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038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1.07 CN 204070380 U (21)申请号 201420433605.5 (22)申请日 2014.08.04 A23F 3/40(2006.01) (73)专利权人 福建清雅工贸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路 321 号华 远大厦二楼 (72)发明人 陈荣山 王海斌 洪斌毅 庄慧萍 陈晓婷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57) 摘要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包括一侧开设 有出。
2、入口的熏焙室,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熏焙室内 放置有至少一熏焙车, 所述熏焙室设置有烟雾回 路系统, 所述烟雾回路系统由两个循环风机及将 循环风机串接的烟雾供应管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 包括设置在熏焙室外壁底部的第一循环风机及设 置在熏焙室外壁顶部的第二循环风机, 所述的第 一循环风机与制烟设备相连。本实用新型不仅能 够利用少量的黄山松木屑产生均匀的高浓度的黄 山松松烟, 通过密闭的烟雾循环系统, 形成动态烟 雾流动, 保证正山小种红茶对黄山松松烟中的长 叶烯、 香叶醇、 - 萜品醇等香气物质充分吸附, 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现有的熏焙工艺, 保证 正山小种红茶产生浓烈的桂圆干松烟香。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70380 U CN 204070380 U 1/1 页 2 1.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包括一侧开设有出入口的熏焙室,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熏焙室内放置有至少一熏焙车, 所述熏焙室设置有烟雾回路系统, 所述烟雾回路系统由两 个循环风机及将循环风机串接的烟雾供应管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包括设置在熏焙室外壁底 部的第一循环风机及设置在熏焙室外壁顶部的第二循环风机, 所述的第一循环风机与制烟 设备。
4、相连。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熏焙室底部 开设有烟雾输出口, 所述熏焙室顶部开设有烟雾循环风口,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一端与烟雾 供应管相连,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另一端与所述烟雾输出口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一端与 烟雾供应管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另一端与烟雾循环风口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顶部 设置有排气口。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熏焙室的侧 壁设置有烟雾浓度传感器及温湿度传感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熏焙室出入 口处设置有密封。
5、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070380 U 2 1/2 页 3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正山小种红茶为世界红茶的鼻祖, 是一种带有浓重的烟熏气息、 味道浓烈的红茶, 产自语福建省武夷山桐木关一带。 因其具浓郁香醇、 雍容高贵等特点, 一直被世界各国所推 崇, 特别是其独特的桂圆干松烟香, 素有 “王者之香” 的美誉。近年来正山小种红茶的 “王者 之香” 逐年变淡甚至消失, 究其原因在于, 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采用独有的熏焙工艺进行加 工, 即采用海拔千米以上的黄山松对正山小种红茶进行熏焙干燥, 由于茶。
6、叶具有很强的吸 附性, 会大量吸附黄山松松烟中的长叶烯、 香叶醇、 - 萜品醇等香气物质, 形成正山小种红 茶独有的 “王者之香” , 然而由于近年来环境保护, 茶叶产量剧增等因素, 导致该独有熏焙工 艺逐渐消失, 从而影响正山小种红茶茶叶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 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提高正山小种红茶的熏焙质量。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包括一侧开设有出入口的熏焙室, 所述熏焙室内放置有至少一熏焙车, 所述熏焙室设置有 。
7、烟雾回路系统, 所述烟雾回路系统由两个循环风机及将循环风机串接的烟雾供应管组成, 所述循环风机包括设置在熏焙室外壁底部的第一循环风机及设置在熏焙室外壁顶部的第 二循环风机, 所述的第一循环风机与制烟设备相连。 0005 进一步的, 所述熏焙室底部开设有烟雾输出口, 所述熏焙室顶部开设有烟雾循环 风口,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一端与烟雾供应管相连,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另一端与所述烟雾输 出口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一端与烟雾供应管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另一端与烟雾循 环风口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熏焙室的侧壁设置有烟雾浓度传感器及温湿度传感器。 0007 。
8、进一步的, 所述熏焙室出入口处设置有密封门。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正山小种 红茶熏焙设备, 不仅能够利用少量的黄山松木屑产生均匀的高浓度的黄山松松烟, 通过密 闭的烟雾循环系统, 形成动态烟雾流动, 保证正山小种红茶对黄山松松烟中的长叶烯、 香叶 醇、 - 萜品醇等香气物质充分吸附, 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取代现有的熏焙工艺, 保证正山 小种红茶产生浓烈的桂圆干松烟香。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0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204070380 U。
9、 3 2/2 页 4 0011 图 2 为沿图 1 中 A-A 方向的剖视图。 0012 图中 : 1-熏焙室, 2-熏焙车, 3-密封门, 4-烟雾回路系统, 41-循环风机, 411-第一 循环风机, 412-第二循环风机, 42-烟雾供应管, 5-制烟设备, 6-烟雾输出口, 7-烟雾循环风 口, 8- 排气口, 9- 烟雾浓度传感器, 10- 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如图 12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正山小种红茶熏焙设备, 包括一侧开 设有出入口的熏焙室1, 所述熏焙室1内放置有至少一熏焙车2, 使用时, 将待熏焙的正山小 种红茶平铺于竹制笳篱上并置于熏焙。
10、车 2 的车架上, 将熏焙车 2 推入熏焙室 1 内, 关闭所述 熏焙室 1 出入口处设置的密封门 3, 所述熏焙室 1 设置有烟雾回路系统 4, 所述烟雾回路系 统4由第一循环风机41、 第二循环风机42及将循环风机串接的烟雾供应管43组成, 所述第 一循环风机 41 设置在熏焙室 1 外壁底部,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 42 设置在熏焙室 1 外壁顶部,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 41 一端与制烟设备 5 相连。 001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述熏焙室 1 底部开设有烟雾输出口 6, 所述熏焙室 1 顶 部开设有烟雾循环风口 7,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 41 一端与烟雾供应管 43 相连, 所述第一循。
11、环 风机 41 的另一端与所述烟雾输出口 6 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 42 一端与烟雾供应管 43 相 连, 第二循环风机 42 另一端与烟雾循环风口 7 相连, 所述第二循环风机 42 顶端设置有排气 口 8。所述第一循环风机 41 可跟据程序设置与制烟设备 5 和烟雾供应管 42 断开或联通, 所 述第二循环风机 42 可跟据程序设置与排气口 8 和烟雾供应管 43 断开或联通。使用时, 将 黄山松木屑放入所述制烟设备 5 中, 开启所述制烟设备 5 制烟, 所述第一循环风机 41 将制 烟设备 5 产生的烟雾通过烟雾输出口 6 导入熏焙室 1 内。 001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所。
12、述熏焙室 1 内侧壁设置有烟雾浓度传感器 9 及温湿度 传感器 10, 当所述熏焙室 1 内的烟雾浓度达到设定要求后, 所述制烟设备 5 停止制烟, 所述 第一循环风机 41 与制烟设备 5 接口闭合, 并与烟雾供应管 43 联通, 此时第二循环风机 42 与排气口 8 处于关闭状态, 此时第一循环风机 41 与第二循环风机 42 同时运转, 烟雾从烟雾 循环风口7抽离熏焙室1, 再经烟雾供应管43通过烟雾输出口6导入熏焙室1内, 从而形成 动态的烟雾流动, 保证正山小种红茶对黄山松松烟中的长叶烯、 香叶醇、 - 萜品醇等香气 物质充分吸附。在完成熏焙工序后, 第二循环风机 42 与排气口 8 联通, 将熏焙室 1 内的烟 雾排出室外, 打开密封门 3, 移出熏焙车 2。 001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070380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70380 U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07038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