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仿真鱼饵.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7003138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619321.X

申请日:

20150817

公开号:

CN204930042U

公开日:

2016010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85/18

主分类号:

A01K85/18

申请人:

威海海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宁乐乐

地址:

264211 山东省威海市临港区常州路20-1号

优先权:

CN20152061932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逯长明;许伟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仿真鱼饵,包括:鱼状鱼饵本体、供电电池、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一摆动连杆、鱼尾板和鱼饵本体的两个导电鱼钩;供电电池设置于鱼饵本体的内部空腔中;第一电磁继电器与供电电池电连接,设置于鱼饵本体的尾端空腔中;第一摆动连杆通过鱼饵本体尾端上的第一转动轴与鱼饵本体活动连接;第一摆动连杆的一端与鱼尾板相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感应磁场内;两个导电鱼钩中,一个与供电电池电连接,另一个与电磁继电器电连接,且两个导电鱼钩互不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第一摆动连杆在电磁线圈电磁力的作用下左右摆动,进而模拟真实鱼游动的场景,增大对鱼的吸引力,提高钓鱼成功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状鱼饵本体(1)、供电电池(2)、第一电磁继电器(4)、第一摆动连杆(5)、鱼尾板(6)和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外表面的两个导电鱼钩(7);其中,所述供电电池(2)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尾端空腔中;所述第一摆动连杆(5)通过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尾端的第一转动轴(8)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鱼尾板(6)相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41)感应磁场内;所述两个导电鱼钩(7)中的一个导电鱼钩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另一个导电鱼钩与电磁继电器(4)电连接,且两个所述导电鱼钩(7)互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4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411)和第一负极触点(4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413)和第二负极触点(414);所述供电电池(2)通过所述第一正极触点(411)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14)与所述电磁线圈(41)构成第一开关线路;所述供电电池(2)通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413)和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12)与所述电磁线圈(41)构成第二开关线路;所述电磁线圈(41)内设置有回路切换开关(415),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包括鱼身(101)和摆动鱼头(102);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第二摆动连杆(10)以及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的第二电磁继电器(9);其中,所述鱼身(101)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二摆动连杆(10)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1)与所述鱼身(101)相连,所述第二摆动连杆(10)的一端与所述摆动鱼头(102)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电磁继电器(9)的电磁线圈的感应磁场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电路板(3),所述PCB电路板(3)包括充电模块(12),所述充电模块(12)与所述供电电池(2)并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腹部内置有平衡腔(103),所述平衡腔(103)内设置有钢球(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鱼眼处的LED灯(14),所述LED灯(14)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池(2)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之间的直流变频器(15);设置在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上的摆动频率控制按钮(16),所述摆动频率控制按钮(16)与所述直流变频器(15)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鱼线连接环(1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为相互扣接的两个鱼身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仿真鱼饵,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与所述鱼尾板(6)表面覆盖有鱼鳞膜。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仿真鱼饵。

背景技术

鱼饵是钓鱼时拴在鱼钩线上用以引诱鱼上钩的物体,一般钓鱼时,使用的鱼饵往往 是蚯蚓等生物,但是这些鱼饵往往挂在鱼钩上,在钓鱼时已经死掉,不能活动,对鱼的 吸引力大大下降,导致钓鱼成功率下降。

现有技术中,往往使用鱼类形状的鱼饵来模拟小型鱼类的形状,以吸引鱼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鱼饵自身不能活动,只能随着水的波动而活动,由于其自身不能活动,对鱼的 吸引力不强,导致钓鱼的成功率不高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增大钓鱼的成功率成为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 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技术方案,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介绍 的现有技术中鱼饵自身不能活动,对鱼的吸引力不强,钓鱼成功率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仿真鱼饵,所述电子仿真鱼饵,包括:鱼状鱼饵本体、 供电电池、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一摆动连杆、鱼尾板和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外表面 的两个导电鱼钩;其中,

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内部空腔中;

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与所述供电电池电连接,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尾端空腔 中;

所述第一摆动连杆通过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尾端的第一转动轴与所述鱼状鱼 饵本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鱼尾板相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 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感应磁场内;

所述导电鱼钩分别与所述供电电池和所述电磁继电器电连接,且两个所述导电鱼钩 互不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磁线圈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正极触点和第一负极触点,另一端设置有 第二正极触点和第二负极触点;

所述供电电池通过所述第一正极触点和所述第二负极触点与所述电磁线圈构成第 一开关线路;

所述供电电池通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和所述第一负极触点与所述电磁线圈构成第 二开关线路;

所述电磁线圈内设置有回路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 路。

优选地,所述鱼状鱼饵本体包括鱼身和摆动鱼头;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

与所述供电电池电连接的第二电磁继电器,以及第二摆动连杆;其中,所述鱼身设 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连杆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鱼身相连,所述 第二摆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鱼头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 的感应磁场内。

优选地,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PCB电路板,所述PCB电路板包括充电模块, 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供电电池并联,用于为所述供电电池充电。

优选地,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腹部内置有平衡腔,所述平衡腔内设置有钢球。

优选地,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鱼眼处的LED灯, 所述LED灯与所述供电电池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 之间的直流变频器;

设置在所述鱼状鱼饵本体上的摆动频率控制按钮,所述摆动频率控制按钮与所述直 流变频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鱼尾板的摆动频率。

优选地,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鱼线连接环。

优选地,所述鱼状鱼饵本体为相互扣接的两个鱼身壳体。

优选地,所述电子仿真鱼饵中,所述鱼状鱼饵本体与所述鱼尾板表面覆盖有鱼鳞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仿真鱼饵,通过在鱼状鱼饵本体的尾端通过第一摆动连杆与 鱼尾板相连,该摆动连杆的一端与鱼尾板相连,另一端位于设置在鱼状鱼饵本体的第一 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感应磁场内,由于电磁继电器包括电磁线圈,并且能够改变电 流流动方向,因此能够改变电磁线圈内电流的流向,产生交变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 当两个导电鱼钩接入水中时,两个导电鱼钩通过水导通电池和第一电磁继电器,从而使 得与第一摆动连杆相连的鱼尾板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左右摆动,进而 模拟真实的鱼游动的场景,增大了对鱼的吸引力,提高了钓鱼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 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 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 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 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 图。

图1至图5中各结构与附图标记的对应关系如下:

1-鱼状鱼饵本体、2-供电电池、3-PCB电路板、4-第一电磁继电器、5-第一摆动连 杆、6-鱼尾板、7-导电鱼钩、8-第一转动轴、9-第二电磁继电器、10-第二摆动连杆、11- 第二转动轴、12-充电模块、13-钢球、14-LED灯、15-直流变频器、16-摆动频率控制按 钮、17-鱼线连接环、101-鱼身、102-摆动鱼头、103-平衡腔、41-电磁线圈、411-第一 正极触点、412-第一负极触点、413-第二正极触点、414-第二负极触点、415-回路切换 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仿真鱼饵,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电 子仿真鱼饵容易被缠绕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结构 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仿真鱼饵包括:

鱼状鱼饵本体1、供电电池2、第一电磁继电器4、第一摆动连杆5、鱼尾板6和设 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外表面的两个导电鱼钩7;其中,

所述供电电池2,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 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尾端空腔中。

电磁继电器是一种开关通断控制器件,并且内部具有电磁线圈,能够切换电流路径, 当供电电池2与第一电磁继电器4相连接构成通电回路时,由于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作 用,能够使得第一电磁继电器4内部的电磁线41电流方向不断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在电 磁线圈41内产生磁场。

所述第一摆动连杆5通过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尾端的第一转动轴8与所述鱼 状鱼饵本体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连杆5的一端与所述鱼尾板6相连接,另一端靠 近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41、且位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41 的感应磁场内。

第一摆动连杆5的一端与鱼尾板6相连,另一端与电磁线圈41相靠近,且位于电 磁线圈41的感应磁场内,并且第一摆动连杆5的中部通过第一转动轴8与鱼状鱼饵本体 1活动连接,因此当第一电磁继电器4通电时,第一摆动连杆5在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 电磁力作用下,能够绕着第一转动轴8左右摆动,从而使得连接在第一摆动连杆5的另 一端的鱼尾板6左右摆动,进而模拟真实鱼的游动情况,增大对鱼的吸引力,从而增大 钓鱼成功率。

所述两个导电鱼钩7的一个导电鱼钩与供电电池2电连接,另一个导电鱼钩与第一 电磁继电器4电连接,且两个鱼钩互不连接。

两个导电鱼钩7构成通电开关,当电子仿真鱼饵进入水中时,导电鱼钩7通过水通 电导通,从而使得供电电池2、第一电磁继电器4和两个导电鱼钩7构成通电环路,第 一继电器4能够正常工作,使得鱼尾板6能够摆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仿真鱼饵,通过在鱼状鱼饵本体1的尾端通过第一摆动连杆5 与鱼尾板6相连,该第一摆动连杆5的一端与鱼尾板6相连,另一端与位于鱼状鱼饵本 体1的第一电磁继电器4相靠近,且位于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41的感应磁场内, 由于第一电磁继电器4包括有电磁线圈41,并且能够改变电流流动方向,因此能够改变 电磁线圈41内电流的流向,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当两个导电鱼钩7接入 水中时,两个导电鱼钩7通过水导通供电电池2和第一电磁继电器4,从而使得第一摆 动连杆5在电磁线圈41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左右摆动,进而模拟真实的鱼游动的 场景,增大了对鱼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了钓鱼成功率。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如图2所示,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 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仿真鱼饵中,所述电磁线圈41的一端设置有第 一正极触点411和第一负极触点4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正极触点413和第二负极触点414;

所述供电电池1通过所述第一正极触点411以及所述第二负极触点414与所述电磁线圈 41构成第一开关线路;该第一开关线路的电流输入端与供电电池2的正极相连;

所述供电电池1通过所述第二正极触点413以及所述第一负极触点412与所述电磁线圈 41构成第二开关线路,该第二开关线路的电流输入端与供电电池2的正极相连。

如图2所示,通过电磁线圈41的两端分别设置正极触点与负极触点,以分别构成第一 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路,通过切换第一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路,能够使得通过电磁线圈 41的电流能够实现切换,从而产生不同方向变化的电磁力,进而使得第一摆动连杆5能够左 右摆动。

所述电磁线圈41内设置有回路切换开关415,用于切换所述第一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 路。

回路切换开关415设置于电磁线圈41内部,能够切换第一开关线路和第二开关线 路,从而使得电磁线圈41的电磁力能够切换,进而使得第一摆动连杆5摆动,该回路切 换开关415可以为一铁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 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电磁线圈通电时,若 第一开关线路301导通,电磁线圈能够产生向右的第一电磁力,铁芯415在第一电磁力 的作用下,将向右移动,当铁芯415移动到预定位置时,能够断开第一正极触点411和 第二负极触点414,从而断开第一开关线路301,此时第一电磁力消失;铁芯415在惯性 下继续移动,接通第二正极触点413和第一负极触点412,从而导通第二开关线路302, 产生与第一电磁力方向相反的第二电磁力;在第二电磁力的作用下,铁芯415运动过程 与上述过程相反,从而使得电磁线圈中电流方向不断变化,使得与第一摆动连杆5相连 的鱼尾板6左右摆动。

综上,通过设置回路切换开关415能够使得电磁线圈41内电流方向不断变化,进 而使得与第一摆动连杆5相连的鱼尾板6左右摆动。

作为一种优选地的实施例,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 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鱼状鱼饵本体包括鱼身101和摆动鱼头102;所述电子仿 真鱼饵还包括:与所述供电电池2电连接的第二电磁继电器9,以及第二摆动连杆10;其中, 所述鱼身101设置有第二转动轴11,所述第二摆动连杆10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转动轴11与 所述鱼身101相连,所述第二摆动连杆10的一端与所述摆动鱼头102相连,另一端靠近于所 述第二电磁继电器9。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仿真鱼饵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 图,如图4和图5所示,鱼状鱼饵本体1包括鱼身101和摆动鱼头102,摆动鱼头102 与第二摆动连杆10相连。能够在第二电磁继电器9的作用下左右摆动;

其中,第二电磁继电器9和供电电池2构成通电回路,第二电磁继电器9内部的电 磁线圈电流方向能够变化,从而产生方向交变的电磁力,第二摆动连杆10在该方向交变 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左右摆动,从而模拟真实鱼头的摆动,增加的电子仿真鱼饵的 真实性,提高了对鱼的吸引力,增大了钓鱼成功率。

如图2中所示,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PCB电路板3,所述PCB电路板3包括:充 电模块12,该充电模块12与所述供电电池2并联,用于为所述供电电池2充电。PCB电路板 3可以作为各个电路器件与线路的载体,如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供电电池2、电磁继电器4等。

其中,该充电模块12可以是图1中的两个导电鱼钩7,通过外部充电装置连通导电鱼钩 7为供电电池2充电。

电子仿真鱼饵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容易向其他方向发生歪斜,因此为了防止电子 仿真鱼饵歪斜,如图1所示,所述鱼状鱼饵本体的下腹部内置有平衡腔103,所述平衡腔103 内设置有钢球13。

通过在鱼饵本体1的下腹部的平衡腔103内设置钢球13,在电子仿真鱼饵受到外力 时,由于钢球13的重量,能够尽量保持鱼饵的平衡,从而防止电子仿真鱼饵的歪斜。其 中,在电子仿真鱼饵的下腹部的平衡腔103内可以设置为多个钢球13。

为了在垂钓时,使得钓鱼者能够了解鱼钩的位置,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 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的鱼眼处的LED灯14,所述LED灯14与所述PCB电路板3 电连接。

通过在鱼状鱼饵本体1的鱼眼处设置LED灯14,在电子仿真鱼饵被抛入水中时,在 导电鱼钩7通电导通通电回路的情况下,LED灯14能够发光发亮,从而使得钓鱼者能够 及时了解鱼钩的位置,尤其是在夜晚等无光的情况下,方便钓鱼者看清楚鱼的咬钩情况, 从而提高钓鱼成功率。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

连接在所述供电电池2与所述第一电磁继电器4之间的直流变频器15;

摆动频率控制按钮16,与所述直流变频器15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鱼尾板6的摆动频 率。

通过在供电电池2与第一电磁继电器4之间设置直流变频器15,能够调节供电电池 2发出的电流频率,从而能够调节鱼尾板6的摆动频率,因此通过设置频率控制按钮16 能够方便用户设置直流变频器15的输出频率,从而控制鱼尾板6的摆动频率。

如图1所示,所述电子仿真鱼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上端部的鱼线连 接环17,以及连接所述鱼线连接环17的鱼线。

通过在鱼状鱼饵本体1上端设置鱼线连接环17,能够通过鱼线与钓竿相连,其中, 如图1所示,鱼线连接环17可以为“8”字环,以方便电子仿真鱼饵在水中活动,并减 小电子仿真鱼饵的磨损。

为了方便拆卸,所述鱼状鱼饵本体可以为相互扣接的两个鱼身壳体,通过鱼身壳体相互 扣接,能够方便鱼饵本体拆卸,并能够牢固的固定设置在鱼饵本体内的各个结构器件。

为了模拟真实的鱼类形状与颜色,可以在所述鱼状鱼饵本体1与所述鱼尾板6表面覆盖 鱼鳞膜(图中未标出)。通过覆盖鱼鳞膜,能够使得电子仿真鱼饵模拟真实鱼类形状与颜色, 增大对鱼的吸引力,增大钓鱼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仿真鱼饵,通过在鱼状鱼饵本体1的尾端通过第 一摆动连杆5与鱼尾板6相连,该第一摆动连杆5的一端与鱼尾板6相连,另一端与位 于鱼状鱼饵本体1的第一电磁继电器4相靠近,并位于第一电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41 的感应磁场内,由于第一电磁继电器4包括电磁线圈41,并且能够改变电流流动方向, 因此能够改变电磁线圈41内电流的流向,产生交变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当两个导 电鱼钩7接入水中时,两个导电鱼钩7通过水导通供电电池2和第一电磁继电器4,从 而使得第一摆动连杆5在电磁线圈41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下能够左右摆动,进而模拟真 实的鱼游动的场景,增大了对鱼的吸引力,提高了钓鱼成功率。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 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 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子仿真鱼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仿真鱼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仿真鱼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仿真鱼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仿真鱼饵.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仿真鱼饵,包括:鱼状鱼饵本体、供电电池、第一电磁继电器、第一摆动连杆、鱼尾板和鱼饵本体的两个导电鱼钩;供电电池设置于鱼饵本体的内部空腔中;第一电磁继电器与供电电池电连接,设置于鱼饵本体的尾端空腔中;第一摆动连杆通过鱼饵本体尾端上的第一转动轴与鱼饵本体活动连接;第一摆动连杆的一端与鱼尾板相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的感应磁场内;两个导电鱼钩中,一个与供电电池电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