料的加入量难以确定,织物上的染色区域面积难以确定。申请人考虑到现有宽幅丝棉织物的最大幅宽为3米4米,本发明的四次加入染液的方式,可充分的使现有宽幅丝棉织物获得较好的渐变染色效果,并且保证加入配料中的染料最终全部转移至染槽中,便于配料过程中计算配料桶中染料的加入量和织物的染色区域,并且本发明中1/2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说明书CN104099738A5/14页81/4水在配料桶中标记的液位A、四次加入染液的方式计算简便,便于工人操作。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卷染工艺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

27、的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可实现染色过程中染槽内的液位沿织物的纬向渐次改变,染液的浓度、色相在液位渐变的过程中能定量控制,染槽内染液温度能够控制。首先,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具有有节能减排的效果,由于本发明中染槽和织物辊轴平行并且同角度倾斜,致使倾斜的方形染槽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成尖角,相比实际盛放染液的底面为方形的染槽,本发明的设计染相同纬纱长度的织物可明显减少所需染液容量,可明显较少废液排放量。其次,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的电机的转动轴和织物辊轴在同一轴线上转动,长期工作过程中对电机和织物辊轴的损耗较小。最后,该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的设计可直接在现有使织物呈现同一深浅的常规卷染机上进行改装,改装成本小,。

28、有效降低了织物新产品的生产成本。00242、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可实现单一颜色在织物幅宽方向上由深到浅的渐变效果,并且渐变效果过度自然,无“带状”感的颜色深浅分割线。申请人在本发明渐变色卷染工艺中设计了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的设计使为了保证初始一次染色具有较高的浓度,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和四次染色对染槽中的染液按比例稀释,保证保证织物渐变效果自然一致。并且申请人在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中采用使织物浸入染液23遍,而在四次染色中使织物浸入染液45遍,可保证一次染色的染色区域、二次染色的染色区域、三次染色的染色区域和四次染色的染色区域的边沿处呈现自然的过度,避免。

29、出现明显的分割线。并且,采用本发明的渐变色卷染工艺,最初在配料桶中配置的染液,在四次染色时可全部转移至配料桶中、四次染色所用染液的容量为配料桶中最初配置染液容量的一倍;因此可轻松计算出一次染色、二次染色、三次染色、四次染色时染槽中染液的浓度,便于对染色效果进行控制。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所获得的织物经检测可获得优异的色牢度,渐变效果过度自然。00253、本发明的宽幅丝棉织物的渐变色卷染工艺可用于上染幅宽3米4米的宽幅织物,上染的渐变效果过度自然,并且工艺用时短,生产效率高。采用本发明的工艺上染长度为33米、幅宽的织物,使织物获得幅宽方向的单色渐变效果,染色过程用时为23小时,总工。

30、艺用时3540小时,相比现有的渐变色染色方法在工艺用时上缩短了12倍,本发明明显提高了渐变色织物的染色效率。附图说明0026图1为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主视图。0027图2为图1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刻度尺底面固定的剖视图。0028图3为图2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渐变卷染工艺中标记液位的示意图。0029图4为图1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刻度尺侧壁固定的剖视图。0030其中1、机座;2、机壳;3、罩壳;4、染槽;401、保温管;402、加热管;5、垫块;6、配料桶;601、加热管;602、搅拌器;7、供水管;701、进水端接口;702、出水端接口;8、织物辊轴;9、电机、10、阀门,11、刻度尺;12、透明观察窗。

31、;13、底座;14万向轮;15、织物;A、配料桶液位;A;染槽液位;、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夹角。说明书CN104099738A6/14页9具体实施方式0031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包括机座1,以及机座1上设置的机壳2和罩壳3,机壳1底部固定有染槽4;染槽4内设有与染槽4底面平行的织物辊轴8,织物辊轴8通过设置在染槽4外部的电机9来控制织物辊轴8的转动,其特征在于机座1底部一端垫放有垫块5,染槽4与水平方向倾斜成535夹角,即为图13中所示夹角;染槽4外部设有配料桶6,配料桶6通过供水管7与染槽4连接;供水管7上设有用来控制供水管7内部液体流动的阀门10;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

32、刻度。染槽4内部固定有用于标记染液液位的刻度尺11;参照图2,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底部,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或者,参照图4,刻度尺11固定于染槽4侧壁上,刻度尺11与染槽4内染液液面相垂直。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0032染槽4下方设有保温管401、加热管402,保温管401、加热管402均采用软管;垫块5的高度范围为1030CM;垫块5的放置位置位于机座1下方的一端;刻度尺11与织物辊轴8平行,刻度尺11的长度与织物辊轴8的长度相等;配料桶6成柱状,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供水管7与染槽4的出水端接口702位于染槽。

33、4底部并远离垫块5,供水管7与配料桶6的进水端接口701位于配料桶6底部,供水管7为软管配料桶6内部设有加热管601和搅拌器602,搅拌器602位于配料桶6的底部,加热管601分布于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搅拌器602与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电机通过电线与配料桶6外部的电源连接。加热管601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配料桶6的侧面桶壁上设有长条状的透明观察窗12,透明观察窗12安装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透明观察窗12上标注有刻度。配料桶6的下方安装有底座13,底座1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配料桶6的安装高度高于或等于染槽4的安装高度,底座13可便于配料桶6中的染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染槽4无需泵提供动力。底座1。

34、3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4,可便于将配料桶可便于染料转移至配料桶,有助于快速配置染液,还可以根据电线长度,使用万向轮14推动配料桶6至电源附近,连接电源开启,分别开通搅拌器602、加热管601加快配置染液过程。0033工作过程垫块5使卷染机的一端升高,使染槽4在染色过程中保持倾斜,通过增加或减少染槽4内的染液,就会使染色液位沿织物15幅宽方向(纬纱方向)渐次发生改变。带有加热管、刻度尺、搅拌器的柱状配料桶6可实现染料色相、浓度、温度的定量控制,以便于按容量多次向染槽4中分多次加入染液,在增加染槽4中染液容量的同时不断稀释染槽4中的染液浓度,最终可按刻度尺11的标记达到染槽4中标记的染槽液位。配料桶。

35、6底部供水管7上装有一阀门10,配料桶6安装高度高于染槽4,便于打开阀门10的情况下,配料桶6中的染液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通过供水管7将染液导入染槽4内。在倾斜的染槽4的内部固定一个与染槽同长度的刻度尺11,配料桶6侧面桶壁上标注有刻度实现对染液染色区域在织物15幅宽方向的尺寸变化控制。机座1与垫块5为活动连接,染色完毕,自机座1下方取出垫块5,将卷染机恢复水平安置,可用于整个织物幅宽的常规单色上染。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配料桶液位,即图3中示意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即图。

36、3中示意的液位A,事先标记染槽液位(即液位A)可以用于衡量染液在织物上的染色区域。配料桶液位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说明书CN104099738A7/14页10先向染槽4中加入少量高浓度染液,然后不断通过配料桶6向染槽4中加入水或浓度低的染液,来稀释染槽中的染液,计算配料桶6向染槽4中输送的液体总量能够达到标记的配料桶液位(即液位A)时,那么此时,染槽中的液位可以达到事先标记染槽液位(即液位A)。实施例0034实施例16是本发明采用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进行渐变色卷染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实施例1为最佳实施例。为了减少工艺操作的变量,以便于进行性能对比,实施例15所用织物均为幅宽。

37、方向幅宽为300CM的宽幅丝棉织物。0035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玫红色的渐变效果。0036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065,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即图3所示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

38、2织物幅宽。0037配置染液在配料桶6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液位A;所述的配置染液的方法为将活性染料2OWF液位A、元明粉30G/L、碱粉5G/L和水混合;一次染色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位A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2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6中补加水,使配料桶6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6内1/4液。

39、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4内,与染槽4内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染液;四次染色结束时,染槽4内染色区域覆盖整个织物幅宽,并且沿织物门幅方成玫红色的渐变效果过度;该渐变效果沿倾斜的织物辊轴8的上端到下端,玫红色逐渐变深,呈现自然的颜色过度,目测颜色无带状分隔;清洗步骤操作如下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8。

40、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说明书CN104099738A108/14页11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506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天丝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粉红色的渐变效果。0038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

41、温6570,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2/3织物幅宽。0039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液位A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为粉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10OWF液位A、元明粉30G/L,碱粉5G/L与水混合;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3。

42、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45。

43、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清洗步骤操作如下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1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6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809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607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天丝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染色效果为夕红色的渐变效果。0040整理上卷将织物整理上卷到宽幅丝棉织物卷染机上;整理上卷具体操。

44、作为向染槽4中加入水,水的液位浸没织物幅宽,保持水温6570,使织物浸入水中3遍,以便提高织物上卷紧密度;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说明书CN104099738A119/14页12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3织物幅宽。0041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为夕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15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一次。

45、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6570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3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8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

46、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6570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清洗步骤操作如下调节PH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9G/L醋酸并搅匀获得溶液,保持溶液温度50,使织物浸入溶液1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皂洗向染槽4中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加入05G/L皂洗剂获得皂洗液,保持皂洗液温度7080,使织物浸入皂洗液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皂洗液;水洗染槽加水浸没织物上已染色的区域,保持溶液温度7080,使织物浸入水中2遍,结束后排空染槽4内溶液;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粘胶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渐变色的染色效。

47、果采用染液上染大红色由浅到深渐变效果。0042整理上卷同实施例1。0043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1/4织物幅宽。0044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大红色染液,配方为染料20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织物。

48、浸入染液3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说明书CN104099738A1210/14页13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二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68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2遍;四次染色将配料桶内剩余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三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此时染槽4内的液面可达到标记的染槽液位,完成计划的染色区域。

49、的染色;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循环5遍,染色结束后排空染槽内染液;清洗步骤同实施例1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所用为蚕丝纤维和棉纤维交织的宽幅丝棉织物,本实施例渐变色的染色效果采用染液上染靛蓝由浅到深渐变。0045整理上卷同实施例2。0046标记液位参照图3的标记方式,在配料桶6中注入水,标记水在配料桶6中的液位A;将配料桶6中的水全部排放至染槽4中,在位于染槽4内部的刻度尺11上标记水在倾斜的染槽4中的染槽液位。液位A和染槽液位采用长度单位,单位精确到毫米。本实施例中染液的染色区域在幅宽方向上的宽度为5/6织物幅宽。0047配置染液在配料桶中配置染液,配置后染液的液位需达到1/2液位A;配置染液靛蓝色染液,配方为染料20OWF液位A、元明粉40G/L,碱粉8G/L与水混合;一次染色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保持染色温度7375进行染色,织物浸入染液2遍;二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位A,并搅匀;将配料桶内1/4液位A的染液排放至染槽内,与染槽内第一次染色所用染液混合均匀;保持染色温度7073进行染色,使织物在染液中浸入3遍;三次染色向配料桶中补加水,使配料桶内液位恢复至1/2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物等的处理;洗涤;其他类不包括的柔性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