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实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插管实验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4799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01 CN 201847994 U *CN201847994U* (21)申请号 201020264213.2 (22)申请日 2010.07.14 A61M 16/04(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 27 号军 医科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72)发明人 潘秀颉 杨陟华 朱茂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任凤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5。
2、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包括一注 射器, 还包括一与注射器的注射端连接的气管插 管, 气管插管与注射器之间设置有一开关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相对于传 统实验方法, 具有使用操作更方便、 定量更精确、 污染更小、 结果更可靠、 且与生理状态类似的优 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201847996 U1/1 页 2 1. 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包括一注射器和一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端连接的气管插管, 其。
3、 特征在于 : 所述气管插管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端之间设置有一开关控制阀。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开关控制阀为一三通 阀, 所述三通阀的一端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端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气管插管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通过 一针头与所述气管插管连接 ; 所述针头的针尖端与所述气管插管连接, 所述针头的另一端 与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3 中任一所述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气管插管为 软管。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其特。
4、征在于 : 所述连接均为插接。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47994 U CN 201847996 U1/3 页 3 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国际上对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0003 大气颗粒物指的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状物质, 根据其粒径大小, 又 可分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 100m 的总悬浮颗粒物 (TSP) 和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或等于 10m 的可吸入颗粒物 (PM10)。可吸入颗粒物又可细分为细粒 PM2.5( 空气动力学 直径小于或等。
5、于 2.5um) 和粗粒 ( 空气动力学直径介于 2.5um 至 10um)。 0004 自上世纪 80 年代,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 人们认识到粒径在 10m 以下 的颗粒物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污染物, 并且细颗粒的危害性比粗颗粒更加 严重, 因此各个国家对其制定的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如美国国家环保局 EPA 所制订的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对大气颗粒物的控制就经历了从 TSP 到 PM10 到 PM2.5 的过程, 首先在 1985 年将原始颗粒物指示物质由 TSP 项目修改为 PM10, 进而又于 1997 年在原有 PM10 的标准 上增加了 PM2.5 的排放标准, 并且。
6、规定 PM2.5 的三年平均年浓度低于 15ug/m3, 三年中平 均 99的 24h 浓度低于 65ug/m3, 可以降低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 环境和气候等的危害 ; 欧 盟也于 1997 年提出了自己的 PM2.5 标准。我国也在 1996 年颁布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规定了PM10的标准, 并统一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取消了TSP质量指数, 采用 PM10 指标。 0005 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尺度大于 10m 的颗粒物, 基本上被阻止于人的鼻 腔 ; 2m-10m 的颗粒, 可进入人体咽喉, 约 90可进入并沉积于呼吸道的各个部位, 10可以到达肺的深处, 。
7、并沉积于肺中 ; 小于 2m 的颗粒, 100可以吸入肺泡中, 其中 0.3m-2m 的粒子几乎全部沉积于肺部而不能呼出, 进而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0006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导致呼吸不适及呼吸系统症状、 加重已 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及损害肺部组织。 此外由于可吸入颗粒粒径小、 比表面积大, 因而其吸附 性很强, 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载体, 特别是容易吸附多环芳烃、 多环苯类和重金 属及微量元素等, 使得致癌、 致畸、 致变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0007 此外, 在战场环境下, 除武器本身的杀伤作用外, 武器攻击产生的气溶胶是健康损 伤的重要来源。这种气溶胶包含有多种金属成。
8、分, 对人体产生极为严重的损伤。尤其是贫 铀武器的应用, 贫铀气溶胶可产生多系统、 多病变的严重损伤。 0008 为更加好地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特别是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 时, 需要对实验动物进行可吸入颗粒物感染, 以得到准确的实验数据。传统的染毒方法如 气溶胶发生法、 气管灌注法等, 或是实验繁琐, 污染严重、 无法定量吸入颗粒, 或是分布不 均, 无法模拟生理或病理状态。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操作更方便、 定量更精确、 污染更小、 结果 更可靠、 又与生理状态类似的实验装置。 说 明 书 CN 201847994 U CN 201847996 U2/3 页 4 实用新型内容 00。
9、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气管插管的实验装置。 该实验装置可用于呼 吸毒理学、 呼吸生理学及呼吸药理学等各领域的研究实验。 0010 本发明提供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包括一注射器, 还包括一与注射器的注射端连 接的气管插管, 上述气管插管与所述注射器的注射端之间设置有一开关控制阀。设置的开 关控制阀可根据需要控制气管插管中的空气体积。 0011 上述开关控制阀为一三通阀, 三通阀的一端与注射器的注射端连接, 另一端与所 述气管插管连接。 0012 上述注射端是指注射器的乳头。 0013 优选地是, 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通过一针头与所述气管插管连接 ; 所述针头的针 尖端与所述气管插管。
10、连接, 所述针头的另一端与所述三通阀的另一端连接。 0014 为了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伤害, 并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气 管插管优选为软管。 0015 为了便于使用, 上述连接均为插接, 这样软管便可根据需要进行灵活拆卸。 0016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先将气管插管一端插入实验动物体内, 接着将染毒物从气 管插管的另一端加入, 将针头的针尖端插入气管插管, 开关控制阀将针头和注射器连接好, 关闭开关控制阀, 根据需要控制空气的体积, 压缩活塞, 快速打开开关控制阀, 即将染毒物 悬浮为气溶胶状态。 001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管插管实验装置相对于传统实验方法, 具有使用操作。
11、更方 便、 定量更精确、 污染更小、 结果更可靠、 且与生理状态类似的优点 ; 尤其是使用了三通阀控 制空气体积, 以及使用软管作为气管插管, 极大地减小了插管时对实验动物气管粘膜的伤 害, 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 气管插管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号说明 : 1 注射器, 2 软管, 3 三通阀, 4 乳头, 5 活塞, 6 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下实 施例。 0021 实施例 1、 制备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0022 如图 1 所示, 一种气管插管实验装置, 。
12、包括一注射器 1、 一针头 6、 一软管 2 和一三 通阀 3。注射器 1 是现有技术, 包含处于压缩端的活塞 5 和处于注射端的乳头 4。 0023 针头 6 的针尖端插入软管 2, 针头 6 的另一端插入三通阀 3 的一个端口 ; 三通阀 3 的另一个端口插入注射器的乳头 4。 002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先将软管 2 一端插入实验动物体内, 接着将染毒物从软管 2 的另一端加入, 然后将针头 6 的针尖端插入软管 2, 关闭三通阀 3, 根据需要控制空气的体 积, 压缩活塞 5 将空气压缩, 快速打开三通阀 3, 即将染毒物悬浮为气溶胶状态。 0025 实施例 2、 动物染毒实验 说。
13、 明 书 CN 201847994 U CN 201847996 U3/3 页 5 0026 一、 实验准备 0027 1、 肺模拟液的配置 0028 在 950ml 去 离 子 水 中 一 次 加 入 : 六 水 合 氯 化 镁 (MgCl26H2O)0.2033g, 氯 化 钠 (NaCl)6.0193g,氯 化 钾 (KCl)0.2982g,无 水 磷 酸 氢 二 钠 (Na2HPO4)0.1420g, 硫 酸 钠 (Na2SO4)0.0710g,二 水 合 氯 化 钙 (CaCl22H2O)0.3676g,三 水 合 醋 酸 钠 (CH3COONa3H2O)0.9526g,碳 酸 氢 。
14、钠 (NaHCO3)2.6043g,二 水 合 柠 檬 酸 钠 (C6H5O7Na2H2O)30.0970g, 充分溶解, 定容至 1000ml, 过滤除菌。 0029 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前向溶液中不断导入 95 O2-5 CO2, 保持 pH 在 7.4-7.5 之间。 0030 2、 染毒颗粒悬液的制备 0031 取所需质量染毒颗粒物, 加入适量肺模拟液中, 控制肺模拟液体积以保证颗粒成 分占主要体积, 磁力搅拌器剧烈搅拌, 使颗粒物充分悬浮。 本实施例进行实验的染毒颗粒为 铅颗粒。 0032 二、 使用气管插管实验装置进行染毒 0033 本实施例的实验动物采用 Wistar 大鼠 ( 。
15、出生 10 周, 体重 280-300g), 将 Wistar 大鼠用短效麻醉剂麻醉, 本实施例采用的麻醉剂为乙醚。将大鼠固定于动物手术台上, 用 开口器张开口部, 向下颌牵引舌部, 暴露咽部 ( 如图 2 所示 )。取下上述实施例 1 制备的本 实用新型气管插管的实验装置的软管, 注入少量液体, 将软管插入气管, 插入时前端略向上 插。软管突破气管环状软骨时有突破感, 软管随呼吸有节率的颤动, 软管内液平面随呼吸 上下移动, 并听到呼吸音增粗时, 说明插管成功。采用上述步骤一中步骤 1 的肺模拟液配置 25mg/ml 的铅悬浮颗粒, 用移液器吸取 200l 的铅悬浮颗粒, 从软管后端快速注入。
16、, 然后将 软管插接到连接好的本实用新型实验装置的针头上, 关闭三通阀后, 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将 1ml 空气压缩后, 快速打开三通阀, 将铅悬浮颗粒推入肺内。 0034 三、 实验结果 0035 染毒后将实验大鼠立即处死, 解剖后肺大体标本 ( 如图 3 所示 ) 可见铅颗粒分布 较为均匀。 0036 以上所述之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之一, 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实施范围,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 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1847994 U CN 201847996 U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47994 U 。