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缸.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20649952.1 (22)申请日 2014.11.04 A01K 63/00(2006.01) A01K 6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京鑫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112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 青龙社区青龙大道 8 号 (72)发明人 陶德保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邓丽 (54) 实用新型名称 鱼缸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缸, 属于观赏鱼类 养殖领域。 包括缸体, 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的进水 口和出水口, 所述缸体上密封连接循环管, 所述循。
2、 环管的一端连接缸体的下部, 另一端连接缸体的 上部, 所述循环管之间连接水泵 ; 所述循环管内 设有 PH 检测仪。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 准确地检 测水体的 PH 值, 克服手动检测的不足, 为水质的 调节提供重要依据 ; 通过水泵促使水体循环在准 确检测水体的 PH 值的同时, 可以提高水体的含氧 量, 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在缸体内进水口、 出水口 处分别安装阻挡板, 可以方便地对缸体进行换水, 减少进、 出水时水流对鱼体的冲击, 防止引起鱼类 疾病。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3、 CN 204180720 U (45)授权公告日 2015.03.04 CN 204180720 U 1/1 页 2 1.一种鱼缸, 包括缸体 (1), 所述缸体 (1) 上分别设有的进水口 (2) 和出水口 (3),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缸体 (1) 上密封连接循环管 (4), 所述循环管 (4) 的一端连接缸体 (1) 的下 部, 另一端连接缸体 (1) 的上部, 所述循环管 (4) 之间连接水泵 (5) ; 所述循环管 (4) 内设 有 PH 检测仪 (6)。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缸体 (1) 内进水口 (2)、 出水口 (3) 处分别安装阻挡板 。
4、(8,9)。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阻挡板 (8,9) 呈弧形, 阻挡板 (8,9) 的四周均连接弹性胶条 (13), 所述阻挡板 (8,9) 上设有若干呈不规则分布的开孔 (12)。 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进水口 (2) 处阻挡板 (8) 的内侧粘 贴海绵层, 所述出水口 (3) 处阻挡板 (9) 的外侧粘贴海绵层。 5.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PH 检测仪 (6) 连接蜂鸣 器 (7)。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鱼缸,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缸体 (1) 底部设有排污口 (10。
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4180720 U 2 1/3 页 3 鱼缸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缸, 具体讲是一种能实时检测水体 PH 值的鱼缸, 属于观赏 鱼类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鱼缸其缸体透明, 多为玻璃质地, 通常用来饲养观赏鱼类, 以用于装饰、 观赏, 改善 人类的办公或生活条件。 随着经济飞速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家庭 观赏鱼类的养殖已不仅仅局限传统的普通金鱼, 如红金龙等价格昂贵的热带鱼类也逐渐成 为单位、 家庭养殖的新宠。 目前, 市场上现有的鱼缸通常包括缸体和进、 排水口, 其能满足一 般鱼类的养殖。 对于如霓虹燕、。
6、 红鼻剪刀等价格昂贵且对水质要求很高的鱼类, 在日常养殖 时通常要实时检测水质质量, 以进行水质调整, 其中 PH 值就是衡量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 用现有的缸体养殖时, 需要通过手动检测水体 PH 值, 其检测效率和准确率低, 无法实时、 准 确地得到水体的 PH 值, 进而无法进行适当的水质调节, 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 严重时会引 起观赏鱼的死亡, 造成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的技术缺陷, 提供一种能准确、 实时 检测水体 PH 值的鱼缸。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鱼缸, 包括缸体, 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 的进水口和出水。
7、口, 所述缸体上密封连接循环管, 所述循环管的一端连接缸体的下部, 另一 端连接缸体的上部, 所述循环管之间连接水泵 ; 所述循环管内设有 PH 检测仪。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 (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缸体上设置循环管, 并通过 循环管上的水泵促使水体循环, 在循环管设有 PH 检测仪, 可以实时、 准确地检测水体的 PH 值, 克服手动检测的不足, 为水质的调节提供重要依据 ; (2)、 通过水泵促使水体循环在准确 检测水体的 PH 值的同时, 可以提高水体的含氧量, 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0006 在缸体内进水口、 出水口处分别安装阻挡板, 可以方便地对缸体进行换水, 减。
8、少 进、 出水时水流对鱼体的冲击, 防止引起鱼类患病。 0007 将阻挡板设置呈弧形, 以便于鱼类在缸体正常活动, 防止损伤 ; 在阻挡板的四周均 连接弹性胶条, 可以阻挡板与缸体的连接更加牢固, 避免水流带动阻挡板移动 ; 所述阻挡板 上设有若干呈不规则分布的开孔, 可以分散进水和排水时的水流, 以保护鱼体。 0008 在进水口处阻挡板的内侧粘贴海绵层, 可减缓进水水流速度, 以保护鱼体, 防止损 伤 ; 在出水口处阻挡板的外侧粘贴海绵层, 可减缓出水水流速度, 并防止鱼体在阻挡板的撞 伤。 0009 PH 检测仪连接蜂鸣器, 当水体 PH 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可及时发出警告, 提醒进行水 质调。
9、节。 0010 缸体底部设有排污口, 可以方便清理缸体内的各种废物。 说 明 书 CN 204180720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1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鱼缸结构示意图 ; 0012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中阻挡板结构示意图 ; 0013 图中, 1- 缸体, 2- 进水口, 3- 出水口, 4- 循环管, 5- 水泵, 6-PH 检测仪, 7- 蜂鸣器, 8- 进水阻挡板, 9- 出水阻挡板, 10- 排污口, 11- 弹性堵头, 12- 开孔, 13- 弹性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 如图 1 所示, 本实用新型鱼缸。
10、, 包括缸体 1, 缸体 1 在左侧设有进水口 2, 进水口 2 上设置控制阀门, 缸体1在右侧设有出水口3, 出水口3上设置控制阀门, 进水口2的高度高 于出水口 3 ; 在缸体 1 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10, 排污口 10 上采用弹性堵头 11 密封, 将排污口 10 设置在缸体 1 的底部, 可以对缸体 1 的废物进行全面清除。 0016 缸体1的右侧安装循环管4, 循环管4下端密封连接缸体1的下部、 出水口3以上 位置, 以防止水循环时引起缸体 1 底部的杂质扰动, 浑浊水体 ; 循环管 4 的上端密封连接缸 体的上部。在循环管 4 之间连接水泵 5, 水泵 5 位于循环管 4 下端处,。
11、 水泵 5 电连接鱼缸 1 供电系统。循环管 4 上端处设有 PH 检测仪 6 并密封, PH 检测仪 6 连接蜂鸣器 7, 通过 PH 检 测仪 6 可实时测得鱼缸 1 内水体 PH 值, 通过设置当水体 PH 值超过设定阈值时蜂鸣器 7 作 报警提示。作为本领域普通人员应当知道, 循环管 4 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鱼缸的结构或实 际需要进行高低调整。 0017 缸体 1 内进水口 2 处遮罩进水阻挡板 8、 出水口 3 处遮罩出水阻挡板 9, 进水阻挡 板 8 和出水阻挡板 9 的形状一致, 进水阻挡板 8 的尺寸大于进水阻挡板 9。 0018 如图 2 所示, 阻挡板呈弧形, 阻挡板的四周均。
12、连接弹性胶条 13, 阻挡板上设有若干 呈不规则分布的开孔12 ; 在遮罩进水阻挡板8、 进水阻挡板9遮罩处对应的缸体1位置上开 有安装槽 (图中未显示) , 以便于阻挡板四周弹性胶条 13 的卡入, 使进水阻挡板 8 和进水阻 挡板 9 遮罩更加牢固 ; 同时, 采用此种结构可方便对阻挡板的清洗。 0019 进水阻挡板8的内侧粘贴海绵层, 出水阻挡板9的外侧粘贴海绵层, 可以减缓进出 水时的水流, 降低其对鱼体的冲击, 对鱼体提供更好有保护。 0020 本实用新型的鱼缸在工作过程中, 启动循环管 4 上的水泵 5, 带动鱼缸内的水体循 环, 设有循环管 4 内的 PH 检测仪可实时、 精确地。
13、测量水体 PH 值, 并根据设定触发蜂鸣器 7, 通过水泵 5 进行水循环的同时, 可以增加水体含氧量。通过进水口 2 注入新水时, 遮罩在进 水口 2 处的进水阻挡板 8 内侧的海绵层先减缓水流的冲击力, 同时可对新水中的杂质进行 过滤, 然后通过进水阻挡板 8 上的分布的为规则开孔 12 对水流动对进行不规则的分散, 减 少了进水对鱼体的影响 ; 通过出水口3排水时, 遮罩在出水口3处的出水阻挡板9外侧的海 绵层, 先减缓水流流出时所产生的吸附力, 同时防止鱼体与出水阻挡板 9 碰撞发生损伤, 然 后通过出水阻挡板 9 上的开孔 12 对水流动对进行不规则的分散, 防止出水过于集中, 影响 鱼体。 002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这些改进也应视为 说 明 书 CN 204180720 U 4 3/3 页 5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4180720 U 5 1/1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418072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