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盖,尤其是指一种保温锅盖。
背景技术
如今,现有的烹饪器具中有一种采用自加热材料(加热料包)作为加热或烹饪的 锅具(自加热锅具)。自加热锅具与传统的烹饪器所采用的加热方式完全不同。传统 的烹饪器多采用电加热(如电饭锅等)或明火进行加热(如燃气炉等)。自加热锅具 则是利用加热料包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放热的原理,对食物进行加热或烹饪。作为传 统烹饪器的一种有效补充,自加热烹饪锅具可以在无法使用明火的环境中(如矿井等 工况和森林等户外坏境),以及在野外工作或旅行时无电、燃气等环境中使用。
现有的自加热锅都是由内锅与外锅组合而成。需要加热或烹饪的食物放置于内锅 中。现有的自加热烹饪锅均采用加热料包作为烹饪或加热的热源。自加热料包放在由 内锅外壁与外锅构成的反应容器的底部,通过自加热料包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 化学能。
由于自加热烹饪锅的应用范围主要是户外、野外、移动过程中等,要求自加热烹 饪锅具有易于携带的特点,自加热烹饪锅的体积、重量,以及相应地,加热料包的体 积与重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有限的较小体积与重量的条件下,使加自热 料包能尽量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尽可能利用自加热料包释放出的热量,对于充分发挥 自加热烹饪锅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而后者要求自加热烹饪锅具有较好的保温特点。
现有的自加热烹饪锅均采用了在锅体外加装一个保温套来保温的设计方案。这对 于减少锅体外壁向周围空气中的热传导具有一定的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但 是,自加热烹饪锅使用过程中,内锅中的食物与水在加热或烹饪过程中仍然会通过锅 盖处向周围环境中传导热量。由于锅盖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这种通过锅盖向周围 空气中传导的热量是不容忽视的。而现有的自加热烹饪锅均只配备了玻璃或不锈钢材 质的锅盖,此类锅盖均不具备保温功能,无法有效减少通过锅盖向周围空气中传导的 热量。另外,现有的自加热烹饪锅的锅盖,因其是较厚的玻璃或不锈钢,自身的重量 都比较大。这增加了携带的不方便性。对于自加热烹饪锅用户而言,由于经常需要携 带自加热烹饪锅外出使用,自加热烹饪锅的使用环境远较家居使用环境要恶劣的多, 锅盖在携带和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碰撞和跌落,从而发生锅盖破裂和变形等情况,造成 了后续使用自加热烹饪锅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通过锅盖向周围空气中传导热量的 具有保温功能保温锅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所述保温锅盖包括盖 体,所述盖体包括保温内层和硅胶外层,所述硅胶外层固定包覆于所述保温内层的表 面上。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保温内层包括保温底材层和支撑层,所述支撑 层覆设在所述保温底材层的上表面和/或所述保温底材层的下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保温底材层为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层或物 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层。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支撑层为纯铝层。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硅胶外层的厚度为1mm~3mm。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保温内层的厚度为1mm~10mm。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盖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纵向贯通的透气孔。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透气孔为圆孔。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保温锅盖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盖 体的上表面的中心处。
如上所述的保温锅盖,其中,所述把手为塑料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通过设置保温内层可以有效减少锅内的热量通过 锅盖向锅外传导,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硅胶外层以及由纯铝和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 料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保温内层均具有质量小的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质 量较小,便于携带,并且由于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和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具有良 好的韧性,并且纯铝经加工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硅胶外层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具有非常好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在携带和使 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及跌落时会导致锅盖破裂或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盖体
11硅胶外层
12保温内层
121保温底材层
122支撑层
2透气孔
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保温锅盖包括盖体 1,使用时直接将盖体1覆盖在烹饪锅上,盖体1包括保温内层12和硅胶外层11, 硅胶外层11固定包覆于保温内层12的表面上。其中硅胶外层11是由液态硅胶(Liquid SiliconeRubber/LSR)在保温内层12的表面固化而成。现有的液态硅胶是一种无毒、 耐热、高复原性的柔性热固性材料,具有耐温范围广(-50℃~250℃)、机械性能和电 性能稳定、抗老化、高绝缘性、固化速度快、能与PA、PA6、PA66等多种材料组合 获得良好联结性等优越的特性。尤其是其固化速度快、与多种材料组合可获得良好的 联结性等性能,使得大幅提高硅胶制品生产效率和制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 动强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成为可能。目前,液态硅胶注射成型设备已经商品化。液 态硅胶注射成型的通用过程一般为:液态硅胶为双组分的液态材料,分为A组分和B 组分;用混合机将A组分和B组分1:1精确充分混合;如硅胶制品有颜色要求,需 要配有颜色泵组及颜色计量部分;将A、B组分的混合物、添加剂、颜色等充分混合 后进入塑化系统;通过螺杆将混合料注射到热模具中,在一定模温下,硅胶发生固化 反应。通过保温内层12可以在对烹饪锅加热时防止烹饪锅内的温度通过本实用新型 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通过在保温内层12的表面上设置硅胶外层11可以增强本实用 新型与烹饪锅之间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在将本实用新型携带至野外时防止本实用新 型与其他物品碰撞导致本实用新型的表面或其他物品表面出现伤痕。具有非常广阔的 应用前景和商业前景。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保温内层12包括保温底 材层121和支撑层122,支撑层122覆设在保温底材层121的上表面和/或保温底材层 121的下表面上。支撑层122可以通过粘接剂与保温底材层121固定接合,或者二者 也可以通过卡子等固定件固定接合在一起。保温底材层12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保温性 能,支撑层122用于对保温底材层121进行支撑以保持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形状结构, 其中支撑层122可以设置在保温底材层121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作为优选,支撑层 122可以同时覆盖设置在保温底材层1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可以从保温底材层121 的上下两侧对其进行支撑固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保温底材层121为化学交联 聚乙烯发泡材料层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层。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层由化学交联 聚乙烯发泡材料(XPE泡棉)制成,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 无毒、无味、隔音、吸音、隔热、焚烧时对大气无污染,回弹力好,可随意调整软硬 度和厚度,重量轻等特点,是其他发泡棉类材料无可取代的,可热压成型,也可生产 阻燃型,适用于运动护具、手袋箱包、汽车、航空航天、建筑、鞋材、玩具、空调、 石油管道保温等。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层由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EPE泡棉)制成, 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又称珍珠棉,具有非交联闭孔结构,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包装材料, 它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克服了普通发泡胶易碎、 易变形、回复性差的缺点。采用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层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层 作为保温底材层121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同时由于上述两种材 料均具有重量轻的特点,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重量,从而在携带本实用新 型的过程中减轻使用者的负重。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支撑层122为纯铝层。纯铝 是指铝含量最少为99.0%,并且其他任何元素的含量不超过下列规定界限值的金属 铝:铁(Fe)+硅(Si)含量不大于1.0%;其他元素(包括铬(Cr)、铜(Cu)、镁(Mg)、 锰(Mn)、镍(Ni)、锌(Zn)。如果铬和锰含量都不超过0.05%,铜含量允许>0.10%~ ≤0.20%。),每种含量不大于0.10%。纯铝具有重量小的特点,同时纯铝可以通过冷 加工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既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具有较小的重量, 同时可以起到保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作用。
作为优选,为提高保温内层12和硅胶外层11之间结合的牢固性,可以在保温内 层12和硅胶外层11之间设底涂剂层,底涂剂层是由底涂剂固化形成,底涂剂(又称 底漆)是在胶粘剂或密封胶施工过程中预先涂在被粘物上的溶液状物质,它固化后形 成一牢固的漆膜。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底涂剂层能大大增加硅胶外层11与保温 内层12之间的粘接力,使硅胶外层11与保温内层12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作为优选, 本实用新型的底涂剂层为有机硅粘接剂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硅胶外层11的厚度为 1mm~3mm。将硅胶外层11的厚度设为1mm~3mm既可以保证硅胶外层11的功效, 同时不会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厚度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保温内层12的厚 度为1mm~10mm。将保温内层12的厚度设为1mm~10mm既可以保证盖体1的保温 性能,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厚度不会太厚,便于携带。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盖体1上设有至少 一个纵向贯通的透气孔2。当本实用新型覆盖在正在加热的烹饪锅上,本实用新型与 烹饪锅的边缘密封,烹饪锅内产生的蒸汽通过透气孔2排出,以保证烹饪锅内外压力 平衡。作为优选,透气孔2的个数不超过两个。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透气孔2为圆孔。 将透气孔2设为圆孔,不会在透气孔2的内壁上形成清理死角,使得该透气孔2具有 便于清理的优点,同时将透气孔2设为圆孔还有便于加工的特点。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保温锅盖还包括把 手3,把手3设置在盖体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通过设置把手3可以便于使用者将本 实用新型放置在烹饪锅上或者从烹饪锅上拿起,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盖体1而被烫 伤。其中把手3可以粘合固定在盖体1上或者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固定在盖体1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锅盖,其中,把手3为塑料把手。塑料把 手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能,可以防止使用者被烫伤,同时塑料把手还具有制造成本低, 便于批量生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在制造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需要制备的具有硅胶外层11的保温底材层121和支撑层122的形 状及大小,制备相应的模具;
步骤2:将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XPE泡棉)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EPE 泡棉)作为保温底材层121,将纯铝(经冷加工后)作为支撑层122;
步骤3:选择合适的粘接剂或固定件,将保温底材层121和支撑层122固定接合, 以保证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与纯铝之间产生紧密连接, 形成保温内层12;
步骤4:在保温内层12的表面上涂一层底涂剂,利用自然条件或加热的方式使 底涂剂固化;
步骤5:将保温内层12放入模具定位;
步骤6:模具合模,保持模具的温度约140-150度;
步骤7:采用注射炮筒向模具进行液态硅胶注射,直至液态硅胶充满模具的型腔;
步骤8:待包覆了液态硅胶的保温内层12硫化成型;
步骤9:打开模具,取出成品(盖体1);
步骤10:在盖体1上加工出透气孔2;
步骤11:选择合适的粘接剂或固定件将把手3固定在盖体1的上表面的中心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通过设置保温内层可以有效减少锅内的热量通过 锅盖向锅外传导,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的硅胶外层以及由纯铝和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 料或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保温内层均具有质量小的特点,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质 量较小,便于携带,并且由于化学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和物理发泡聚乙烯材料具有良 好的韧性,并且纯铝经加工后具有较高的硬度,同时硅胶外层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温锅盖具有非常好的抗冲击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在携带和使 用过程中发生碰撞及跌落时会导致锅盖破裂或变形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 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