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0522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3703.8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104073910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D01F 6/9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绍兴佳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浙江佳华精化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12367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冯柯山村变更后:312367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冯柯山村|||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F 6/92申请日:20140625|||公开

IPC分类号:

D01F6/92; D01F1/10; D04H1/4382(2012.01)I

主分类号:

D01F6/92

申请人:

绍兴佳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力群; 李勇进; 邢晨阳; 管纪鹏

地址:

312367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冯柯山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离子液体作为抗菌添加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加入离子液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抑菌和杀菌的特性。本发明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薄膜可以应用在医学、生物、环保、纺织等领域。

权利要求书

1.  离子液体作为抗菌添加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吡啶类阳离子、季铵盐类阳离子、吡咯类阳离子、哌啶类阳离子、季膦盐类阳离子或锍盐类阳离子;
所述的咪唑类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三元取代咪唑阳离子或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
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或烯基,R1、R2不同时为氢原子;
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3、R4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R3、R4不同时为氢原子;
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5、R6、R7、R8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9、R10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1、R12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

其中:R13、R14、R15、R16为C1~20烷基或烯基,R13、R14、R15、R16不同时为氢原子;
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

其中:R17、R18、R19为C1~20烷基或烯基,R17、R18、R19不同时为氢原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 子,硫酸根,硫酸氢根,碳酸根,磷酸根,甲苯磺酸根,磷酸二氢根,磷酸二乙酯基,磷酸氢二根,硝酸根,甲基硫酸根,甲基磺酸根,氯铝酸根,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硫氰酸根,乙酸根,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根,双(丙二酸根合)硼酸根,硼酸根,双氰胺基,氯铝酸根,双(草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基)亚胺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基,双(邻苯二甲酸根合)硼酸根,溴氯酸根,癸基苯磺酸根,二氯铜酸根,双(五氟乙基)次膦酸根,双(水杨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烷磺酰基)甲烷基,(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二乙基膦酸根,硫酸乙酯基,磺酸乙酯基,四氰基硼酸根,四(硫酸氢根合)硼酸根,四(甲基硫酸根合)硼酸根,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或三氟乙酸根。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烯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乙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烯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N-甲基咪唑阳离子、N-丁基咪唑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
所述的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2,3-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4-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二丁基-2-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丁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六烷基咪唑阳离子或1-苄基-2,3-二丁基咪唑阳离子;
所述的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4,5-四甲基咪唑阳离子,1,4,5-三甲基-3-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己基咪唑阳离子或1-甲基-4,5-二丁基-3-己基咪唑阳离子。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吡啶阳离子、 1-丁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戊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乙基吡啶阳离子、1-癸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3-二己基吡啶阳离子、1,3-二丁基吡啶阳离子、1-丙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丁基吡啶阳离子、N-丙基吡啶阳离子、N-己基吡啶阳离子、N-戊基吡啶阳离子、N-辛基吡啶阳离子、N-癸基吡啶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吡啶阳离子。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为N,N,N-三(乙基)甲铵阳离子、N,N,N-三(正丁基)甲铵阳离子、N,N,N-三(己基)甲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N-二丁基铵阳离子、N,N,N-三(癸基)甲铵阳离子、N-十六烷基-N,N-二乙基甲铵阳离子、N,N,N,N-四(十二烷基)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乙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正丁基铵阳离子或N,N,N-三(二十烷基)十烷基铵阳离子。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正丁基)吡咯阳离子、N,N-二(乙基)吡咯阳离子、N,N-二(丙基)吡咯阳离子、N,N-二(己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N-甲基-N-乙基吡咯阳离子、N-丁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己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癸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丙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吡咯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正丁基)哌啶阳离子、N,N-二(乙基)哌啶阳离子、N,N-二(丙基)哌啶阳离子、N,N-二(己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N-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丁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己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癸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哌啶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

9.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丁基(甲基)膦阳离子,三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己基(甲基) 膦阳离子,三正辛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己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阳离子,四(正丁基)膦阳离子,四(正己基)膦阳离子,四(十六烷基)膦阳离子,四(十二烷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乙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正丁基)膦阳离子或三(十六烷基)(甲基)膦阳离子。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丙基锍阳离子,三正丁基锍阳离子,三戊基锍阳离子,三正己基锍阳离子,三正癸基锍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锍阳离子,三(正十六烷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己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辛基)甲基锍阳离子或二(正十二烷基)甲基锍阳离子。

说明书

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可通过离子液体利用纺丝技术制备出抗菌的PET复合纤维膜。 
背景技术
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而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各种纺织品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生存之地,也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人类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之中。纤维能够吸收很多微生物,如果环境适宜,它们就会迅速繁殖,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近年来,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抗菌作用的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PET,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PET塑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耐油、耐脂肪、耐稀酸、耐碱。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可在12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期内可耐150℃高温,耐-70℃低温,由于其优良特性,已经在很多领域被作为工程塑料广泛应用。 
但是,PET纤维由于吸水性能差,表面的自由含水量较多,导致细菌的生长速度要高于其他天然纤维;而且,PET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可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物质进行处理,当外界环境适宜,很容易滋生多种微生物,导致织物变色、长斑酶、产生臭味等。现在的各种后处理部分使用的抗菌剂,其抗菌效果都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离子液体作为抗菌剂在PET复合纤维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步骤(1).将PET、离子液体分别在100~110℃下真空干燥48~72h; 
步骤(2).将干燥后的PET、干燥后的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0.1~50加入到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8h,得到均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三氟乙酸与PET的质量比为100:10~30; 
作为优选,三氟乙酸与PET的质量比为100:20; 
作为优选,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的干燥后PET与干燥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5~40; 
步骤(3).先将2~4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15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16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ET复合纤维膜为共混物,该混合物包括PET、离子液体;PET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0.1~50; 
作为优选,PET复合纤维膜中PET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5~40。 
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吡啶类阳离子、季铵盐类阳离子、吡咯类阳离子、哌啶类阳离子、季膦盐类阳离子或锍盐类阳离子。 
所述的咪唑类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三元取代咪唑阳离子或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 
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R2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或烯基,R1、R2不同时为氢原子; 
作为优选,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烯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乙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烯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N-甲基咪唑阳离子、N-丁基咪唑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 
所述的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2,3-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4-三 甲基咪唑阳离子、1,3-二丁基-2-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丁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六烷基咪唑阳离子或1-苄基-2,3-二丁基咪唑阳离子。 
所述的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4,5-四甲基咪唑阳离子、1,4,5-三甲基-3-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己基咪唑阳离子或1-甲基-4,5-二丁基-3-己基咪唑阳离子。 
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3、R4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R3、R4不同时为氢原子; 
作为优选,吡啶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戊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乙基吡啶阳离子、1-癸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3-二己基吡啶阳离子、1,3-二丁基吡啶阳离子、1-丙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丁基吡啶阳离子、N-丙基吡啶阳离子、N-己基吡啶阳离子、N-戊基吡啶阳离子、N-辛基吡啶阳离子、N-癸基吡啶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吡啶阳离子; 
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5、R6、R7、R8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作为优选,季铵盐类阳离子为N,N,N-三(乙基)甲铵阳离子、N,N,N-三(正丁基)甲铵阳离子、N,N,N-三(己基)甲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N-二丁基铵阳离子、N,N,N-三(癸基)甲铵阳离子、N-十六烷基-N,N-二乙基甲铵阳离子、N,N,N,N-四(十二烷基)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乙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正丁基铵阳离子或N,N,N-三(二十烷基)十烷基铵阳离子; 
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9、R10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作为优选,吡咯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正丁基)吡咯阳离子、N,N-二(乙基)吡咯阳离子、N,N-二(丙基)吡咯阳离子、N,N-二(己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N-甲基-N-乙基吡咯阳离子、N-丁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己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癸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丙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吡咯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 
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11、R12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 
作为优选,哌啶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正丁基)哌啶阳离子、N,N-二(乙基)哌啶阳离子、N,N-二(丙基)哌啶阳离子、N,N-二(己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N- 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丁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己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癸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哌啶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 
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 

其中:R13、R14、R15、R16为C1~20烷基或烯基,R13、R14、R15、R16不同时为氢原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丁基(甲基)膦阳离子、三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己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辛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己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阳离子、四(正丁基)膦阳离子、四(正己基)膦阳离子、四(十六烷基)膦阳离子、四(十二烷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乙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正丁基)膦阳离子或三(十六烷基)(甲基)膦阳离子; 
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 

其中:R17、R18、R19为C1~20烷基或烯基,R17、R18、R19不同时为氢原子; 
作为优选,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丙基锍阳离子、三正丁基锍阳离子、三戊基锍阳离子、三正己基锍阳离子、三正癸基锍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锍阳离子、三(正十六烷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己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辛基)甲基锍阳离子或二(正十二烷基)甲基锍阳离子; 
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硫酸根、硫酸氢根、碳酸根、磷酸根、甲苯磺酸根、磷酸二氢根、磷酸二乙酯基、磷酸 氢二根、硝酸根、甲基硫酸根、甲基磺酸根、氯铝酸根、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硫氰酸根、乙酸根、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根、双(丙二酸根合)硼酸根、硼酸根、双氰胺基、氯铝酸根、双(草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基)亚胺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基、双(邻苯二甲酸根合)硼酸根、溴氯酸根、癸基苯磺酸根、二氯铜酸根、双(五氟乙基)次膦酸根、双(水杨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烷磺酰基)甲烷基、(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二乙基膦酸根、硫酸乙酯基、磺酸乙酯基、四氰基硼酸根、四(硫酸氢根合)硼酸根、四(甲基硫酸根合)硼酸根、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或三氟乙酸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PET纳米复合纤维膜表现出极其优异的抗菌性,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抑菌和杀菌的特性。 
本发明选择离子液体的原因如下:(1)离子液体完全有阴阳离子组成,其熔点通常低于100℃且具有很高的极性,这使得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的复合具有极易的可操作性和可加工性。(2)离子液体抑菌和杀菌的机理如下:细菌细胞壁表面的磷脂层使得细菌表面通常带负电,离子液体阳离子上表现出正电荷或共轭正电荷,二者因静电作用相互吸引,使得细菌细胞壁最终溶解和破裂,细胞壁内外的细胞质(即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传递,最终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加之离子液体是有机且非挥发性小分子,具有很高的离子移动性,容易渗入和渗出,在杀菌和抑菌后,其浓度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可以永久杀菌和抑菌。(3)与市售的有机抗菌剂相比,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也不会发生PET析出现象,即没有普通有机抗菌剂的“喷霜”现象,其在PET基体中稳定存在。(4)与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银系抗菌纤维相比,其在高含量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离子液体相的“团聚”现象,离子液体在PET中分散均匀。 
本发明中,离子液体和PET在抗菌性能上具有协同作用,最终负载离子液体的PET抗菌纤维其抗菌和杀菌性均优于单独的PET纤维和单独的离子液体。 
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所得薄膜中纤维的长径比较大,比表面积高,其与离子液体的相互作用较高,最终束缚离子液体在PET内,使得 离子液体达到永久抗菌效果;其它技术往往会造成离子液体的“喷霜”现象,使得离子液体在PET表面析出,最终消失。 
本发明的抗菌PET复合纤维薄膜可以应用在医学、生物、环保、纺织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分析(下面所用的市售有机抗菌剂为正丁-苯丙异噻唑啉-三酮)。 
对比例1. 
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1. 
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1g市售有机抗菌剂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1制备的PET纳米纤维薄膜为PET/有机抗菌剂复合纤维薄膜。 
实施例2. 
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1g硝酸银固体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向其中加入固体2g柠檬酸钠,其中硝酸银和柠檬酸钠的质量比为1:2,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2制备的PET纳米纤维薄膜为PET/纳米银复合纤维薄膜。 
实施例3.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0.1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8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4.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0.2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5.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6.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2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7.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3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8.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4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2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 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9.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8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10. 
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0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5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将对比例1、实施例1~10所制备的PET复合纤维薄膜进行抗菌性测试,其所选用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G)大肠杆菌。 
表1对比例1、实施例1~10所制备的PET复合纤维薄膜的抗菌性效果(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如表1所示,纯PET纤维(对比例1)对两类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较差。例如,纯PET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只有10%,而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率较前者高为16%。在两类细菌抗菌效果上的差异是由于两类细菌不同的细菌结构所造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较厚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只有1-2层,其细胞壁较薄。所以,纯PET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都比较差,这种情况在潮湿的环境中更能表现出PET对细菌的滋生。实施例1是市售的有机抗菌剂所制备的抗菌的PET纳米复合纤维,其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效率分别为20%和25%,较对比例1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作为有机抗菌剂,其挥发性较严重,并在纤维表面有一定程度的析出,表现为“喷霜”现象。实施例2是银系PET抗菌纤维,其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效率分别为24%和30%,较对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银纳米粒子是无机抗菌剂,其极易团聚,这使得材料表现出不均匀性。与两类市售的抗菌纤维相比,离子液体不仅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也未表现出“喷霜”现象,同时也未表现出离子液体相区的“团聚”现象。例如,5%的离子液体(即实施例5)掺杂下的PET纤维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性分别为76%和78%,与对比例1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提高,PET纳米复合纤维的抗菌性逐渐升高,最终可高达99以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PET复合纤维复合膜对两类常见的细菌表现出优异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表明离子液体是PET复合纤维优良的抗菌剂,其抗菌机 理如下:细菌细胞壁表面的磷脂层使得细菌表面通常带负电,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上表现出正电荷或共轭正电荷,二者因静电作用相互吸引,使得细菌细胞壁最终溶解和破裂,细胞壁内外的细胞质(即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传递,最终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同时,由于离子液体和PET较好的相容性,离子液体即使在高添加量下也未出现离子液体的“喷霜”和“团聚”现象。这与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广的有机抗菌剂掺杂下的抗菌纤维以及银系抗菌纤维具有很大的提高。 
实施例11. 
步骤(1).将PET和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10℃下真空干燥48h; 
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8g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2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8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4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5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6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PET纳米纤维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为8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为82.9%。 
实施例12. 
步骤(1).将PET和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5℃下真空干燥62h; 
步骤(2).将30g干燥后的PET和12g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6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步骤(3).先将3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2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 
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PET纳米纤维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为84.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为83.0%。 
实施例13~22. 
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2所示的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2实施例13~2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23~36. 
将实施例7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含氮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3所示的阳离子为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7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3实施例23~36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37~41. 
将实施例8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4所示的阳离子为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8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4实施例37~41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42~62. 
将实施例9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5所示的阳离子为吡啶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9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5实施例42~6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63~72. 
将实施例10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6所示的阳离子为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10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6实施例63~7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73~80 
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7所示的阳离子为吡咯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7实施例73~80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81~93. 
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8所示的阳离子为哌啶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8实施例81~93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94~107. 
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9所示的阳离子为季膦盐类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9实施例94~107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施例 离子液体 对大肠杆菌的抗菌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0151]     性(%) 的抗菌性(%) 实施例94 三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2.6 93.4 实施例95 三正丁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4.3 97.3 实施例96 三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3.7 94.2 实施例97 三正己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7.6 93.1 实施例98 三正辛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5.7 94.3 实施例99 三正十二烷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4.5 96.7 实施例100 二己基(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8.5 97.8 实施例101 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5.6 98.3 实施例102 三(十烷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 97.8 97.2 实施例103 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六氟磷酸盐 95.4 97.6 实施例104 四(正丁基)膦六氟磷酸盐 96.3 96.1 实施例105 四(正己基)膦六氟磷酸盐 97.3 96.3 实施例106 四(十六烷基)膦六氟磷酸盐 96.5 95.7 实施例107 三(十六烷基)(乙基)膦六氟磷酸盐 95.3 94.8

实施例108~120. 
将实施例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10所示的阳离子为季锍盐类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 
表10实施例108~120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7391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73910A21申请号201410293703822申请日20140625D01F6/92200601D01F1/10200601D04H1/438220120171申请人绍兴佳华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地址312367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镇冯柯山村72发明人徐力群李勇进邢晨阳管纪鹏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0代理人杜军54发明名称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公开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离子液体作为抗菌添加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

2、维中的应用。加入离子液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抑菌和杀菌的特性。本发明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薄膜可以应用在医学、生物、环保、纺织等领域。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73910ACN104073910A1/4页21离子液体作为抗菌添加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吡啶类阳。

3、离子、季铵盐类阳离子、吡咯类阳离子、哌啶类阳离子、季膦盐类阳离子或锍盐类阳离子;所述的咪唑类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三元取代咪唑阳离子或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1、R2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或烯基,R1、R2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3、R4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R3、R4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5、R6、R7、R8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其中R9、R10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书CN104073910A2/4页3其中R1。

4、1、R12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其中R13、R14、R15、R16为C120烷基或烯基,R13、R14、R15、R16不同时为氢原子;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其中R17、R18、R19为C120烷基或烯基,R17、R18、R19不同时为氢原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硫酸根,硫酸氢根,碳酸根,磷酸根,甲苯磺酸根,磷酸二氢根,磷酸二乙酯基,磷酸氢二根,硝酸根,甲基硫酸根,甲基磺酸根,氯铝酸根,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硫氰酸根,乙酸根,双2,4,。

5、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根,双丙二酸根合硼酸根,硼酸根,双氰胺基,氯铝酸根,双草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基亚胺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基,双邻苯二甲酸根合硼酸根,溴氯酸根,癸基苯磺酸根,二氯铜酸根,双五氟乙基次膦酸根,双水杨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烷磺酰基甲烷基,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二乙基膦酸根,硫酸乙酯基,磺酸乙酯基,四氰基硼酸根,四硫酸氢根合硼酸根,四甲基硫酸根合硼酸根,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或三氟乙酸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

6、1烯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乙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烯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N甲基咪唑阳离子、N丁基咪唑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所述的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2,3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4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二丁基2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权利要求书CN104073910A3/4页4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2,3。

7、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丁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六烷基咪唑阳离子或1苄基2,3二丁基咪唑阳离子;所述的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4,5四甲基咪唑阳离子,1,4,5三甲基3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己基咪唑阳离子或1甲基4,5二丁基3己基咪唑阳离子。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戊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乙基吡啶阳离子、1癸基。

8、3甲基吡啶阳离子、1,3二己基吡啶阳离子、1,3二丁基吡啶阳离子、1丙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丁基吡啶阳离子、N丙基吡啶阳离子、N己基吡啶阳离子、N戊基吡啶阳离子、N辛基吡啶阳离子、N癸基吡啶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吡啶阳离子。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为N,N,N三乙基甲铵阳离子、N,N,N三正丁基甲铵阳离子、N,N,N三己基甲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N二丁基铵阳离子、N,N,N三癸基甲铵阳离子、N十六烷基N,N二乙基甲铵阳离子、。

9、N,N,N,N四十二烷基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乙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正丁基铵阳离子或N,N,N三二十烷基十烷基铵阳离子。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正丁基吡咯阳离子、N,N二乙基吡咯阳离子、N,N二丙基吡咯阳离子、N,N二己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N甲基N乙基吡咯阳离子、N丁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己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癸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丙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吡咯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

10、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正丁基哌啶阳离子、N,N二乙基哌啶阳离子、N,N二丙基哌啶阳离子、N,N二己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N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丁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己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癸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哌啶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丁基甲基膦阳离子,三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己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辛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十二。

11、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己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阳离子,四正丁基膦阳离子,四正己基膦阳离子,四十六烷基膦阳离子,四十二烷基膦阳离子,三权利要求书CN104073910A4/4页5十烷基乙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正丁基膦阳离子或三十六烷基甲基膦阳离子。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丙基锍阳离子,三正丁基锍阳离子,三戊基锍阳离子,三正己基锍阳离子,三正癸基锍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锍阳离子,三正十六烷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己基。

12、甲基锍阳离子,二正辛基甲基锍阳离子或二正十二烷基甲基锍阳离子。权利要求书CN104073910A1/17页6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纤维中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涉及离子液体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纤维中的应用,可通过离子液体利用纺丝技术制备出抗菌的PET复合纤维膜。背景技术0002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接触到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会迅速生长繁殖,并通过接触而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中,各种纺织品是这些微生物的良好生存之地,也是疾病的重要传播源,人类生活在微生物的包围之中。纤维能够吸收很多微生物,如果环境适宜,。

13、它们就会迅速繁殖,对人体产生种种危害。近年来,纤维制品的抗菌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具有抗菌作用的纤维及纺织品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0003PET,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所得。PET是乳白色或浅黄色、高度结晶的聚合物,表面平滑有光泽。PET塑料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冲击强度是其他薄膜的35倍,耐折性好。耐油、耐脂肪、耐稀酸、耐碱。具有优良的耐高温、耐低温性能,可在12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期内可耐150高温,耐70低温,由于其优良特性,已经在很多领域被作为工程塑料广泛应用。0004但是,PET纤维由于吸水性能差,表面的自由含水量较多,导致细菌的生长速度要高于其他天然纤维;而且,PE。

14、T织物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可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物质进行处理,当外界环境适宜,很容易滋生多种微生物,导致织物变色、长斑酶、产生臭味等。现在的各种后处理部分使用的抗菌剂,其抗菌效果都不够理想。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离子液体作为抗菌剂在PET复合纤维中的应用。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0007步骤1将PET、离子液体分别在100110下真空干燥4872H;0008步骤2将干燥后的PET、干燥后的离子液体按质量比为1000150加入到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8H,得到均一的静电纺丝前驱体溶液;三氟乙酸与PET的质量比为1001030;0。

15、009作为优选,三氟乙酸与PET的质量比为10020;0010作为优选,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的干燥后PET与干燥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540;0011步骤3先将24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15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16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说明书CN104073910A2/17页70012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PET复合纤维膜为共混物,该混合物包括PET、离子液体;PET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0150;0013作为优选,PE。

16、T复合纤维膜中PET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00540。0014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为咪唑类阳离子、吡啶类阳离子、季铵盐类阳离子、吡咯类阳离子、哌啶类阳离子、季膦盐类阳离子或锍盐类阳离子。0015所述的咪唑类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三元取代咪唑阳离子或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0016所述的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00170018其中R1、R2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或烯基,R1、R2不同时为氢原子;0019作为优选,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烯丙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乙基咪唑阳离子、1。

17、苄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烯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1二十烷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N甲基咪唑阳离子、N丁基咪唑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0020所述的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2,3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4三甲基咪唑阳离子、1,3二丁基2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2,3二甲基咪唑阳离子、1苄基3,4十二烷基咪唑阳离子、1丁基3,4二丙基咪唑阳离子、1十二烷基3,4二丁基咪唑阳离子、1苄。

18、基3,4十六烷基咪唑阳离子或1苄基2,3二丁基咪唑阳离子。0021所述的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为1,3,4,5四甲基咪唑阳离子、1,4,5三甲基3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丁基咪唑阳离子、1甲基3,4,5三己基咪唑阳离子或1甲基4,5二丁基3己基咪唑阳离子。0022所述的吡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00230024其中R3、R4为氢原子或C120烷基,R3、R4不同时为氢原子;说明书CN104073910A3/17页80025作为优选,吡啶类阳离子为1,3二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戊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丁基3乙基吡啶阳离子、1癸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

19、、1,3二己基吡啶阳离子、1,3二丁基吡啶阳离子、1丙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吡啶阳离子、1十二烷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1己基3丁基吡啶阳离子、N甲基吡啶阳离子、N丁基吡啶阳离子、N丙基吡啶阳离子、N己基吡啶阳离子、N戊基吡啶阳离子、N辛基吡啶阳离子、N癸基吡啶阳离子或N十二烷基吡啶阳离子;0026所述的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002700280029其中R5、R6、R7、R8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0030作为优选,季铵盐类阳离子为N,N,N三乙基甲铵阳离子、N,N,N三正丁基甲铵阳离子、N,N,N三己基甲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N二丁基铵阳离子、N,N,N三癸基甲铵阳离子、N。

20、十六烷基N,N二乙基甲铵阳离子、N,N,N,N四十二烷基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乙铵阳离子、N,N,N三十二烷基正丁基铵阳离子或N,N,N三二十烷基十烷基铵阳离子;0031所述的吡咯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00320033其中R9、R10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0034作为优选,吡咯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正丁基吡咯阳离子、N,N二乙基吡咯阳离子、N,N二丙基吡咯阳离子、N,N二己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N甲基N乙基吡咯阳离子、N丁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己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癸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丙基N甲基吡咯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吡咯阳离子或N苄基。

21、N十二烷基吡咯阳离子;0035所述的哌啶类阳离子的结构式如下0036说明书CN104073910A4/17页90037其中R11、R12各自独立为C120烷基;0038作为优选,哌啶类阳离子为N,N二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正丁基哌啶阳离子、N,N二乙基哌啶阳离子、N,N二丙基哌啶阳离子、N,N二己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N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丁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己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癸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丙基N甲基哌啶阳离子、N,N二十六烷基哌啶阳离子或N苄基N十二烷基哌啶阳离子;0039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00400041其中R13、R14、R15、。

22、R16为C120烷基或烯基,R13、R14、R15、R16不同时为氢原子;0042作为优选,所述的季膦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丁基甲基膦阳离子、三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己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辛基甲基膦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己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甲基膦阳离子、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阳离子、四正丁基膦阳离子、四正己基膦阳离子、四十六烷基膦阳离子、四十二烷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乙基膦阳离子、三十烷基正丁基膦阳离子或三十六烷基甲基膦阳离子;0043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的结构如下00440045其中R17、R18、R19为C120烷基或烯基,R17、R。

23、18、R19不同时为氢原子;0046作为优选,所述的锍盐类阳离子为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丙基锍阳离子、三正丁基锍阳离子、三戊基锍阳离子、三正己基锍阳离子、三正癸基锍阳离子、三正十二烷基锍阳离子、三正十六烷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己基甲基锍阳离子、二正辛基甲基锍阳离子或二正十二烷基甲基锍阳离子;0047所述的离子液体的阴离子为氟离子、氯离子、溴离子、硫酸根、硫酸氢根、碳酸根、磷酸根、甲苯磺酸根、磷酸二氢根、磷酸二乙酯基、磷酸氢二根、硝酸根、甲基硫酸根、说明书CN104073910A5/17页10甲基磺酸根、氯铝酸根、六氟磷酸根、四氟硼酸根、三氟甲基磺酸根、硫氰酸根、乙。

24、酸根、双2,4,4三甲基戊基次膦酸根、双丙二酸根合硼酸根、硼酸根、双氰胺基、氯铝酸根、双草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基亚胺基、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基、双邻苯二甲酸根合硼酸根、溴氯酸根、癸基苯磺酸根、二氯铜酸根、双五氟乙基次膦酸根、双水杨酸根合硼酸根、双三氟甲烷磺酰基甲烷基、十二烷基苯磺酸根、二乙基膦酸根、硫酸乙酯基、磺酸乙酯基、四氰基硼酸根、四硫酸氢根合硼酸根、四甲基硫酸根合硼酸根、三五氟乙基三氟磷酸根或三氟乙酸根。004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49本发明中PET纳米复合纤维膜表现出极其优异的抗菌性,分别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表现出非常优异的抑菌和杀菌的特性。0050本发。

25、明选择离子液体的原因如下1离子液体完全有阴阳离子组成,其熔点通常低于100且具有很高的极性,这使得离子液体与聚合物的复合具有极易的可操作性和可加工性。2离子液体抑菌和杀菌的机理如下细菌细胞壁表面的磷脂层使得细菌表面通常带负电,离子液体阳离子上表现出正电荷或共轭正电荷,二者因静电作用相互吸引,使得细菌细胞壁最终溶解和破裂,细胞壁内外的细胞质即营养物质无法正常传递,最终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加之离子液体是有机且非挥发性小分子,具有很高的离子移动性,容易渗入和渗出,在杀菌和抑菌后,其浓度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可以永久杀菌和抑菌。3与市售的有机抗菌剂相比,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也不会发生PET析出。

26、现象,即没有普通有机抗菌剂的“喷霜”现象,其在PET基体中稳定存在。4与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银系抗菌纤维相比,其在高含量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离子液体相的“团聚”现象,离子液体在PET中分散均匀。0051本发明中,离子液体和PET在抗菌性能上具有协同作用,最终负载离子液体的PET抗菌纤维其抗菌和杀菌性均优于单独的PET纤维和单独的离子液体。0052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所得薄膜中纤维的长径比较大,比表面积高,其与离子液体的相互作用较高,最终束缚离子液体在PET内,使得离子液体达到永久抗菌效果;其它技术往往会造成离子液体的“喷霜”现象,使得离子液体在PET表面析出,最终消失。0053本发明的抗菌PE。

27、T复合纤维薄膜可以应用在医学、生物、环保、纺织等领域。具体实施方式005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分析下面所用的市售有机抗菌剂为正丁苯丙异噻唑啉三酮。0055对比例10056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57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58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说明书。

28、CN104073910A106/17页11束,关闭电源。0059实施例10060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61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1G市售有机抗菌剂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62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63实施例1制备的PET纳米纤维薄膜为PET/有机抗菌剂。

29、复合纤维薄膜。0064实施例20065步骤1将PET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66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1G硝酸银固体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向其中加入固体2G柠檬酸钠,其中硝酸银和柠檬酸钠的质量比为12,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67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68实施例2制备。

30、的PET纳米纤维薄膜为PET/纳米银复合纤维薄膜。0069实施例30070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71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01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8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72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73实施例4007。

31、4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75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02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76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说明书CN104073910A117/17页12束,关闭电源。0077实施例50078步骤1将PET和1丁。

32、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79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5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80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81实施例60082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83步骤2将20。

33、G干燥后的PET和2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84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85实施例70086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87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3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15加。

34、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88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89实施例80090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91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4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2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

35、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092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说明书CN104073910A128/17页13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93实施例90094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95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8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

36、。0096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097实施例100098步骤1将PET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0下真空干燥72H;0099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10G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5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100步骤3先将2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

37、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0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101将对比例1、实施例110所制备的PET复合纤维薄膜进行抗菌性测试,其所选用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G大肠杆菌。0102表1对比例1、实施例110所制备的PET复合纤维薄膜的抗菌性效果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03说明书CN104073910A139/17页140105如表1所示,纯PET纤维对比例1对两类常见细菌的抗菌性能较差。例如,纯PET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率。

38、只有10,而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效率较前者高为16。在两类细菌抗菌效果上的差异是由于两类细菌不同的细菌结构所造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较厚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只有12层,其细胞壁较薄。所以,纯PET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都比较差,这种情况在潮湿的环境中更能表现出PET对细菌的滋生。实施例1是市售的有机抗菌剂所制备的抗菌的PET纳米复合纤维,其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效率分别为20和25,较对比例1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作为有机抗菌剂,其挥发性较严重,并在纤维表面有一定程度的析出,表现为“喷霜”现象。实施例2是银系PET抗菌纤维,其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效率分别为24和30,较对比例也有一。

39、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银纳米粒子是无机抗菌剂,其极易团聚,这使得材料表现出不均匀性。与两类市售的抗菌纤维相比,离子液体不仅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高含量的离子液体也未表现出“喷霜”现象,同时也未表现出离子液体相区的“团聚”现象。例如,5的离子液体即实施例5掺杂下的PET纤维对两类细菌的抗菌性分别为76和78,与对比例1相比,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随着离子液体含量的提高,PET纳米复合纤维的抗菌性逐渐升高,最终可高达99以上。010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PET复合纤维复合膜对两类常见的细菌表现出优异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表明离子液体是PET复合纤维优良的抗菌剂,其抗菌机理如下细菌细胞壁表面的磷脂层使得细菌表面通。

40、常带负电,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上表现出正电荷或共轭正电荷,二者因静电作用相互吸引,使得细菌细胞壁最终溶解和破裂,细胞壁内外的细胞质即营0104说明书CN104073910A1410/17页15养物质无法正常传递,最终细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和抑菌的效果。同时,由于离子液体和PET较好的相容性,离子液体即使在高添加量下也未出现离子液体的“喷霜”和“团聚”现象。这与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广的有机抗菌剂掺杂下的抗菌纤维以及银系抗菌纤维具有很大的提高。0107实施例110108步骤1将PET和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10下真空干燥48H;0109步骤2将20G干燥后的PET和8G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

41、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2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8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110步骤3先将4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5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6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111实施例11制备得到的PET纳米纤维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为8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为829。0112实施例120113步骤1将PET和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分别在105下真空干燥62H;0114步骤2将30G干燥。

42、后的PET和12G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按质量比为10040加入到100G三氟乙酸中,在常温下磁力搅拌6H;待得到均一溶液后,就得到了静电纺丝前驱体的溶液。0115步骤3先将3毫升配制好的静电纺丝前躯体溶液吸入5毫升医用注射器针筒中,将高压电源正极连在纺丝不锈钢针头上,负极接铝箔,铝箔放在不锈钢针头水平方向处12厘米处作为收集板,提供15千伏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到PET纳米纤维薄膜;纺丝结束,关闭电源。0116实施例12制备得到的PET纳米纤维薄膜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为84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为830。0117实施例13220118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

43、为如表2所示的阳离子为二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19表2实施例132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20说明书CN104073910A1511/17页160121实施例23360122将实施例7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含氮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3所示的阳离子为三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7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23表3实施例2336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240125说明。

44、书CN104073910A1612/17页170126实施例37410127将实施例8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4所示的阳离子为四元取代咪唑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8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28表4实施例3741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29说明书CN104073910A1713/17页180130实施例42620131将实施例9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5所示的阳离子为吡啶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9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

45、膜。0132表5实施例426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330134实施例63720135将实施例10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6所示的说明书CN104073910A1814/17页19阳离子为季铵盐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10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36表6实施例6372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370138实施例73800139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7所示的阳离子为吡咯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

46、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40表7实施例7380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410142说明书CN104073910A1915/17页200143实施例81930144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8所示的阳离子为哌啶类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45表8实施例8193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460147实施例941070148将实施例6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

47、改为如表9所示的阳离子为季膦盐类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49表9实施例94107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书CN104073910A2016/17页210150实施例离子液体对大肠杆菌的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0151性的抗菌性实施例94三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26934实施例95三正丁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43973实施例96三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37942实施例97三正己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76931实施例98三正辛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57943实施例99三正十二烷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45。

48、967实施例100二己基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85978实施例101二正丁基乙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56983实施例102三十烷基甲基膦六氟磷酸盐978972实施例103二十六烷基二乙基膦六氟磷酸盐954976实施例104四正丁基膦六氟磷酸盐963961实施例105四正己基膦六氟磷酸盐973963实施例106四十六烷基膦六氟磷酸盐965957实施例107三十六烷基乙基膦六氟磷酸盐9539480152实施例1081200153将实施例中的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更改为如表10所示的阳离子为季锍盐类离子液体,其他实验条件如实施例6相同,制备得到具有良好抗菌性的PET纳米纤维薄膜。0154表10实施例108120中离子液体的选择及其制备所得膜的抗菌性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1550156说明书CN104073910A2117/17页220157上述实施例并非是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并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符合本发明要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73910A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